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功不能复制,但有迹可循——高新民教授读书报告会

615日,上午九点,一场以“就业、升学经验分享”为主题的交流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楼多功能教室热烈举行。此次活动,由高新民教授倡议,学生张文龙、刘凯组织、主持,并邀请马院15级外国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薛飘、学科思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杨国华做就业主题演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吴奇、科学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潘宝君、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束海波做升学主题演讲。另外,马院16级、17级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活动。据张文龙、刘凯的介绍,此次活动能得以成功举办,主要得益于高新民教授。

在西方,尤其是在古希腊,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爱智之学。但是它也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名字,那就是:无用之学。在东方,尤其是在中国,哲学被看作是智慧之学,讲究学以致用。所以,今天的交流会希望各位优秀的学长、学姐从“学哲学、用哲学”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在就业、升学中的经验,分享给在坐的学弟、学妹。作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张文龙如是说。

此次活动由外国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刘凯主持,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学长、学姐分享自己的成功心得;然后就升学、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交流。以下是五位演讲的同学,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畅谈了就业和升学的感想,总结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天生我才必有用”

就业还是升学,这是每一个学生终究要面临的问题。而如何做出合理而又科学的抉择,这又是每个学生迫切想解决的问题。对此,五位演讲同学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认识自己。适合做什么?这绝不是凭一时冲动,更不是不假思索的盲目,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事实上,认识自己就是在追问自己具备怎样的条件、拥有怎样的能力等等问题。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进而做出更好的选择呢?五位同学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大致有以下两个途径:

1)自我考察

搞清楚自己的优势,例如兴趣、爱好、特长等情况,弄明白自己的不足及有待提升的地方。考察自己掌握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哪些技能?程度又是如何?另外,还要考虑自己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的未来期望等因素。

2)客观测评

单就工作而言,可以通过一些职业测评软件(例如DISCMBTICPI等等)对自己进行相关测试,进而了解自己所适合的行业和岗位。对于升学方面,可以咨询导师听取他们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天生我才必有用”,关键在于“识才”。只有认识到自己热爱什么、合适什么,才会有真正的前进方向和动力,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和优势,才能创造出一方属于自己的美丽的天地。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后,就需要在就业和升学这两者之间做出明确的选择。但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所面临的问题在实质上都是一样的,都需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而无论问题多么复杂,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简单地说,就是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过度盲目,而且也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有了确定的目标以后,就要围绕着该目标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

就业方面,薛飘向大家推荐了一些就业信息的网络平台,例如前途无忧智联招聘高校人才网、央企名企的官方网站http://www.sasac.gov.cn/n2588035/n2641579/n2641645/index.html杨国华推荐了华中师范大学就业信息网武汉掌上人才、文武教师招聘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就业信息网、211师范类学校就业信息各大城市公考网,这些方式和渠道都可以帮助大家收集相关的招聘信息。

升学方面,则需要根据所确定的研究方向,对全国重点高校进行筛选,这一点可以登录相关高校的官网进行招生信息的收集。

总之,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收集相关信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面对抉择不仅要做到“不忘初心”,还要能够“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才可“百战不殆”。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相关信息收集以后,要权衡多方因素,做进一步的分析,之后再制定行动计划或方案。完成这一项之后,就进入到了“利其器”的阶段,就业的同学要做好投简历、笔试、面试的准备,而升学的同学也要做好联系导师、备考、笔试、复试的安排。在这个阶段上,求职和升学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准备工作,因此一定要协调好各项事务,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正如薛飘给出的建议,无论就业还是升学,一定要制定出一个明确可行的行动计划,与自己的导师保持联系,妥善处理学校的相关事务。另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毕业论文要尽量提前完成,这样可以为求职、备考之路节约大量的时间。而对于升学的同学,毕业论文不仅要提前完成,而且还要出色的完成。

针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面试等问题,薛飘和杨国华分享了她们的一些经验。

薛飘主要围绕着国企求职给出了相关建议。国企求职,一般有初审、笔试、面试三个环节。初审通过之后,就要为笔试做准备,考试的科目因岗位而略有不同。对于综合岗,需要考行测和申论两个科目,有些单位还会加考英语,所以一定要注意。准备方式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自学刷题或报辅导班。

笔试部分。行测科目题量较大,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放弃短板。答题的顺序,可以参考图形推理-语言逻辑-资料分析-常识-数学这种方式。申论科目,首先要还原材料观点,不要带入太多主观态度;其次注意逻辑结构;最后善于运用名人名言。

面试部分。常见的面试形式有英语对话式、半结构式、无领导小组讨论式、高层单面式。这里着重谈一下半结构式、无领导小组讨论式两种面试形式。公务员的面试一般采用的是半结构式,这种面试形式要求求职者能够充分了解自我,进而做到充分挖掘岗位,最终实现双向匹配。企业的面试多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指由一组求职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对给定的题目进行讨论并做出决策。主要考察应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说服能力、情绪稳定性,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非言语沟通能力(如面部表情,姿势、语调、语速和手势等),自信程度,责任心和灵活性等。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评分标准是根据求职者的发言次数、协调能力、综合素养;语言表达、分析、归纳不同方面意见的能力灵敏性、准确性、主动性三个方面进行评判。薛飘建议求职的同学在无领导小组讨论时,一定要有时间观念、大局意识、学会倾听、善于提出问题、协调好各种关系、积极赢得大家支持。

最后,薛飘在总结时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所以只要你能够把你的长处最大化,你就能够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杨国华就应聘教师岗位给了以下建议。应聘教师岗位,一般需要经历笔试和面试两轮测试。以政治课教师为例,笔试考察马哲、毛邓、时事政治、教育综合等专业知识,面试采用说课或试讲的方式。对于面试,她认为“积极自信,良好心态是关键”。

对于求职应注意的事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多向他人请教,集思广益;

2)求职重心一定要放在秋招,而不是春招;

3)简历制作要简洁大方,两页为宜,切勿累赘;

4)面试时要体现个人素养,声音要洪亮,突出自己的“亮点”,

5)对于试讲,要提前吃透课本,努力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

6)要全力以赴地准备每一次笔试、面试;

7)求职漫漫长路,一定要相信自己;应聘如若失利,要及时反省,查漏补缺;

8)不要轻易地签约、毁约,一定要权衡多方因素,深思熟虑再做决定。求职路虽漫长而曲折,但请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张吴奇、潘宝君、束海波三位同学,就升学这一话题,分享了他们的一些经验。

张吴奇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马哲专业的博士,他的升学经验主要是针对马哲专业的。首先,在确定研究方向时,切勿盲目,一定要根据个人兴趣,参考导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其次,确定好研究方向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能力,报考合适的学校,可多设置几所备选学校;最后,进入复习阶段,要系统性的复习英语(包括口语)和专业课。升学要考察的,其实就是三种能力,英语水平、科研能力、心理素质。所以,在复习阶段,英语的学习是重中之重,马虎不得。

在联系导师方面,他建议采用发邮件的方式。对于邮件的书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介绍个人情况,言简意赅;

2)突出个人优势,大书特书;

3)表明个人态度,精诚所至;

4)谈谈与报考导师的渊源,一笔带过。

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是,考博的时间弹性大,选择学校时要错开考试时间;考博录取主观性比较强,要写好毕业论文、博士生计划等给导师留下好的印象。

潘宝君考取了东北大学科哲专业的博士,他给准备报考科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以下建议。第一,根据所确定的研究方向,把全国相关专业的重点学校筛选一遍,详细了解各学校的招生计划,做到“知彼”;第二,再结合着“知己”,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学校,并联系导师;第三,进入复习阶段。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于,有些高校在审核报考材料时,对硕士生的外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要升学的同学在研究生期间尽量通过英语六级或托福、雅思、GRE等考试。专业课方面,科哲专业大致有四类: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科技史;科技伦理。对于这一点,可按照报考学校指定的相关教材、报考专业的优秀教材进行复习。

束海波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外哲专业的博士,他就升学问题补充了以下几点:

1)研究方向要专注一个,切勿三心二意;

2)确定一个目标学校,几个备选学校;

3)要及时关注相关专业的招考信息,保持信息通畅;

4)联系导师,亦可通过导师推荐的形式;

5)进入复试,一定要关注报考导师的研究领域(书籍、论文等)。

     总之,不管是就业也好还是升学也罢,归根到底都是要靠实践去证明,凭实力去说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思学结合、理论加实干,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2013级外国哲学专业的卢思熙,今年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博士,由于正在办理入学手续,分身乏术,未能亲临现场。但是心怀感恩之心的卢思熙还是以文字的形式为学弟、学妹送去了温暖。他说: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在实行申请考核制,所以在撰写博士研究计划的时候宜长不宜短,宜详不宜略,计划最好与自己硕士论文或者发表论著有相关性、延续性,以体现学术定力。另外,他也建议有志于考博的学弟、学妹早一点联系导师,对报考导师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其最近的研究课题以及成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态度确定一切”

在拼搏奋进的道路上,保持一颗平常之心是尤为重要的。因为求职和升学的过程,都是曲折而艰难的,甚至还会遭遇应聘被拒、升学失利等问题。但无论如何,都要以一种的正确态度去面对它。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于人不妄自尊大,于己不妄自菲薄。处顺境,要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处逆境,要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据悉,参加此次分享的学生大都是逸华教育基金的受助者,多年来,他们在逸华的帮助下,学习各方面都有了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而逸华教育基金的创始人之一,正是此次活动的倡导者高新民先生。

作为中国心灵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高新民教授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事慈善助学活动,并于2006年和朋友创办了逸华教育基金,几十年如一日,尽自己所能,兴建、援建三所希望小学,筹集善款近600多万,个人独立捐款高达80多万,帮助了无数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为了推动中国心灵哲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也为了让有志于学术研究青年学者心无旁骛,安心做学问,以其名字命名的“高新民心灵哲学学术基金”于20173月正式成立。同时,高新民夫妇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了7万元,作为基金的首期资金,之后又追加了10万元。正如高新民所说:我研究心灵哲学,寻求幸福的良方,是形而上;我从事慈善,印证配置的药剂是否有效,是形而下。而这次就业、升学研究分享交流会,可看作是高新民慈善助学活动的又一次行动,同时也可看作是以高新民教授为首的读书报告会的一个延伸,目的是让更多的寒门学子成人、成才。

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心灵与认知研究中心在高新民先生的带领下,成绩斐然。在项目申请方面,多名年轻老师申请到了社科基金,比如王世鹏老师、张钰老师、陈丽老师。尤其是由高新民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西方心灵哲学及其比较研究”在201711月份顺利结项。该项目经过团队成员五年的艰苦努力,除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20部、译著15部等前期成果之外,还完成了五类九项最终成果,约700万字,预计明年出版。在考博方面,2013年,曾自卫考入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温媛媛考入厦门大学,柯文涌考入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徐瑞阳考入复旦大学,江学如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子政和徐梦蓓考入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卢思熙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束海波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在获奖方面,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比如温媛媛、徐瑞阳、柯文涌、吴燕等。

最后,由张文龙做总结。他说:“我希望,明年的这个时候,就在这个教室,今天参加交流会的同学,都能走上讲台,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我认为,尽管成功不可复制,但是成功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本次交流会在一片愉快而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生:内外兼修好求职
2018年广州市黄埔区赴重点高校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公告
2017年自主招生备考也该列入高三生的日程了,醒悟的越早越好
自主招生已经启程,通关攻略请收好
2021心理学考研 | 华中师范大学复试分数线解读&复试攻略及22备考指南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情报硕士2018年录取情况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