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国盛 | 人与自然的千年对话

▲吴国盛



作者 吴国盛 (本号主编,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责编 许嘉芩 刘愈


◆  ◆  ◆  ◆  ◆ 




[主持人开场白]

我们是谁?生活在哪里?要往哪儿去?在千年之交,人与自然的话题重新成为思想界的焦点话题。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千年里,近代科学的兴起以及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无疑是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近代科学和工业化塑造了人与自然的现有格局。这种格局把人高高的放置在宇宙的主人位置上:它是万物之灵长,位于进化链条的最高端;它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宇宙中一切事物有生杀予夺、任意处置之大权。这种格局把我们生活的地方规定成茫茫宇宙之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大地只是太阳系的行星3号,并无特殊之处;它日奔夜走,毫无目的,因而人生观与宇宙论相脱节。

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上。无法控制的技术力量、无度的线性增长、无法扼制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无法避免的资源消耗和资源枯竭,都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业化和近代科学遗产。

在千年之交,我们虚拟地邀集这个千年里的思想家们来讨论这个话题。他们中有的人,为塑造人与自然的现存格局做出过历史性的伟大贡献;他们中有的人,开始反思这种格局。他们跨越时间空间的聚会和对话,必定会让我们大开眼界。

[主持人:如果在千年的尺度上反观科学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也许各种各样具体的成就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有一样绝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生活的“大地”成了一颗“行星”。这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天翻地覆”的观念变化,是今天一切环境问题的最深层的根源。从此以后,建立于“大地”之上的价值体系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宇宙(空间)意识。]


[大地居中不动的观念是人类安居意识的体现]


朱熹(1130-1200,中国宋代学者):

人生活于天地之间。湛蓝的天空象一口大锅一样扣在大地之上,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歌词中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达的就是天盖地承,天圆地方的直观印象。我国古人曾提出盖天说,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可是天圆而地方,则天地难以完全吻合。后来出现的盖天说,天继续象一个斗笠,地则改成圆形的,象一个倒扣着的盘子,这样解决了天地吻合问题,但还是不能说明像太阳每日周转、月亮每月圆缺这样的基本天象。

浑天说比盖天说优越,它认为天不是一个半球,而是一个圆球。汉代张衡这样描述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张衡在这里似乎提出了大地球形说,但他又认为大地载水而浮,所以,人还是居住在上半球,某种绝对的“上”“下”关系依然存在。

我赞同浑天说,但不完全同意张衡的版本。在我看来,天地之初,只有阴阳二气。这两个气相磨相荡,磨得急了,便磨出了许多渣滓,这些渣滓没地方去,便只有结地于中央。气之清者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永恒的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而是居中。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天主教经院哲学家):

朱老先生的地球中心说与我们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理论完全一致,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说,地球居宇宙的中心,那是由组成它的物质的本性决定的。像土和水这样的重性物质,其天然的处所就在宇宙中心,而像气和火这样的轻性物质,其天然处所在宇宙的外围。所以,主要由土和水组成的大地,当然处在宇宙的中心。而且由于它已经置身于自己的天然处所,所以它是不动的。

上帝创造了这个唯一的宇宙,并且把它的选民放置在宇宙的中央,让他们时刻沐浴着神性的光辉,这是上帝对人类的最大恩惠。人类及其居住的地球被置于上帝的怀抱之中,上帝则位于宇宙的最外层,推动着宇宙的运行,注视着人类的一举一动。人生活在地球上,无比安稳,如同母腹中的胎儿,从母体吸收着营养。整个宇宙全都以地球为中心,朝着人类的地球闪烁星光。

邓牧(1247-1306,中国宋元学者):

我不赞同朱老夫子和这位洋和尚的宇宙唯一论。天地虽大,但在无限的虚空之中只不过一粒米而已。虚空就像是一棵果树,而天地是树上的一粒果子。虚空就像是一个国家,而天地是国中一人。一棵果树长出来的必定不止一粒果子,一个国家必定不止一个人。说天地之外就没有天地了,这怎么说得通呢?

托马斯·阿奎那:

这位年轻人的话听似有道理,实则荒唐。那里有虚空这回事?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在虚空之中,到处都完全一样,其中的物体该往哪个方向运动呢?哪儿是它的最终归宿(天然处所)呢?所以,在虚空中的物体没有运动的充足理由。要是有虚空的话,运动就没有了。

宇宙当然也只能有一个,要是有多个宇宙,不同的宇宙有自己一套规律,那在它们交界的地方就会出现冲突和不协调。单一的宇宙也不能是无限的,因为无限的真正含义是“此外永有”,而单一的宇宙把一切都囊括在里面了,所以是“此外全无”,所以不是无限的。

[大地移动必引起人类的眩晕]


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

就说宇宙有个中心吧,那也不是地球而是太阳。天空的周日运动是地球周日自转造成的,星辰的周年运动是地球绕太阳周年公转造成的。为什么行星时而前行,时而逆行,并不是简单地圆周运动?托勒密采用轮子套轮子的方法来模拟复原这些复杂的运动当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随着天文观测资料的增多,轮子越来越多,现在都80多个了。要是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这些轮子的数目至少可以减少一半。一个好的宇宙体系应该是一个简单的体系。

托马斯·阿奎那:

我问你三个问题。第一,要是地球在运动,那天空中的云彩和飞鸟怎么没有被拉在后头?人跳起来再落下来,怎么还是落在原地?第二,如果地球绕太阳周年转动,那么在不同的季节看同一个恒星的角度就应该有一些偏差,可是我们怎么没有发现恒星的这种周年视差?第三,让地球这么重的东西以这么大的速度运动,地球怎么没有散掉?

哥白尼:

先回答第三个问题,恒星天岂不是更大,怎么它一天绕地球转一圈都没有散掉,何必担心地球会分崩离析。第二个问题,我们没有发现周年视差,那是因为恒星离我们实在太远了,我们目前的观测能力还有限。至于第一个问题,我现在还不能很好的回答。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

我来帮哥白尼回答第一个问题。物体的运动并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需要力来维持,相反,只有运动的改变才需要力。如果你本来与地球一起运动着,那么你将会一直与地球一起运动。换句话说,如果你本来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这种相对静止并不需要特别地维护。

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木星的卫星就绕木星转而非绕地球转;天界并不是完美而纯净的以太,月球上就坑坑洼洼。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理论是完全可以突破的。

[地球一旦动起来就将以一个无限的宇宙作为其舞台]


布鲁诺(1548-1600,意大利哲学家):

我完全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我还想进一步指出,像太阳系这样的宇宙体系在宇宙中有无限多个。我很佩服中国邓牧老先生的比喻。如果地球周日自转的话,恒星天就不必每天不辞辛劳的转动。恒星天若不必转动,也就不必假定所有的恒星都镶嵌在一个有限的天球壳层上,完全可以假定它们散布在一个无限的空间之中。

牛顿(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

按照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它本来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只要没有外力干预,它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这当然要求一个无限的空间做为背景。

[无限的宇宙是一个数学的宇宙,数学的宇宙是非人的宇宙]


伽利略:

我们研究宇宙必须彻底排除掉人为的因素,否则不能发现宇宙的真实面目。物体通常有两类性质,一类像长度、体积、硬度,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固有的性质,另一类像颜色、气味,与我们人类的感知器官有关,因而不属于物体自身的固有性质。颜色和气味都应该而且能够还原为前一类性质,比如颜色就可以还原为光谱,气味可以还原为化学分子的组成。因此,归根结底,世界上真实客观的东西都是一些数学的东西。自然这部大书向我们打开着,但我们只有学会并熟悉它的书写符号才能读懂它。这部大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字母是三角形、圆以及其它几何图形,不懂这些,休想读懂自然这部大书。

牛顿:

我所理解的自然,就是一个由万物组成的力学体系,它们可以用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来描述,它们受因果关系的制约。我不杜撰假说,我们只是想在实验基础上,搞清楚自然界的数学关系。

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

有人以为我所说的自然是一种主动的力或神力,这完全是误解。我的自然与牛顿所说的自然完全一样。它是指各种自然定律的综合作用及其产物,而所谓定律正是我们能够证实的各种因果关系。

霍尔姆霍兹(1821-1894,德国物理学家):

自然科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发现所有变化下面的运动,以及它们的动力;那就是说,把全部自然科学都分解成为力学。

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犹太物理学家):

科学破除迷信,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科学家相信事物的背后必定有可以理解的规律,因此一般都信仰在事物的秩序和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但这个上帝与人类命运和行为毫无关系。

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宇宙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宇宙的定律中并不存在什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别,这只是人类自身的顽固坚持着的幻觉而已。并不存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温伯格(1933-,美国物理学家):

宇宙愈可理解,也就愈索然无味。不管我们对宇宙的最终理解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都不会从中得到什么慰藉。人类总是倾向于认为,我们和宇宙有某种特殊的关系,认为人类的生命不应该是宇宙大爆炸时期一连串偶然事件的产物。可是作为宇宙学家,我们确实不得不相信,情况就是这样的。了解宇宙的努力通常只是一场悲剧,我们只是在不断的强化人生无意义的印象。

[我们的宇宙是人参与的宇宙]

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

你们都过于把自己撇在一边,事实上你们都参与了宇宙的创生过程。在存在这出伟大戏剧中,我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在量子力学看来,我们今天的一举一动甚至都影响着宇宙大爆炸时期。人与自然之间并不只是面对面地站立着,相反,它们有着原始的关联。

[主持人:与世界空间化时代相伴随的是人的主体化,生活在宇宙时代的人类被认为是宇宙的主人,为着人类的利益可以为所欲为。这也是大地价值系统崩溃的结果。但是凭借理性和知识,人类究竟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也许是下一个千年之始人类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人因理性而高贵,人是世界的主人]


托马斯·阿奎那:

人由于禀有灵魂和思维能力,是万物中最高贵的,因为它的灵魂是上帝创造的。他拥有理性,从而高于一切动物。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

人可以被看做是世界的中心,事实上,整个世界都是为人服务的。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拿来使用。星星的演变和运行为他划分四季、分配世界的春夏秋冬。中层天空的现象给他提供天气预报。风吹动他的船,推动他的磨和机器。各种动物和植物创造出来是为了给他提供住所、衣服、食物或药品的,或是减轻他的劳动,或是给他快乐和舒适;万事万物似乎都为人做人事,而不是为它们自己做事。

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

是吗?人怎么会这么自高自大呢?是谁告诉他,星空令人赞美的运行、如此自豪地在他头上流逝的那些火炬的永恒光亮、浩淼无边的大海的可怕运动,是为了他的便利、为他服务而建立,并持续了许多世纪?真难以设想居然会有这样荒唐的生物。他甚至不是自己的主人,易受任何东西的攻击,他无力认识、甚至很少要求认识宇宙,怎么能称自己是宇宙的主人和统治者呢?

培根:

你这个人怎么阴阳怪气的?人当然是地球上唯一拥有理性的动物,凭借他的理性,他就能使世界为他服务。

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

我不同意蒙田的意见。人优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他有理性,而其他动物绝对没有理性。尽管它们也会有愤怒、恐惧和饥饿这样的情绪和意图,但它们不能使用语言,而语言是隐藏于身体之中的思想的唯一标志。但至于说上帝创造一切事物仅仅是为了我们人类,这当然说得过分了。

[人之为人不在于理性而在于自由]


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

人与动物的区别不在于理性。一切动物,既然都有感官,所以也都有观念,甚至也可能把这些观念联结起来。在这些方面,人与动物只有程度的差别。也许某个人与某个人之间的差别也许比某个人与某个动物之间的差别还大。可是,人之为人在于他有自由。可是一切科学都无法解释这个自由,刚才爱因斯坦甚至根本不承认有自由这个东西,这是人背离其本性(自然)的最典型表现。如果我们丢掉了自由,只剩下理性,我看不出人类的尊严在哪里,高贵在哪里。没有自由的理性是野蛮的。

[人与自然需要和解]


普利高津(1917-,俄裔比利时化学家):

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对峙的格局已经持续了几百年了,这首先表现在古典物理学不承认时间的方向性,而时间经验正是人最基本的生活经验。我们需要某种新的理性形式,它将容纳人类的自由。今天,在亚微观物理学领域,我们试图建立一个时间性的物理学,努力填补人与自然、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

我们的世界严格说来并不是一个决定论的世界,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准确地预测一切,因此我们不能听任我们的理性无限度地控制世界。

卡逊(1907-1964,美国海洋生物学家):

控制自然这个词是妄自尊大的产物,人们居然想让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为了杀死某些被认为对人类有害的昆虫,人类制造出了极为可怕的化学武器,但这些武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

[人首先是一种物种,首先要顺从自然]


达尔文:

进化论表明,人与高等动物在心理上的差别虽大,但这种差别肯定只是个程度问题,而不是性质上的根本差别。我们必须承认,无论人类拥有些什么独特的东西,但首先它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它像其他物种一样受着自然的支配,如果我们无视生命之间那些同舟共济的特征,人类将会是危险的。

蒙田:

让自然来驾驭我们的行动比让我们自己来驾驭自己的行动更安全。自负的臆测使得我们倾向于把我们的本领归功于我们的力量,其实如果我们有些什么本领的话,那也应归功于自然慷慨的施舍。

史怀泽(1875-1965,德国神学家、医生):

传统的欧洲哲学把人置于一个旁观者的位置,使人生丧失意义,这样的哲学是残缺不全的。人应该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而这种意义首先来源于人对于命运和自然的顺从。世界本身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我们因为加入其中而变得有意义。人与世界本来共属一体,人溶入世界生命之中的基本途径就是敬畏生命。生命是神奇的,一切生命都值得尊重和爱护。


【本文选自《科学走向传播》,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即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地球为何会自转和公转,牛顿没找到答案,现代物理学家更无法回答
第211本书 |《一只又死又活的薛定谔的猫》(中国-汤双)
在为什么找不到外星人这个问题上,人类的心态依然幼稚
双脚踩大地,双手抱自然。
勒内·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