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不消失的党家祠堂

党家祠堂位于五通桥青龙嘴建设街,是五通桥党氏宗族祭祀祖先、先贤的场所。此外,也用于党氏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党氏族亲有时为了协商、评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使用党家祠堂进行。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五通桥党氏家族字辈排名序号为:上、承、才、三、元、吉、庆、广。目前已知的五通桥最高辈份先祖是党上序(字旭州),是党承元、党承金、党𠄘玉、党承君、党承素的父亲。据党上序前辈遗述:党家先辈来自陕西,来到五通桥以挑担担经营货郎起家。

  党家祠堂有正堂和厢房多间,有大祠堂和小祠堂之分,东西朝向。全部为悬山顶小青瓦屋面,木结构。祠堂常年供奉有党家列祖列宗的灵牌位。为了党家后人进步有学识,党家祠堂内还办有党家私立学校——党氏保国民学校。党家祠堂接受党氏族亲的供奉,并置有田地产业,每年收租。租子全部用于党家祠堂、保国民学校、党氏宗族事务的开销。对党氏族亲中家境困难而又学习优秀的子弟,由党家祠堂供养上大学的全部费用。

  49年后,党家祠堂由建设街小学使用,党氏保国民学校也不再保留。后因建设街小学扩建需要,所有木结构建筑全部拆除。

     党氏家族主要分布在五通桥建设街党家沱和竹根滩流水濠上的盐房(今竹根镇新华村五组)。

     党氏宗族在“湖广填四川”大潮流下由陕西迁入。刚到五通桥时从事挑担担的货郎营生,后主要从事与盐业运输有关的生意。党家人疏于政界、商界、军界及袍哥帮会的参与,平淡中坚强挺立于五通桥的盐运水道和码头。据考,五通桥党氏族人解放前从政官位最大的是党三洲(字扶东),1940年4月至1948年8月被民国四川省政府派遣到乐山县任会计室主任,直属民国四川省政府管理,分管乐山县的预算、决算和审计工作。

  尽管如此,党氏家族凭借着勤劳勇敢的精神和忍耐力,不仅在五通桥站稳了脚,还发展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运盐主力,并形成宗族集团,互助互帮,团结一心为家族兴旺各尽其能。

  民国早期,五通镇的党、张(当时五通镇镇公所张姓所长)两姓乡绅,共同出资修建下堰埂,并轮值为五通桥盐运管理水运,共同负责下堰埂的维护、流水濠的保通及其盐运码头的搬运,收益不菲。也因为下堰埂的保水作用,五通桥才有了四季如歌、不让西湖的旖旎风光。所以,党氏家族在五通桥盐运业中的份量举足轻重,党家祠堂为保证桥盐出桥至滇岸、黔岸、鄂岸所起到的平衡作用可想而知。

  流水濠东起茫溪河下堰埂,西至竹根滩岷江河畔的“造船厂”,全长约500米,宽约50余米。通航时,航道水深约3米。此濠在清嘉庆13年之前即已自然存在,党氏族人为盐业运输而将其掘深拓宽凿成了通航的运河。为了将盐运至岷江河岸搭上远航大船,民国初期在茫溪河上修建的下堰埂起得了很好的保水作用,在下堰埂之上的西边人工拓凿的通航运河流水濠,可将盐船直接送至岷江河边。为了保证茫溪河水的水位优势,在岷江河边的流水濠西端处,又专门建了一个挡水的岷江堰埂,也就是后来的“大河坝堰埂“的稚形。所以,盐船只能运到这个造船厂处的岷江堰埂为止。盐到造船厂岷江堰埂,由人力抬上堰坎、再上岷江边的远航大船。其间全部由人工完成下载、上载,外运下河府的宜宾、泸州、重庆甚至更远的云南、贵州、湖北。“犍盐场”盐业的水运,通过“流水濠”出岷江,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搬运。

  每年洪水都会冲毁茫溪河的下堰埂,造成枯水季节流水濠水位的下降。加之河泥淤积,流水濠通航能力将大幅下降。所以,每年必须进行一次流水濠人工清淤及茫溪河下堰埂维修。此项工作也主要由党姓家族完成。这也是党姓家族中有一部分分布于流水濠北岸盐房头的原因。流水濠作为五通桥因盐而生的一条通航人工运河,民国26年版《犍为县志》建置部分也有记载。

      可惜因盐业运输方式的改变,流水濠的盐运功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便自然失去其功能。现在因城市规划被填埋。

目前,党家祠堂早已褪去昔日的繁华,只留下一个遗址让世人追忆。

                   党元旭于2020年8月5日

注:因党家祠堂及流水濠已经不存在了,本文选用的照片部分借用了其他古建筑照片。

党氏家族报——汇天下党氏,报家族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宗祠文化
祠堂的五大功能
感受宗祠文化
河南洛阳乡村建大型祠堂,如何看待这种文化?
宗族械斗怪宗族文化吗?
陕甘古代乡村千年不衰的秘诀,只有这一条,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