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肾着汤)从脾论治寒湿腰痛40例

从脾论治寒湿腰痛4 0例

王慧丽1 职玉娟2

(1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安阳4 5 5 0 0 0;2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南阳4 7 3 0 0 0)

摘要:目的观察从脾论治寒湿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 0例,对照组4 0例,治疗组从脾论治采用甘姜苓术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两组均7天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 2.5%,对照组总有效率7 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从脾论治寒湿腰痛疗效显著。

关键词:寒湿腰痛;从脾论治;甘姜苓术汤;中医药疗法;痹证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上可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1],寒湿腰痛较为常见。笔者于2012年8月—2015年6月从脾论治寒湿腰痛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80例,均来自安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0~60岁,平均(43.28±10.064)岁;病程2月~10年,平均(52.52± 26.781)月。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0岁,平均(42.25±10.715)岁;病程3月~10年,平均(53.45±29.701)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1]: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病变等疾病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

1.4 排除标准①中医辨证不属于寒湿腰痛;②除外腰椎管狭窄、腰椎骨折、腰椎滑脱、腰椎结核;③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合并严重感染及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及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治疗组:从脾论治,暖土胜湿、燠土制水,采用甘姜苓术汤加减治疗。

基本方:甘草9 g,干姜15 g,茯苓30 g,炒白术20 g,桂枝15 g,牛膝15 g。

随证加减:若寒邪偏胜,腰部冷痛甚者加制附片20 g(先煎2小时)、细辛6 g;

若湿邪偏胜,腰部重痛甚者,加苍术15 g,薏苡仁20 g;

若寒凝血瘀,腰部刺痛甚者,可加川芎10 g,红花10 g。水煎服,1日1剂,7剂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121)0.1 g/次2次/d早晚饭后口服。

两组均7天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评定疗效。

1.6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腰痛全部消失,腰部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工作;有效:腰部仍有轻微疼痛,活动正常,工作生活不受影响,但劳动后偶尔有轻微疼痛;无效:腰部疼痛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腰部活动受限,不能参加正常工作。

1.7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本试验研究的统计学显著性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作为判断差别有显著性的标准。(1)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2)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等;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2.12 组疗效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 5

组别例数痊愈治疗组4 0 2 7对照组4 0 17有效10 13无效总有效率3 9 2 . 5*10 7 5 . 0

2.2 典型医案张某,男,45岁,行政人员,10年前夏季吹空调后出现腰部恶寒、疼痛,自觉有冷气钻入腰部,每于夜间及遇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沉迟。多处求医诊治,给予“右归丸”“肾气丸”及各种温补肾阳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笔者认为该患者体型偏胖,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多坐少动,结合其舌苔脉象,其病机应为脾虚失运,寒湿内留,为本虚标实之证。

方药用甘姜苓术汤加减:甘草9 g,干姜15 g,茯苓30 g,炒白术20 g,桂枝15 g,牛膝15 g,细辛6 g,独活30 g,制附片20 g(先煎2小时)。7剂,水煎服,每日1剂,21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3 讨论

寒湿腰痛以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为主症。寒为阴邪,其性收敛凝闭,侵袭肌肤经络,郁遏卫阳,凝滞营阴,以致腰府气血不通而致腰痛;湿邪侵袭,其性重着、黏滞,留着筋骨肌肉,闭阻气血,可使腰府经气不运而致腰痛。湿为阴邪,其性重着、黏滞,静卧则湿邪易于停滞,故静卧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寒湿之邪更甚,故疼痛加重。

脾为湿土,其性喜燥恶湿,寒湿困脾可以导致脾虚,脾主运化水湿,脾病运化不健,可致水湿内停,往往互为因果。脾虚失运,水湿内留,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主者,治多健脾,佐以化湿;标实为主者,则以祛湿为主,兼以运脾。李东垣《脾胃论》中“夫脾胃虚弱,必上焦之气不足,遇夏天气热盛,损失元气……腰、背、胛眼皆痛”,夏天热盛,贪凉饮冷,伤及脾阳,出现寒湿困脾,脾虚失运,寒湿流注腰府,痹阻经脉,不通而痛。

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出自《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裹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清代名医尤在泾分析此方证的病机时,指出:“病不在肾之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甘、姜、苓、术,辛温甘淡,本非肾药,名肾着者,原其病也。”陈修园在《时方歌括·肾着汤》中指出:寒湿腰痛之寒湿之邪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脏,故其治不在温肾,而在暖脾,治宜暖土以胜湿,燠土以胜水,通过温暖脾脏以驱散寒湿之邪。本病多起于劳作汗出,湿衣贴附于身,日久阳气痹阻,寒湿着于腰部,因腰为肾之外府,故名肾着之病。症见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腹重如带五千钱,此为寒湿之邪留滞于腰部经络肌肉之中,闭阻气血,使腰府经气不运而致腰痛。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内脏当无病变。只需祛除经络肌肉之寒湿之邪,则肾着可愈。而脾主肌肉,主运化水湿,宜从脾论治,暖土胜湿、燠土制水。干姜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利湿,笔者常加入桂枝、牛膝温通经脉,寒湿之邪去,则诸症自愈。近年来,临床上用甘姜苓术汤治疗寒湿腰痛也多有报道[3-6],均取得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寒湿腰痛,其病机为脾虚失运,寒湿内停,闭阻气血,经脉不利,为本虚标实之证。治宜从脾论治,暖土胜湿、燠土制水,采用甘姜苓术汤加减治疗,只要辨证准确,确有很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 0 0 3:5 15-5 2 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 9 4:2 0 1-2 0 2.

[3]胡文治,蔡亮.甘姜苓术汤加减治疗寒湿腰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9):5 9.

[4]李国学.肾着汤合附子饼灸治疗寒湿腰痛5 8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0,3 2(12):3 3.

[5]黄晓锐,黄燕玲,陈鹏典.肾着汤配合中药穴位热敷治疗寒湿腰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 0(12):8 4-8 5.

[6]番在幸,何开仁.加味甘姜苓术汤治疗寒湿腰痛4 8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 8(9):2 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肾着汤医案选
仙灵脾旭阳膏针对肾虚腰痛120例效果观察
一个方子四味药,治身重、腰痛、腿胀!
腰痛虽常责之于肾,但脾亦不可忽视,这个医案值得研读。
肾着汤治疗腰痛病症50例疗效观察
味甘姜苓术汤治疗寒湿腰痛48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