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十五年前,吉林市中小学生没有课后班,而是忙着“大炼钢铁”

记得我八十年代初上小学时,每周末都有大扫除,从擦拭桌椅板凳、教室地面,甚至教室门窗,都是同学们分组完成。当时吉铁二小四层教学楼,现在看,四楼教室擦窗,孩子们要站在窗台上,多少有点危险,好在学生们大都独立完成了劳动任务。我后来看到新闻报道里说有些家长到学校替孩子们大扫除,就总觉得有点荒唐。

事实上,在年长一代人眼中,登高擦玻璃可能也不值得炫耀,他们上学时的经历的学工、学农劳动,是如今沉浸在书山题海,“内卷”到六艺皆通的孩子们无法理解的。

在特殊的年代,教育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毛主席就提倡在学校“搞勤工俭学、半工半读,这样有了学问,也就是劳动者了”。在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也提出过:“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就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贯彻这个制度最彻底的办法之一是把工厂和学校结合起来办”。对这种最高指示的具体实践,恐怕非大炼钢铁运动不可。

19588月27日,吉林市人民委员会召开有6万人参加的各界人民高速度发展钢铁工业誓师大会”,吉林市轰轰烈烈大炼钢铁运动正式开始。在“小、土、方针的指导下,人民群众参与热情高涨,中小学生也成为生力军,在课业之余投身到大炼钢铁的运动中。

由于那个年代,照相和照相机并不普及,目前流传下的影像资料不多,与中小学生有关的图片更是少之又少。当时的中小学生是如何进行大炼钢铁的文字,也是寥寥文字而已。直到近期获得的几张比较模糊的老照片,才从中看到了当年的一些场面。

这组照片取自一本旧杂志,摄影者名为曾远舞和李鸿儒(第一张图片标为郑运舞,疑印刷错误)。所涉及的学校有吉林市二中、通天区三小、通天区六小。

当年,二高中在吉林市是一所很优质的高中,其社会影响与一高中相比,并无太多逊色。从图文资料上看,二高中所建的炼钢炉,应该是有些许水准的。许多师生将学习与劳动相结合,炼钢劳动现场还立有小黑板,进行现场讲习,所以劳动更像是一场生动的实验课。

通天区三小位于观音古刹南侧,现在是船营实验小学,不过算起来却应该是船营二十五小的前身。通天区六小在青岛街,《船营区志》记载这所学校是船营区十二小的前身(该校现已撤并,校址由三十中使用)。老师带领孩子生产钢铁,其情形可想而知,所以有车子也好,有钢厂也罢,除去积极性,似乎可以等同于儿戏。

作为一次全社会参与的社会实践,大炼钢铁运动对那个时代的中小学生而言,也算是成长历程中的一次特殊的人生经历。尽管存在明显瑕疵,仅从青少年成长角度审视,其中不乏值得肯定的积极因素,更不乏值得当下中小学教育者思索之处。

相比六十五年前,如今的校园内除了简单的校内劳动、文娱活动,似乎更多的是操练孩子们的考试技能。至于培养孩子们独立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实际上,可能早已被边缘化很久很久了。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中国六十五年大事:1949—2014
国庆六十五年(七律)
动画视频:六十五年中国购物发展史
又到国庆,心情有点沉重
日省|远去的背影
建国六十五年th记忆系列之---理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