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帝王策26:没有粮食吃人就饿死


2700年前宰相管仲写给帝王们治国理政的一部书

它是一位宰相对帝王的私密传授

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悄悄读它


有人说,这么浅显的道理也拿出来卖弄?


可中国人还记得这个没有粮食吃会饿死人的最普通的道吗?


让美国人种粮食给14亿中国人吃你放心吗?


民之司命

        

土地是粮食的来源。管子说:“五谷者,民之司命也”(《管子·揆度》)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命生存最基本也是最必需的物资。

        

关于粮食,管子讲了一大堆道理。

        

粮食决定人之生死。《管子·枢言》:“得之必生失之必死者,何也?,唯无。得之,尧舜禹汤文武孝己,斯待以成,天下必待以生。故先王重之。一日不食,比岁歉;三日不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七月不食,无国土;十日不食,无畴类,尽死矣”。得之必生,失之必死的东西是什么呢?唯有粮食。得到它,尧、舜、禹、汤、文、武和孝己,才赖以成功;天下人也必须靠它才可以生存。一天断了食,等于过歉年;三天断了食,等于过饥年;五天断了食,等于过荒年;七天断了食,国土就保不住;十天断了食,同类皆无,全部都将死掉了。

        

粮食决定国家的存亡强弱。《管子·治国》说:“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不生产粮食的国家要灭亡,生产粮食而吃光用尽的国家仅能称霸,生产粮食而又能食用不尽的国家才可以成其王业。故“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所以增产粮食乃是成王业的根本大事,是人君的重大任务,是招引民众的途径和治国的道路。“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必固,命之曰寄生之君”。人君不发展农业则粮食必少,粮少则人民贫困,贫困则轻视家园,轻家则容易外逃,人民轻易外逃则君令不能做到必行,君令不能行则禁律也不能做到必止,禁律不能必止则战争不能做到必胜,防守也不能做到必固了。法令不能必行。禁律不能必止,出战不能必胜,防守不能必固,这叫作寄生的君主。这都是不发展农业缺少粮食的危害。

         

粮食维系着经济的稳定。。《管子·治国》说“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战胜则地广。”田野开垦则粮食增多,粮食增多国家富裕。“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粮食多了,吸引众多民众来归附;人多了,又能生产更多的粮食,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地发展。

        

粮食维系着社会的稳定。《管子·牧民》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这两句话作了分析:“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管子·七臣七主》还进一步分析,土地得不到开垦,则粮食不生,粮食不生,则人民穷困。人民穷困,缺衣少食,就会怨声载道,生造反之心,不再顾忌什么法令、制度、礼义廉耻,就会挺而走险。这样,社会秩序必然混乱。

        

粮食与军事的关系至关重要。《管子·权修》)篇说:“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在古代军事战争中,兵源的充足与否,对胜败的影响巨大。而作为兵源的人是靠粮食生存的,所以粮食多兵源也就多,兵多粮多,又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条件。故《管子·八观》有言说:“民饥者,不可以使战。”要富国强兵,没有粮食是不可想象的。《管子·治国》将粮食与富国强兵的关系阐述得十分明白“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则地广。是以先王知民众、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

        

粮食,绝不可忽视,忽视农业和粮食,会遭报应和灾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材料)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管子)既任政相齐》、《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阅读训练
治国第四十八
管子:治国篇(下)
三国的兵源为什么没有枯竭?
假设历史·唐朝不重用胡人能否避免安史之乱
唐帝国对外战争200多场,为何胜率惊人,而且国家未因此破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