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秘符号和神灵徽像

作者简介杜金鹏,考古学家、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1)陶器上的神秘符号。早在新石器时代前期,我国先民已在陶器上刻画符号,这一传统后来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得以继承与发展,有代表性的是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主要见于3个地方:一是浙江余杭县。1936年出土的良渚文化陶器上有5个刻画符号,近年来,又陆续发现一些刻画符号。二是上海地区。马桥遗址和亭林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基本上都具有汉字的结构,有的与甲骨文中的有关字非常相像。

图1 良渚文化的刻画符号

三是苏南地区。在澄湖遗址出土的一件鱼篓形黑陶罐的腹部,发现4个刻画符号(见图1),其中的3个符号在甲骨文中可以找到与之类似的汉字。关于这4个符号的识读和含义,专家们看法不一,学者们一般认为应该表达一个特定的意思。有学者推测说“它们似乎记录了距今4000多年左右澄湖地区一个以鱼为图腾的强大的部落联盟,曾经征伐吞并了许多与之毗邻的擅长造船的氏族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是一个以鱼为图腾的部落曾经制造了一批玉戚的记录”。另有人说这是“最古的太阳年星历记录”,“表示了渔者生产、生活的一个过程”。无论怎样解释,论者都倾向于这是我国的原始文字。有学者据此指出:“良渚文化原始文字已经发展到能够用多个并连的原始文字表达比较完整的内容、组成一个简单的句子。”若果真如此,那么,良渚文化已进入文明黎明期之说,又将增添一条有力证据。

在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也曾发现一些神秘的符号。经对已发现的20例排比分析,这些神秘符号大体可以分成4种:

2 大汶口文化陶尊上的符号

第一种是权杖的象形(见图2)。其一为短柄钺状,钺柄上有冠有镦,全形与余杭瑶山出土的良渚文化玉钺基本相同,已故古文字学家唐兰将其释读为“戉”。有人进而认为,这一符号描绘的是象征兵权的权杖。其二为短柄锛的侧视图像,唐兰先生读为“斤”。斤本是工具,但此“斤”柄端有镦,绝非普通工具,应已演化为礼仪之器,即权杖。

第二种是以太阳为主要表述对象的符号(见图3)。最完善者由3部分组成,上首是一个圆圈,表示太阳;中间是近似月牙状的火焰纹,表示太阳热而亮;底下是五峰山形,说明太阳运行于天空。有的省略了五峰山。这种符号或释为“旦”,或释为“炅”,或读做“昊”,都与太阳有关。有人指出,它们是大汶口文化人所崇拜、祭祀的太阳神的徽像。

3 大汶口文化陶尊上的符号

4 大汶口文化陶尊上的符号

第三种符号是远古时代羽冠的象形(见图4)。有简、繁之分。繁复者上首是冠徽,中间是冠体与羽翎,下面是表示戴冠者脸庞的倒梯形,严格说,这是个“神人”或君王的头像。稍简化者只留羽冠,最简单者又省去羽翎,只保留一个冠徽。历史学家李学勤指出,这种符号“显然是象形的,所象的可能是一种饰有羽毛的冠”,这种羽冠的图像,在山东龙山文化玉器上仍然可见。可能是“皇”字之初体。

第四种符号作弧边四角形。是不是文字,专家们有过激烈的争论,现在许多人把它们当做了原始文字,其中唐兰先生对它们的评价最高,说它们与商周时代的文字一脉相承,“已经是比较进步的意符文字”,而“这种文字工具在当时是被富人和奴隶主阶级所占有的”。他认为“从大汶口陶器文字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黎明”。考古学者邵望平认为,“陶文的出现,说明社会上已产生了既能祭天、观象又能刻文画字的‘知识阶层’。大汶口文化的陶文是闪现在我们眼前的远古文明的火花”。她论证大汶口文化陶文出现于公元前2500年前后。

尽管在良渚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陶器上发现的刻画符号是否属于文字尚未在学术界形成共识,但这些刻画符号无疑是富有积极意义的文明元素,是远古时代文明的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若干文明元素的汇积过程,正是文明社会的孕育过程。

(2)玉器上的神秘符号与神灵徽像。大汶口文化陶尊上的神秘符号,在良渚文化玉器上也曾发现。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一件良渚文化玉镯上,以及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良渚文化玉琮上均刻有一个太阳徽像,即一个圆圈下有一团火焰,即所谓的“昊”或“炅”;上海博物馆所藏一件良渚文化玉琮上刻有一个更简化的太阳徽像,即一个火焰纹;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良渚文化玉琮上刻有一个弧边四角形;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一件良渚文化玉璧上刻有鱼骨状符号。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些符号在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出现,与受大汶口文化影响有直接关系。

此外,良渚文化玉器上还雕刻着其他的神秘符号和神灵徽像。有代表性的可分为3类:

第一类是“阳鸟神坛图”。神坛呈盾牌状,顶部有左右对称的3层台阶,坛顶树立一根神柱,柱顶站立一只神鸟(有的神鸟直接站在神坛上),神坛轮廓线框内填刻太阳纹或神鸟驮日纹。坛、柱、鸟俱全者,见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藏的两件玉璧、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玉琮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玉璧。另外一些属于简化型。这些神秘符号的含义,学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坛体上刻画的太阳徽像和负日神鸟,代表的都是太阳神,立于神坛顶上的神鸟是太阳神的化身。也有学者把这类符号视为原始文字,拆开来释做“鸟”、“山”,合起来读为“岛”。

第二类是单独的鸟形象。在新近出土的良渚文化玉琮、玉钺和半圆形玉饰上都屡有发现,其形象已做了艺术变形处理,但仍可一眼看出是鸟。有的鸟身画成同心圆形,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阳鸟神坛图”中的“阳鸟”。极可能,它们也是太阳神的化身。

第三类是人兽(人与鸟)合一的神灵徽像。其完整图像首次发现于余杭县反山出土的玉琮、玉钺上。神人头戴宽大的羽冠,双臂平抬,两手扶在腰间的璧形物上,双腿盘坐,足作兽爪状,在盘屈的腿间露出4枚尖尖的獠牙。所谓的神兽,指兽面的正视图——神人腰间的璧状物是兽眼,身腰是兽鼻,盘屈的双腿构成兽口,人兽合一,以人为主。也有不同简化程度的“人兽神徽”刻在良渚文化玉器上(见图5)。由此可见,良渚文化人所崇拜的神祇主要是人神(祖先)和天神(太阳,包括象征太阳的阳鸟),当时的宗教崇拜已从原始的图腾崇拜中挣脱出来,祖先崇拜已经确立,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商周以来文明发达时期的情况相一致。

图5 良渚文化玉琮上的人兽神徽

——摘自 杜金鹏 《文明起源史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聊聊古玉工痕特征——新石器时代篇(三)良渚文化玉器(2)
粤巳老师说陶瓷——长江下游良渚文化陶器
良渚文化:鸟立祭坛纹的解读
玉中刻畫符號
钺:古代征伐的考古学考证
北方草原的骨器时代和玉器的起源浅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