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体诗格律解析一一苏万贵

题目:近体诗的格律

——以七言律诗为主

开头语

七绝 园丁抒怀

1973年    时任中学语文教师 百花园里万枝花, 姹紫嫣红尽韶华。 迎得满天桃李日, 滴滴碧血映朝霞。

满江红 咏马 1973 1 19

千里骅骝,今困在、深山大泽。

力不减,东驰西骋,南奔北跃。

涉水登山寻常事,追风赶月英雄色。

任云堆雾障野狼嗥,嘶声烈。

昔临阵,驱顽敌。

今露骨,心犹赤。

幸初逢知己,情深莫逆。

月下扬眉曾吐胆,云中耸耳宁伏枥?

且从头万里上天门,同休戚。

首次给诗社授课的心情

虽然起步较早,资料较多,作品数百,但今天在许多诗词大咖面前,深感学疏才浅,自不量力。

究竟站在什么起点,在什么位置上,形象地说,站在哪个楼梯的台阶上,涉及知识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这一直是困扰至今的问题。

但既然已经接受安排,只能是班门弄斧,抛砖引玉。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近体诗的格律,副标题“以七言律诗为主”

具体内容包括:

诗的功能

诗的沿革

诗的分类

近体诗的基本特征

律诗的特殊要求

七律的格律

汉字的声调

近体诗的用韵

近体诗的对仗


题目:近体诗的格律

——以七言律诗为主

诗的功能 为什么作诗?

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 典论论文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偶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与元九书

都在强调文章的重要性。这里的文章,毫无疑问包括我们要谈的诗。并且诗歌还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诗是干什么的?它的本质功能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作诗?是每一位诗人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

诗的功能“诗言志”。

“诗言志”出处

分别见于尚书和《毛诗序》。另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有类似之语。

本人认为从时间说,从提出者说,应出于《尚书》无疑。尽管对尚书的时间有争议。

诗言志,语出《尚书.舜典》。原文如下: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这里的帝指的是舜。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们的志意的。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网上有人说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是不准确的,应该是舜典。

网上也有人认为,诗言志最早出自于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其实也不然。《左传》相关原文较长。不录。其中有“诗以言志”之语。即:文子告叔向曰:“诗以言志”文子即赵文子赵武,诗以言志明显是有所遵循,而且尚书的时间和舜帝在位的时间明显早于左传的成书时间。

另外毛诗序中有诗言志之语,但《毛诗序》是再次重申诗论中"诗言志"的命题,而不是提出。


毛诗序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jue)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后来“诗言志”的说法就更为普遍.

《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

《荀子·儒效》篇云:“《诗》言是其志也.”

但所有这些的共同特点,都是认同诗言志。


如何理解“志”?

我国最权威的字书也就是辞典《说文》指出:志,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

一说“志”,是指与修身、治国也就是政治、教化密切相关的志向、怀抱,属于理性的范畴。

另一说“志”所表达的内容不仅限于理性的范畴,即不限于修身、治国也就是政治、教化密切相关的志向、怀抱。

刘熙载《艺概》指出:诗之所贵于言志者,须是以直、温、宽、栗为本。不然,则其为志也荒矣。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

——兴:联想;观:观察;怨:怨恨。关于群,有人说是合群,似不准确。

群,《说文》: 兽三为群。本义:羊群;兽群;人群,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群,辈也。《国语·周语》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三百维群。《诗·小雅·无羊》大夫不掩群。《礼记·曲礼》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本人认为:群,应为聚在一起歌舞,共鸣,唱和,抒发感情。如坎坎伐檀兮,即为实证。

刘勰《文心雕龙》云:大舜云:「詩言志,歌永言。」聖謀所析,義已明矣。是以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舒文載實,其在茲乎!詩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持之為訓,有符焉爾。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这是对诗言志的最好注解。


“诗言志”的根源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尚矣,……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窦也。故闻“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则知虞道昌矣。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言者无罪,闻者足诫,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注:

1.元首明,股肱良,出自《尚书虞书 益稷》舜的赓歌。节录原文是:

股肱喜哉。

元首起哉。

百工熙哉。

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庶事康哉。

2.五子洛汭之歌,出自《尚书 夏书 五子之歌 》,较长,不录。

刘熙载《艺概》:《诗纬·含神雾》曰:“诗者,天地之心。”文中子曰:“诗者,民之性情也。”此可见诗为天人之合。


诗的文体特征

陆机 文赋对广义文的各种体裁特点都进行概括总结,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缘情而绮靡概括诗歌,也体现了诗言志的思想。同时比起其他问题,其文辞更漂亮。

中国诗歌的影响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不仅遍及九州,也扩及整个大中华文化圈,有许多人会作诗填词,我国曾经专门出版过相关诗集。

中国诗歌(近体诗、词、曲)与文化遗产

近体诗和词、曲,是我国也是世界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比京剧悠久,比剪纸高雅……,是地地道道的实实在在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但近些年来我国非遗种类数十,使京剧以及剪纸等等许多不登大雅之堂的技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却无人积极着手申报,使流传千古、流行九州以及大中华文化圈的中国诗词冷落至今,无人问津,深可悲也!


诗的沿革

了解诗史的意义

树有根,水有源。

  正如古诗源的编者沈德潜在其《序》所说: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今夫观水者,至观海止矣,然由海而溯之,近于海为九河,其上为洚水,为孟津,又其上由积石以至昆仑之源。《记》曰:“祭川者先河后海”,重其源也。唐以前之诗,昆仑以降之水也。汉京魏氏,去风雅未远,无异辞矣。即齐梁之绮缛,陈隋之轻艳,风标品格,未必不逊于唐。然缘此遂谓非唐诗所由出,将四海之水非孟津以下所由注,有是理哉?

唐诗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诗又唐人之发源也。予前与树滋陈子辑唐诗成帙,窥其盛矣。兹复溯隋陈而上,极乎黄轩,凡三百篇、楚骚而外,自郊庙乐章,讫童谣里谚,无不备采,书成,得一十四卷。不敢谓已尽古诗,而古诗之雅者,略尽于此,凡为学诗者导之源也。


诗歌的发展过程,

婴儿学语,从单音节开始,先“妈”“爸”,后其他。而“妈”“爸”,都是单音节。

纵观诗歌,文字也是由少而多,形式上,四言——五言——七言。

《古诗源》开篇的击壤、康衢,基本都是四言诗,我认为开了四言诗为主的《诗经》的先河。

  击壤歌

  《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笺注: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康衢谣

  《列子》:帝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与不治与,亿兆愿戴己与,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云:

  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而其中的卿云、南风已经句句用“兮”,我认为开了“兮”字为特征的《楚辞》的先河。

  卿云歌

  《尚书·大传》:“舜将禅禹,于是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倡之,八伯咸稽首而和,帝乃载歌。”

卿云烂兮,糺〔同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笺注:旦复旦隐寓禅代之旨。〕

  南风歌

  《家语》:“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其诗曰: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赓续远古不少优秀的诗篇,后来就有了诗经、楚辞。如果说此前的诗作流传下来的寥若晨星,则诗经、楚辞两部诗集的出现就将中国诗歌推上了第一个高峰。分别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杰出典型。其后唐代的李白、杜甫分别继承了楚辞、诗经的优良传统,又分别将中国诗歌推向了顶峰。


四言诗的肇始,古歌、诗经

五言诗,分古体诗和乐府两类,其中:

五言古体诗的肇始,苏武、李陵的赠答,古诗十九首,其后曹植、阮籍、左思、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眺、庾信等为主要代表,梁昭明太子萧统作《文选》以集之。

五言乐府诗的代表如焦仲卿妻(或称庐江小吏妻)、木兰诗、陌上桑、羽林郎等,其中前两首为南北双璧。后北宋郭茂倩编成《乐府诗集》,杂谣歌词,尽收之,分为12大类和若干小类。

七言诗的肇始,汉武帝时的柏梁体,曹丕《燕歌行》,鲍照有代白纻舞歌辞四首,但每首诗皆7句。庾信《乌夜啼》等大家。但大诗人曹植、陶渊明,似无七言作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久就到了唐代,将中国诗歌推向了高峰。

当然唐代又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具体阶段。

其中初唐四杰、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

盛唐李杜

中唐元白韩柳

晚唐小李杜


诗的分类

基本分类

古体诗

近体诗

自由诗

古体诗的分类

古体诗,文心雕龙有宗经、辨骚、明诗、乐府、銓赋

古诗和乐府

近体诗的分类——律绝排

五律

七律

五绝

七绝诗

五排

七排

诗的气质分类

刘熙载认为:

诗以律、绝为近体,此就声音言之也。其实古体与律、绝,俱有古、近体之分,此当于气质辨之。

古体劲而质,近体婉而妍,诗之常也。论其变,则古婉近劲,古妍近质,亦多有之。

论古近体诗,参用陆机《文赋》,曰:绝“博约而温润”,律“顿挫而清壮”,五古“平彻而闲雅”


这只是侧重于格律角度的分类。此外,诗歌还有许多分类。如田园诗、边塞诗,如回文诗、离合诗、藏头诗、藏尾诗,等等。鉴于我们的主题,不拟一一列举。

为什么叫律诗?

清人刘熙载认为:律诗取律吕之义,为其和也;取律令之义,为其严也。

什么是七律?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七律。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因其格律严密,故名。

这个规范包括平仄、粘对、押韵、对仗等方面。


近体诗的沿革

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写过许多五言律诗。同时也写过多首绝句和五言排律。


七律的起源和发展

七言律诗的兴起,略晚于五言律诗。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

七言律诗的起源

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这一时期的七言律诗虽亦有高华秀朗的名篇,但内容上绝大多数属于奉和应制、酬赠,比之五言律诗更见狭窄。同时,盛唐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到了杜甫,七言律诗才展示其诗体潜力而打开艺术天地。杜甫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诗、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

杜甫以下至中唐时期,七言律体未能推陈出新。至晚唐,七言律诗则打开了新局面。温庭筠、李商隐、杜牧这几位七律圣手不仅修整了律诗的形体,而且改造了律诗的气质,把律诗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刘熙载的观点

刘熙载在《艺概》提出:庾子山《燕歌行》开唐初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五律、五排所本者,尤不可胜举。

庾信

庾子山就是庾信,南北朝时最著名的诗人。写有《哀江南赋》。杜诗曾赞:庾信文章老更成。

乌夜啼 庾信(南北朝)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

御史府中何处宿。洛阳城头那得栖。

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

讵不自惊长泪落。到头啼乌恒夜啼。

今天按七律格律要求,除了第3句失粘。尾句夜字宜平外,其平仄,对仗,用韵,第3句以后的粘、对,后三联完全合律。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苏按:与庾信的《乌夜啼》完全类似。区别主要在于首句平收还是仄收。


近体诗的共同特点

句数——律诗八句,绝句四句,排律若干韵。

字数——根据五、七言和体式确定字数。五律40字,七律56字。

1.押韵,对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平收押,仄收否。

按什么依据押韵?古代的音韵,近代的音韵?

古代的音韵,唐韵,广韵206韵、集韵、平水韵106韵,现在

中华新韵14韵

出韵问题(毛主席的长征诗14寒)

首句借韵问题

新韵使用问题

2.平仄,有诗谱,后面专论。失替问题,犯孤平问题,拗救问题

3.粘对,失粘、失对问题


律诗的特殊要素

律诗除了近体诗的句式、字数、押韵、平仄、粘对共同特点外,还有一个特殊要求,就是对仗。

什么是对仗,前已述及,不赘。

律诗(七言或五言)八句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结联),简称首颔颈尾

按格律要求颔联、颈联两联各自对仗对仗。

而此四联,构成律诗章法:起、承、转、合

小结:诗有定句(八句),句有定字(七言或五言),字有定声(有诗谱),联有定韵(诗谱规定位置)。


近体诗基本要求:

王力汉语诗律学中近体诗的目录:

近体诗的用韵

出韵

首句用韵

诗谱

平仄格式

关于一三五不论

拗救

平仄的特殊格式

失对和失粘

声调的辨别——四声谱

近体诗的对仗

对仗的种类

对仗的讲究和避忌


近体诗的要求

王力汉语诗律学的内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用韵

声调

平仄(谱式),粘对

对仗

近体诗的诗病

汉字的声韵调——晓入声,四声谱,古代四声,现代四声

近体诗的用韵——忌出韵,平水韵,中华新韵

近体诗的平仄——忌孤平,诗谱,平仄格式,一三五不论,拗救,

近体诗的对仗——忌合掌,对仗的种类,要求,合掌

七言律诗的具体规则

王力先生给出这样的界定:

第一是七言诗五十六个字;

第二是对仗合律,中间两联必须讲对仗;

第三是平仄合律,每个平仄须依一定的格式,并且讲究对偶。

如果三个要素具备,就是纯粹的律诗;如果只具备前两个要素,就是古风式的律诗,亦称拗体。[1]

王力先生还说:“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2]

所以,要看一首律诗是否合律,首先就是看它的平仄。   


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是平仄,这里仅指律诗的格律)(调序)

音步——两字为一个音步

交替

前后音步,平仄交替,

粘对

何为对,何为粘?——对(平仄)相反,粘(平仄)相同

何处对,何处粘?——第二字为主

如何对,如何粘?——原则:对句对,邻句粘

起式

何为起?——第二字,平声还是仄声,平声平起,仄声仄起

为何第二字?——两字为一音步,五言3音步,七言4音步

平起式

仄起式

收式

何为收?——句尾字,平声还是仄声,平声平收,仄声仄收

平收(首句押韵)

仄收(首句不押韵)

起收组合,共四种:

平起仄收

平起平收(七言律绝常例)

仄起仄收(五言律绝常例)

仄起平收


韵脚位

脚韵(脚韵),韵文句末所押的韵。

脚韵,指韵文句末所押的韵。 清 阮元 《文韵说》:“ 梁时恒言所谓韵者,固指押脚韵,亦谓章句中之音韵,即古人所言之宫羽,今人所言之平仄也。” 朱自清 《歌谣里的重韵》:“歌谣以重迭为生命,脚韵只是重迭的一种方式。”

押平声

在平尾

一韵通

不可转


听讲座赠苏兄

徐庆生

未登大学早研诗,昔作二篇谈彼时。

言志初衷情切切,说文溯本意痴痴。

绮靡大雅实浏亮,庚续离骚果颂祺。

半纪夯功群友慰,树旌柳韵景良师。


更新于 57分钟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律诗的用韵、平仄、对仗等格律_明理傲
近体诗(绝句、律诗)平仄格律表
​何谓近体诗?
古诗、古体诗、古风,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 的概念
排律的格律规则
什么叫做诗词,什么叫做律诗,什么叫做绝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