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代官窑白瓷代表——枢府瓷

1.“枢府”瓷的由来及其正名

元代景德镇在青白瓷生产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卵白釉的新品种,由于这种卵白瓷中发现有“枢府”字样,因此人们称为“枢府窑”器。

“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唐朝代宗(762- 779)初设枢密使,当时只是用宦官充任,以承诏旨,传达王命。五代后梁(907- 923)时,一度更枢密院为崇政院,改用士人。后唐同光元年(923)复改崇政院为枢密院。宋代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与中书省分掌文、武两权,号为“二府”。辽、金、元时一仍其制。元代以军事为重,“枢府”的权位就更高,具有“枢府”铭的卵白釉瓷器,应属“枢密院”的定烧器,是毫无问题的,但传世这类卵白釉瓷大多是没有文字的,只有极少量有“枢府”铭。

近年来,在景德镇湖田地区发现,在同一窑址,早期烧制青白瓷,稍晚出现“枢府”瓷和青花瓷,说明元代景德镇并没有一个专烧“枢府”瓷的官窑窑场。从国外留存的大批元代外销的卵白釉瓷看,这类瓷器决非全部为官窑产品。因此,长期来把元代的卵白釉瓷统称为“枢府窑”器是不恰当的,但为了照顾历史上的习惯称呼,以称这类卵白釉瓷为“枢府”瓷比较妥当。

2.“枢府”瓷的特征

①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说,比青白瓷为厚。

②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而近似鹅蛋色)。釉中CaO含量减少,Na2O含量增大,使釉的黏度增厚,因此不如典型青白瓷——影青瓷那样呈玻璃光。典型的枢府瓷釉应是失透的,但在传世和近年的出土品中,有的枢府瓷虽具备胎较厚而釉又失透,然而却非卵白色而呈青白色,这类器物可能属于自青白瓷釉过渡到枢府卵白釉的中间状态,而后又一直为制造较粗瓷器的工艺所沿用。

③枢府瓷器形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见,极少大件器,最典型的枢府器,其碗为小底足。明曹昭《格古要论》(王佐新增本)“古饶器”条说“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即是指此而言,这类小足的足径,一般均为碗口径的三分之一。

④枢府瓷中的折腰器,是突出的造型,一向为人们所称道。折腰是宋代定窑沿袭唐代金银器的式样而在瓷器制作中运用。元代山西的霍窑和景德镇的青白瓷、枢府瓷和青花瓷也都有此式。

卵白釉折腰碗

卵白釉折腰碗

⑤枢府瓷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钉突起,且有明显旋纹。

3.“枢府”瓷的装饰和文字

枢府瓷分精、粗两大类。精细的制品大多有印花装饰,图案花纹主要为缠枝莲、菊瓣、花蝶、云龙、云凤、云鹤、孔雀、牡丹及羯磨文等,其印花多数显得浑圆而不太清晰,这类精细器物的釉,基本上都是白乳浊色。另一类较粗的制品,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的盘和碗,一般均素面无纹,胎较厚重,釉色白中略偏灰青,偶然在器身有几道划纹。此外,枢府瓷还有戗金的装饰,江西高安窖藏就发现戗金行龙玉壶春瓶。在国外,特别是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还出土有枢府瓷青花。

器和枢府瓷红绿彩器。最近在扬州发现了枢府瓷露胎贴花凤纹碗的碎片,说明枢府瓷也运用了元龙泉窑普遍使用的这种装饰技法。

枢府瓷的铭文以“枢府”两字为最典型,一般都印在盘、碗器物内壁口沿下,“枢”和“府”字分别在相对的地位。在枢府器中除了“枢府”字样外,还有“太禧”、“福禄”、“福寿”和“寿”、“福”、“良”等单个吉祥字样铭。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品中还有“昌江”字铭的器物。

4.“枢府”瓷的鉴定要点

在枢府瓷的鉴定实践中,由于近代仿品不多,因此真伪并非主要问题,需要着重研究的是归属和时代的问题。上面已经叙述过,在元代有一部分景德镇产品,釉呈乳浊状而釉色偏青,往往很难确定其是枢府瓷,还是青白瓷。一般说,由于枢府瓷较少大件器,凡大罐、大瓶之类,都属青白瓷。对于盘、碗之类的小件器,则需注意其底足的处理。

枢府瓷的时代问题是比较复杂的,过去往往把所有枢府瓷都判断为元代,这是由于把枢府瓷生产的下限定在元末的缘故。事实上,这种乳浊状的卵白釉制品,入明以后仍在继续生产,成书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的曹昭《格古要论》“古饶器”条说:“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新烧大足素者欠润。”这足以说明,至少在明初仍在烧制枢府器,但该类器物并非小底足,而是大底足了。

当然,并不能说所有大底足的枢府器都属于明代所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太禧”字样的枢府盘,就是大底足,但应该肯定,凡小底足的枢府器主要属于元代,是没有问题的。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枢府青花盘,从其盘的造型和青花图案看,无疑都属于明代的风格;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印有“昌江”字样的枢府器,亦属明代风格。把传世和出土的一部分明代卵白釉器从元枢府瓷中划分出来,是鉴定枢府瓷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元代有近100年的历史,判断元枢府器在这百年中属于哪一段时期的制品,是十分困难的。目前,对于枢府瓷的创烧年代,即开始出现枢府(卵白釉)瓷的确切年代,还很难断定。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1278)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是否就是开始烧造这类枢府器的年代,暂时还难定论。据《元史·百官志》记载:“天历元年,罢会福、殊祥两院,改置太禧院以总之,二年改为太禧宗禋院。”则北京故宫博物院印有“太禧”字样的枢府盘,应是1328年以后的制品。从韩国新安海底沉船发现的枢府瓷,可以断定在14世纪20年代,枢府瓷已是普遍的外销商品。但对于枢府瓷更精细的断代,由于可靠墓葬资料的缺少,还有待陶瓷史家的进一步探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卵白釉?卵白釉价值如何?
元代名品枢府瓷
上博陆明华:再议元代任氏家族墓葬出土瓷器
高阿申枢府春秋 —漫话元卵白釉瓷器
卵白釉
艺术与考古研究写了一条艺术笔记,快来和TA聊聊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