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20例临床观察

1980年至1985年,我们以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2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男8例,女12例。20403例,41608例,6180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者2例,充血性心肌病者1例,肥厚性心肌病者1例,风湿性心脏病者9例,冠心病者7例。心衰程度属度者6例,度者14例。病程在1年以内者9例,12年者5例,23年者2例,34年者1例,45年者1例,8年者1例,14年者1例。入院前未用过强心利尿药者17例,入院前曾用强心药但因毒副作用而停服者8例。

二、主要表现

心悸,气短,咳痰稀薄、带有泡沫或夹血丝,胸、胁、腹部胀满,纳谷不香,胁下痞块,尿少,浮肿。其中咳逆倚息不能平卧者14例。舌质暗红14例,暗淡6例。白苔16例,黄白相间苔4例。数脉15例,促脉5例。

三、辨证及治法

1、主证 心气虚衰,血脉瘀阻。

2.、基本治法 益气养心,通脉和血。

3、基本方药黄芪30g,太子参30g (或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丹参30g,川芎15g。

兼见肺脉瘀阻,肺失肃降,治节、通调失司而出现咳逆倚息不得平卧,尿少、水肿时,加桑皮、葶苈子各30g,以清肃肺气,泻肺逐水。

兼见肝脉瘀阻,胁胀满痛,胁下痞块明显,加行气活血、养肝柔肝之品,如香附、郁金、青皮、白芍、当归、红花、赤芍等。

兼见脾胃脉络瘀阻,胃失和降,脾失健运,选加健脾和胃利水之品,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泽泻。

兼肾脉瘀阻,开合不利,加温肾利水之品。常用附子、车前子、葫芦巴等。

心衰方

【功能主治】功能泻肺利水,益气养心,活血通脉。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处方组成】生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紫丹参30克、葶苈子30克、桑白皮30克、车前子(包)30克、泽泻15克、全当归10克。

以上为1日剂量。每剂浓煎成200毫升,病重时每日2剂,分4次服。病情转轻后,每日1剂,分2次服。心力衰竭缓解后可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

【临床疗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21例原服西药而心力衰竭不能控制者,加服本方后全部有效(服后当日或次日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包括尿量增加,心率快有所减慢,憋气好转;治疗1-2周,心衰基本缓解,包括憋气消失,肺部罗音基本消失,肝肿大明显缩小,水肿消失,尿量正常,能够平躺。心率降到90次/分钟以下);9例未用西药单用本方者,有效7例,无效2例。           

【按语】许氏等认为,心力衰竭的病机主要是脾肾亏虚,心气不足,血脉瘀阻,气血俱伤,水饮停聚,肺气壅塞。然针对肺气壅塞、宗气受阻之证,又应宗“急则治其标”之法。故方中重用葶苈以泻肺行水,祛痰定喘(方中常用30-60克,分4次服,未不见良反应),合诸药以共奏其利水肃肿,畅通宗气,通利脉道之功。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学院许心如等。

四、治疗效果

1.疗效标准

(1) 有效: 服中药后当日或次日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包括尿量增加,心率减慢,憋气好转),治疗12周,心衰基本缓解(包括憋气消失,肺部啰音基本消失,肝大明显缩小,水肿消失,尿量正常,能够平卧,心率下降到每分钟90次以下)

(2)无效: 服药8日后病情无改善。

(3) 恶化: 服药后症状加重,乃至死亡。

2.结果

20例中18例有效,占总数的90% 2例无效,占总数的10%,无恶化病例。

五、病案举例

丁某,男,69岁,炊事员。198551日下午2时入院,住院号12149

患者近三年来,反复出现憋气、咳喘、腿肿等症。诊断:冠心病,心力衰竭,曾住院一次。近两周来又咳嗽,喘憋,下肢水肿,尿少,每日尿量仅400ml左右。今心悸,气短,喘憋严重,不能平卧,痰多黄色而黏。尿量昨日仅200ml,大便三日未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入院后体检: 血压150/110mmHg,半卧位,喘息状,心界扩大,心率100/分,心律齐,心尖部可闻收缩期杂音级。双肺偶闻干鸣,两肺底可闻湿啰音。肝大右肋缘下4cm,剑下10cm。双下肢可凹性水肿。血象正常。X线胸片: 心脏呈普大型,两肺纹理粗乱。脉细数无力,舌质暗红,苔黄白相间。

西医诊断: 冠心病,心力衰竭度,高血压病。

中医辨证: 心气虚衰,血脉瘀阻,肺气壅塞,水饮停聚。

治拟益气活血,泻肺利水。

用太子参30g,桃仁10g,赤芍15g,桑白皮30g,葶苈子30g,车前子 (包煎)30g。水煎为200ml,日分两次服,每次100ml

服药后当日尿量增至600ml,大便一次,憋喘减轻,夜能间断入睡。次日心率下降至92/分。两肺湿啰音明显减少。连服3日,喘咳缓解,能平卧,心率下降为84/分,肺部啰音消失,尿量每日1500ml左右,浮肿消退,但于活动后仍觉心悸气短,乃宗原意加益气养心之品。药用: 生黄芪30g,麦冬15g,五味子10g,继服20天,一般活动后无不适,生活自理,心率80/分,血压150/90mmHg,出院。

六、讨论

1.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内科危重症,若不及时救治会迅速恶化死亡。根据我们多年来病房治疗重度心衰病人的实践体会,单用中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有效的。本组病例20例重度心衰 (Ⅱ度者6例,度者14) 均为未曾使用过毛地黄制剂,或对毛地黄敏感,极易过量中毒而使用困难的病例,有效18例,占90%

2.充血性心力衰竭,其病位在,心体受损,心用衰微,是该病的关键。心主血脉,各种心体病变,久不痊愈,均可使心用沿着虚损衰竭的方向发展,一旦进入心衰阶段则心用失常,心气衰微,气衰不能帅血畅行,使各脏腑经络血脉瘀阻,气机壅塞,诸脏之皆有减损。根据我们观察,心衰影响他脏的程序大体上是沿着心肾顺序发展。临床所见: 心用失司则心悸且烦,动则气喘,汗出,口唇暗紫; 肺脉瘀阻则肺失肃降,治节失司,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致水饮停聚,出现胸闷气憋,咳逆倚息不能平卧,尿少腿肿; 肝脉瘀阻则胁下痛或出现积聚; 脾胃脉络瘀阻则胃脘胀满不适,纳呆,恶心,腹胀,便溏; 肾脉瘀阻则关门开合不利,二便闭塞不通,腰酸肢冷,耳鸣,头晕。由于该病在不同阶段各脏腑受损的程度不同,因而不同阶段出现各脏腑受损的证候也不相同。如心衰度时,主要为心用受损而出现心气衰微,血脉瘀阻,活动过多后出现心悸、气短、气急、汗出、颧赤、唇暗等,度~度时,则心及于肺、肝、脾、肾,故除心气不足的证候外,还会出现或肺或肝或脾或肾受损的证候。左心衰竭为主时兼见肺失清肃,通调失司,水饮留于肺中而出现的肺气壅塞,水饮停聚的证候。右心衰竭为主时可出现肝脉、脾脉以及胃脉、肾脉瘀阻的证候。心衰晚期出现肾脉瘀阻、肾阴耗竭以及肾阳衰竭导致阴竭阳绝、阴阳将脱的垂危状态。因此本病在辨证时既抓住“心气虚衰”、“血脉瘀阻”这个根本,治以益气养心,通脉和血,又在此基础上兼理他脏。若气机逆乱,阴阳行将离绝,急宜敛阴回阳救逆,用独参汤、四逆汤加五味子、山萸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肺心病效方
心衰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益气活血汤组成:生黄芪( 或党参或太子参) ,葶苈
徐贵成辨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
强心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