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国盛 | 生命神圣

▲吴国盛


作者 吴国盛 (本号主编,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责编 许嘉芩 刘愈


◆  ◆  ◆  ◆  ◆  


英国科学家宣布用体细胞培育出克隆羊后,引起了各国媒体强烈的反响。作为生物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它引起科学时代的人们的兴奋和叫好;但与此同时,它也使人看到以基因操作为主旨的现代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

现代生物技术旨在改变生命诞生、成长的自然方式,它的最深刻的本质在于向生命的自然性挑战。生物技术的任何后果所可能带来的恐惧感,都基于对这一本质的存在论的领悟。若不然的话,任何此类恐惧都最终会流于虚惊。事实上,今天许多乐观派人士正是基于对这一本质的无知无觉,而宽慰众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是的,如果不是从存在论上对“生命的自然性”有强烈的认同,生物技术的任何后果确实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是克隆人,我们不断进化着的伦理和法律观念也能与之适应。然而,问题在于,我们的伦理和法律观念依据什么样的存在论基础,因为它总是要依据某种存在论基础。

现代科技的本质是操作和控制,它通过数学化和图象化将一切事物拉平,拉平为可操作可控制的对象。生物界自然也在拉平的行列,虽然困难一些,因此,以生物界为对象的科学和技术,迟早总要建立和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物技术的出现似乎具有某种逻辑的必然性和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性。但这一切都依赖一个前提,即科技是我们固有的基本的存在方式,我们以操作和控制的方式存在着。

然而,科技为何能够成为现代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呢?事实上,在科技发展的每一关键步骤中,都曾有警示的声音响起过:将一切事物拉平是不可能的,强为之是有危险的!在科学涉足“生命”时,这种警示的声音变得最为响亮,因为我们人类自身是一种“生命性的存在”,我们的科学正建立在这种生命性的存在基础上,因此,当我们的科学利器指向“生命”时,往往勾起了我们对于某种更为本原的东西的反思,它唤起了我们对科学这件事情本身可能性的追问:科技可能并不是我们固有的存在方式!

生命总是逃避对象化,逃避被拉平。它是对象化的盲点。那使对象化得以可能的东西,从来也不会出现在对象化的视野里。生命就是这样,你想解剖生命,你得到的只是生命的遗骸,而不是生命本身。

抗拒将事物拉平的,是事物的本真状态,即事物的自然性。拉平即是改变固有的样子。“自然性”提示我们科技的界限。只不过,在一切事物的自然性之中,生命的自然性处在最深层,它被维护得最好,因而最后一个被人类的科技染指。如今生物技术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之所以令人不安,就在于“生命的自然性”,这个一切“自然性”之最后的堡垒受到了挑战,它意味着,我们的存在所系的“自然性”受到了彻底挑战。

并不能单方面的理解这种挑战只意味着危机,它也意味着“拯救”:它使那一向具有的“拯救”的呼声变得越来越强烈,在进入最危险的核心处以指数方式增长。生命的“自然性”向来以“生命神圣”的理念而得以保护。这个理念被现代科学肆无忌惮的嘲弄已经很久了。今天面对日益加速发展的基因技术,让我们恢复这一理念。

生命神圣!克隆技术不仅对人,对其他生物,也要加以严格的限制。

【本文原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第6期,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国盛|科学不是成就生命,而是在摧毁生命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研究事物本质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事物的本质、根本
数理实验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世界图景化
【吴国盛】什么是科学(全83讲)
近代数理实验科学限度的反省及出路
为什么现代科学失去了人类的精神高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