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后的乡村接生婆

接生婆,中国民间育儿习俗。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农村三婆之一。多为本村或邻村有临床接生经验的老年妇女。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与生育观念变更,最后一代中国乡村接生婆纷纷老去,成为绝唱。


解放后的六、七十年代,我国县区医卫部门对乡村赤脚医生陆续进行了短期业务培训,其中就包括如何科学、卫生、安全接生,并免费配送每位乡村赤脚医生(女性)工作服、手套、药箱等简单接生用具。




在文化卫生尚未普及、乡村里缺医少药的艰难年代,乡村赤脚医生负责起十里八村的接生任务,并在当时成为一种受人敬重的职业。


她们的年龄普遍年轻,很多还是没出嫁的大姑娘。在艰苦的乡村行医生涯里,无论贫富,生孩子都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头胎分娩,做丈夫和公婆的,心中既高兴又担忧,因为世间常说的“阴阳一张纸,生死一呼间”多用来比喻临盆分娩的女人。


所以家长们都把接生婆视为送子的观世音,救命的活菩萨。




如今,很多乡村赤脚医生随着那个时代渐已老去,很多人因为没有转正,没有退休金和工龄补助。


但是,她们曾经无悔过,她们也曾经年轻过,她们为了祖国乡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了青春乃至生命。




1950年出生的张同英,是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任桥镇张韩村村民。婆家与媳家相隔一条沟,却连着一条心。29岁出嫁的张同英已经在当时的大队公社做赤脚医生12年,丈夫是村子里的一位小学老师,姓韩,在当时算是一位文化人。


张家和韩家的结合,就像他们的村庄名字叫张韩村一样,巧合却又不失爱情。两人一生育两女一子,幸福美满!




1967年,刚刚中学毕业的张同英就报名学医,做起了赤脚医生。那时候,中学生的张同英算是学校里的积极活跃学生,要报名学习医学,也必须是共青团员才可以。张同英这些条件都具备,学习也很简单,就是跟着公社卫生室的一位年长的乡村医生学习。


学习内容很宽泛,从感冒发热治疗到输液打针还有如何打预防针等,最主要是,张同英和当时参加赤脚医生培训的许多女孩子一样,都学习了如何接生。




至2003年张同英离开乡村医生的工作岗位,36年的行医生涯里,她接生了近四百名孩子。




张同英20岁时接生的第一个婴儿张同林如今已45岁。


虽然和大自己20岁的张同英同村同辈,但是张同林却是张同英当年第一个接生的孩子。


1970年2月4日的那天,在村大队公社卫生室学习了3年的张同英迎来了人生第一次考试,那就是给同村的本家婶婶接生婴儿,当时才20岁的张同英很是害怕和紧张,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有序的接生后,张家添了重约6斤的第5个孩子,起名张同林。


后来,张同林的大女儿也是张同英接生。



张同英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从事过的职业,能获得大家的认同,毕竟,那是一段充满艰辛和幸福的时光。




据悉,当地政府已着手统计像张同英这样的赤脚医生,并适当给予工龄补助,因为历史原因,一个县有几百名这样的乡村赤脚医生。


当地政府前期还把当年的老拖拉机手、老农机手、老兽医和乡村代课教师均纳入了特殊人员的工龄补助和保障范围。


本文来自中国网


“凤凰网(ID:ifeng-news)”是凤凰网新闻频道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号。除了提供关于重磅事件、政经热点的“大新闻”,也推出有趣味、有营养的新闻解读。欢迎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知青忆当赤脚医生:上几天理论课就成接生员
母亲的双手
红姐的故事
工龄计算的相关规定
注定被遗忘的努力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良玉:对一篇博士论文初稿的九点修改意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