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吉林纪事:榆木、榆钱儿、榆树墙——老吉林人割不断的榆树情缘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吉林市地处蜿蜒迤逦的白山余脉,浑灏激跃的松水之滨,自古良材巨木,葱茏蔽日——“其树木以椴、松、杨、柳为最盛,榆、桦、柞、棘、楸皆极有用之木材”(《吉林汇征》),仅清代的《吉林通志》中载有的树木名称就达数十种之多。点检这些原生树种时,会发现平缓土地与山岭峰峦略有不同,在古吉林城周边临近江岸的旷野上,树种以榆树、柳树为主,这一点在有关部门为编修《吉林市园林志》所作调查时也得到了印证。其中的榆树既可堪良材,又为绿化植株,更在饥馑之年提供过代食,自古就与斯土百姓生出割舍不断的牵绊。

木厂人工锯材,取自《吉林旧影》

生活中一些人常被喻为“榆木疙瘩”,实为借榆树根、榆树瘤的坚硬,喻人之脾气倔强、冥顽不化。其实榆树木质本身软硬适中,木纹飘逸美观,自古就是制作家具器物的优质木材。清代的《吉林外纪》记述:“沙松、黄果松、紫椴木、榆木、楸木、杨木……可作器具、盖房之用,烧火无劲”,由此可知榆木绝非薪柴之属。旧时吉林城东大滩有许多锯木场,那成材榆木去掉树皮后,由锯木工人拉大锯,“头标锯”去边儿,二标锯“破”成大板,不用抛光刮磨,如雾氤波横的木纹便可浮现眼前,让观者不住赞叹。以榆木制作的家具也非常受百姓欢迎,旧时许多家庭的炕琴、炕桌、小条几等家什皆由榆木打成。

榆木炕桌,图片取自互联网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木器家具一直是吉林城“木匠铺”的产品,市民家庭添置家具,大多采用购买成品或者出料雇工制作的方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和全国一样,当时吉林市那些凡事讲求自力更生的青年们,也时兴自己动手“打家具”。然而再巧的手也得备齐原料,在一切物资皆计划的年代,打个立柜、五斗橱,所耗木料也不在少数。为了寻找合适的木料,“能人们”纷纷各显身手,好话说尽,双腿跑直,竭尽所能四下“淘弄”。只可惜不是所有木头都能成为木料,能用材质、花纹相近的木料凑合完成作品就算不错,若能单独使用花纹漂亮、木质坚硬的“撒瓜儿”榆木(民间口语中的一种榆木)完成一个作品,单就所耗木料就会被认作是值得珍惜的物件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获得和使用木料的不易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榆木等木材在一代吉林人心中的份量。

在吉林,许多树木都为普通百姓提供着补充能量的食材:松树、榛子树、核桃树提供坚果,梨树、李子树、山楂树提供水果。和这些秋天提供果实的树木不同,榆树以雪中送炭的方式,在青黄不接之际提供了榆钱儿、榆面,作为人们充饥的代食。四月,在桃、杏吐蕊争艳的时候,榆树的枝条上会结出密密实实的榆荚,它是榆树的种子,在初生时,榆荚富含水分和养分,因为外形像硬币,故而被称作榆钱儿。新生长出的脆嫩榆钱儿,味道爽甜,可以直接生食,更多是被洗净杂质,掺在玉米面中,蒸成饽饽食用。在吉林城,直到临近端午榆钱儿“儾畔”(儾音nàng,这个词是“长满”、泛滥、最旺盛的意思)之前,都可食用。但到了端午之后,榆钱儿核心的种子长成,绿色的边翼水份流失,养分口感大不如前,榆钱儿串子中还会生出一种一寸长的白色肉虫,这时节的榆钱儿就不能吃了。

生于五十年代之前的吉林人,在那最艰苦的三年中,大多有过吃榆钱儿的经历。为了补充食品供应不足,许多成人、孩子会带着布口袋,在城边的山上、江边的野地,甚至是道路旁,趁嫩绿榆钱儿乍出,撸回去掺着玉米面蒸饽饽。在那些亲历者的口中,都会说到从前的吉林人很讲究“先来后到”的规矩,见到已经有人摘榆钱儿,后来的人一般不会再挤上去争抢。尽管没有竞争,可大家还是一边撸,一边装袋,一边往嘴里塞——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榆钱儿美味的贪恋。可我总觉得他们对榆钱儿的赞美有些过度了,至少我尝过好多次最脆嫩的榆钱儿,远不如正常蔬菜可口。想来榆钱儿对那些过来人的美味印象,都是是源于那些人当时太饿的缘故。据说那些年,吉林城还有一些人家将老树皮下的嫩树皮剥下晒干,用石磨碾碎成榆面,作为代食。然而剥皮的榆树会枯死,颇有竭池而渔的意味,这不符合吉林人对自然界的态度,故而榆面并未在那个时代流行起来。不过,因榆钱儿充作代食品充饥,却无形中让吉林人对榆树生出默默的感念之情。

儿童公园中的古榆树

榆树给吉林城留有最鲜明的印记是以绿化树存在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平房还占有吉林城半壁江山的时候,许多住户会插榆枝为篱,“夹”成厚厚的榆树墙。有些人家的榆树墙生长多年,一人多高的榆树相互虬缠盘曲,与陶渊明咏叹“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情形颇有不同。另外,粗犷朴拙的边城民风,更难营造出北京恭王府榆树配鱼缸以求“有余钱”口彩的那种刻意风水排布。吉林城的榆树墙只是让枝条参差交错,仰赖天然的色彩与布景,担当着美化庭院、分隔空间、防君子不防小人的任务:夏季骤雨初歇时,那些被民间“雅士”刻意修饰的半尺厚榆树墙,棕色枝条穿挑的盎然绿色,不亚于展开的丹青画卷。

迎合古诗“榆树苔衣绿”之句的古榆树

一些古老的院落、街巷还会耸立着一些高大蓊郁的古榆。这些古榆树大多不是人们有意栽植,而多由榆荚飞散,落于尘埃后自然生长而成:榆树根植于松花江边的肥田沃土,在一众草莽中倔强生长,有幸抵住人折、兽伤、虫食,以及寒暑风雪侵凌,终成参天之势。有了这些古榆,再朴拙的庭院,也会彰显“榆树苔衣绿,松花粉穗黄”的意境,而显得院主人品隽质端。

自清代开始,古吉林城周边的植被就因人类生息而遭受巨大破坏,能够见证城市变迁的古树比较罕见,但是一些本地原生的“白榆”,却得以存活,使得现在市区内园林部门纪录在案的古树,以榆树居多。今天的吉林市儿童公园在伪满以前乃是旗人望族乌雅氏的祖坟,坟茔周边就长有九棵巨榆,于是这一带也被称作九棵树或是九棵榆。到今天这里早就成为尘嚣闹市,却仍有八棵榆树在公园内以庄严之态傲视春风。同样,在西关宾馆院内也有很多古树,在白楼北侧的一棵古榆,四名成年人拉手都不能围拢,据查这棵榆树约有400年余年树龄,吉林建城之前即生长此处,因而被园林部门认定为吉林市最古老的一棵树。

西关宾馆古榆,图片取自《吉林市园林志》

除了自然生长的榆树外,解放后,吉林市的园林部门在一些街道旁、游园内种植了许多绿化树。据《吉林市园林志》记载,在200多种绿化树种中,榆树就有:家榆、河南白榆、刺榆、黄榆、翼枝榆、裂叶榆等品种。随着城市中榆树种类的增多,吉林人的生活品质和生活节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榆树、榆钱儿、榆树墙已然被新的生活边缘化为一抹再普通不过的绿色。然而当人们停下脚步,审视那些几被熟视无睹的绿色时,那榆树应该会因往昔曾深刻地浸润过生活,而让人们的心海里泛起阵阵涟漪。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榆钱
久违的记忆
【乡土情缘】尹光传:榆钱
最是春光留不住
“榆木疙瘩”喊了多少年,竟然不知道榆木疙瘩可是宝啊
留住乡愁 | 榆树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