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朐微刊】杨道明:常用的记数种类
userphoto

2023.06.24 河北

关注

常用的记数种类

我国的《算法统宗·总说》曰:“数何肇其肇自图书乎?伏羲得之以画卦,大禹得之以序畴,列圣得之以开物成务。凡天官地员律历兵赋,以及纤悉抄忽莫不有数,则莫不本于易范。故今推明直指算法,辄揭河图洛书于首见数有原本云。”查河图洛书所用数字都是“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以后历朝历代皆用这些数字记数,直至今天仍用。但从唐代的女皇武则天开始,在《岱岳观造像记》的石碑上面出现了大写数字。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考证说:“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从此之后,这些大写数字不仅使用在石碑上,也出现在诗文中。宋代在写文书时,所用数字要求用大写,大写数字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而在账本票据中记数必须用大写数字且真正盛行,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据传: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春,户部侍郎郭桓特大贪污案事发,贪污税粮及鱼盐等,折米二千四百万石,跟全国秋粮实征的总数相平,还侵吞大量金银宝钞。朱元璋知晓后,下令把郭桓等六部的高官及左、右侍郎以下同案犯数万人处以死刑,还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在财务管理上,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把记载钱粮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以防止数目被涂改。自此,大写数字在银行、商场和各种税票收据中广泛使用。
现在我们记数所用的1、2、3、4、5、6、7、8、9、10……,是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传入我们中国的时间是公元13世纪到14世纪,被使用的时间是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才开始慢慢使用,至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阿拉伯数字的简便易行,现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的常用数字和国际通用数字。

在我们现在的一些契约收据发票中,笔者发现在使用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如汉字数字“一、二、三、四……十”与大写数字“壹、贰、叁、肆……拾”混合用,即小写、大写分不清,把二者都认为是大写,甚至把阿拉伯数字认为是小写,阿拉伯数字没有大写小写之分,这是概念上的一个错误。如:

在上面文书中,耕种“叁”年,用大写是正确的,而“一亩”和“完银二分”中的“一”和“二”应该用大写“壹”和“贰”,“一”和“二”很容易被改写。我还见到一根收据,如图:

收据中阿拉伯数字是13405.00元,大写是壹万叁仟四佰O五元,应写作:壹万叁仟肆佰零伍元。
在下面这份文书中的签约日期是“民国拾捌年九月二十六日”,都用大写应是民国拾捌年玖月贰拾陆日,或写作:民国十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在我们家乡除了常用上面介绍的数字外,还经常见到罗马数字。罗马数字起源于古罗马,比阿拉伯数字早2000多年。罗马数字用七个罗马字母表示数字,这七个字母是:Ⅰ,代表1;V,代表5;Ⅹ,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从1到10是:Ⅰ、Ⅱ、Ⅲ、ⅠV、VⅠ、VⅡ、ⅤⅢ、ⅠX、Ⅹ。在应用的时候,相同的数字连写,表示这个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如Ⅲ=3 ;小的数字(限于Ⅰ、Ⅹ、C)在较大的数字左边,表示这个数等于大数减小数得到的数,如:ⅠV=4,ⅠⅩ=9 ;小的数字在大的数字的右边,表示的数字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

如Ⅶ=7,ⅩⅢ=13;连写的数字不能超过三次。

罗马数字主要应用于钟表、手表计数,文革前数、理、化课本上的章节分类,化学元素周期表等,现在用的越来越少了。

笔者在翻弄整理收藏的一些契书票据时,发现了下面一组记数。

很明显,这些数码,既不是汉字记数,也不是阿拉伯数字,有点像罗马数字。那么这到底是些什么数字呢?我请教了好多人都说不认识,纳闷了好长时间,后来我在临朐文史微信群里求教,文史群内的群友们不愧是文史大咖,学识渊博之士,魏秀元老师回复我说“这可能是苏州码子吧”。我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还真真是苏州码子。下面是苏州码与汉字数字、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的对照表。

从对照表中可以看出,苏州码I、Ⅰ丨、|Ⅰ|很像罗马数字I、ll、Ⅲ,又像把汉字一、二、三横行变成竖写;㐅(4),很像罗马数X(10);δ(5),很像5的草写,又像是8的草写;亠(6),就像算盘上档拨下一个珠子代表5,一点一横是6,一点二横是7,一点三横是8;又很像罗马数字V(5),在右边加上Ⅰ是VI(6),加上ll是Ⅶ(7),加上Ⅲ是Ⅷ(8);攵象是久的草写;十同汉字十。

通过对苏州码子的学习识别,那份用苏州码所记的数字是:44、46、47、45、47、47、50、45、48、46、47、46、42、29共14组数。这是发生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五月十六日的事。这年这月这天,正是新麦稭下来的时候,村人杨荫远需要存屋披麦𥟠,便借杨文远的麦稭,在麦场里用带椇夹的猪毛椇绳梱一幅,称一幅,记一笔,共称14幅,记了14笔,总数是629斤,每一幅退皮1斤,即629斤一14斤=615斤。这是一组生活记账。

苏州码产生于中国的苏州,它完全由算筹记数符号演变而来,在明朝时候成为完整统一的一种数码,到清末民初,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多用于商业、手工业、当铺、金融等经营活动和生活中的数字记载,契约的签定及账务的处理。它是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未使用之前的一种简便快捷的记录数码。现在我们家乡一带已经基本不用了。

杨道明,毕业于山东教育学院教管系,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刘家营、大关、蒲沟等初中任教。2009 年 10 月退休。退休后积极参加乡村文化建设,2012年成书《刘家营村志》,被县档案室收藏。2017 主办“刘家营村历史文化展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十进制与十二进制、基数与序数、干支与生辰八字
源起苏州的神秘符号,曾风靡整个江南,如今几乎无人知晓
怎么把excel的阿拉伯数字变成罗马数字
苏州码子:揭秘中国铁路上的神秘密码
怎么用罗马数字表示阿拉伯数字1~30?
肌力表示用阿拉伯数字还是罗马数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