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早祭祀祖先不是供牌位,而是由活人扮演“尸”!

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人逝世后其家人都要为其制作牌位,作为逝者灵魂离开肉体之后的安魂之所。

牌位,又称灵位、神主等,一般用木板制作,呈长方形,下设底座,便于立于桌案之上。木牌上写有逝者姓名以及生前的职称荣耀,以便后世子孙供奉祭祀。

不过,在先秦以及更早的时代,人们祭祀祖先却不是用牌位,而是由活人扮演的“尸”来充当祖先的角色,颇有点现在cosplay的意味。

那时的古人认为,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子孙看不到已经仙逝的祖先的容貌,于是就用活人来扮演祖先,接受祭拜,称之为“尸”。“尸”既是祖先神灵依附的对象,也是子孙情感寄托的对象。

由于“尸”在祭祀中的特殊地位,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来扮演的。通常是在孙辈中挑选,祭男由男性扮演尸,祭女由女性扮演尸,且女性尸必须是异姓,即由嫡孙的正妻充当。男性尸和女性尸的扮演者必须是嫡亲,若选择嫡孙的妾室或庶孙、庶孙的妾室,都算是“贱者”

在祭祀中,尸要穿上死者最好的上等服装。古人认为,穿上死者的衣服,尸就具有了他的灵魂,也就进一步与死者接近或等同了。

跟尸有关的祭祀主要包括宿尸、迎尸、尸九饭、酳尸等环节。

宿尸是在祭祀前两天,主人前往尸家,提出邀请之意,尸允诺,主人答谢。宿尸的目的主要是告知尸具体的祭拜时间,希望他(她)开始斋戒,做好准备,以便在祭祀时能更好地与神灵沟通。

迎尸,是祭祀正式开始的一个标志。主人与其他参与祭祀人员站在宗庙门外,由引导尸进入堂内。“祝”通常由年长为兄者担任,负责主祭祝告,所以“兄”、“祝”逐渐混用不分,后来为了区分祝与兄弟之“兄”的差别,便在兄旁加示成祝字,兄成为兄弟之兄的专用字。

尸进入宗庙后,主人拜请尸坐于堂上,接受祭拜。祭拜完毕后,尸享用祭祀食物。食用的次序为:先饭、肺、脊三次,接着是四豆中各种食品三次,最后为牲前肢、兔、鱼三次,这就是所谓的尸九饭

尸享用完后,主人、主妇、宾长依次向尸献三次酒,这就是酳尸

祭祀完毕后,主人要带领所有参祭人员送尸出去,以示尊重。最后由参祭人员分享尸剩下的食物。

可见,早期古人祭祀祖先的礼仪是比较繁复的。请活人来扮演祖先,显然不如干脆用先祖的牌位更直接方便。因此大约从秦汉时期起,人们就逐渐采用牌位或神主来代替死者或神灵,接受祭祀之礼。“尸”的位置便由牌位所取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应可军 | 每逢祭祀倍思亲
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的差异研究
祭祀祖先和神灵
中国古代史上最残忍的祭祀仪式——(活)人祭,商代的人祭最为猖獗
用活人殉葬制度,中国最好战的朝代为什么流行?
什么叫巴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