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分享】心悸治疗大法在此,快来学习(附病例)


心悸是指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现代医学中,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凡具有心悸症状的表现,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本文为国医大师颜正华的治疗经验。


>>>治验简介

颜教授认为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但也可能与脾、骨、肺、肝四脏功能失调有关。如脾失健运,气血化生无源,或劳心过度,营血耗损过多,可致心脾两虚,而出现心悸;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以涵养心阳,使心火独亢,而出现心悸;若肺气虚损或肺宣降失常,影响宗气的生产或气机阻滞不畅,“肺朝百脉”不利,势必影响“心主血脉”,导致心障;若肝血不足,常可牵及心血亏虚而出现心悸。故心悸的病位主在心,但亦可因他脏的功能失调引起。故临床应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颜正华教授认为本证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病虽以虚证居多,但仍可由虚致实,虚实夹杂。虚者常表现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痰浊、血瘀、水饮内停。可一脏受损,也可累及多脏。初起以心气虚为常见,表现为心气不足、心脾两虚、心胂气虚、心虚胆怯等证;阳虚者则表现为心阳不振、脾肾阳虚,甚或水饮凌心之证;阴虚血亏者多表现为心血不足、肝肾阴虚、心肾不变等证。病久正气耗伤,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可出现气阴两虚、气血不足、阴阳俱损之候;而肝郁气滞或心脾气虚,均可导致痰浊、痰血内生,而成痰浊阻络或心脉瘀阻之证;若病情恶化,心阳暴脱,患者可出现厥脱、抽搐等危候,甚至死亡。


针对心悸“本虚标实”的病机,颜教授确定本病的治疗大法为:补虚泻实,调整气血。具体方法如下:


1

益气养阴、安神定志

颜教授认为:心悸病多见于中年以后,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期。或年老体衰、肾精亏损、化血无源;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化生不足,均可导致气血虚弱,心脉不充,失于荣养,而发心悸。治宜益气养阴、安神定志。方选生脉散加减。此方出自金·张元素《医学启源》,原为治疗“肺中伏火、肺气欲绝”而设,意在“补肺中元气不足”;后人又将其用于“暑伤于气,脉虚弦细芤迟,属元气虚脱”之证。颜教授予以化裁:西洋参益气养阴清热、五味子敛阴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除烦,再佐以生黄芪补气升阳、炒枣仁、远志养心安神,生龙骨、生牡蛎镇定安神,丹参活血养血通心络,诸药合用,使心神养而神志定,临床上每收宁心镇悸之效。心阴不足较甚者可酌加南沙参、北沙参等补阴之品;若兼痰浊阻滞心络者,可酌加郁金、石菖蒲化痰通络之品;而兼瘀血阻络者,酌加红花、降香活血通络之品。


2

活血化痰、通络定惊

颜教授认为:心络是营养心脏气血津液运行输布的通路,或气滞血行瘀涩,或寒凝血脉,或血热互结,或湿滞络脉,或痰阻心络,均可影响络中气血运行,产生心络瘀血阻滞,所以治疗宜以温阳活血化痰通络。颜教授活血、常用药:红花、生葛根、降香、丹参。化痰常用药:郁金、全瓜萎、石菖蒲、薤白。伴气滞者,酌情配伍陈皮、枳壳、香附、川芎、白芍理气通络定惊;兼寒凝之症则加全瓜蒌、薤白温阳通络之品。颜教授同时指出:此法在治疗心悸病证中只属治标,故临证应顾全“本虚”,而配伍补心气、益心血之品,如生黄芪、麦冬、五味子。


在以上治疗原则基础上,颜教授亦遵循分证原则诊疗心悸一病,具体诊疗原则与用药法则如下。


1

心虚胆怯证

以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为主症。治以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常用方剂为安神定志丸加减。常用药为朱砂、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2

心血不足证

以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为主症。治以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常用方剂为归脾汤加减。常用药为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


3

心阳不振证

以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为主症。治以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代表方剂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常用药为桂枝、附片、人参、黄芪、麦冬、枸杞、炙甘草、龙骨、牡蛎。


4

水饮凌心证

以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水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为主症。治以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代表方剂苓桂术甘汤加减。常用药为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酸枣仁。


5

阴虚火旺证

以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为主症。治以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常用方剂为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常用药为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当归、丹参、人参、炙甘草、黄连、朱砂、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桔梗。


6

瘀阻心脉证

以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为主症。治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代表方剂为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常用药为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医案举隅

孟某某,女,61岁。

初诊:2010年1月9日。

主诉:心悸伴胸闷1个月。

现病史:心悸伴胸闷1个月。现肠鸣,眠差,畏寒,腰痛,口干喜饮;大便不成形,2-3次/天,纳可,小便调。舌黯,苔薄黄,脉细弱无力。

辨证:心脾两虚。

治法:调养心脾,宁心安神。

处方:党参12g,炒白术12g,茯苓30g,炒苡仁30g,炙甘草5g,炒枣仁20g,远志1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先下),莲子心1.5g,夜交藤30g,生黄芪12g,大枣6枚。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10年1月23日。

患者诉:服上方后睡眠改善,心悸改善,口干减轻;大便不成形.1-2次/天,耳鸣。舌红,苔薄黄,脉细弱。颜师遵效不更方原则,仅改生黄芪为15g继服。

处方:党参12g,炒白术12g,茯苓30g,炒苡仁30g,炙甘草5g,炒枣仁20g,远志1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先下),莲子心1.5g,夜交藤30g,生黄芪15g,大枣6枚。7剂,水煎服,每日1剂。

 

跟诊者按语:本案患者心悸、眠差,系心脾两虚,心失所养而致,治当调养心脾,宁心安神。方中党参、炒白求、茯苓、炒苡仁、生芪、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炒枣仁、远志、生龙骨、生牡蛎、莲子心、夜交藤养心、宁心、清心安神。两组药合用,标本兼顾,14剂后,诸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增黄芪用量,益气巩固疗效,遵原方继服7剂,诸症均释。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颜正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微信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国医大师颜正华治疗心悸经验
【心律失常的八大验方】(1)【组成】人参...
中医心悸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单元 心悸
分证施治心悸
心悸的中医辨证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