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卞毓麟 | 轮椅天才的奇迹 ——霍金的人生和宇宙(二)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国牛津


作者 卞毓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员)

责编 许嘉芩 刘愈


面晤教皇

霍金不信仰宗教。他说过:

“我们只是一颗小小行星上的一些微不足道的生物,我们这颗小小的行星环绕着一颗普通的恒星转动,这颗恒星处于一个星系的边缘地带。而宇宙中又有1000亿个这样的星系,所以难以相信上帝会关心我们,或者注意我们的存在。”

然而,1975年4月,这位不信教的科学家竟到梵蒂冈接受了教皇保罗六世授予他的奖章。一开始,霍金想到了伽利略遭到的不公正对待,他渴望教会能给伽利略平反,并犹豫自己要不要到梵蒂冈去。

▲意大利画家克里斯蒂亚诺·班蒂作于1857年的油画,表现1616年罗马教廷传讯伽利略的情景

最后他还是去了。授奖时,出现了令人惊愕的一幕。霍金坐着轮椅,无法走上领奖台。正当几个人准备把他连人带椅抬上去时,保罗六世突然说道:

“慢!应该是我下去。”

教皇是上帝的代言人。信徒们即便能够吻到教皇的鞋子,都会幸福得如醉如狂。所有在场的其他人,都没有想到教皇竟然亲自走下领奖台,把奖章挂到霍金的脖子上。霍金非常感动地说道:“我实在不敢当。”保罗六世的回答则是:

“同你做出的努力相比,我从台上下来,实在微不足道。”

教皇的这一举动无疑是高尚的。不过,他宣布霍金获奖的原因却有点滑稽:“我们年轻的朋友斯蒂芬·霍金博士,在1970年证明了大爆炸。这在科学上已经接近证明了上帝的存在。所以,教皇科学院理所当然地愿意把教皇庇护十二世奖章颁发给杰出的霍金。”

1978年8月,教皇保罗六世去世,约翰-保罗二世继位。1979年11月10日,在纪念爱因斯坦百年诞辰的大会上,新教皇大胆地表达了应该为伽利略恢复名誉的意向:

“伽利略表述了属于认识论性质的一些准则,这些准则,对于调和《圣经》与科学之间的矛盾是不可缺少的。”“我希望神学家、学者和历史学家能够在真诚合作精神的推动下,更为深刻地认识伽利略事件,坦诚地承认错误,无论它来自哪一方。藉此我希望能够消除许多人心中仍在构成障碍的误解,达到科学与信仰的繁荣和谐。”

1981年,梵蒂冈教皇科学院召开宇宙论会议,霍金应邀出席,并在会议上首次发表了“无边界宇宙”的思想。会后,教皇接见与会学者。按惯例,此时教徒应向教皇行跪礼以示敬爱。但当霍金驱动轮椅到达约翰-保罗二世面前的时候,难以置信的一幕出现了:教皇起身,在霍金的轮椅前跪下来,以便双目平视地与霍金谈话。

四周的教徒目瞪口呆。约翰-保罗二世问:

“您正在研究什么呢?”

“我正在研究宇宙的边界条件是不是能成立。”

“我希望您的研究成果能使人类更加进步和幸福。”

霍金感到,天主教对待宇宙论已经比伽利略的时代宽容多了。确实,历史在前进。1980年10月,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梵蒂冈举行的世界主教会议上,正式提出重审伽利略案。1992年11月31日,约翰-保罗二世正式为伽利略冤案平反,宣称伽利略并没有反对罗马教皇,也不再将其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视为异端邪说。

1986年,霍金被选为教廷科学院院士,约翰-保罗二世又一次接见了他。简和第三个孩子蒂莫西同往。教皇一只手放在蒂莫西的头上,另一只手按在霍金和简的手上,安详地同他们交谈,并向霍金这位不屈的科学家祝福。

但是,霍金这时已经不能讲话了。1985年他得了肺炎,做了切开气管的手术。从此,他的嗓子不能再发出声音,只能靠电脑声音合成器与人交流了。

他和简的小儿子蒂莫西是1979年3月底出生的,那正好是霍金就任剑桥大学讲席数学教授的同一年。 

卢卡斯讲席教授

20世纪70年代后期,黑洞逐渐成了社会公众普遍感兴趣的话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霍金等科学家的普及宣传。早在70年代中期,霍金已开始经常在媒体上露面。1977年,英国广播公司——即著名的BBC——播出纪实节目《宇宙的主人》,其中报道了霍金的生活和病痛,也反映了他研究黑洞的艰辛和成就。简认为这是科学家纪录片中的上乘之作,即使是科学内容,也像抒情诗那样优美和流畅。

1974年3月霍金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之后,接二连三地获得了许多荣誉和褒奖。但直到1975年,他才得到第一个正式职位——高级讲师。1977年3月,剑桥大学决定为他特设一个“引力物理学教授”的职位。只要他呆在剑桥,此职就非他莫属。同年,凯斯学院特别授予他教授级研究员的职位。

霍金在牛津大学求学时的指导老师伯曼教授推荐他为牛津大学的荣誉研究员。伯曼在给评审委员会的信中说道:

“也许,请求考虑一个不到35岁的人担任荣誉研究员会使人感到吃惊。在此,我提出两点理由。首先,他的杰出才华应该作为例外来考虑,我们不一定要等到人们普遍以为他是一个闻名于世的人物时才这样做。事实上,有关黑洞的每一篇文章和每一次讲演都提到了霍金,他的著作——《时空的大尺度结构》,是每一位宇宙学家所期待的“圣经”。

其次,霍金患有严重的疾病,并且被束缚在轮椅上;逐渐严重的瘫痪症通常会使患者的寿命变得很短,他的身体状况很可怕,但他的心智正常。我不希望要到他得了诺贝尔奖时才有所行动。”

没有人反对,伯曼的推荐通过了。迈克尔·怀特和约翰·格里宾在他们合著的《斯蒂芬·霍金——科学的一生》中深有感触地写道:“一个16年前在牛津大学只知道在公共场所涂鸦,喝酒的时间比学习时间更多的懒汉,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79年11月,霍金被任命为剑桥大学的卢卡斯讲席数学教授。这一职位历来任职者都很有名望。首任卢卡斯讲席数学教授是牛顿的恩师艾萨克·巴罗;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教堂里的艾萨克·巴罗雕像。巴罗是牛顿的老师,在几何学、光学、古典文学和神学诸方面均颇多建树

第2任是牛顿;第10任卢卡斯讲席数学教授是乔治·艾里,他仅在任两年,后来成为皇家天文学家,又是海王星发现史上广遭批评的人物;乔治·斯托克斯是第13任,担任此职长达54年之久,他以流体力学中的刘维尔—斯托克斯方程著称;第15任是狄拉克;霍金则是第17任卢卡斯讲席数学教授,1980年他正式就任,原先为他特设的引力物理学教席就此自动取消。

198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出席剑桥大学建校500周年纪念大会。当她经过霍金身边时,低声地问旁人:“喂,这不是那位提出黑洞学说的人吗?”真道是:位居庙堂之高,身处江湖之远,谁个不知霍金大名?

1981年底,女王宣布1982年新年授勋名册。霍金由于黑洞研究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被封为英帝国二等勋位爵士。1982年2月23日在白金汉宫举行授勋仪式,简、罗伯特和露西陪同霍金前往。霍金在受勋者的队列中,由罗伯特缓缓推动轮椅,来到女王面前。女王亲手将红白相间的十字形勋章挂到霍金颈上。勋章上的题词是“为了上帝和帝国”。

1989年,霍金又一次受勋。这次被授予的是英帝国最高荣誉称号之一“勋爵”,是对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的最高表彰。授勋仪式在7月举行,女王高兴地宣布将勋爵勋章授予霍金。简代表霍金接受了勋章,大声读出上面的题词:“行为忠诚,荣誉高尚。”

“谢谢,陛下。”霍金用语音合成器致答词。然后,简将一本已由霍金按上拇指印纹的《时间简史》敬献给女王。

▲英文版《时间简史》封面

《时间简史》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霍金一家的经济状况始终不佳。他们希望让3个孩子都上最好的学校,而霍金本人则迟早必须请专人护理照料,仅靠当教授的薪水尚不足以应付所有这些需求。他曾说:

 “我在1982年首次打算写一本有关宇宙的通俗读物,我的部分动机是为我女儿挣一些学费。但其主要原因是我要向人们解释,在理解宇宙方面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也许已经非常接近于找到描述宇宙中万物的完整理论。”    

这本“有关宇宙的通俗读物”,就是日后的《时间简史》。

早先,剑桥大学的编辑米顿一直劝霍金为公众写一本介绍宇宙学的通俗读物。1983年初,霍金写完初稿,马上送给米顿看。米顿浏览后说:“还是太专业。”接着,他说了一句日后变得非常有名的话:

“你要这样想:每一个方程式都会使书的销售量减少一半。”

由于对稿酬的想法相去太远,霍金与米顿未达成出版协议。另一方面,在大洋彼岸,美国的矮脚鸡图书公司的高级编辑古扎蒂却看准了这一商机。最后,该公司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以25万美元的预付金获得在北美和加拿大的出版权。

为使此书尽量通俗化,古扎蒂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会指出许多地方,说:“很抱歉,霍金教授,这儿我不懂。”霍金有时十分气愤: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懂!但古扎蒂从不气馁,“一直坚持到霍金让我懂得他写的东西才罢休”。最后,霍金在该书的“作者致谢”中对古扎蒂赞扬有加,但古扎蒂说:“我只是做了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会做的事,我不屈不挠,直到能看懂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止。”

1984年圣诞节,初稿大体搞定,但是仍需修改。1985年7月,霍金到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一段时间。8月初,他得了肺炎,被迫切开气管,从此丧失了说话能力。但是,他活下来了,出院不久即继续修改《时间简史》。

1988年4月,《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出现在美国各地的书店里,著名天文学家、享誉全球的科普大师卡尔·萨根为之作序。

▲美国天文学家、电视系列片《宇宙》的作者卡尔·萨根

第一次印了4万册,很快就供不应求。出版社随即大批重印,到了夏天,仅在美国就已卖出50万册!1988年6月,《时间简史》在英国出版。几天之后,在伦敦被抢购一空。它在畅销书排行榜上位居榜首,且在整个夏天全无其他图书可与之比肩。

风靡全球

说来凑巧,笔者很早就见到了英文原版的《时间简史》。20世纪70年代末,霍金取得的研究成果已在各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中广为流传。那时,我本人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也需及时了解霍金的这些新成就。1988年3月,我到英国的爱丁堡皇家天文台做访问学者。当年《时间简史》英文版面世,并持续高居畅销书排行榜首。这使我深感有必要尽快将其译成中文,遂致函时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的吴智仁先生。吴先生很快复信,并嘱我在英国立即开译。但不久他获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也在操办此事,我们的计划遂告终止。

1990年初我从爱丁堡回到北京,获悉湖南科技出版社的中译本尚未问世,一时颇感遗憾:假如不撤消计划,那么我们的译本可能已经在国内流传了。但是,后来得知湖南科技出版社那边是由霍金早先的博士生吴忠超先生执译,那当然再好不过,更何况霍金还曾亲自致函吴忠超说:“我想你应该是将其译成中文的理想人选”。

当初,致力于出版《时间简史》中译本的还大有人在。例如,杨建邺先生在其所著《霍金传》一书中几次提到,他在1988年10月12日收到他大哥杨建军从美国寄来的英文版《时间简史》,读后立即被霍金的语言和思想吸引住了。翌年,他在湖北找几家出版社商谈出版此书的中译本,结果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玉成其事。

199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过一个中译本,书名叫《时间的简明历史》,只可惜失诸粗陋。1992年,许明贤和吴忠超的译本终于面世。

到1992年1月,《时间简史》已被译成30多种语言。霍金喜出望外:全球销量550万册,意味着全世界每970人就有一本《时间简史》!他曾说:

“我很高兴一本科学方面的书籍能和明星的回忆录竞争,也许这样人类才有希望,我很高兴这本书能为一般大众所接受,而不仅仅是学者。当今时代科学起了巨大的作用,所以我们每个人对于科学是什么应该有一些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此前,保持世界科学类图书畅销记录的是卡尔·萨根的《宇宙》。萨根毕生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向社会公众宣传科学,电视系列片《宇宙》便是他的传世杰作。该片共13集,在将近70个国家播出。其副产品《宇宙》一书于1980年由兰登书屋出版,各种文字的版本在全球累计销售了500多万册。这一纪录后来为累计销量突破千万册的《时间简史》所超越。

霍金在公众的视野中成了名人中的名人。著名的纽约《时代周刊》在20世纪90年代以其固有的风格用整版篇幅介绍了霍金,并配有插图一幅

▲纽约《时代周刊》报道霍金的版面

此外还有一幅小小的头像,辅以如下的简介:

▲1988年的霍金照片和简介

1942年 生于英格兰的牛津

1966年 其博士论文设想宇宙始于奇点

1974年 宣称黑洞发射辐射

1988年 《时间简史》成为畅销书

公众的科学观

1989年10月,霍金在西班牙作过一次讲演,题目是《公众的科学观》。他谈到:

“现今公众对待科学的态度相当矛盾。人们希望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继续使生活水平稳定提高,另一方面却又由于不理解而不相信科学。一部影片中出现在实验室里制造弗兰肯斯坦机器人的疯狂科学家,便是这种不信任的明证。”“但是,公众对科学,尤其是天文学兴趣盎然,这从诸如电视系列片《宇宙》和科幻作品对大量观众的吸引力一望即知。”

《公众的科学观》后来收进了《霍金讲演录》一书。上面引用的这段话内涵极丰,不妨稍作解说。1818年,英国大诗人雪莱的夫人玛丽年方21岁,就出版了幻想小说《弗兰肯斯坦》。故事梗概为:富家子弟维克多·弗兰肯斯坦酷爱自然科学,发现了生命的秘密,并用解剖室和陈尸所里的材料制造出一个身高8英尺(约2.4米)、容貌狰狞可怖的怪人。极度的恐惧使维克多把自己的造物撵了出去。怪人的报复手段令人毛骨悚然,致使维克多发誓要亲自铲除这个恶魔。他追踪怪人,直至心力交瘁含恨身亡。那个怪人则因厌恶人世无情,而悲凉地消逝在北极的茫茫冰雪中。

《弗兰肯斯坦》一书影响深远。

▲历经将近两个世纪,《弗兰肯斯坦》风光依旧

“弗兰肯斯坦”也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英语单词:“作法自毙者”。弗兰肯斯坦的故事被一再搬上银幕,由它开创的主题也为后世的科幻小说反复采用——人类造出了“科学怪人”或“机器人”,到头来反为后者所害。但是,将机器人描绘成为所欲为的怪物毕竟有悖于科学真情,并对社会公众造成了不利的心理影响。20世纪40年代,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扭转了这种局面,他笔下的机器人大多是人类的好伙伴。这才是人类研制各种机器人乃至发展一切高新技术的本意所在。

《宇宙》的作者卡尔·萨根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魅力十足,阿西莫夫曾夸他“具有米达斯点物成金的魔力,任何题材一经他手就会金光闪闪”。萨根科研成果卓著。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第2709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萨根”,1997年7月4日在火星上着陆的探测器“火星探路者号”也被重新命名为“卡尔·萨根纪念站”。他是探索地球外生命的带头羊。美国著名天文科普刊物《天空和望远镜》为此刊登了一幅漫画:两个模样怪异的外星人刚下宇宙飞船,就向一位地球人请求:“带我们去见卡尔·萨根吧!”

萨根的《宇宙》在前文中已作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中央电视台获得英文版电视片《宇宙》后,希望赶在两个月内译出全部13集文字脚本。结果,虽无重赏,亦有勇夫。脚本由吴伯泽、王鸣阳、朱进宁诸先生分头执译,最后由吴伯泽和我总审通校,基本按时交卷。译本质量甚高,可惜好事多磨,此后10余年该片并未在中国的荧屏上现身。2002年伊始,《宇宙》终在有关领导人的直接关注和多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露面,科学爱好者们为之雀跃,而萨根本人已于1996年12月因骨髓癌并发肺炎去世,年仅62岁。

▲英文原版的卡尔·萨根著《宇宙》

罗塞塔碑

当代科学如此艰深,发展又如此迅速,于是,借通俗的语言助社会公众正确地理解科学,就变得分外重要。诚如阿西莫夫所言:“只要科学家担负起交流的责任——对于自己干的那一行尽可能简明并尽可能多地加以解释,而非科学家也乐于洗耳恭听,那么两者之间的鸿沟便有可能消除。要能满意地欣赏一门科学的进展,并不非得对科学有透彻的了解 。归根到底,没有人认为,要欣赏莎士比亚,自己就必须写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要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也并不要求听者能作出一部同等的交响乐。同样地,要欣赏或享受科学的成就,也不一定非得躬身于创造性的科学活动。”霍金、萨根、以及阿西莫夫人,皆堪称为此宏愿而身体力行的楷模,他们是科学这块新的“罗塞塔碑”的伟大释读者。

罗塞塔碑原是拿破仑的法国远征军于1799年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罗塞塔镇附近发现的一块古埃及纪念碑,长约1.1米,宽约0.75米。法国人撤离埃及后,此碑为英国人所获,后由大英博物馆收藏。罗塞塔碑上的文字约撰于公元前2世纪初,由三部分组成:上部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刻写、中部是古埃及的通俗体文字,下部则是希腊文。欧洲的学者能够读懂希腊文的版本,但古埃及的语言文字知识失传已久,所以人们亟盼通过罗塞塔碑来辨认和解读古埃及的文字。许多人为此呕心沥血,而对释读碑文贡献最大的是托马斯·杨和商博良。

1773年生于英格兰的托马斯·杨,2岁就能阅读,6岁已通读《圣经》两遍,青年时代掌握了希腊语、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埃塞俄比亚语等10多门外语。杨是一名医生兼物理学家。他首先发现眼球晶状体在注视不同距离的物体时如何改变形状,说明角膜曲率不规则如何导致散光。如今中学物理课本介绍的“杨氏干涉实验”——它证明光确实是一种波,始作俑者也正是这位托马斯·杨。杨从罗塞塔碑的象形文字中辨认出一些神名和人名,仔细比较它们的希腊文拼法和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拼法,终于识别了象形文字中的部分字母。

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以此为起点继续前进,整理出许多象形文字的意义、拼法以及一些语法特征。商博良生于1790年,16岁时已通晓拉丁语、希腊语和6种古代东方语言,18岁即被任命为历史教授。他于1832年42岁时与世长辞,去世前已经基本查明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所有基本原则。

对于公众理解科学而言,霍金的《时间简史》、萨根的《宇宙》和阿西莫夫的《科学指南》所起的作用恰如释读罗塞塔碑。其实,即使对于科学研究本身,罗塞塔碑的故事同样也是永恒的启示。科学家们的全部努力不就在于寻找和解读那些记载着大自然语言的“罗塞塔碑”吗?这一过程,需要更多的托马斯·杨和商博良,而霍金便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员。

▲1988年3月20日作者在伦敦大英博物馆拍摄的“罗塞塔碑”

1991年6月下旬,我曾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6届格罗斯曼会议上见到霍金。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霍金第一个在全体大会上做报告,并因“对了解时空奇点、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及其量子起源所作出的贡献”而荣获本届会议的个人奖。霍金病成这副模样,外貌上已全无“风采”可言。但是,他的智慧却为人类文明增添了难以言状的美。因此,人们争先恐后地站到他的轮椅旁与他合影。

卡尔·萨根曾经提醒科学界:科学激发了人们探求神秘的好奇心,但伪科学也有同样的作用,很少的和落后的科学普及所放弃的发展空间,很快就会被伪科学所占领。因此他说:“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训练出更多的科学家,而且还要加深公众对科学的理解。”霍金在这两方面的成就都有口皆碑,我热切地盼望中国更多地出现一批像霍金那样杰出的科学宣传家。虽说很难指望每一位科学家都像霍金那样投入,但每位科学家无疑都应该具备那样的理念、热情和责任感。

沙漠孤岛

1942年,英国广播公司推出了一档访谈节目,名叫《沙漠孤岛》。节目的嘉宾被设想弃绝于一座沙漠孤岛,故称为“遇难者”。他们随身携带着8张唱片、一种无生命的奢侈品,还有一本书,但假定《圣经》、《可兰经》、《莎士比亚全集》等均已预先放在那里。该节目每周播一次,访谈中插播嘉宾“携带”的唱片,节目全长约40分钟。但是,和霍金的那次会晤却成了例外。它于1992年圣诞节播出,40分钟的时间限制被突破了。

主持人名叫苏·洛雷,整个问答妙语连珠。霍金结合自己一生的工作和疾病,渐次介绍了携带以下8张唱片的理由:帕伦克(Poulenc)的《格罗里亚》、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作品第132号弦乐四重奏、瓦格纳《尼贝龙根的指环》之第二部“女武神”、披头士的《请你让我快乐》、莫扎特的《安魂曲》、普契尼的《杜兰朵》以及伊狄斯·皮阿芙的《我不再为任何事后悔》。会晤中有一段难得的对话——

苏·洛雷:当你开始面对疾病时,一位名叫简·瓦尔德的女士给予你鼓励。你在一次酒会中和她邂逅,然后恋爱直至结婚。你愿意说,你成功中的多少应归功于她,归功于简?

斯蒂芬·霍金:如果没有她,我肯定不能成功。和她订婚使我从绝望的深渊中拔出来。而且如果我们要结婚,我必须有工作,这样我就必须完成我的博士论文。我开始努力学习并且发现喜欢这样做。随着我的病况恶化,简一个人照顾我。在那个阶段没有人愿意帮助我们,而且我们肯定没有钱支付给助手。

苏:而且你们一起蔑视医生,不仅继续活下去,而且还生育了子女。你们在1967年得到罗伯特,1970年得到露西,然后在1979年有了蒂莫西。医生们是如何感到震惊的?

斯蒂芬:事实上,诊断我的医生再也不愿管我了。他觉得这是不治之症,首次诊断后我再也没去找他。我父亲实际上成为我的医生,我听从他的建议。他告诉我,没有证据表明这种病是遗传的。简设法照顾我和两个孩子。只有在1974年我们去加利福尼亚时需要外人的帮助,起先是一名学生,后来是护士和我们同住。

苏:但是现在你不再和简在一起了。

斯蒂芬:我动了气管切开手术后,需要[每天]24小时的护理。这使得婚姻关系越来越紧张。后来我搬出去,现在住在剑桥的一套新公寓里。我们现在分居。

确实,简为丈夫和整个家庭所做的一切,超越了常人的想像。但是,种种复杂的因素使他们夫妇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道裂痕变得越来越深。到1990年夏天,他们终于分居了。

霍金决定和他的护士伊莱恩·梅森生活在一起。当时,伊莱恩全心全意地护理霍金已经3年多,并担负起照料霍金出国的事务。1995年5月,霍金和简正式办理离婚手续。接着,霍金和伊莱恩结婚。1997年7月,简和乔纳森结婚了,后者曾在艰难岁月中无私地为霍金夫妇提供了大量帮助。然后,简来到大儿子罗伯特工作的地方,美国的西雅图。她在那里写了一部出色的自传:《音乐移动群星:和斯蒂芬在一起的岁月》

▲英文原版《音乐移动群星:和斯蒂芬在一起的岁月》封面

其结尾处写道:

“看到斯蒂芬继续获得巨大的成功,我为他高兴,也希望他得到应有的幸福。在《沙漠孤岛》节目中,他向我表示敬意。由于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就更加令人感动。”

正如杨建邺先生在其所著《霍金传》一书中所说:“这对离婚的夫妻的行为,堪称冰壶秋月,皎若星辰,令人们感动。我相信:他们合力拼搏的日子,会永远感动他们自己和每一位读者;他们适时地平静分手,也会给他们自己和关心他们的朋友带来由衷的欣慰。”

【本文节选自《巨匠利器——卞毓麟天文选说》,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


卞毓麟: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毕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顾问、编审。著译图书30余种,《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和宗教的传奇》一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曾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种表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物 | 霍金·伽利略·爱因斯坦
于祺明:从爱因斯坦私下的直白到霍金的公开否定
【书评】伟大的错误造就伟人
冥冥之中的巧合:他的生日是伽利略祭日,祭日却是爱因斯坦的生日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都在宇宙的尽头相遇——致霍金与爱因斯坦
仰望星空:霍金和他的先行者 作者:徐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