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师恩重如山——一位年过古稀的吉林铁中毕业生回忆往昔

1959年夏天,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吉林市哈达湾中心小学(永昌源注:即昌邑二十五小的前身)。毕业前,满心期望能到有楼房、有操场的吉林四中上学,然而,天不遂人愿,我却被保送吉林市第十一中学上学。开学刚刚一个月,家中连连出事,妈妈和奶奶先后重病在床,此时,家中最大的支柱——爸爸却在山西铁道线上施工,无法赶回来,三个弟弟妹妹还小,一家的重担和苦难都落在了我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身上。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啊!学校了解到我家的具体情况后,允许我上半天课,边上学边照顾家。就这样,我开始了“半工半读”式的初中生活。

当年11月底,奶奶奇迹般地好了,妈妈的身体也开始恢复,能下地做饭了。可我此时精疲力尽,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终于在1960年的4月,我患了急性胸膜炎住进了医院,一住就是四个月,只好休学一年。

1961 年9月,当我再次踏入学校时,面临着两个选择:重上初一或是继续从初二读起。在和班主任曲文和老师长谈了以后,我决定从初二开读。随后,曲老师和其他老师联系,制定了一个补课计划,一年以后,我的成绩直线上升,已经位列班级前茅。有了曲老师的辅导和鼓励,我在考场发挥得很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向往的吉林铁中。我一路撒着欢儿跑到曲老师的办公室,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师,眼里再次闪着泪花,向可亲可敬的老师深深的鞠了一躬!曲老师那慈祥的脸上透出着欣慰的光芒,笑着说: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希望你继续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

1963 年9月,我迈着自豪的步伐,挺胸抬头走进了吉林铁中。等到开课的第一天,我傻眼了,原先的自信和自豪很快荡然无存。俄语,没学过,一个字母也不认得!因为吉林市十一中没有俄语老师,不开设俄语课。而吉林铁中在初一就已经规范地开设了俄语课。进入高中时,其他初中学校考进来的学生不仅能听懂老师的俄文讲课,而且都能流利地读俄语课文。他们的朗读声让我羡慕,也令我害怕。

我咬着牙,暗下决心,既然考进来了就不能再退学!只有拼了。但是对于一点俄文基础也没有的我来说,要用一年的时间学完初中三年的俄语基础知识,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怎么办?我茫然不知所措。两次上课后看到我这种情况,俄语老师王宾微笑着向我走来。

这是一位很精干的青年教师,个子不高,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据说大学刚毕业分配到吉林铁中任教。他详细地问了我初中的情况,然后说:不识字母没关系,咱们从零开始。我希望你第一不要放弃、不要担心,我会帮助你从基础、从字开始补起来;第二要有信心,要加倍努力,只要你有毅力,我相信你一定会赶上其他同学的。我感激地点点头,答应老师:我会努力的,我会下功夫的。

随后,王宾老师利用早自习、晚自习的时间,甚至是课间休息的十分钟,从字母、从单词开始给我单独上课。耐心地指导我发音,不厌其烦地讲解每一个字的发音部位、口腔形状。在王老师的激励和指导下,我从早到晚,大量的练习发音,背单词,念课文,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学习。为了赶超同学,王老师教给我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很快我的俄语认知能力提高了。

超强度的学习又一次使我的身体受到了损伤,患上了非常严重的头疼眼疼的毛病。发病时,头疼得直往墙上撞才能缓解。但是身体的问题没有击垮我坚定的信念和顽强学习的毅力,更没有阻挡我前进的步伐。半年以后,俄文由不会读写到能流利的念课文,成绩从零分、不及格到及格,再到七八十分,直线上升,我的心里乐开了花。认真细心的王老师多次在课堂上表扬我,叫我回答问题。王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智慧让我受益匪浅,每次看到他赞许的目光,激励着我更加努力,也让我更有信心。

从此以后,我的俄文成绩不断提高,一直到高三毕业时,我的俄文成绩在班

级始终名列前茅,对考上大学,老师和我都信心满满,我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然而,就当我们即将毕业、准备高考时,谁也没想到,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把我们推上了动乱的列车,把我们充满热情但也单纯的青年带入了动荡的岁月!十年文革,十年荒唐,剩下的只是无尽的遗憾。

当我即将步入古稀之年时,每每想起那些青葱岁月,想起那些可亲可敬可爱的老师,心中始终涌动着无尽的感激。那时候的老师真是尽心尽责、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是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以责任、知识和专业培养了无数的学生,而在施教过程中,又从不以高低贵贱、学习优劣区别对待学生,心怀天下,慈济苍生。

是他们,培养了我勇于面对、敢于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气;是他们,培养我热爱生活、追求完美的思想和品格;是他们,引领我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尽管我人到中年后遭遇很多困难,碰到很多人生坎坷,但在初、高中时养成的不服输、不怕苦的精神和毅力,让我一次又一次战胜困难,踏过坎坷走向美好的人生。今天,每每想起他们,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感激之情难以表。

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我们举家迁移到山西太原。因交通、工作、生活上的各种原因,无法常回到吉林拜见恩师,但是,恩师的形象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他们的慈祥和善良永远印刻在我的心中,他们卓越的品德人格、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的为人处事、待人待己,铸就了一座座丰碑,永远树立在学生的心中!

感谢你们,我心中最美好的老师!

本文为孔宪春女士原创文章,收录于《岁月的回声——吉林铁中高六六届同学毕业五十周年师生文集》

特别鸣谢孔宪春女士、郭金夫先生对本账号的信任和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思:丰富的知识来自刻苦钻研
《大众俄语40课第1课》(视频)
1927年11月的一天,远在苏联留学的刘伯承,悄悄找到一个学校的勤杂工,把自己的军官证塞到他手里,让...
【经典分享】那些年我们听过的经典俄文歌曲……满满地都是回忆(下)
找了那么久工作的你是不是缺了一份拿得出手的俄语简历呢??!
【经典分享】那些年我们听过的经典俄文歌曲……满满地都是回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