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若渡人,必有先兆”:这几个信号,暗示佛要帮你了

王阳明的儒道释三家兼修观点,深刻地指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万事万物的本源则源于个体的内心。个体内心的本质决定了未来的生活轨迹。

从儒家的角度看,修身齐家的前提是修心,提升品德。从道家的角度看,还原本性、顺应自然的前提在于洗净内心的浮华。佛家则主张,嘴上虔诚的祈祷不如心中的信仰。只有内心真正清净、悟性开启,才能真正修得自己的心灵,从而实现真正的成佛。

为什么王阳明坚信每个人都能成为圣人?这与“心中有佛”的理念息息相关。佛陀称若渡人,必有先兆,而这个先兆就是自身内心的状态。

首先,人需要不受他人评判,只有如此,才能摆脱精神上的枷锁。正如苏轼与佛印的例子,若能不被他人看法左右,自己的内心就能自由释放,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宽广。

苏轼常与知己佛印结伴徜徉山水间。佛印精修内养,领悟深刻,足以与苏轼抗衡,其文采并不逊色于苏轼。

佛印身材略显丰腴,这引发了苏轼的揶揄:“在我眼中,你仿佛一团狗屎。”然而佛印毫不介意,欣然一笑道:“在我眼中,你宛如一尊佛陀。”

当他人戏谑你时,若你介意,那你便在他人意志下行走。反之,若你毫不在意,甚至带着笑容,那你便生活得坦然,天地之间也因此显得更广袤。

为何现代人常感不快乐?因为他们过于在乎他人看法。孩子忧虑父母、老师的观察;员工担忧同事、上司的眼光;伴侣忧虑另一半的评价……

人或在此忧虑,或在彼纠结,如何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人生一世,理应依循内心之愿而生,而不应被过多拘束所羁绊。

其次,不计较事物结果,要活得成熟要活得通透。孔子和佛陀都提到顺其自然,坦然接受生活中的种种。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结果并非我们所能左右。因此,活在当下,无论荣辱成败,都不应太过纠结。

若每人如愿所得,事事皆成,此世界将只剩富裕昌盛,无穷人之苦。然实际上,这无法实现。终究,有人享受荣华富贵,亦有人经历艰辛困顿。

无论成功或失败,繁荣或衰退,幸福或苦难,皆无需过度执念于最终成果。这种结果,实为上天所命,顺其自然即可。

再者,能够融入现实世界,不论在何处,与周遭环境和谐共处。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过:“和其光,同其尘。”与周遭光彩和尘埃融合。人不必显山露水,而是要能在各种环境中自如行走。

身处职场,若你视周遭同事和上司皆为小心眼之人,纵与他人对抗,却无法融入环境。如此行径,必招致异样眼光,遭遇反感之情。

人生并非需凸显锐气,亦无需与环境格格不入。真正的高手,无论处境如何,皆能与众和谐相处。

在与小人相处之际,须守法则;与君子交往,则循另一法。总之,能将自己融入纷繁尘世,不惹人注意,不唐突,此乃达至成熟之征。

当然,谈及“和光同尘”,非指盲从潮流,而是应纳受生活万象,坦然从容,不卑不亢,不纠结,心安理得。

最后,当你不再偏执,看清楚宿命,余生就平顺了。超越偏执,明了宿命的安排,生命才会流畅。范仲淹所提到的一派青山,正是对于人生无常的体悟。执着和偏见只会束缚人,只有超脱这些,才能活得坦然。

北宋名相范仲淹写过一首诗: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大地山川何等美丽,先人耕种后人占有。拥有者无需过于陶醉,未来之人将有同样权利。

我们仅是时光的过客,不能随身带走。所有拥有,都将传递给后人。给予我们的,只是一场空幻。

正如清代大学士张英所言: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秦始皇威严统一六国,难道他能永世长存吗?不可。如今万里长城尚在,而秦始皇早已溶入历史长河。

人,莫要執念,莫要执着,“空”的宿命早已被赋予。一切,如此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心安即是家
佛教放生的意义
若你
若你已是佛前的青莲
让你的窗户开着,随时迎接生命的奇迹
觉察03·清醒才是生命的道路 - 袁一平博客-名师博客-华夏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