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乔丽的“惊艳中国红”

 

  

 

  

 

  (北方周末报记者 梅刚 文/图  实习记者 渠普庆)“我正在为剪纸展览做筹备,我的‘惊艳中国红’是个系列作品,先绘画出20多幅人物画像,再用剪纸给人物穿戴上服饰,将绘画和剪纸相融合,起到独特艺术效果,让世界认识中国文化之美。” 内蒙古剪纸大师乔丽对《北方周末报》记者说。

  内蒙古剪纸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剪纸文化大家庭中占据重要位置。和林格尔、包头剪纸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剪纸艺术

  保护文化遗产

  剪纸是内蒙古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界研究,其渊源可追溯到北魏时期,而学术界观点是远古石器时代,这种艺术手法在原始社会的岩画、彩陶,红山文化的玉雕等都有所体现。内蒙古剪纸吸纳了蒙古族游牧民生活中剪皮和走西口带入的山西剪纸文化,是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两种文化的结合体,具有别样的塞上风情特色。

  2006年剪纸艺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中国剪纸项目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艺术充实于各种民俗活动中,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

  乔丽出生于“剪纸世家”,1969年出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一个农村,奶奶、妈妈都是当地剪纸高手。

  在乔丽的记忆里,70年代末,农村房子都是土坯房,人们衣服颜色也比较单调,只有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贴上窗花,整个农村才亮丽起来。

  实际上,每年秋收完,村里的姑娘、媳妇们就着手剪纸,她们坐在一起一边剪,一边谈论谁家窗花好看、剪工细腻。当大人们将红纸一圈剪下来时,孩子们就一哄而上争抢红纸,那时候,一小块红纸都是宝贝,平时舍不得拿出来剪玩,就用作业本练习。

  因为对颜色情有独钟,乔丽高考时报考了美术系,并成为一名剪纸课的老师。多次获得全国大奖。2013年参加山东省工艺美术品大赛作品《春耕》获银奖;2014年参加内蒙古剪纸大赛作品《包饺子》获优秀奖;2015年作品《沂蒙红嫂颂》“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名家剪纸展”获银奖;2015年作品《腾飞中国、圆梦神州》参加“全国大奖赛”成功入围……

  “传承剪纸艺术不仅是挖掘内涵,更多是创新和发扬这项传统艺术。”乔丽将绘画中的人物穿上剪纸服饰,体现的是中国人物的内秀、内敛和内涵之美,将绘画与剪纸有效融合,这就是一种艺术创新。

  原生态创新是传承之本

  小时候,乔丽所剪的都是村里的原生态故事,是对剪纸艺术的一种延续。后来在学习美术中,重新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折服,从而创作的作品也表达出深藏在内心的情感,逐步摆脱形的束缚,更加意象化。

  多年的创作经历,乔丽与家乡的剪纸艺术融会贯通。其中反映家乡原生态的作品有:《摊煎饼》、《去外婆家》、《捏莜面》、《捣精精》、《拜奶奶》等,每一个场景源于乡愁记忆,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充满对家乡眷恋之情。

  谈及创作“惊艳中国红”缘由时,乔丽坦言,一次和同学在微信聊天时,同学们回忆说,上学时乔丽书本上的空白处画的都是美女,但遗憾的是没有保存下来。

  就是这次同学间的闲聊,激起了乔丽的创作热情,在创作过程中把绘画和剪纸有机结合,会起到独特艺术效果。

  有了这种想法后,乔丽就开始创作这个系列作品,把她心里最美的红色和中国女子的美丽通过绘画和剪纸表现出来。绘画出20多幅人物画像,用剪纸给人物穿戴上服饰,将绘画和剪纸带入新的艺术美感。

  乔丽将创作出一系列中国红作品,把作品尺寸放大,作品不局限在人物上,有建筑、风景、乡村等,同时做一个青花瓷的系列作品,把中国女子这种含蓄、清新之美衬托出来。

  乔丽认为,在传承剪纸艺术基础上一定要有创新,同时要结合时代元素,由具体向抽象转变,走一条独特艺术之路。

  对于作品思维逻辑,乔丽表示,不是所有绘画都能结合到剪纸当中,首先选比较适合的,中式服饰就非常适合,其中的装饰纹理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剪纸的美,再配上中国女子相应的表情,使剪纸与人物融为一体,就能非常好的诠释内心情感。这比单纯的剪纸难度大,需要先画好人像和服饰,再拓印服装剪出来,最后再把人像和剪好的服装组合到一块,其间要做到人物与表情,形态与服饰,内心与情感的统一精准。

  “剪不断”的民族艺术

  融合中国元素的作品朴实,始终和老百姓离的很近。乔丽说:“作品表达的‘中国红之美’,比单一剪纸作品更丰富,比绘画更有内涵,是一种全新尝试。不考虑商业价值,但希望创意受保护。”

  近年来,内蒙古通过剪纸遗存等活动,发现了大批珍贵的原生态剪纸和老一辈传承人。内蒙古从原生态剪纸艺术作品的抢救、保护和创新、发展到剪纸产品开发,逐渐形成了一条产业化之路。

  包括乔丽等民间艺人将这个特有的艺术形式代代相传,使剪纸艺术成为一种贴近生活、植根于大众的民间艺术。

  和林格尔、包头剪纸艺术已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赤峰、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等地至今还有着极为丰富的剪纸遗存,但却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困境。其中,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非纸剪纸”,用桦树皮、兽皮等平面材质剪刻成独特的纹样,广泛地使用在衣物、器物和居室的装饰中,具有深厚的北方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目前,内蒙古各地已开展了原生态剪纸艺术抢救与保护工作。

  乔丽坦言,现在剪纸传承呈现出单一化趋势,随着众多民俗的消失,剪纸失去了真正实用功能。同时,剪纸中所蕴藏的独特历史文化信息和表现手法渐渐被人遗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红川老师剪纸艺术欣赏
克什克腾民间文艺(三)
剪纸艺术从古流传至今,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好好推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徐州剪纸
2010内蒙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头剪纸
元云剪纸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