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肃民企绿色转型融入高质量发展
userphoto

2023.01.28 黑龙江

关注

□ 陈晓蓉 秦小银 孔月月

近年来,甘肃省以“绿色”为目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甘肃省民营企业在提升创新能力、产业协同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上不断发力,尤其是龙头民营企业已探路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为甘肃省经济稳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其中,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炭素”)通过产业结构及能源结构调整,顺应清洁化、高效化、减碳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低碳装备、绿色产品,全面推进循环生产方式,加大环保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对推动甘肃省民营企业绿色化改造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民营企业绿色体系建设加速推进

截至2021年底,甘肃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93.64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的94.3%。规模以上工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增速高出规上工业4.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6.1%,增速高出投资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主要分布在商业服务业、农产品食品加工业、建筑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等12个行业。在稳增长、稳就业、促创新、保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甘肃省工商联发布的2022甘肃民营企业“50强”榜单显示,民营50强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732.9亿元,同比增长44.6%;资产总额达到2339.3亿元,同比增长45.3%;营收总额超过100亿元有4家企业,入选企业营收总额门槛达到11.02亿元,同比增长48.1%。民营企业规模增长迅速,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社会贡献持续增强。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龙头民营企业优先进行“三化”改造,科创型民营企业全力投身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绿色低碳转型、环保设施建设、节能减排改造方面,甘肃省公布的第三批26家绿色工厂中,民营企业占60%以上,充分表明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主动性不断增强,绿色体系建设加速推进。

方大炭素是世界前列的优质炭素制品生产供应基地,涉核炭材料科研生产基地,是一家跨行业、跨地区、多元化,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作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龙头企业,方大炭素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多家创新基地。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新能源、化工、机械、医疗等行业和高科技领域,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方大炭素实现营业收入46.52亿元,同比增长31.45%。利润总额13.54亿元,同比增加370.84%,出口创汇额1.12亿美元。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25亿元,同比增长9.98%;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炭素行业前列。近年来,方大炭素履行绿色环保社会责任,持续加大环保提标改造投入力度,增强企业低碳技术迭代内在驱动力,实现绿色制造和绿色发展。

低碳业务转型推进绿色化改造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方大炭素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组织实施企业能效提升技术改造和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不断加强新技术产业链布局。通过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大力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加快低碳能源替代和设备升级改造,降低污染排放,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实现工业污水零排放,为下游客户提供节能绿色低碳产品。为推进绿色化改造进程,累计投入上亿元,实施了60余项环保技改项目,实现了企业生产洁净化、能源低碳化、废物资源化。

开展防污治理专项行。针对曾经存在的设备简陋、粉尘和大气污染严重等问题先后完成了石墨化炉、动力燃煤锅炉等几十个节能项目和压型沥青库沥青烟气治理扩容、锅炉烟气脱硫除尘、原料场扬尘治理等一系列环保技改项目。对沥青烟气等污染物采用吸附法、焚烧法或除尘设备进行处理,工业废水日排放量从约12000吨降至约2000吨,中水循环利用率大于80%,废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企业在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方面的治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三废”排放全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加强绿色质量体系构建行动。方大炭素先后通过了“质量”“环保”“职业健康与安全”三体系认证,通过体系内审、外审工作,着力补齐绿色发展短板,以高效的体系运行推进企业环保建设。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牵头起草了《炭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T/ZGTS 001—2019),促进了炭素企业环保治理水平,推动了炭素行业绿色发展进程。

实施绿色厂区建设行动。以推进清洁生产、开展5S管理、建设环保标准化企业为抓手,该公司因地制宜对现有绿化区域进行整体提升改造,打造游园观赏区和特色景观区。厂区现有各类乔木6094棵,花灌木914丛,绿篱1.8万余平方米,种植各类铺地植物、花卉4146平方米,绿化率达到30%以上。

调结构强创新解决绿色改造难题

以方大炭素为代表的甘肃省民营企业在实施绿色化改造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但持续推进绿色化改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民营企业以减污降碳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到位,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构建还不完备,制约了甘肃省民营企业绿色化发展的步伐。

由于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绿色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化工、建筑材料等行业,产能落后问题比较突出,普遍存在低效率重复生产、设备技术落后的情况,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绿色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与此同时,由于过于依赖传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民营企业主要产品多处于技术链、价值链低端,高新技术发展缓慢,创新研发投入不足,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弱。

此外,由于绿色金融体系欠缺,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民营企业大多面临融资担保有效性不足、优质项目价格竞争激烈的困局,难以形成良性绿色金融发展业态。

甘肃省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吸取方大炭素成功经验,按照综合施策、产业调整、技术创新、绿色金融的路径,积极推动民营企业绿色化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注重综合施策。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进减污降碳,不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甘肃省民营企业应加强生态化绿色发展,强化政策引导,转变理念方法,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严把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开展排查清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快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由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治转变。

调整产业结构。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抢抓机遇,通过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计划、创新营销模式等方式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转型升级需要,多措并举促增长扩收入,生产经营保持平稳运行。为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重点推进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加强生态农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等产业扶持力度,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加强技术创新。方大炭素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完善创新创效奖励制度,建立产学研融合平台,尤其在石墨烯应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方面加大力度,对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甘肃省民营企业应加大减碳、零碳和负碳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创新现有设备、工艺运作模式,推动新型清洁能源回收循环再利用技术的突破,注重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绿色发展中的应用,提升用能效率,降低用能成本,助力能源高效化、清洁化、可持续化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面对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等不利局面,采取增量增效措施,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同时,拓展采购渠道,通过择机采购、战略采购等方式控制资金风险、降低应收账款。甘肃省为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应完善绿色产品推广机制,扩大低碳绿色产品供给,不断完善相关产业政策、金融、投资、税收等支持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建立有利于低碳技术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探索碳期货等衍生产品和业务,设立碳市场相关基金,激活碳汇资产。

绿色投资带来经济发展新增量

随着“双碳”行动进一步实施,以方大炭素实施绿色化改造为范例,借鉴其成功经验,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带动绿色投资,为甘肃省经济发展带来新增量、释放新动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通过实现绿色转型,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政府搭建平台引导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各部门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好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的交流平台。一是共同探索搭建民营企业参与环保法规标准制定反映合理诉求、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参与环境治理的平台,建立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二是支持引导民营企业设立绿色发展基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加快石化、冶金、煤炭、建材、农产品加工、物流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三是组织开展企业绿色发展教育培训,宣讲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督促企业履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提升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理念。

完善绿色供应链带动民营企业节能减碳。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生产体系、流通体系和消费体系。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鼓励钢铁、建材、医药、石化等行业打造绿色供应链。一是引导国有企业在资金、市场、技术等方面赋能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带动民营企业节能减碳。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的引领作用,推动上下游企业及科研机构组成创新联合体,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开展深度合作,帮助民营企业实现从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等环节的全链条绿色发展。三是以有色冶金产业群、装备制造产业群、农产品加工产业群等为重点,推进理念创新和绿色技术应用,以高新化工一体化产业群带动传统产业园区向“绿色生态工业园”转型。

加强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创新支持。紧抓“双碳”政策机遇,发挥清洁能源、绿色资源优势,引导民营企业聚焦产业基础领域薄弱环节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内在驱动力,避免自身盲目投资、重复投资,稳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建立健全数字化民营企业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加快创新节能、零碳、负碳等新技术,从制造型、服务型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二是完善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协同机制,共建研发机构、联合或委托开发、技术或成果转移、专业技术人才再培训等多种内容和形式联合,打造创新联盟。三是引导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民营企业研发推广绿色产品,鼓励重点行业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工厂绿色化模式,培育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

畅通绿色金融通道助力企业绿色转型。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将绿色金融发展和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建立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一是加大绿色生态产业支持力度,通过“光伏贷”“风电贷”“节能贷”“陇药通”“金种宝”等绿色金融产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创新模式。二是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优化“绿金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绿色业务落地,提升绿色产融对接效率。三是开展绿色金融能力建设专题培训,以“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方式进行绿色金融专题培训,开展学术交流和业务合作提高从业人员绿色金融业务能力。

规范绿色标准强化企业资质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绿色标准,是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鼓励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和绿色达标排放规范指南,通过行业监管等手段约束企业行为,推动技术进步。二是对绿色节能环保领域现有技术路线和标准规范进行全面梳理评估,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对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不断完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三是引导民营企业遵从相关标准有序进入新能源产业,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加强对企业技术研发、管理创新能力的评价,规范绿色制造管理体系、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引导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工厂。

统筹推进绿色科技创新融入新发展格局。把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坚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一是聚焦数据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技术和前沿跨领域技术,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二是充分发挥数字驱动、智能驱动的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的赋能作用,加快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推动传统产业从产业链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三是加大自主创新和质量提升,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推动产业技术集成应用与创新,开展典型应用示范,强化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加强科技考核评价机制,实现科技云端与服务融合化和精准化。

(作者单位:甘肃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研究所)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平台对文章进行删除。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内公司债发行逾3万亿元 债券创新品种不断涌现
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报告(附榜单)
努力引导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31条”来了
浙江经验对甘肃经济发展的启示
央行: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促进钢铁企业绿色转型、低碳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