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总结了一下古人“舌战”的常用辩术,这是第一种“套路”!

翻开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我们会发现,里面记载了数不清的能言善辩的故事晏子使楚、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诸葛亮舌战群儒……


我国古代的论辩高手们,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或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或不战而屈人之兵,或讽谏帝王改邪归正,或使自己免受侮辱,乃至避免了杀身之祸……舌战的艺术,被他们发挥得淋漓尽致,令后人叹为观止!

尽管古代辩士们口若悬河,天马行空,似乎没有什么固定的章法;但事实上,在他们高超说辩的背后,还是有很多常用的技巧和套路。


下面,我们就来看其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种,用今天逻辑学的术语来说,叫做“二难推理”。通俗点讲,就是运用这种推理使对方在两种情况下作出选择,不管选择哪种情况,都是令对方为难而有利于己方的。

来看具体的案例:

战国时,秦国的宣太后很喜欢她的男宠魏丑夫。临死前,下令要魏丑夫为自己陪葬。大臣庸芮为此进谏说:如果死者没有知觉,为什么白白以生前所爱的人去陪无知的死人呢?如果死者有知觉,那么先王积怒已经很久了,太后补救自己的过失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带着魏丑夫呢?”宣太后听了,就不再提陪葬的事了。


在这里,庸芮的劝谏便使用了“二难推理”:两个假言选项不管对方选哪一种,都只能放弃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让魏丑夫去陪葬。
汉代著名才女、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则运用同样的方法救了自己一命:

在许皇后“巫蛊”案中,受宠的赵飞燕姐妹诬陷班婕妤也参与了诅咒皇帝,这是灭族的大罪,汉成帝派人来审问班婕妤。班婕妤从容不迫地回答说:“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养好的行为,尚且不能蒙受福气,做邪妄的事,又怎么能有指望呢?如果鬼神有知觉,就不会接受邪佞之人的求告;如果鬼神无知,诅咒就根本不会有作用。这样的事,我非但不敢做,也不屑去做。”

同样是两个假言选项,不管怎么选,诅咒都毫无作用,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危险,这样的蠢事才女班婕妤怎么会去做呢?汉成帝觉得她说的有理,不仅不予追究,还厚加赏赐。

再来看战国时的一则故事,“二难推理”这一招,还救过楚国王宫一名卫士的命:


楚顷襄王时,有人向楚王献上长生不死药。传达官把药拿进宫,宫中卫士问:“可以吃吗?”回答说:“可以。”卫士就把药夺过去吃了。楚王雷霆大怒,要杀了这名卫士。卫士说:“我问传达官,传达官说‘可以吃’,所以我吃了。我是没罪的,罪在传达官。况且献上的是不死药,我吃了而大王杀死我,说明这药是死药。大王杀死无罪的我,便表明献药的人在欺骗大王。

这名卫士巧妙地运用了“二难推理”来为自己辩护:如果献上的真是不死药,我吃了就不应该有死罪,就算被杀也应该杀不死;如果药是假的,那是献药人欺骗了楚王,我吃了假药,楚王没有任何损失,也不应该有死罪。反正怎么说,自己都不应该死。

最后,楚王真的没有杀他!
对于这一古书中屡屡记载的“舌战技巧”,您怎么看?您觉得在实际的交流论辩中有实用价值吗?欢迎留言讨论!

/完.

古今神秘文化

小传统,大视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文言文赏析 | 不死之药
不死之药
嫦娥应悔偷灵药
第43章
三个战国小故事,阅之可笑,掩卷可思。给诸位拜年,感谢一路相伴!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