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瘫
面瘫系由面神经炎所致的一种疾病,多在20~40 岁的男性发病。病人常在晨起洗漱时发现口角歪斜,面肌麻痹,患侧眼裂较大,鼻唇沟较浅,口角低,不能皱额、蹙眉,闭目不紧,鼓腮时患侧有漏气,不能吹口哨,患侧不能露齿,进食咀嚼时食物常潴留在患侧,饮水、漱口时水由患侧口角漏出,部分病人有舌前2/3 味觉减退。

多数病人在病后2 个月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个别甚至迟达一年而尚可痊愈。留有后遗症者,面肌痉挛缩小时口角反向牵患侧,鼻唇沟变深,睑裂缩小; 面肌痉挛为原先瘫痪的面肌发生不自主的抽动、情绪激动或受刺激时更明显。
面瘫最常见的病因为炎症(面神经炎),其他可有血管性(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畸形等可产生中枢性面瘫)、损伤性(颅底骨折、乳突或面部手术损伤所致)、肿瘤性(听神经纤维瘤最常引起周围面瘫) 等类型。本病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正气不足,营卫俱虚,络脉空虚,风邪入经络。

(一) 面神经炎

方药1

病例 女,35 岁,口眼歪斜月余,眼睑增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面麻,功能消失,口角下垂,流涎语涩,舌苔白腻,脉浮数。

麻黄、防己、桂皮、羌活各10g,制附片12g,细辛6~10g,薏米20g,白木耳、黄芪各30g,白芍、苍术、当归、赭石各15g,甘草各5g。全蝎、僵蚕、牡蛎、石决明、木贼、红花、地龙、乌梢蛇。

用法 日1 剂,连煎服48 剂痊愈。或用荆芥、防风、地骨皮、柏树皮各6g,蜈蚣6 条研末内服,每晨服1 丸红酒送服下,服后卧床取汗连服3 天病重服6 天。

疗效 治疗108 例,均治痊愈,治愈率100%。

方药2

病例 男,54 岁,晨起实觉左侧面部麻木,并有蚁行感,继而眼面、太阳穴处如电流刺激引起抽搐,口角向右歪斜,口角流涎,舌体左侧,亦有麻木感,讲话、饮食均觉不爽。曾用牵正散、半夏天麻汤,亦未见显效。

蜈蚣( 去头足) 1 条,地龙、当归各12g,赤芍、羌活、防风、白芷各10g,川芎9g,鸡血藤15g。

用法 日1 剂,煎服8 剂获痊愈。又例,女,47 岁,夜间在灯下缝补,突感右侧抽搐、麻木感,口角向左歪斜,伴有头痛,头昏,恶心等投上方4 剂愈。

来源 《千家妙方》(湖南刘新生)

方药3

病例 男,25 岁,半个月前突感颜面麻木,后口角向左歪斜,说话漏风,口角向外流涎,精神紧张。自寻土方用活鳝鱼血外抹,未见好转。

故下方治愈。
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 生黄芪100g,归尾、白附子、僵蚕各6g,赤芍5g,地龙干、川芎、桃仁、红花各3g,全蝎10g。

用法 日1 剂,煎服5 剂,面瘫基本除,又服5 剂获痊愈。

来源 《千家妙方》(湖北施先庚)

方药4

病例 男,45 岁,3 天前中午自觉左侧面部麻痹,口角歪斜,左眼不能闭合,且流泪,发音不清,饮水从左侧口角溢出,中餐后自觉全身肌肉拘紧酸痛,恶风,怕冷,无汗。左额纹消失,不能蹙额,皱眉、左眼睑不能闭合,左鼻唇沟变浅,口角右歪,舌苔薄白,脉浮紧。属风寒面神经麻痹。

歪康汤 全蝎5 只,僵蚕、白附子、当归、白术、秦艽各10g,羌活、防风、白芷、川芎、独活各6g,细辛3g,白芍、茯苓各15g,黄芪30g,甘草5g。

用法 日1 剂煎服10 剂后症状大部分消失,再服10 剂愈,访7 年未见复发。

疗效 治疗35 例,全部均愈,治愈率100%。

来源 新中医1995; (8): 22 林启崇、周勤文

(二) 面瘫

方药1

雄黄(另包)、荆芥、防风、川乌、麻黄、桂枝、藁本、白芷、苏叶、细辛、当归、甘草各15g。

用法 上药除雄黄后下外,均共炒焦黄色,凉后与雄黄共研末,每早晚各服1 次,每次9克,温开水送下,服药后饮用黄酒适量。

疗效 治疗52 例,痊愈49 例,好转2 例,无效1 例,总有效98%。

来源 河南中医1981; (5)

方药2

羌活、防风、白附子、半夏各4.5g,茯神木或黄松节、甘草、胆南星、木瓜各3g,秦艽6g,僵蚕9g,黄酒30g。

用法 上药加水400 毫升,煎沸10 分钟去渣,兑黄酒内服或用上方10 倍药量,松节煎煮10 分钟,余药研末,用松节水泛为丸,日服3次,每次6 克,黄酒送服。

疗效 治疗130 例,痊愈73 例,好转52 例,无效5 例,总有效96%。

来源 中医杂志1984; (6)

方药3

麻黄5~10g,桂枝、川芎、党参、白芍、羌活各10~15g,防风15~30g,白附子6~10g,全蝎、僵蚕、甘草各6g,蜈蚣2 条。高血压者加钩藤10~15g,牛膝15~30g。去党参,减少麻桂药量; 有内热者去麻黄,减少桂枝加黄芩10~15g;肝火旺去麻黄、桂枝、党参加龙胆草、菊花各10~15g。

用法 日1 剂,煎早晚各服1 次,出微汗避风,忌食腥冷。

疗效 治疗78 例,痊愈53 例,显效17 效,有效5 例,总有效96.2%。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杂志1982; (2)

方药4

症状 麻木如绳扎松状,手按之不知,搔之不觉痛痒,称麻木不仁。系营气虚,则不仁之理。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之,主治全身肌肉麻木每获卓效方。黄芪30g,赤芍25g,桂枝、生姜各12g,大枣15 枚。

① 〔气血瘀滞,颜面麻木〕 男,81 岁,不慎摔倒,头伤出血,用牙膏止血后,10 天伤口如蚁爬样麻木,有头昏目眩,干呕不出,吃不香,大便2 日1 次,舌青紫,苔薄黄,脉沉涩。系气血瘀滞,胃络痹阻。治宜益气活血,通络和胃。

用上主方加刺蒺藜30g,川芎20g,陈皮15g,三七粉(冲)、酒大黄各10g。
用法 日1 剂,煎服2 剂后觉药证合拍,去大黄加路路通30g,再服2 剂愈。

② 〔气血虚弱,痰凝手麻〕 男,56 岁,胸痹痛10 年,体胖有齿痕,脉滑涩。系气血虚弱,痰浊内盛,凝络不通。用上主方加当归、白芥子各15g,法夏、路路通各30g,天竺黄6g,远志9g。

胸痞加元胡(研冲)、瓜蒌各20g,葱白、降香各30g。
用法 日1 剂,煎服5 剂愈。

来源 四川德阳市中医师王万祖

方药5

症状 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中医学称“口眼斜”,属外感风邪侵袭面部经络,导致经气流注失常,气血不和,经筋失于濡养,纵横不收而发病。

全虫、僵蚕、桂枝、川芎、当归、白芷、羌活、防风各9g,蜈蚣2 条,细辛3g,白附子、甘草各6g,黄芪、丹参各15g,葱白头3 枚(4 寸长吃药前生吃,引鼻涕外流,眼流泪,面出汗)。

用法 日晚饭后煎服1 剂,服后避风。并配合针灸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颧髎透四白,太阳透四神聪,配合谷、曲池、足三里、大椎穴。上述透刺穴位,主要采用斜刺宜浅,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 透刺穴取患部; 配穴可健侧或患侧交替使用; 大椎穴点刺放血加拔火罐10分钟,一般不休针,直至痊愈或基本愈。

疗效 治疗150 例,痊愈66 例,基本痊愈44例,改善33 例,好转5 例,无效2 例,总有效99%。

来源 河南中医杂志1983; (2)

方药6

白芷、番木鳖各10g,冰片1g。

用法 上药研末,每次取药末2~3 克撒于直径约2 厘米胶布或伤湿止痛膏上,贴于面神经麻痹下关穴,4~6 日换药1 次,连用3~4 次。

疗效 治疗123 例,痊愈112 例,好转9 例,无效2 例,总有效98.4%。

方药7

松香、红蓖麻子各30g,海参肠子10g。

用法 先将蓖麻子研成泥,投入烧开了水中熬数分钟,待熬出大量的蓖麻子油漂上水面时即落开,使蓖麻子渣滓沉淀,再将松香末投入在热水中软化,亦浮在水面与蓖麻油相混合,最后,将海参肠子末撒在软化的松香油中,用玻璃棒搅匀,挑出投入凉水中冷却,并用手将挑出物在水中抻拉,略有硬化感时,即捞出搓成条块用剪刀裁成1 公分块状。用时,软化后贴面部穴位上,嘴向左 贴右侧,向右 贴左侧。以颊车、地仓、太阳穴为主,每次贴1~2穴,每块贴3 天。

疗效 老中医十几年临床实践经验方,治愈率达80%以上。

来源 山东中医杂志1982; (3)

方药8

活鳝鱼血适量。

用法 取活鳝鱼血,如左侧口眼歪斜涂右侧面部,右侧口眼歪斜则涂左侧面部,待鳝鱼血干后,用蔟蓼草适量捣烂,取一半炒热与一半未炒的混合拌匀涂敷涂过鳝鱼血的部位上,日1 次直至痊愈。用药3~8 天,一般用药5 天。

疗效 治疗25 例,24 例痊愈,1 例未坚持用药,治愈率96%。

来源 广西中医药杂志1982; (2)

方药9

疗法 针刺阳白、四白、地仓透颊车穴留针30 分钟,下关、翳风刺后加灸,日1 次,10 次为1 疗程。疗程间隔3~5 天。

疗效 治疗40 例,经8~28 次治疗,总有效100%。

来源 大众医学1983; (12): 15 汪金娣

编者注 针刺面神经麻痹疗法,效果卓著。

马瑞林大夫在云南中医杂志上发表文章,用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195 例,仅7 例无效。
方药10

症状 面部板滞、麻木、瘫痪、皱眉、口角向健侧歪斜,露睛流泪,额纹减少,甚至消失,鼻唇沟变浅,咀嚼障碍,有的患者甚至有耳下及面部、头部疼痛。男患多于女性。

疗法 选主穴: 风池、太阳、下关、颊车、地仓; 配穴: 阳白、攒竹、四白、合谷、太冲。

取好穴位后,使用6805 型针灸治疗仪通电刺激15~20 分钟,瘫痪肌肉出现收缩现象为佳。刺激时间到后,再留针10 分钟左右,即可取针。若不用电针者,针刺时间在30~40 分钟左右,早上针灸比下午效果好。同时配用VitB12和VitB1各2ml,肌肉注射,日2 次,连用5~10 天,以营养神经; 小儿注射酌减。并配用中药牵正散合桃红四物汤(根据病情变化加减),通阳明、少阳脉加蜈蚣、鸡血藤; 气虚加黄芪; 痰多加胆南星等。本方制白附子剂量要重,一般在40~60 克左右,要先煎1 小时。口服量每次酌减,治疗期可做面部按摩和热敷,戴口罩保持面部温度,防止眼部感染。
疗效 治疗846 例,经20~30 天治疗后,面瘫完全消失而愈占80%,症状基本消除占20%,总治愈率100%。

来源 四川中医2007; (3): 100 马尔康县中藏医院李登瑞、蒋永德

方药11

疗法 用多针透刺及拔火罐疗法效果可靠。

第一组 在患侧颧髎下后方1 寸许进3 针,分别沿皮下向睛明、地仓、颊车穴透刺,平补平泻,得气后1~2 分钟出针,然后在针刺处拔火罐10~15 分钟,隔日1 次。

第二组 在患侧地仓进2 针,分别沿皮透刺承浆和人中穴; 颊车进2 针沿皮透刺听会; 太阳穴进2 针透刺丝竹空和四白穴。留针20 分钟左右,隔日1 次。两组交换使用,15 次为1 个疗程,并按摩。

疗效 治疗800 例,治愈783 例,显效12 例,好转5 例,总有效100%。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1986;(5):32 赵蜜芬

方药12

疗法 取患侧面部颊车、地仓、人中、承浆穴用压法; 印堂、睛明、太阳穴用推法; 风池、哑门穴用拿法; 承泣、四白、攒竹穴用按; 辅以推拿、按摩各穴共20~30 分钟,日1 次。另取地仓或颊车,每次每穴注射VitB 2 毫升,小儿0.3~0.8 毫升,隔日1 次。

疗效 治疗500 例,全部均治愈,治愈率100%。

来源 中级医刊1985; (3): 52~53 赵忠

方药13

肉桂(冲) 2~6g,附子、麻黄各4g,川芎6g,党参、白芍、杏仁、防风、黄芩、防己、白附子各10g,地龙15g,甘草5g,细辛3g,蜈蚣3 条。虚寒者,加重参附、桂; 风重增用麻黄、附子、蜈蚣份量,药渣用纱布包热敷,烫者可移动,凉后药渣待加热后敷,可反复用。

日1 剂,煎内服,上下午各1 次。每剂药渣蒸热日外敷3~5 次,服药后卧床睡觉,以利药效。另外取陈巴豆(1~2 年最有效) 10~13 克,去壳后将巴豆肉捣泥(忽放水、油等),敷患者手掌心,外盖塑料纸,纸外垫上棉花团呈凸状,再用绷带固定,24 小时后将巴豆饼上下翻转,再敷24 小时,48 小时后将巴豆取下捣烂,再做饼敷贴手掌心24 小时,共敷三昼夜。一般敷处发痒、发热,起小水泡,甚至沿手臂内侧或外侧至颈项、面部肿胀痛,或有麻辣火烧感,或眼睑浮肿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无须处理。若反应太大,须取掉巴豆饼,反应就会很快地减轻或消失。若无反应,病情又无好转,可按原法续敷1次,或敷第三次。

疗效 治疗500 例,除25 例外敷巴豆1 次痊愈外,其余475 例均陆续配用内服上方中药,结果痊愈443 例,显效34 你,好转8 例,无效15 例,总有效97%。

来源 新中攻1986; (5): 27 湖南中医学院附属一医王松荣

方药14

天麻、胆星、地风、白僵蚕、白及各7.5g,巴豆5 粒(去皮研末)。

用法 上药研末,再取鲜姜500 克捣碎取汁与药末调合,敷患处7~8 小时即可取下。注意勿让药物流入口、眼、耳、鼻。7 天内需避风。

疗效 治疗430 例,病程1 周~5 年,一般1 剂即愈,总有效90%以上。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1981; (4): 39 鲍淑芳

方药15

巴豆(去皮)、斑蝥(去足、翅) 各3 个,鲜姜指大1 块。

用法 上药(姜去皮) 共捣成糊,涂于伤湿止痛膏上敷患侧牵正穴3~5 小时。观察15 日,如效果不理想,待局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后,按上法再敷药,直至病愈。同时可伍用犀羚解毒片,每次服6 片,日3 次,或口服病毒灵0.2 克,日3 次,10 日1 个疗程。

疗效 治疗300 例,结果全部治愈,治愈率100%。

来源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9; (4): 29~30 陈文孝

方药16

蒲氏番蜜膏 番木鳖500g。

用法 加水3600 毫升煮沸20 分钟,趁热刮去外皮,切片置瓦上文火烘酥,研末,用蜜调糊,用文火煎熬15 分钟,温度适宜时涂患处(勿入口眼),外盖纱布,日更换1 次,用药3~5日感刺痒,6~8 日出疹,9~14 日若疼痛剧烈,表示有治愈先兆,即可停药。

疗效 治疗224 例,治愈199 例,好转18 例,无效7 例,总有效97%。

来源 四川中医1985; (11): 38~39 褚成炎

方药17

麻黄、附片各10g,当归、生赭石各15g,薏米20g,白术、黄芪各30g,细辛6g,甘草5g。

用法 日1 剂,煎内服。

疗效 治疗132 例,痊愈118 例,好转11 例,无效3 例,总有效98%。

来源 四川中医1985; (11): 38 余立中

方药18

羌活、防风、白附子、半夏各4.5g,茯神木或黄松节、甘草、胆南星、木瓜各3g,秦艽6g,僵蚕9g,黄酒(分兑) 30g。

用法 日1 剂,煎沸10 分钟后去渣,兑入黄酒服用并将上方各药量加大10 倍,松节煮10分钟,余药共研末,用松节水泛为丸。日服3次,每次6 克,温开水兑黄酒送服。

疗效 治疗130 例,痊愈73 例,好转52 例,无效5 例,总有效96%。

来源 陕西澄城县医院黄鹤岭

方药19

紫丹参、葛根各10~30g,白芍10~15g,广地龙12g。头痛头晕加川芎6g,天麻10g; 恶心纳差加法半夏10g,广陈皮8g; 腹泻加苍术8g,广木香6g; 咽干耳鸣者加灵磁石30g,熟地15~30g,砂仁6g,知母15g; 抽搐甚加全蝎、蜈蚣各2~10g,蝉衣2~15g。

用法 日1 剂煎服。

疗效 治疗115 例,服2~6 剂愈82 例,服10剂愈24 例,无效9 例,总有效92%。

来源 中医杂志1985; (3): 77 严燕翎

方药20

荆芥、防风、地骨皮、柏树皮各6g,蜈蚣6条。

用法 上药烘干研末,炼蜜为丸,上药做成3 丸,每天清晨服1 丸,服后卧床微取汗,连服3 天,如病重配药6 丸,连服6 天,小儿用药减量一半。

疗效 治疗108 例均经治痊愈,治愈率100%。

来源 河南中医1984; (5) 王天顺

方药21

活黄鳝1 条,面粉适量。

用法 将鳝鱼头剁去,倒悬沥血与面粉调拌成糨糊,见口向右歪药敷右耳后,口向左歪药敷左耳后,外用塑料贴上加固定。

疗效 数十年来治愈100 多人,3~5 天即可恢复正常。如倘未复原,可再治疗1 次。

来源 江苏中医杂志1963; (8)

方药22

马钱子粉1g,樟脑粉0.3g,脂质4g。

用法 上药调匀涂于7cm×7cm 的布面上即贴患侧耳垂前面,面神经干区,4 天换药1 次,疗程4~32 天,用药膏1~8 贴。

疗效 治疗100 例,痊愈89 例,好转2 例,总有效91%。

来源 江苏中医杂志1988; (6): 31 陈安辉

方药23

菊花、川芎、钩藤、白附子各10g,全蝎9g,蜈蚣2 条,羌活15g,当归、防风、僵蚕各12g。

用法 日1 剂,煎分2 次内服。

疗效 治疗96 例,痊愈72 例,显效18 例,好转4 例,无效2 例,总有效98%。

来源 河北汉古农场医院么忠柏

方药24

白及15g,生姜汁适量。

用法 将白及加水浸泡半小时至1 小时,文火煎半小时,滤后再煎20 分钟,滤去渣,2 次合并,文火浓缩成糊,然后加米醋和生姜汁适量,煮沸调匀即可。用时药液加温用鹅手醮药涂搽患处,日3~5 次,翌晨仍按上方用法。病程长者8 例,同时加服白及粉,每次30 克,饭后姜汤送服日3 次,5 日为1 个疗程,一般用药1~3 个疗程。

涂药采用歪左涂右,歪右涂左,不可涂反,勿入口眼,注意保暖,避风或加热敷。个别涂药后有痒感或红点,停药后自行消失,一般无需处理。

疗效 治疗85 例,平均治愈时间8.5 天,治愈率100%。

来源 浙江永康市中医院陈健臣、李冬云

方药25

顺风匀气散加减 天麻6~12g,苏叶、白芷、乌药、木瓜、白术各10g,青皮8g,沉香3~5g,党参15g。见效缓慢加全虫3~6g,蜈蚣3 条; 眼睑放纵不收加生黄芪15~20g。

用法 日1 剂,煎内服。

疗效 治疗59 例,治愈52 例,好转6 例,无效1 例,总有效98%。

来源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 (4): 29孙昶

方药26

鲜鳝鱼血、乳香末。

用法 上药拌匀涂地仓、颊车、下关、颧髎穴周围(左涂右,右涂左)。

疗效 治疗56 例,获愈41 例,进步13 例,无效2 例,总有效96.4%。

来源 浙江中医杂志1982; (1) : 37 刘清顺

方药27

马钱子适量。

用法 上药入清水浸泡24 小时后捞出,沿纵轴切成薄片,排列于胶布上贴于患侧面部,7天换药1 次。

疗效 治疗52 例,均全部治愈,其中1 次愈42 例,2 次仍8 例,3 次愈2 例,总治愈率100%。

来源 中级医刊1989; (1): 45 朱新武

方药28

白附子、防风各6g,僵蚕、全蝎各9g,羌活10g,葛根、钩藤各12g,蜈蚣3 条。实证舌强,舌颤,舌苔黄腻加胆星、菖蒲、竹茹、清半夏; 虚证痰涎不多,舌软无力,苔白加地黄饮子; 气虚气短加黄芪、党参、黄精、太子参;血瘀口唇青紫,舌有瘀点加桃仁、红花、赤芍;口角流涎加白术、茯苓; 颜面红赤,舌苔黄加石膏、银花、连翘; 头痛加菊花、白芷、柴胡、川芎。

用法 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

疗效 治疗50 例,痊愈44 例,显著好转3例,进步2 例,无效1 例,总有效98%。

来源 河北中医1985; (4): 30 郭延辰

方药29

当归、白芍、熟地各15g,天麻、防风、僵蚕、地龙、白附子各10g,甘草5g。恶寒发热,头痛表证加蔓荆子、羌活、白芷、蝉蜕; 夹痰加胆南星、法半夏; 面肌掣动加钩藤。

用法 日1 剂,煎日2 次内服,10 天为1 个疗程,服药期忌食油腻、鱼腥、辛辣食物。

疗效 治疗45 例,痊愈40 例,好转4 例,无效1 例,总有效98%。

来源 湖南湘潭市康复中心郭正杰

方药30

解痉汤 黄芪、党参、鸡血藤、酸枣仁、柏子仁各15g,白术、鸡内金、砂仁、当归、白芍、五味子、木香、山药、茯神各9g,甘草6g,朱砂、琥珀各1.5g (冲)。头痛加白芷、蔓荆子; 耳鸣加蝉蜕; 恶心呕吐加竹茹、半夏; 头晕加天麻。

用法 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

疗效 治疗41 例,治愈11 例,好转28 例,无效2 例,总有效95%。

来源 山东中医杂志1982; (1) : 19 王永安

方药31

玉真散 防风、天麻各6~15g,羌活、白芷各6~12g,制南星、白附子各6~10g。

用法 日1 剂,煎内服。

疗效 治疗40 例,服药4~25 剂,全部获愈,治愈率100%。

来源 四川中医1987;(9):11~12 刘远坝

方药32

鹅不食草(干研) 9g,鲜(捣) 15g。

用法 上药研末捣糊敷局部,2 天1 次。

疗效 治疗40 例,治愈39 例,好转1 例,总有效100%。

来源 中草药通讯1974; (2)按此药敷面部有痒感或蚁行感或起小泡疹,2~3 天可自行消退。

方药33

大皂角6g。

用法 上药去皮,研末过筛,置铜锅或铜勺中(忌铁器),用微火炒至焦黄色,加醋30 克拌成膏贴于口角处,左歪贴右,右歪贴左,贴药稍向患侧牵拉固定,日1 次,2 天后改隔天1次。若用药出现皮疹,暂停敷药,待皮疹愈后再用药。

疗效 治疗38 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

来源 浙江中医杂志1989; (6): 257 张庆瑞

方药34

白附子、防风、当归各10g,僵蚕12g,全蝎(研末冲) 5g,蜈蚣(研末冲) 2 条,白芍25g,炙甘草15g。口眼歪斜甚加乌梢蛇10g,地龙15g; 受外风所致加秦艽12g; 面肌麻木加天麻10g; 耳心痛、口苦、舌苔黄加龙胆草、金银花各20g; 血虚加首乌12g; 牙龈红肿、牙痛加石膏20g,黄连8g; 瘀血加红花8g。

用法 日1 剂,煎内服。

疗效 治疗32 例,痊愈29 例,好转2 例,无效1 例,总有效97%。

来源 陕西安康铁路分局医院苏辅仁

方药35

全蝎、蜈蚣(均研末冲) 各2g,僵蚕12g,白附子10g,钩藤( 后下) 、白芍各15g,防风5g。病久酌加当归、生地、决明子(打碎) 各15g,川芎6~10g,菊花、蔓荆子各10g,同时将僵蚕加重至30 克。

用法 日1 剂,煎内服,治疗短7 天,最长2 个月。

疗效 治疗30 例,全部获愈,治愈率100%。

来源 浙江富阳无线电总厂医务室吕根源

方药36

防风30g,蜈蚣2 条(研末冲)。

用法 用防风煎汤送服蜈蚣末,日1 剂,晚饭后服,10 天为1 个疗程,药后避风寒。若久病加当归、川芎。

疗效 治疗26 例,痊愈16 例,显效6 例,好转3 例,无效1 例,总有效96%。

来源 山东中医杂志1986; (3): 26 王炳范

方药37

威灵仙、刘寄奴各15g。

用法 日1 剂,煎日2 次内服,外用荆芥20g。煎熏洗患处,连续用10~15 天,治疗期避冷风刺激,孕妇禁用。

疗效 治疗26 例,痊愈22 例,显效21 例,无效2 例,总有效92%。

来源 江苏滨海县五汛中心卫生院于正林、余云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咳嗽22
破伤风【处方】。
治脑瘤秘方(方4首)
甲状腺结节的经典方药
帕金森综合征3方
脂肪肝一号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