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延安西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延安西路位于长宁区,东西走向,东起华山路(接延安中路),西到沪青平公路。20世纪90年代初还只通到虹桥路、古北路,为市区东西向主要交通干道。1910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填柴兴浜筑长浜路,自忆定盘路(今江苏路)迤东接静安寺南的长浜路(今延安中路),即今延安西路东段,1922年又自长浜路迤西接至王家楼霍必兰路(今古北路),定名为大西路(Great Western Road),1943年10月,以陕西省地名更名长安路,1945年国民党当局为贺蒋介石六十寿辰易名中正西路。1950年以革命圣地延安为名,改名延安西路。

延安西路64号上海市少年宫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05-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25190000074 嘉道理爵士住宅 民国 静安寺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嘉道理爵士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市少年宫

地址:延安西路64号

保护级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层数:2层(假3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24年;保护类别:二类

延安西路64号上海市少年宫

这座大厦原为犹太富商埃利·嘉道理的寓所,始建于1918年,6年后完工,后于1929年又添加一层,1931年方全部竣工。典雅富丽,呈现18世纪欧洲皇宫式样。整座大楼外部为大理石贴面,内部厅壁均用巨型大理石雕刻装饰。大楼楼梯完全为大理石垒建,地板也不离大理石和嵌线柚木。嘉道理住宅被誉为民国时期上海洋房的代表作,俗称为“大理石宫”。

埃利·嘉道理爵士(Sir Elly Kadoorie)(1867年-1944年),犹太人,香港著名慈善家,1926年荣获英国二级爵士,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创办人。1944年,埃利·嘉道理在延安西路64号寓所内去世。

嘉道理家族,祖先世居伊拉克首都巴格达。18世纪时迁居至印度孟买,后在上海发迹。嘉道理家族又从英国人手上购入广州电力厂,但在广州的生意出现亏蚀,转到香港发展,并建成鹤园街电厂,主要供电给半岛酒店,埃利·嘉道理在电厂重组之后成为当时的大股东。嘉道理家族于1866年创办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早期在上海经营酒店。旗下的半岛酒店品牌,在世界各地管理多家豪华酒店,包括香港尖沙咀半岛酒店。

这座“大理石宫”在经历了几多沧桑后,于1953年成为宋庆龄倡办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成为培养少年儿童科学思维和造就英才的园地。

延安西路221号华东医院(南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06-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25190000195 宏恩医院 民国 静安寺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宏恩医院;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华东医院(南楼)

地址:延安西路221号

保护级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层数:5层(局部8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26年;保护类别:二类

延安西路221号华东医院(南楼)

此建筑由著名建筑师匈牙利人邬达克设计,是邬达克第一个完全由自己负责的工程,也是他1925年离开美国建筑师事务所克利洋行,独立开业后的第一个重要作品。由潘荣记营造厂承建。整个建筑平面呈“工”字形,具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征。

延安西路221号华东医院(南楼)

宏恩医院(Country Hospital)由美国人查尔斯·雷纳(Charles Ernest Rayner)出资兴建,按照他的要求,当时没有公布他的姓名,多年以后才公开。雷纳先生曾在19世纪后期加入著名的德国礼和洋行( Carlowitz and Co.),二次大战结束,雷纳移居加州之后,一直深居简出,直至20世纪50年代以95岁高龄去世。

20世纪30年代航拍的宏恩医院全景

宏恩医院刚建成就被誉为“远东最好的医院”,由于直属工部局,且设施精良,医术精湛,所以宏恩医院一直为沪上外侨青睐,很多名流也都更愿意来此就诊。一些达官显贵在此就医或急救的消息经常见诸报端:1936年11月2日,前中华民国总理、临时执政段祺瑞因胃病出血死于上海宏恩医院;1937年8月27日《申报》报道英国大使从南京前往上海途中被日军扫射,重伤后急送宏恩医院抢救;1947年3月8日《申报》刊发原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病逝于宏恩医院的消息......

延安西路221号华东医院(南楼)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宏恩医院被接收后移交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翌年8月,在宏恩医院原址创办华东医院,设病床60张,担负华东及上海市局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一等2级以上专家教授和外宾的医疗保健任务。1965年2月与比邻市公费医疗医院合并改称上海市公费医疗医院,次年3月又改名延安医院。1967年12月医院南、北楼分列建制,南楼复称华东医院,北楼仍称延安医院。1970年5月延安医院迁云南昆明,院舍划归华东医院,北楼仍向市民开放。1986年成立上海市老年病医学研究所。1987年成为上海医科大学教学医院。1990年底,有病床400张,卫生技术人员98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07人。1994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

延安西路238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09-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156 上海意大利商务总会旧址 民国 静安寺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意大利总会;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市文联

地址:延安西路238号

层数:假4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25年;保护类别:二类

延安西路238号

意大利总会建筑,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南立面中部层叠爱奥尼式柱廊,东立面入口门廊采用爱奥尼式双柱,顶部山花具有巴洛克风格。

延安西路238号

抗日战争胜利后曾据意大利驻沪总领事罗西为代理人以意国“政府”户名向国民党上海市地政局申请登记。二战结束后意国在华的财产(包括意侨财产)不作敌产处理,意侨从事的正当职业活动受大中国政府的保护。上海解放后,意侨纷纷回国,俱乐部处于停闭或半停闭状态,上海文联因房屋需要曾通过有关部门与俱乐部留守的代理人协商租用,后来又把房屋作价收购,土地由中国收回。1968年5月,由人民政府接管。

延安西路238号

此幢建筑一直以来被误传为意大利总会,根据1947年行号图的记录,现在的“文联老楼“其实是一处私宅(下图中红框处),而与之一墙之隔的百乐坊和意大利总会旧址建筑早已不复存在。

1947年行号图(红色框出的为“文联老楼”所在建筑)

根据曹炜著的《开埠的上海住宅》200页——延安西路238号是经营纺织工厂的周士贤为自己建造的。目前“文联老楼”在经过修缮以后,将变成以会议和展览为主的空间,同时作为文联的办公场所。

延安西路355号(华山路630号)上海戏剧学院毓琇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39-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076 毓琇楼 民国 静安寺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戏剧学院毓琇楼

地址:延安西路355号(华山路630号)

延安西路355号(华山路630号)上海戏剧学院毓琇楼

顾毓琇(1902-2002),字一樵,江苏无锡人。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于一身的大师。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时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的顾毓琇提议成立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亲拟校名,并委派李健吾等人为筹备委员、电邀熊佛西等参加剧校筹备工作,熊佛西先生为首任院长。1949年10月,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改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实行院系调整,山东大学艺术系戏剧科、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并入后正式建院,更名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1956年正式命名为上海戏剧学院,系文化部直属高等艺术院校。2000年4月划转为由上海市与文化部共建,2002年6月,原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上海市舞蹈学校并入上海戏剧学院。

延安西路355号(华山路630号)上海戏剧学院毓琇楼

位于延安西路355号(华山路630号)的上海戏剧学院,曾经是德国乡村俱乐部的所在。一战后法国人强行占据了德国人在上海原迈尔西爱路(今天的茂名南路58 号)建造的乡村俱乐部,平时喜欢休闲聚会的德国人,无奈之下只好在沪西的美丽园中又重新修建一座乡村俱乐部。俱乐部建于1903年,占地3亩多,里面设有一幢两层的德国小洋房(熊佛西楼),方方正正绕有构架严密、贵气的外廊。楼里设有会客厅、女宾室、休息室、舞厅、餐厅、弹子房等等,花园里还修了10多个网球场、草地滚球场。1910年,德国人又在这里建起了露天溜冰场。后来戏剧学院盖剧场挖出了一个游泳池,也是这时期德国人的杰作。

延安西路355号(华山路630号)上海戏剧学院熊佛西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23-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80000075 熊佛西楼 清 静安寺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熊佛西楼;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戏剧学院熊佛西楼

地址:延安西路355号(华山路630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03年;保护类别:二类

熊佛西,江西丰城人,生于1900年,1965年去世,戏剧教育家,剧作家。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上海戏剧学院首任院长。

熊佛西楼最早是德国 “台尔蒙”乡村俱乐部。1945年抗战胜利后,从大后方回到上海的“中央电影公司二厂”迁来此地,一批著名的老电影人都曾安家于此。

当年,这个与“美丽园”一墙之隔的德国乡村俱乐部(熊佛西楼)曾是张爱玲和胡兰成初恋时经常出入约会的地方。

延安西路355号(华山路630号)上海戏剧学院熊佛西楼侧楼

在熊佛西楼的左手边,当时作为台尔蒙俱乐部的侧楼,承担着舞厅和电影放映厅的功能,中央电影公司进驻后被辟为录音棚。上海很多早期电影的录音制作、大乐队配乐、声音混录等都在这里完成,这里曾是许多导演和影人出入的地方,导演费穆、沈浮、蔡楚生、汤晓丹、顾而已,电影明星赵丹、谢添、蓝马、周璇,音乐家陈歌辛、严华等都经常出入期间。

2001年经过修缮,该楼(原台尔蒙俱乐部)被命名为“熊佛西楼”,由著名剧作家杜宣先生题写楼名。原台尔蒙俱乐部的侧楼,与熊佛西楼一起进行了修缮,成为上戏的新实验空间剧场。

延安西路355号(华山路630号)上海戏剧学院仲彝楼

延安西路355号(华山路630号)上海戏剧学院健伍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02-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104 上海戏剧学院健吾楼、仲彝楼 民国 静安寺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戏剧学院(仲彝楼、健伍楼)

地址:华山路630号

上海戏剧学院内用戏剧家命名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还有仲彝楼、健伍楼。

顾仲彝(1903-1965),中国戏剧理论家、教育家、剧作家。曾在上海戏剧学院任戏剧文学系教授。

李健吾(1906-1982),近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参与筹建上海实验戏剧学校(后改名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任戏剧文学系主任。

延安西路379弄美丽园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05-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165 美丽园 民国 静安寺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美丽园

地址:延安西路379弄2-65号

延安西路379弄美丽园

延安西路379弄(2-16号、18号、20号、22号),美丽园。建于1912~1936年,包括7幢独立式花园住宅和7幢联排住宅。砖木结构。单体建筑风格相似,红色平瓦坡屋顶,清水红砖外墙,转角用水刷石仿隅石装饰。

延安西路379弄美丽园

美丽园,原来是大西路45弄,还有个英文名称May Lee Court,据说这英文名是开发商女儿的英文名。说起美丽园,必然要提到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故事。

延安西路379弄美丽园

那时,胡兰成住在美丽园28号,张爱玲住在常德公寓(原爱林登公寓)。1944年初春的一天,南京的一座庭院的草坪上,有一个躺在藤椅上翻读杂志的中年男人。当他看到一篇小说时,才刚读了个开头,就不由得坐直了身子,细细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个男人就是胡兰成,他读的小说就是张爱玲的《封锁》。

延安西路379弄美丽园

此时的胡兰成,已在汪伪政府中任职,正在南京养病。当他收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第十一期,读到《封锁》的时候,喜不自胜。不久,他又收到了苏青寄来的《天地》第十二期,上面不仅有张爱玲的文章,还有她的照片。胡兰成被张爱玲的文章深深打动,急切地想要结识这位才女。回到上海后,就按照苏青提供的地址——静安寺路赫德路口192号公寓6楼65室来找张爱玲。

延安西路379弄美丽园

依照一向的习惯,张爱玲并没有见他。或许是命运使然,两天后,张爱玲按照拜帖上的地址,找到了位于上海延安西路379弄28号的美丽园公寓。这个汪伪政权的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胡兰成,让高傲的才女陷入了爱河。张爱玲曾写到: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

延安西路379弄美丽园

张爱玲在这里遇见胡兰成。她只住了一夜,付出的是一生的劫难和孤独。即便如此,她也无话可说。只好由了胡兰成去说。

乱世不了情。胡兰成逃到这里。危难中,一样的偷闲偷香。张爱玲辗转来探望,竟只能以表妹相称。大冷的天气里,坐在柴房泥地的小凳子上,看自己的丈夫与别的女人依靠在一起。

延安西路379弄美丽园

1944年8月,胡兰成与第二位夫人离婚后,与张爱玲在上海秘密结婚(婚礼上只有炎樱和胡兰成的侄女胡青芸在场)。“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是出自张爱玲之手,后两句出由胡兰成所撰。不久,胡兰成前往武汉办报,在医院期间诱惑了一名17岁的护士周训德,并与之同居。

延安西路379弄美丽园

一年之后,1945年8月,日本投降,胡兰成化名张嘉仪,逃亡到浙江温州,任教于温州中学。在流亡期间,胡兰成与范秀美同居。1946年2月,张爱玲曾前往温州探视。

1946年,张爱玲与电影导演桑弧合作写作剧本,颇为成功。 1947年6月10日,张爱玲写信与逃亡中的胡兰成分手。

延安西路379弄美丽园

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小吉就是小劫的意思。随信张爱玲还附上了自己的30万元稿费。自此以后,这二人的一场传奇之恋,就这样辛酸地谢幕了。

延安西路379弄美丽园

50年代初,胡兰成移居日本,张爱玲也已离开大陆到了香港。胡兰成得到消息,曾托人去访她,但未遇着,那人便留下了胡兰成在日本的地址。半年后,胡兰成收到了一张明信片,没有抬头,没有署名,只有熟悉的字迹:
手边若有《战难和亦不易》、《文明与传统》等书(《山河岁月》除外),能否暂借数月作参考? 后面是张爱玲在美国的地址。

延安西路379弄美丽园

胡兰成大喜,以为旧情可复,又以为张爱玲还很欣赏自己,便马上按地址回了信,并附上新书与照片。等到《今生今世》的上卷出版之时,他又寄书过去,作长信,为缠绵之语。张爱玲一概不回,末了才寄来一张短笺:
兰成:
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旧著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
爱玲

延安西路379弄美丽园

胡兰成一见,便彻底断了念头。至此,这段爱情是真真地谢幕了。

延安西路379弄美丽园

1954年3月,胡兰成与佘爱珍结合。他与佘爱珍结合,是他一生中所有夫妻或准夫妻型与女人结合中的最后一次。是年佘爱珍刚过五十,胡兰成四十九岁。1981年7月25日胡兰成因心脏衰竭死于日本东京,终年75岁。

延安西路379弄美丽园14号

美丽园14号原来的主人是上海滩的“绸缎大王”、浙江上虞人王延松(45号是原王延松车库)。

王延松曾长期担任上海绸业银行的董事长,也是上海市商会商业学校校长(立信会计学校的前身),与陈立夫、陈果夫有亲戚关系,潘汉年、刘海粟都是美丽园的常客。

49年王延松在中共方面的好友鼓动下,对新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对老蒋失去了信心,放弃了去台湾的引诱。但所有的职务成历史,就剩自己产业绸业银行,到1950年绸业银行倒闭,清理资产,变卖美丽园洋房支付银行职工工资,王延松带部分家眷申请去香港,几年后去台湾,任台湾银行业顾问,过着拮据清闲的生活,1975年底故于台北。

延安西路394弄2、4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151 工部局大弄堂2、4号住宅民国 静安寺街道

地址:延安西路394弄2、4号

延安西路394弄2、4号

延安西路394弄2、4号住宅,为独立式的双户联立式建筑。建于民国,原为私人住宅,解放以后收归国有。

延安西路394弄2、4号

住宅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假三层,整个平面略近于长方形,南侧中间部分略略内凹,前部有空地。北侧则为日常的出入口,带有门廊。

延安西路394弄2、4号

房屋外部结构依轴线做左右对称式布局,北侧中间部分区域空出,与主楼合围成天井。南立面二楼的中间为开敞式的露台,屋前地面稍稍下陷,成为一个小花园。双坡折线形屋顶覆盖有红色机平瓦,屋顶开有烟囱。

延安西路394弄2、4号

延安西路394弄8号(原大西路377号),原为国民政府中央气象局上海气象台。

延安西路420弄9号前的纪念碑

延安西路420弄(原大西路福康里)9号是中共中央第一座秘密电台遗址。1929年秋,党组织在上海英租界的大西路福康里9号租赁了一幢石库门三层楼房,作为秘密电台的台址。入住这里的男主人便是张沈川,“女主人”是刚从苏联学习回国的蒲秋潮,为了工作他们扮作夫妻出双入对。该电台由李强负责机务,张沈川负责收发报。在这里工作的还有蒲秋潮、黄尚英等人。年底,李强和黄尚英到香港开设了分台,1930年1月,两台通报成功。经香港分台的转递,在上海的党中央和江西中央苏区开通了无线电联系,有力地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中共中央第一座秘密电台遗址(原建筑已拆除)

在1928年至1931年间,国共双方在上海的地下情报战中,李强是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不仅研制和创建了中共第一座无线电台,在沪港之间实现无线电通信,而且是我党最早的一批无线电教员,创办培训班为我党培养无线电通信人才。

1905年,李强(原名曾培洪)出生在江苏常熟名门望族曾氏。李强从小就对新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极好。1923年,李强进入上海南洋路矿学校中学部读书,学校采取双语式教学。毕业时,李强获得中英文两张毕业证书。当时凭着英文毕业证可以直接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就读,但李强没去,而是继续在本校大学部深造,攻读土木工程专业。1925年6月,李强加入共青团;同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26年2月,李强调任共青团上海浦东部委书记。1927年5月,中共中央军委特科在武汉成立。周恩来、顾顺章将李强调入中央特科,任特务股股长,兼办中央交付的其他特殊任务。两个月后,李强任交通科科长,情报科科长由陈赓担任,顾顺章负责红队事务。

1928年10月,从莫斯科开完“六大”会议的周恩来回到上海,一天深夜,他来到中央特科四科(交通科)科长李强家中。这天深夜,周恩来向李强布置了中央建立无线电台的任务。

那时,李强并没有接触过无线电。自从接受创建秘密电台的任务后,李强展现出他超乎常人的自学和动手能力,他废寝忘食地阅读《无线电基本原理》等英文杂志和书籍,快速积累无线电方面的理论知识。李强还通过商界朋友,从当时的亚美无线电公司购置无线电器材工具以及线路图样,从专门生产收发报机的大华仪器公司“借”出无线电收发报机,连夜进行拆解、研究,画出草图,据此购买零件。有的零件市面上买不到,李强就自己动手做。1929年春末,李强终于研制成功我党历史上第一部收发报机。

1931年春天,李强前往苏联进行工作和深造,并迅速成为无线电领域的顶级专家。1934年,李强用英文发表了无线电科学论文《发信菱形天线》,在苏联无线电界引起震动。1955年,因“发信菱形天线”的理论研究成果,李强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李强历任邮电部电信总局局长、新闻总署首任广播事业局局长、对外贸易部部长等职。1996年9月,李强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延安西路434号圆明讲堂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239 圆明讲堂 民国 静安寺街道

地址:延安西路434号

1933年,南浔富商顾联承捐出祖传的一块地产,即延安西路、镇宁路路口的一个花园,为圆瑛法师建造一处两层楼的殿堂,作为圆瑛法师在沪传经弘道的道场。1934年殿堂建成后,命名为上海圆明讲堂。

圆明讲堂原建有南北楼两幢,北楼现已拆除,南楼是砖木结构的寺庙建筑;楼顶为木结构,檐角上翘,铺黄色琉璃瓦;外墙为黄色,屋脊上装饰着釉双龙戏珠。

圆明讲堂曾于1957年被占用,1962年恢复宗教活动。文革期间又被迫停止了活动,1983年再次恢复。1990年,新建释迦如来殿,香火渐旺。

延安西路601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30-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025 英国兵营长官住宅 民国 江苏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真如中学;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延安中学北楼

地址:延安西路601号

层数:2层,后加建1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17年;保护类别:二类

延安西路601号延安中学北楼

延安西路601号延安中学北楼,是一幢欧式三层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原建筑为二层,后来加建一层。建筑西侧是城堡样式塔楼,齿状女儿墙,南立面为柱廊,廊顶为混凝土平台栏杆。走廊上的落地窗门顶均为半圆拱券,外墙面为模压水泥混凝土块墙面。原为上海公共租界中的英军军营用房,后日军用于关押敌对国侨民的集中营。抗战胜利后,又成为国民党军队的兵营。1949年秋被改作真如中学教室,现为延安初级中学。

延安西路601号延安中学北楼

真如中学由当时的国民党参议员张嘉璈、钱颂平等人集资于1946年8月正式创办。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政当局想要将真如一带作为固守上海的战场,故在此修筑碉堡,真如中学因此被强制向市内疏散,后真如中学的校舍被炸毁,不得已在1949年正式迁入延安西路601号。

延安西路601号延安中学北楼

1954年,真如中学更名为延安中学,“上海市延安中学”这几个字是由邓小平同志亲笔提下的。“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能将“真如”改为“延安”是对这座建筑的恩赐,也是厚望。

延安西路918-928号达华宾馆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28-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098 达华公寓 民国 新华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达华公寓;现名称/现使用单位:达华宾馆

地址:延安西路918-928号

层数:10层;结构类型:钢混结构;建造年代:1937年;保护类别:三类

延安西路918-928号达华宾馆

延安西路918-928号,原为达华公寓,英文名为Hubertus Court。 邬达克设计,现代式高层公寓,有“小国际饭店”之称。

这座现代建筑,平面、立面设计简洁紧凑,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无繁琐装饰,外墙面色彩淡雅,由横线条形成建筑立面的主格调,是典型的现代建筑风格。1937年公寓建成后,由美商达华地产投资公司出租。解放后美裔回国,1953年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代管,曾作为干部宿舍和专家招待所使用。1968年由上海市商业二局接管,改为达华饭店。1978年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接管,改名达华宾馆,现属锦江集团。

延安西路934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10-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099 私立妇孺医院旧址 民国 新华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私立妇孺医院;现名称/现使用单位:真爱女子医院

地址:延安西路934号

层数:原4层,于90年代加建至5层,局部至6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建于1935年/于90年代中期西部加建1层;保护类别:三类

延安西路934号

该建筑由庄俊建筑师事务所设计,长记营造厂施工,现代派风格。立面比例均衡,装饰简洁。楼梯间窗户呈阶梯状排列。

这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妇孺医院,是由妇产科专家孙克基博士(湖南湘潭,1892~1968)创办的,医院内的医疗设备,一部分由病人家属捐赠。院址原是宋子文一幢小别墅,由于孙克基为宋子文妻子张乐怡治好了妇科病,故宋子文在得知孙克基欲自建医院的意图后,将大西路的土地赠于使用。孙博士医术精良,当时许多富豪人家及社会名流原先在外籍医生处治病,后都逐渐求治于孙博士。解放初,陈毅市长的妻子张茜也曾在此医院分娩。该医院于1956年与私立同德妇孺医院合并,改为上海市产妇医院。1958年下放长宁区,改为长宁区产妇医院,1960年11月与长宁区产院合并,改为妇产科医院,如今是上海真爱女子医院。

延安西路949弄

延安西路949弄1号

昔日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有一孙女住忆定盘路以西、大西路沿街的一幢花园洋房,即今延安西路949弄1号。该建筑建于20世纪40年代,由土山湾工艺院参与设计和建造。该建筑系主人——浙江象山张姓资本家为与李鸿章孙女李氏结婚而建造。在“文革”中此屋被侵占,李氏全家被逐出家门。“文革”后落实政策后仍归还给李氏,后李氏将此屋产权卖给711研究所,现为711所职工居住。

延安西路949弄5号

延安西路949弄7号

延安西路949弄9号

延安西路949弄25-47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27-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80000009 利西路郭氏住宅 清 江苏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郭氏花园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住宅

地址:延安西路949弄25-47号(除37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10年;保护类别:二类

延安西路949弄25-47号

延安西路949弄25-47号是一幢高高低低、凹进凸出的北欧建筑,原属利西路,故有利西路大房子之称。这是上海永安纺织、百货集团公司的创始人郭标兄弟早年居住的花园住宅。

延安西路949弄25-47号

郭标兄弟于20世纪初到上海,利西路上的这幢花园住宅是他们到上海不久向一位瑞典商人购买的,郭家的多位兄弟合家都住在这里。原来住宅前面有很大的花园,后来八十年代房管部门在花园里建造了两幢六层住宅,使花园成为小小的庭院,如今己很难将全部建筑收进相机的取景框内。

延安西路949弄25-47号

郭乐,永安资本集团创始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郭氏兄弟征集侨资十六万港元,在香港建立永安百货公司。1917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为了繁荣市场特邀请郭氏家族来上海开办百货业,郭乐、郭标(郭乐堂兄)、郭杰、郭泉一行在上海选址开办了上海当时最新潮的百货公司永安公司,同年在永安公司的对面郭标岳父马应彪则创办了先施百货公司(现在的时装公司)。

当年郭氏兄弟在住宅前的合影

在这里居住的时间最长的应该是郭标家的四小姐,郭婉莹(Daisy Kwok)。1909年,郭婉莹出生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她的英文名字叫“Daisy”。在六岁那年,她随着她的家族,飘洋过海地来到了中国。而这栋建筑就是她家族在永安公司最兴旺时期的置业。

而她住在这里后就读的中学是当时的贵族学校,“中西女塾”也就是现在的市三女中,大学是在燕京大学读的心理学。大学毕业后,25岁的她嫁给了林则徐的后代、清华大学毕业的吴毓骧。

延安西路949弄25-47号

随着时代变迁,所有的荣华富贵随风而逝,她经历了丧偶、劳改、受羞辱打骂、一贫如洗。但三十多年的磨难并没有使她心怀怨恨,她依然美丽、优雅、乐观,始终保持着自尊和骄傲。

延安西路949弄25-47号北立面

1998年,郭婉莹静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给生命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1998年9月25日的傍晚,上海医科大学医学院的解剖实验室响起了莫扎特的《安魂曲》,以祈祷被安放在解剖室圆盘里的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四小姐郭婉莹能得到永恒的安息。

郭婉莹被称为“上海的金枝玉叶”,她传奇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贵族。

延安西路1146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805200000180 青霉素实验所旧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华路街道

地址:延安西路1146号

保护级别: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延安西路1146号原上海第三制药厂内,有一幢仿新古典主义式样的别墅。红色机平瓦四坡屋面,双坡老虎窗。水泥砂浆粉饰外墙,局部用橙色面砖装饰。方柱半圆拱门式的外廊间有着宝瓶栏杆。它就是长宁区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才发现的一处宝地:1950年由陈毅市长亲批建造的青霉素实验所。1950年陈毅市长批建后,经军代表史毓民和医药专家童村的研究,青霉素的实验获得成功,此后这一实验所成为培养抗生素人才的基地。1993年上海第三制药厂改制更名迁往浦东,原地便留下了当年青霉素实验所的实验办公楼一幢(范园22号)。现该楼底层为中国抗生素史馆。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处旧址是新中国抗生素的诞生地,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延安西路1262号(番禺路60号)孙科住宅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03-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25190000107 孙科住宅 民国 新华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孙科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办公楼

地址:延安西路1262号(番禺路60号)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1年;保护类别:二类

延安西路1262号(番禺路60号)孙科住宅

在延安西路1262号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大院内有一幢风格独特、景色宜人的花园洋房,曾经是孙中山先生之子孙科的旧居。这幢洋房旧时为哥伦比亚路22号(今番愚路60号)。

孙科住宅主体建筑系西班牙式建筑,兼有巴洛克建筑风格,其斜坡屋顶采用红色筒瓦铺设,檐口细部装饰讲究,门套、窗框形式多变,运用各式拱券,壁炉顶上的烟囱似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做法,外墙立面简洁明快,又具有西方现代派建筑的风格和气派。宅前是典型宽敞的中国式庭园,周边种植各种名贵树木,形成浓密的绿荫,庭院中间铺植草皮,布置水池,配以湖石驳岸,景色怡人。

这幢豪华建筑原为邬达克设计建造自用。1929年邬达克因在承担慕尔堂工程中遇到了麻烦,孙科曾帮助了他,因而邬达克未在此住宅住过一日,而将此宅以低价让给了孙科。

1949年3月,孙科离开上海前将这幢房产转卖。新中国成立后,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成了这里的新主人。

延安西路1262号(番禺路60号)哥伦比亚总会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25-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00 美国乡村总会 民国 新华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哥伦比亚总会;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地址:延安西路1262号(番禺路60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31年;保护类别:三类 

延安西路1262号(番禺路60号)哥伦比亚总会

1925年,美国侨民在西郊大西路(今延安西路)以南,兴建占地广阔的美国乡村总会;该建筑由哈沙德设计打造,原为美国领事馆为在沪英美侨民设置的集休闲、娱乐、生活的社交场所。

  海军俱乐部附属游泳池

海军俱乐部建于上世纪20年代,与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一起,是当时的美国政要与侨民的体育活动及社交聚会的场所。

延安西路1262号(番禺路60号)哥伦比亚总会

如今,孙科住宅、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海军俱乐部和其所在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已华丽转型,成为“上生·新所”——一个集办公、娱乐、生活、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商圈和全天候活力社区。

延安西路1453弄大西别墅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28-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070 大西别墅 民国 华阳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大西别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住宅

地址:延安西路1453弄2-18号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24年;保护类别:三类

延安西路1453弄大西别墅

大西别墅因原路名为大西路而称之为大西别墅。是某英商地产公司在此建造的英式假三层高级联体别墅,共17幢。砖木结构,机平瓦陡坡屋面。

延安西路1453弄大西别墅

由于英国人忌讳13,所以弄内没有13号的门牌号,原来的门牌号到18号为止,19号是后来冒出来的新建筑。

延安西路1453弄大西别墅

初建时住宅内水、电、卫生设备齐全,是当年上海西部区域少有的高档住宅区。1937年后上海沦陷,许多敌伪时期的汉奸利用日本人的淫威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发国难财,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开始接管上海英、美等敌对国家的产业,大西别墅就成为日本侵华机构兴亚院所专设的恒产公司产业。

延安西路1453弄大西别墅

当时恒产公司华人总经理就是汉奸陈绍妫。在上海沦陷时期,他不但为日本人强占民地,修建机场和军事设施,同时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还是接管上海英、美等国侨商房地产公司的主要执行人之一。

延安西路1453弄大西别墅

抗战胜利后,陈绍妫作为汉奸,其财产除留家属生活费用外均理应全部没收。但是,国民党
“苏浙皖敌伪产业处理局和中央信托局敌伪产业清理处”,竟然没有接收到陈的一点财产。原来大西别墅的17幢花园洋房早就被陈绍妫委托给原美商普益地产公司经租,这为他日后改头换面隐匿敌产创造了条件。

延安西路1453弄大西别墅

同时陈绍妫利用房地产掮客的律师陆某,以其中的5栋向当时的地政局沙某行贿,将其中12栋以假过户名义来隐匿资产,将户名变更为陈绍妫的亲家林月卿和洪瑞祥名下。

延安西路1453弄大西别墅

此事直到三反、五反期间被揭露查实,1954年人民政府作出判决:大西别墅陈绍妫汉奸逆产17幢除家属卖出2、6、12号及沙某卖出的15、17号共5幢因买主不知情而不予追究外,其余均予没收。

延安西路1453弄大西别墅

因此目前大西别墅的房屋产权仅有五幢是私有产权,其余均为上海直管房性质。没收后的房产由国家统一分配给有关企业中有居住困难的职工,1953年新成立的国家重点光学仪器厂的部分职工有幸成为大西别墅的新居民。

延安西路1453弄大西别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房管部门为了解决居民的居住困难问题,在大部分直管公房以及当时因文革期间被侵占的房屋上加层,由原来的假三层变身为三层的建筑,因此从高处俯瞰就可以发现仅有15号还保留了原有的层叠式坡顶。

光华大学现存唯一遗址(改造前历史照片)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49 光华大学旧址 民国 天山路街道

地址:延安西路1882号

1926年落成的光华大学大西路校门

光华大学(Kwang Hua University )是民国时代上海一所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1925年6月由退出圣约翰大学的572名师生所创建。1925年,五卅惨案在上海爆发,各界纷纷走上街头。圣约翰大学及附中的师生也组织罢课抗议,但遭到校方阻挠。6月3日(这一日便定为光华的校庆日),学生553人以及孟宪承、钱基博为首的全体华籍教师19人,集体宣誓脱离圣约翰大学,10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声明不接受圣约翰颁发的毕业文凭,即日组织离校善后委员会。6月4日,离校师生集会商议自行设校事宜,他们的举动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们的支持,纷纷出钱出地。学生王华照父亲王丰镐慨捐大西路法华乡60余亩地为校基。当时的张寿镛身为地方长官(沪海道尹),鼎力相助学生们的爱国行为,他捐资3000元,资助圣约翰大学“六三”离校师生筹办光华大学,并担任筹备会会长。随后,光华大学成立校董会,推请王丰镐、朱吟江、朱经农、余日章、赵晋卿、钱新之、张寿镛、吴蕴斋、黄炎培、虞洽卿等为校董,推选王丰镐为董事长。聘请王正延、王宠惠、马相伯、熊希龄、顾维钧等为名誉董事。在董事会推荐下,张寿镛担任光华大学的首任校长。经过各方协助,在短短三个月内就正式成立了“光华大学”。

1925年9月开学时租借霞飞路(现淮海中路)时的校址

草创时期的光华大学条件十分简陋,第一年由于校舍还在建设,暂租借旧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中路)534号的房屋作为临时校舍,而宿舍分为附近四处。

光华大学大西路校址模型

1926年9月迁入大西路新校址,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11月中旬光华大学大西路校舍沦为战区,惨遭日军炮火焚毁(现仅剩约286平方米的一间平房,已改造为“校友之家”,为长宁区文物保护点)。

1938年初,光华大学在抗战烽火中内迁成都办学,设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41年末,上海本部对外改称诚正文学社和格致理商学社(迁入今汉口路422号的华企大楼三楼和八楼),成都分部承担起总校职能。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本部得以恢复,成都分部交四川省地方接办,更名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10月,私立成华大学改为公立,并以成华大学为基础先后调入西南地区16所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的财经系科组建四川财经学院(今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8月,西南财经大学将建校时间确定为1925年6月3日光华大学成立之时。

1947年,私立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购得光华大学大西路旧址后搬迁至此办学,1950年与另三所院校合并组建上海纺织工学院,1951年6月选定延安西路与中山西路交叉处的原光华大学校址及附近农田作为新校园基地,与交通大学纺织工程系等院系合并成立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

至院系调整前,光华大学设有文、理、商三个学院和国文、外文、教育、政治社会、法律、数理、化学、生物、土木工程、经济、工商管理、会计、银行、铁路工程十四个系科。

1951年10月,除商、法和土木等系科外,其文、理科与大夏大学等校的相关科系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师范大学。光华大学1925年至1951年的档案全宗及光华附中的部分档案也一并移交华东师大。1985年3月10日,光华大学校友会在华东师大正式成立。华东师范大学自2011年60周年校庆起,将光华大学建校日(6月3日)确定为学校每年的纪念日。

东华大学校友之家

延安西路1882号东华大学里的校友之家,是校园里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它是光华大学现存唯一的遗址。这间平房一度作为东华大学的实验室使用,后来这间平房一直闲置。2011年东华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在校友捐资下,修建了校友之家,这间平房又承载了新的功能,焕发出新的光彩。

延安西路2558号(1-4号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23-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31 舒昭贤宅 民国 虹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住宅、工部局痨病疗养院;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市工人疗养院

地址:延安西路2558号(1-4号楼)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34年;保护类别:三类

延安西路2558号(1-4号楼)

上海市工人疗养院原来门牌号为农工路75号,自延安西路向西延伸后,大门改在延安西路上,门牌是2558号。上海总工会工人疗养院于1952年成立。建院时只有4幢三层巴洛克式花园住宅建筑。

延安西路2558号(1-4号楼)

此小洋房系上海帆船牌洋线厂资方舒昭贤于1948年开始建造,建筑异常精致,墨绿色琉璃瓦屋面,多处连续拱券,绞绳纹柱,具有西班牙建筑元素。室内为柚木地板、木楼梯和墙裙。

延安西路2558号(1-4号楼)

该建筑设计师是蓝荣痒,由上海顺兴昌营造厂施工建造,由于时局变迁,临近解放,故在解放前只建了一个骨架,新中国成立后,市总工会准备在此办一个工人疗养院,组织当时的一些失业工人继续把内部装修做完。

延安西路2558号(1-4号楼)

花园面积很大,水面、绿化、假山等总共有近4.8万平方米。所有建筑都掩映在绿树丛中,全院树木有80多种,一万多株。名贵树种有雪松、红枫、五针松、银杏、八仙花、海仙花、金桂、银桂等,金秋时节花香四溢,尽可醉人,一年四季花繁叶茂。院内还有大量的梅、桃、杏、橘、柿子、枇杷、葡萄等瓜果树木。

延安西路2558号(1-4号楼)

日本大阪市友人送的樱花,一到花开时节繁花似锦。这座私人宅院,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其改为专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短期休养的地方,对工人的职业病进行预防治疗,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府对工人的关怀和工人的主人翁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延安西路2558号上海总工会工人疗养院
延安西路238号的始末
20年前的長寧區(三)【46P】
百年上海滩最顶级的十栋老洋房
上海的金枝玉叶-延安西路洋房
去处‖见证沧桑变化的武夷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