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鹏翔以“火”论治咳嗽
userphoto

2022.10.05 湖南

关注

高艺嘉,阚俊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

高鹏翔教授是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指导老师,国家级专家、吉林省名中医,有40余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医术高明,擅长多学科的治疗及研究。

高鹏翔教授家学渊源,是“寒凉攻下派”的代表,集金元时期的刘河间、张从正的学术思想为一体,主张疾病多由“火”引起,临证多以泻火解毒、攻下导邪为主要治疗思想,笔者有幸随诊5年,兹将高鹏翔教授从“火”论治咳嗽的学术思想及验案介绍如下,精研覃思。

咳嗽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中医从整体观出发,五脏六腑相互影响,脏腑气机升降失常,使肺失宣降而引起咳嗽[1]。

现代医学中,咳嗽是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症,兼有发热、胸痛、咳痰气促等症状。在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中,约四分之一的患者会发生咳嗽[2],《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3]推荐部分患者短期服用镇咳药、抗组胺药等,但因有些许不良反应如嗜睡、恶心、乏力等,且停药后有较高复发率,故不建议长期治疗。

中医治疗咳嗽辨证施治,不良反应较少,且多种中草药具有抗病毒、消炎、镇静作用,在新冠肺炎抗疫中,中药的功效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4]。

1 病因病机

《说文》道:“火,燬也……炎而上……”可烧毁一切。“火”为气有余,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致病性。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病机十九条的阐释,火热致病可归纳为火性燔灼、火热消津等多个方面[5]。

刘完素曾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学术思想。高鹏翔也认为,风、寒、暑、湿、燥,或从五行运势,或从标本中气,均可化为火邪,如木火刑金、“以热为本,风为标,即风热病也”等[6]。医家多从寒、从湿、从虚论治,而高鹏翔总结出火引起咳嗽的多种病机,如阳亢之火,体现为患者头重脚轻、咳而喘,常伴有肝肾阴虚,肝阳亢盛的阳热之证[7]。虚热之火,多出现五心烦热、夜寐不安等症;实火之邪,或聚于上焦,或充斥三焦,常有咳声重浊,壮热、烦躁等临床症状。湿热并行,火炼津生痰,表现为黄痰较多,发热等症。另有多种病因,如情志因素的影响,忧思郁结导致肝郁化火,暴怒伤肝导致木火刑金等。

2 治则治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高鹏翔认为,治咳从火论,兼标本、虚实以治。无论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紊乱,皆能引起咳,辨证要明确虚实,预判缓急轻重,以求药到病除。临证中辨别证型常有外感风热、阴虚内热、心肺气虚、肺(痰)热壅盛、燥气化火、肝郁化火等6种证型,治疗多灵活辨证,不拘于固定形式。

2.1 外感风热

肺主气、司呼吸,肺气的宣发肃降影响人体气道的通畅。肺开窍于鼻,鼻是肺的门户。《温热论》中所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可见外感病于鼻、肺的关系密切。高鹏翔治疗此类证型,方用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治以解表、清热、止咳。

2.2 阴虚内热

朱丹溪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并提出“相火论”[1]。血与津液为阴,阴不足,不能制阳,此根源为阴不足,导致阳太盛,但标为热,本为虚,阳热为急,阴虚为缓。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治以清热、止咳、滋阴。

2.3 心肺气虚

此类可分为肺气虚型、心肺气虚型咳嗽两种,肺气虚型属于常见病症,出现反复咳嗽、易感冒、舌淡暗等一系列气虚症状[8]。心肺气虚归为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临证出现喘、咳、肺胀等症状,最后常发展为心肺衰竭。心与肺在生理位置上相近。五行属性中既能相乘又可反侮。《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二者相辅相成,以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高鹏翔认为,此证不可纯用补药,亦不可不补,应气阴双补,且药效不能猛烈,以防虚不受补。方用竹叶石膏汤或合炙甘草汤加减化裁,治以益气滋阴、心肺双补。

2.4 肺(痰)热壅盛

肺为娇脏,肺叶娇嫩,不耐寒热。肺热壅盛为实邪,常伴有黄痰,咳声重浊。高鹏翔认为,临证应辨别痰热较盛或肺热较盛,治以清肺祛痰或清热化痰,方用麻杏石甘汤合清金化痰汤加减。

2.5 燥气化火

经曰:“民病咳逆……嗌干。”可引起肺燥之证。肺燥则气失肃降,气反上逆而作咳。燥气可外感,如深秋凉燥,郁久可化热燥。春季,风木行令,多有温燥。

燥热之咳,多有热证而少痰、无痰,或有痰不易咳出。方用清燥救肺汤合翘荷汤加减,治以清燥滋阴、润肺止咳。

2.6 肝郁化火木郁喜条达,恶抑郁,木为火母,所以肝气不舒常可化火,且肝为刚脏,易从火化[9]。肝火过旺出现干咳,胁痛等症,属于木火刑金。高鹏翔认为,此类病症多由情志所致,如郁结、暴怒等,临证应区分虚实,方用龙胆泻肝汤合逍遥散加减,治以清肝、疏肝、滋阴、止咳。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4岁,2021年1月4日初诊。3日前患感冒,咳嗽、有痰、乏力。今早体温升高,37.4℃。颈部淋巴结疼痛,素日胃胀,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辨证:肺胃实热。高鹏翔认为,应“清”“下”法共用,治以宣肺清胃、解毒散结。

方用麻杏石甘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麻黄3 g,炒苦杏仁10 g,生石膏30 g,炙甘草5 g,金银花15 g,野菊花15 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知母15 g,丹参15 g,枳实10 g,枳壳10 g,熟大黄10 g。6剂,连服8日。

2021年1月10日2诊,感冒、咳嗽减轻,服药8日内体温在36.6~37.5℃区间浮动,颈部淋巴结疼痛减缓,服药大便日排3次,舌红,苔薄黄,脉沉缓。守方再进5剂,连服5日。

2021年1月16日3诊,诸症缓解,5日内体温在36.3~36.7℃区间浮动,服药大便日排1~2次,舌红,苔薄白,脉沉缓。

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5 g,石膏30 g,太子参25 g,麦冬10 g,炙甘草10 g,炒苦杏仁5 g,桔梗10 g,焦三仙各10 g。治以益气滋阴、宣肺开气、健胃消食。连服8日,病后调理。按语:本案患者属于幼儿,《小儿药证直诀》:“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温病条辨·解儿难》:“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提示小儿赖阳以生,依阴以长,然而阴既未足,阳气未盛,治疗当以阴阳双顾。古今对于老幼,均提示要顾护体质,不可攻伐太过,所以临证医者不敢用药,以至形成不看老幼妇产之病。高鹏翔认为,辨证即为首要,医者勿因患者年岁、体征做过多思量,殊不知“有病则病受之,无病则体受之”,所以只要辨证准确,就能药到病除。

初诊时,患儿刚患感冒3日,病即入里,体温升高、淋巴结肿大,病势有加重趋势,正值表里不解,肺胃炽热之象。此病表里俱热,治以麻杏石甘汤宣肺止咳,清气分大热,合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散结。知母、丹参泻火滋阴;枳实、枳壳消积导滞;大黄泻下,使邪有出路,共奏表里双解,泻火,解毒、消积,导邪外出之效。二诊时,患儿服药症缓,效不更方,守方继观。三诊时,患儿诸症缓解,虚药后平补气阴,以复中焦。改方竹叶石膏汤加减,改人参为太子参,针对小儿稚嫩体弱而平补气阴;另加桔梗、杏仁,开宣肺气;又桔梗祛痰、排脓,杏仁润肠通便,以巩固前症;焦三仙消食导滞、健运脾胃,于消于益,攻补兼施。

4 小结

总结高鹏翔治疗咳嗽的经验,可见,从“火”论治,但不只限于“火”;对于多种复杂病机的咳嗽,通常能分清病症的主次,急标缓本,或标本兼治,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高鹏翔是“寒凉攻下派”,临证用方多以平补方代替温补方,常用竹叶石膏汤此类气阴双补的方剂;用药多用甘寒温润代替辛香温燥,如西洋参、太子参代替党参、人参;知母泻火润燥、天花粉泻火生津、丹参滋阴降火等;对于实邪瘀滞的患者常以攻下、导下,使邪有出路,以求邪去正自安,常用药大黄。经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具有抗肿瘤、改善肾功能、清除氧自由基、免疫调节、毒性等方面的作用[10];西洋参具有强化心肌及增强心脏活力的作用,对保护心血管亦有一定疗效[11]。

高鹏翔在患者病后常以气阴恢复为主,健脾和胃为辅,按照患者体质定制丸剂、膏剂,以巩固疗效、平复正气。

参考文献:

[1] 张媛媛.从他脏论治慢性咳嗽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21, 34(1):141-144.

[2] 包春春,陈远彬,叶占兰,等.林琳辨治感染后咳嗽经验[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38(10):2245-2249.

[3] BRAMAN S S.Postinfectious cough: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 2006,129(Suppl 1):S138-S146.

[4] 金江炜,施建荣,蔡建,等.中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J].药学实践杂志, 2021,39(3):206-210.

[5] 刘博文,王丽,谭中建,等.论火热可致疲劳[J].环球中医药, 2021, 14(1):88-91.

[6] 李春雨,朱延红.刘完素“火热论”的形成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7, 3(6):8-9.

[7] 张再康,李士懋.论“中风从火热论治”[J].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0, 15(2):44-45.

[8] 赵宇昊.高忠英学术思想与经验总结及运用补肺汤加减治疗呼吸系统常见病用药规律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9] 甄智.五郁证治浅析[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4(1):77-78.

[10]杨炀,税丕先,陈滟,等.中药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以及对其药理 作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 36(3):396-401.

[11]贾佩琰.西洋参最适合夏季进补[J].长寿, 2013(6):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病歌(王锡鑫)
《脉因证治》 > 卷二 二十七、喘(附哮)
咳喘纳少,腹胀便溏:脾肺气虚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肺癌 辩证施治
《心,》[转载]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