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找到幸福感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找到幸福感

人各有异,人各有体。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也就是说,动机支配着人的各种活动。这种动机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一种来自内部的、潜在的动力。

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正确,就会有迫切的求知欲,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良好的自觉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理所当然是很高的,从而促进自己学习效果稳步提升。这样的学习是幸福的。

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合理引导学生参与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学习动机,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浓厚的求知氛围,而且这种辐射波会在每个学生身上产生稳定的正态感应。我主要是从课堂提问、课堂作业、综合测试三个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幸福感的:

一、在课堂提问中找寻幸福

教学活动师生共同构筑起来的双边活动,教师应满怀服务的意识,让教的法子定格在学生学的需求上。如果教师只顾按程序像写流水帐一样地进行,而不顾学生学懂没有,教学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表现在每节课中从一个问题的设计到每个程序的呈现,都应讲究科学性、思维性,因为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情绪饱满,很容易接受新知识。所以,我实践着在课堂提问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如生活题:电影院里有两部科学教育影片,第一部影片长585米,放映时需要19.5分钟,第二部影片长720米,要比第一部多放映几分钟?

师:请认真读题理解后想一想,你会用多种方法解答吗?请思考三分钟,然后交流,把你的思考过程说出来。

1720÷(585÷19.5)-19.5  生2:(720-585)÷(585÷19.5)

生3:解:设第二部要放映χ分钟。

χ/720=19.5/585    χ=24      24-19.5=4.5(分钟)

师又问:第二部影片长度是的多少倍?要求这道题的答案,你会提出中间问题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课堂里的情况令人兴奋,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请一位中等生回答(很有质量)。

生4:先求第二部影片的长度是第一部影片的多少倍?再求第二部影片放映了多少分钟?最后求比第一部多放映多少分钟?

19.5×(720÷585)-19.5

在学生已会用四种解法时,教师没有喜形于色,而是问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把这道题从分数的角度分析,你会用解决分数生活题的策略解答吗?

这一问启迪了学生的灵感,连平时不爱发言的两位学生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生5:19.5×720/585-19.5 生6:(抢着发言)19.5÷585/720-19.5

师:(因势利导)热情洋溢地说:请向这两位同学学习,从正比例、按比例分配的角度去想一想,还可以找到新的解法吗?……

就这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统计结果显示:学生能用十二种不同的解法,并能逐一说出理由,最后让学生选定自己喜爱的三种解法熟练掌握。

教学生活题是这样,教学其他方面的新知识时同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如求组合图形面积时要求学生从不同思路出发,添加不同的辅助线,选择不同的方法解答。教选择性较强的概念题时,也要多思考,多发言。如13都是__(①奇数②素数③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④自然数),学生只要说对一种都要加以肯定。

在课堂提问中有意识地启发思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遇到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习题都是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在课堂作业时经历幸福

一节课中经过情境创设、讨论讲解、探索感悟、尝试初练之后,通常都要安排课堂作业,有笔算、口算、操作实践等,而这时引导学生进行竞争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兴奋期延长,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解答速度。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①限时练习,及时公布答案,让学生自己评定自己的学习效果。②限量练习,及时收阅评价。③开放性练习,允许有先有后缴作业本。④比赛性练习。这种形式往往是复习课上安排,出示题目之后不提多少要求,而是让他们自由练习,看谁解法多,解得正确、合理。⑤欣赏性练习。趣味数学课上可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老师板书出来,让他们欣赏评析。在作业时引导竞争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三、在课堂小结和综合测试中享受幸福

要检查教学效果除了看学生的课堂气氛和作业正确率外,我觉得还应观察他们是否用多种感官参加思维活动。这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必须知其所以然。而不是依样画葫芦,浮光掠影,像蜻蜓点水一样。课堂作业之后或之前,我是故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比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求法之后,我让他们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由于各人的认识不同,原有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角度不同,所以发言时必然出现多方面的见解,最后教者加以归纳①求油桶等上、下底面都有的物体时,用侧面积+上、下两底面面积;②求水桶等等只有一底面的物体表面积时,只要用侧面积+一个底面面积;③求烟囱等没有上下底的物体的表面积时,实际只要求侧面积。又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后,我则要求学生利用火柴盒量出有关数据(厚度略去不计),求出外套和内盒或整个火柴盒的表面积、体积。还要求学生把几盒礼品重叠起来,既求它们的体积,又求出最多的包裹纸或最少包裹纸的面积。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实践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在教过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的新知识之后,我尽量帮助学生把各知识点用一根线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系统,这时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学按比例分配、正反比例、分数、百分数的生活题后,我设计题组让学生分组练习,从而使学生明白各种习题的解答道理。

平时我为了有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磨炼,还专门搞习题病因分析,发动他们各抒己见,竞相发言,鼓励辨析。有时进行概念、填空、选择、式题、文字题一条龙训练,要求他们正确解答,把有联系的几道式题变成综合性的四则混合运算题;把文字题改成生活情境题;出示条件(关键句、算式或数量关系式)要求学生提问题;或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补充条件进行解答。有时还让学生看图列式、看数编题、看图对话等。

这样长期坚持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见多识广,思维力逐渐形成,驾驭知识的能力也就随之增强了。多次知识盘点情况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师做有心人,运用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凭借生活资源和情境,持之以恒而又扎实地通过操作实践、探索感悟、规律呈现、实际运用等诸多环节进行思维训练,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幸福感能够大大增强,定会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数学拓展性作业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
引用 “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思考
让探究成为数学教学的常态
让“学生说题”为数学习题教学增值
教师说丨高中数学尖子生培养的几点实践与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