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念母亲

         怀  念  母  亲

            文/党九生

       作者父母亲

全家福。前排自左向右:大侄女、母亲、父亲、叔父、二侄儿、大侄儿

后排自左向右:二嫂、二侄女、大嫂、三侄儿、大哥、作者

大哥全家。

二哥全家

作者一家与父母亲

作者本人

         怀  念  母  亲

            文/党九生

        天地悠悠,岁月匆匆。转眼间,母亲已过世二十余载,今年农历十月十四日将是她老人家一百周岁诞辰。值此之际,我倍加思念母亲,眼前不时地浮现出她生前的一颦一笑和一幕幕动人的情景,深深地感念她对我们的厚重恩情。

        母亲姓张,娘家系城关镇南串业村,十五岁出闺来到党家门上,在党家生活了整整六十三个春秋。回顾母亲的一生,她的确是一位非常值得人们尊敬的人,给亲邻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她虽然多年有病,但却意志坚强,是一位非常勤劳的人,将家务操持得井井有条;虽然没有文化,但却境界不凡,心胸宽阔,善良至极,对亲邻非常厚道;虽然不善言词,但却遇事沉着冷静,是一位非常有主见和远见的人,博得众亲邻的一致好评。

        勤劳的母亲——想起母亲纺线线。在落后的农耕时代,农村妇女是非常辛苦的,全家人的吃喝穿戴都得靠她们一点一滴地去完成,同时还得帮着干地里的农活。相对于一般农村妇女,我的母亲则更为辛苦,原因在于她没有任何帮手(年青时还有婶娘些许帮衬,可惜十余年后婶娘却因病去世),在我们家这个男人世界(有父亲、叔父和我们兄弟四人)全家人的衣食全靠她一人操劳。同时,母亲年青时就患头痛病,惧怕风寒,终生服药,是个不欢实的人。

        母亲的辛劳体现在多个方面,而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夜晚纺线线的情景。在我幼小的时候,母亲纺线总是在纺车前垂直地绷一块较大的老粗布,以防纺车轮子的风吹到头上引起头痛。为了节省煤油,她总是摸着黑纺线,练就了黑夜纺线的硬功夫。初夜,我和年长几岁的三哥常常贪玩不睡觉,母亲就沉着脸拧着我们的耳朵拉上炕脱衣盖被,然后摇起她那心爱的纺车,哼着我们听不懂的曲儿哄着我们睡觉。说来也怪,那有抑有扬的曲儿和吱吜吜的纺车声混合在一起,犹如悦耳的催眠曲,不一会儿就使我们进入了梦香。

        母亲特别有韧性,总是睡得很晚,常常是我们不知她何时入睡。翌晨起床,我们便可一眼看到那初夜时分的空笸篮里堆满了手纺的缠穗(头)。母亲纺的那个线啊,又细又匀又好看,织成的布又平整又结实,邻里看了都说好。如今母亲虽然过世多年,但我却不知多少次地梦见她当年纺线线的美丽场景。

        慈善的母亲——待侄如子一家亲。从本性上讲,大凡人类都具有善良的特点,尤其是女性。我的母亲虽然目不识丁,可她的境界非同一般,在她身上除了善良的一面外,还具有仁义豁达的特征,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大仁大义的题中之义。

        我家的情况比较特殊,爷爷奶奶在我父亲十四岁前先后离世,丢下可怜的父亲、叔父和一个幼小的姑姑,分别被寄养在大爷、二爷和三爷家,姑姑不久因故而殁。三爷与其子去世后,父亲又被过继给三奶奶家,叔父也随之去了三奶奶家。父亲在大爷、大伯和三奶奶的照料下成了家。母亲进家门后不几年就遇上给叔父娶妻的老大难问题(叔父年幼因遭意外而致残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母亲主张及早设想,等待时机。恰巧这时(1940年)适逢婶娘一家人从陕南逃荒到此,母亲便抓住机会,千方百计找人撮合,成全了叔父的婚事。婶娘也非常好,与母亲亲如姊妹,一起劳动生活。可惜婶娘到我们家十三年后(1952年)因身患重疾而故,丢下七岁的儿子和一个女儿(不久亦因疾而殁),母亲便全部承担起抚养侄儿的责任。其实在婶娘在世时,因为她对许多针线活不太会,多靠母亲教习,加之婶娘爱做地里的活(村里人都说婶娘是干地里活的一把好手),所以管孩子的事多由母亲操心。

        在我家兄弟四人中,叔父和婶娘的儿子最大,我的两个哥哥为老二、老三,其中二哥与大哥同龄。人常说,无娘的孩子多可怜。可在我们家,母亲最疼爱的孩子却是大哥了。做的新衣裳,先让大哥穿,退下来后让二哥穿;上学也是优先考虑大哥满足大哥的要求,然后再考虑二哥;工作也是先设法解决大哥的问题,大哥外出工作时方才十六岁,比二哥早工作五年;婚姻也是重点考虑大哥。那时大哥已离开矿区到县上某单位工作,家里缺粮,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母亲想办法办了大哥的婚事且办得很好。我们这个家从祖父起一直到大哥结婚生子,都是在一起生活,母亲对大哥的关爱胜过亲子,村邻都夸母亲和父亲,说他们是大好人。现在大哥一家十余口人常居西安,日子过得红火幸福。我想,若母亲九泉有知,她一定会非常欣慰的。

        有主见的母亲——设法为儿寻出路。母亲的性格特点是内敛寡言,善于思索,有城府有主见。我家里里外外诸多事情尤其是关乎长远的大事主要靠母亲筹思拿主意,父亲和其他人照“章"就办。

        这一点对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譬如在关乎我们兄弟四人前途这件大事上,母亲真是费尽了脑筋,想尽了办法。大哥和二哥上初中适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学校又远在四十华里之外的社公山下的赵庄镇,来往都是步行,背上馍和菜。上了一学期多一点时间,到了六一年三、四月,严重的青黄不接把全家人甚至全村大多数家庭逼入窘境,实在没有吃的可背,只好停学。怎么办?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总得寻求生存的出路。这时母亲就盘算着又是卖房又是卖树(我家大门外水井旁的一棵老槐树),用卖到的钱高价籴一点粮食加上秕糠野菜维持全家人的生计;同时又催促父亲去找我的一个表伯,让其在矿上工作的儿子为我大哥找份工作。那时是计划经济,都是有计划的招工且招人数有限。即便如此,最后还是通过变通的办法为大哥在当时的圆口煤井(即后来的澄合二矿)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让大哥在辍学数月后就上了班,不再为吃饭的事犯难。二哥的工作也是在母亲的及早提议下解决的。大哥外出工作后,母亲就给在家劳动的二哥想办法、寻出路,但却一时难以解决。六六年开春后的三、四月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与二哥邂逅相遇,意外地把二哥招到了铜川矿上。这件事多亏母亲筹思得早,也多亏本村我一个亲戚穿针引线,才使偶然变必然,解决了二哥的工作问题。

        我和三哥与两位兄长年龄相差较大,情况大不一样。三哥“文革”前后上小学,喜与同学耍着扮演戏剧里的反面角色,因此未被推荐上初中,加之那会儿家里缺劳力,也就过早地让他参加了生产劳动。那几年,母亲也心有不甘,忧愁三哥的事,给他想办法。后来在亲属的帮助下,让三哥到县机械厂当了副业工,每月能挣三十几元钱的工资。而对于我,母亲早在我上小学时就叮嘱和鼓励要好好念书,走读书升学这条路子。同时母亲还想办法、吃苦头为我创造条件。我不负母亲的厚望,以超常的毅力和付出认真读书,完成了初、高中学业,在“高考″未恢复前返乡担任了本村学校民办教师;七七年恢复“高考″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荣幸地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学生。

        今天,回想起我们兄弟四人的成长历程,我们不能不叹服母亲的见识与智慧;不能不感慨母亲的导引与辛勤付出;不能不感谢母亲的厚重恩德!

        当然,母亲除了以上特点外,还有许多可贵的地方,譬如非常重视与亲邻关系的处理。遇事她总是抱着吃亏的态度来对待,表现得颇为厚道,所以大家都乐意与她交往。平素尽管母亲有病很少出门,但来我家串门的老奶奶、伯母婶娘乃至一些年青媳妇却经常不断。她们都非常信任母亲,喜欢与她聊天,把母亲当作知心人。在我们村,母亲是大家公认的勤劳善良有主见、厚道守信宜交往的人。

        明月皎皎,河海深深;老母远去,真情切切。无私的母爱滋养了我们,我们时刻也忘不了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是母亲的继承者,也一定会把母亲的优良品德和作风传承下去,让母亲播撒的“火种"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敬爱的母亲,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022年8月28日于澄城

【作者简介】

党九生,陕西澄城人,1957年生,大学文化,先后从事教育、组织和民政工作,在中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爱好文学,亦喜吹竹笛。

党氏家族报——汇天下党氏,报家族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阅读:大嫂
父亲的遗嘱
黄星宇:工资再高,也架不住啃老的嘴大
心曲——中国油画颜料创制人黄菊森​(二)/ 作者:黄文心 李文华
【河南】竹庆臣|油菜花
【三湘文艺】许光辉/我的大哥许贤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