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尚书》注译《汤誓》

《汤誓》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夏社》、《疑至》、《臣扈》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


《典宝》


夏师败绩,汤遂从之,遂伐三鬷,俘厥宝玉。谊伯、仲伯作《典宝》。

【题解】

    《商书》:自《汤誓》至《微子》,凡十七篇。商,朝代名,成汤代夏有天下,国号商,都亳(今河南商丘)。有今黄河、扬子江两流域各省及河北西部。盘庚时迁都于殷(今河南偃师),改国号曰殷,故兼称殷商。武乙又迁都朝歌(今河南淇县)。自汤至纣,凡五兴五衰,传二十八主,六百六十一年,为周武王所灭。

《汤誓》:《尚书》篇名。汤,成汤。誓,约束,集将士而戒之曰誓。《尚书正义》此经皆誓之辞也。《甘誓》、《泰誓》、《牧誓》发首皆有序引,别言其誓意,记其誓处。此与《费誓》惟记誓辞、不言誓处者,史非一人,辞有详略,序以经文不具,故备言之也。

【书序】

伊尹相汤伐桀1,升自陑2,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3,作《汤誓》。

【注释】

1.伊尹:商之贤相,名挚。初耕于莘也,汤三聘始往。相汤伐桀,遂王天下,汤尊之为阿衡。汤崩,其孙太甲无道,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太甲悔过,复归于亳。相:助也。《易》“辅相天地之宜”。汤:成汤。伐:征伐。桀:夏桀,夏末世之君,名癸,有殊力,能生裂兕虎,负恃其勇,暴虐无道。汤率师伐之,走死鸣条。

2.升:降之对,登也,进也。《尚书·毕命》“道有升降”。 《诗》“如日之升”。陑(ér):地名,在河曲之南。

3.鸣条:古地名,今山西安邑县有鸣条冈,成汤败桀之处。

【译文】

伊尹辅佐成汤征伐夏桀,从陑地开始进军,于是与夏桀在鸣条郊外展开决战,史叙其事,作《汤誓》。

【原文】

王曰:“格尔众庶1,悉听朕言2,非台小子3,敢行称乱4,有夏多罪5,天命殛之6。今尔有众7,汝曰‘我后不恤我众8,舍我穑事而割正夏9’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10,不敢不正11

【注释】

1.格:至也,来也。《诗》“神之格思”。《尚书·舜典》“格汝舜”。众庶:谓将士也。

2.悉:皆也。朕:我也。

3.非:不是也。台(yí):我也,予也。《尚书·禹贡》“祗台德先”。小子:古者天子自称曰“予小子”。《尚书·顾命》“眇眇予末小子”。 周公亦自称“予小子旦”,皆对于先王而言。后世平人亦有自称小子以示谦者。

4.敢:勇也,谓无所畏惮也。行:往也。《诗》“与子偕行”。称:举也。《尚书·牧誓》“称尔戈”。乱:兵寇也。如言作乱、定乱。

5.有夏:谓有夏之君桀也。有,助词。

6.天命: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有物必有则,如命令也。《论语》“五十而知天命”。言所学者,皆知其所当然,而极其精也。俗以为穷达得丧,皆有造物之主宰,谓之天命。殛(jí):诛也。《尚书·洪范》“鲧则殛死”。

7.今:现在也,对于过去、未来而言。《诗》“自今以始岁其有“。有众:众也。有,助词。

8.我后:言我君夏桀。恤(xù):赈也,赈贫乏曰恤;怜悯也。如抚恤、体恤之类。

9.舍:释也。穑(sè)事:农事也。《尚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穑”。穑,谷可收曰穑。割:损,害也。《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正:同“政”。《诗》“今兹之正”。夏:有夏,夏邑也。

10.予:我也,成汤。畏:严惮也。(严,有威而可畏也。《大学》“其严乎”。惮,惧也。《史记》“素所敬惮”。)《论语》“君子有三畏”。上帝:谓天帝也。《易》“薦之上帝”。《尚书·汤诰》“惟皇上帝”。《诗》“上帝临汝”。皆言天也。

11.正:正其不正曰正。《论语》“必也正名乎”。

【译文】

商王成汤说:“来吧各位将士,你们都听听我的告诫之言,讨伐夏桀,不是因为我肆无忌惮地举兵作乱,确实是夏桀罪恶累累,是因为上天要诛伐他。(我们‘奉辞伐罪’,是替天行道。)现在你们声称‘我们的君主夏桀不抚恤百姓,舍弃农事以损害德政的实施。’我相信并同意你们的说法,夏桀为有罪之君,我成汤是敬畏于天命,因此不得不率众出征,讨伐并匡正暴君的过失。

【原文】

    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1’。夏王率遏众力2,率割夏邑3。有众率怠弗协4,曰‘时日曷丧5?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6,今朕必往7

【注释】

1.其:乃也。如台(yí):奈何。如,奈也。《论语》“匡人其如予何?”言奈我何也?台,犹“何”也。《典引》“今其如台而独阙也”。

2.率:轻率也。《论语》“子路率尔而对”。遏(è):止也,绝也。《尚书·武成》“以遏乱略”。众力:民事也,犹言徭役。《尚书·太甲下》“无轻民事”。言无轻为力役之事也。亦曰“农事”,《孟子》“民事不可缓也”;亦曰“政事”,《国语》“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外朝”。

3.率:轻率也。割:损、害。夏邑:夏国也。邑,侯国之称。《尚书·武成》“用附我大邑周”。

4.率:语助。怠:懈也,不经意也。《尚书·大禹谟》“如惟不怠,总朕师。”弗:不也。协:有辅助之意。如言协饷、协理。

5.时日:犹言吉日也。《礼》“敢用时日”。良辰吉日以喻好日子。曷:何也。丧:失也。

6.夏德若兹:言夏桀反道败德若此。指德政尚失,国家不堪也。

7.朕:我也。必往:果断前往诛伐夏桀。必,定辞;果也。《汉书》“信赏必罚”。

【译文】

    今天,你们又说‘夏桀暴恶,值得我们如此兴师动众吗?’夏王轻率于王政,以至于民力穷竭,轻率则损害了夏国的国家利益。老百姓也因此懈怠,不愿意辅助夏王的治理,抱怨道‘好日子为什么丧失?我和你们都将与昏君一起灭亡。’夏桀反道败德,以至于国家如此不堪,今天我将果断地率领你们前往(诛伐暴君)。

【原文】

    尔尚辅予一人1,致天之罚2,予其大赉汝3!尔无不信4,朕不食言5。尔不从誓言6,予则孥戮汝7,罔有攸赦8

【注释】

1.尚:庶几,希望之辞。辅:助也。予一人:古者称天子为一人,天子自称曰予一人。《尚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白虎通》“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2.致天之罚:言尽天之威罚也。致,尽也。《论语》“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3.其:将也。大赉(lài):大赏赐。

4.信:信从也。《论语》“民信之矣”。言民信从其上也。

5.食言:行反其言。伪言也。今称不履行诺言为食言;失信者亦谓食言。

6.从:听从也。《论语》“法语之言,能无从乎?”誓言:誓师之言也。(誓师,出兵时告诫将士也。《尚书·大禹谟》“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言。’”)誓,约束也,集将士而戒之曰誓。

7.孥(nú)戮:诛及子孙。孥,子也,又妻子之统称。《孟子》“罪人不孥”。言不及其妻子也。

8.罔:无。攸:语助词。《尚书·洪范》“彝伦攸叙”。赦:置也,释也,宥也。

【译文】

    希望你们协助我,尽力完成执行上天威罚的使命,之后我将重重地赏赐大家!你们不可以不信从我说过的话,我一定会履行承诺,决不食言。你们若是不听从我的告诫之辞,我就会诛及你们的子孙,决不宽宥。

《夏社》、《疑至》、《臣扈》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

【题解】

《夏社》、《疑至》、《臣扈》:《尚书》篇名。仅存《书序》,言夏社不可迁之义。三篇经文皆亡。疑至、臣扈,人名,汤之贤臣也。马融云:“圣人不可自专,复用二臣自明也。”

【书序】

汤既胜夏1,欲迁其社2,不可3。作《夏社》、《疑至》、《臣扈》。

【注释】

1.汤:成汤,商开国之君,契之后,名履。始居于亳,夏桀无道,汤伐之,放于南巢,遂有天下,国号商,在位三十年。既:已也。胜:克也,制也。《吕氏春秋》“胜人者必先自胜”。夏:夏桀。夏末世之君,名癸,有殊力,能生裂兕虎,负恃其勇,暴虐无道。汤率师伐之,走死鸣条。

2.社:土地神主。《诗》“以社以方”。社为五土之神,能生万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

2.不可。言迁社之事不可为也。《尚书正义》“传解汤迁社之意,汤承尧、舜禅代之后,已独伐而取之,虽复应天顺人,乃是逆取顺守,而有惭愧之德,自恨不及古人。故革命创制,改正易服,因变置社稷也。《易·革卦·彖》‘汤武革命,顺乎天应乎人。’下篇言汤有惭德。《大传》云‘改正朔,易服色,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所以变革此事,欲易人之视听,与之更新,故于是之时变置社稷。”

【译文】

商汤伐夏,已克敌制胜,期望迁徙其社稷之神,不可而止。史叙其事,作《夏社》、《疑至》、《臣扈》三篇。

《典宝》

夏师败绩,汤遂从之,遂伐三鬷,俘厥宝玉。谊伯、仲伯作《典宝》。

【题解】

《典宝》:《尚书》篇名。言国之常宝也。典,常也。宝,珍也,人所保也。凡物之珍贵者皆曰宝,人所爱重者亦曰宝。《尚书·旅獒》“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维贤,则迩人安。”符玺亦曰宝,古者天子、诸侯以圭璧为符信。王室重器如玉玺、镇圭、玉衡之类,皆以玉为之,宝玉以比君子之德。《左传》“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

【书序】

夏师败绩1,汤遂从之2,遂伐三鬷3,俘厥宝玉4。谊伯、仲伯作《典宝》5

【注释】

1.夏师:有夏的军队。败绩:谓师败也。《左传》“大奔曰败绩”。

2.汤:成汤也。遂从:犹言顺从。遂,顺也,从志也。《史记》“宦游不遂”。从,听从也。《论语》“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3.遂:尽也。伐:征伐也。三鬷(zōng):亦作三朡。古国名,在山东曹县西南。《后汉书》“定陶有三鬷亭”。

4.俘:获也。厥:其也。宝玉:玉玺、镇圭、玉衡之类象征天命王权的玉器。古者以为国之重器。

5.谊伯、仲伯:二臣名。

【译文】

    夏桀的军队溃败以后,成汤即顺从于天命,尽伐三鬷之地,并缴获其王室之珍宝玉器。谊伯、仲伯根据这一段史实,作《典宝》一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尚书句解卷四
2尚书.周书.泰誓(中)
商书第一·汤誓
《尧曰篇》20.1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尚书》第27章 周书·泰誓|儒家经典
【闲话楚辞】……《楚辞·天问》释意(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