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子山与丽娃河

2016年4月下旬,我们从位于长江中游的华中师范大学来到位于长江下流的华东师范大学。置身于流淌在华东师大怀抱的丽娃河畔,立刻就联想到千里之外华中师大的桂子山。一座小山,一条小河;一个是听到山名就仿佛能闻到幽幽桂香的小山,一个是提起河名眼前就仿佛能浮现出一个美丽倩影的小河。桂子山,丽娃河,似乎已经成了华中师大和华东师大的代名词。一山一水,两者虽然相隔遥远,在感觉上好像是山水相接,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

丽娃河畔。

华中师范大学起源于1903年美国圣公会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华东师范大学发韧于1924年的大夏大学,也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初叶,国门打开,西风东渐,学术自由,思想活跃,成为这两所高校应运而生的大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代初,为了适应教育事业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师资的现状,这两所高校几乎在同一时期确立了师范院校的大方向,成为我国最早的少有的两所师范院校。大致相同的经历使这两所高校有了一种兄弟般的亲缘关系。

桂子山上。

两校都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都是“211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重点建设院校,在全国师范类院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校都出过大师级的人物。著名哲学家熊十力、教育家韦卓民、文献学家张舜辉、历史学家章开沅等都是华中师大的资深教授。胡适、钱钟书、徐志摩、朱公谨等著名学者都曾在华东师大前身光华大学执教。著名教育家、古文学家钱基博还先后担任两校前身的教授。大致同时代的两校大师交相辉映,使得两校站在了全国学术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制高点。改革开放以来,两校学术交流、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两校更是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据我所知,华东师大知名教授杨小微,曾经是华中师大教授,2002年在华东师大博士毕业后就留了下来。从1980年代初开始,华东师大的钟启泉教授、叶澜教授和华中师大的郭元祥教授、杜时中教授,几乎同时关注、研究学校文化这个课题,并且都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心有灵犀的所见略同,恐怕并非偶然的巧合吧!

丽娃河畔。

正是这种同为“师范”基因的缘由,两校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一定的默契和一致。就拿两校的校训来说,华中师大的“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和华东师大的“求实创造,为人师表”,两者就如出一辙。更为有趣的是,华东师大的丽娃河,一直流淌着一个凄美的传说,被称为“爱情河”;而华中师大的桂子山,虽然没有被约定为“爱情山”,但历来就有“爱在华师”的美谈。“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地域上的阻隔,并没有影响“同宗同族”的两校学术上的交流、精神上的交汇、思想上的交融。

桂子山上。

古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更愿意将两句话理解为互文见义。仁者既向往大山的稳重不迁,也追求上善若水;智者既追求水利万物,也向往登高望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各有千秋的。也很想用“互文见久”来形容桂子山和丽娃河。一座小山默默站立,一条小河静静流淌,看起来毫不相干,其实神交已久,是仁爱和智慧把两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华中师大、华东师大两所名校,一中一东,远隔千里,其实文脉一直相通,是教育的精神、思想的精髓共同充盈着两校的内涵。在世人眼中,两校都是学术的高地、思想的圣地、精神的福地!

作者简介:赵家明,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北新民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曾在湖北教育出版社工作,参与鄂教版语文教材编写,曾参与《湖北读本》编写。多年来,专注于学校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撰写了数十篇学校文化研究论文。201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日上海最美艳的大学校园爱在华师大名不虚传
“寻找心中的最美校园”之华东师大:从丽娃河到樱桃河,她们得名正因为爱在校河母亲河
华中师大戴建业教授:第19讲,陶渊明如何 决贫与富的交战
桂子山上的树——文学教授、国家一级作家晓苏
丽娃河by吕约
华中师大的教授戴建业正在讲课,一个女大学生站起来提问#戴建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