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寻命题规律 把握考试方向
                                                                              探寻命题规律 把握考试方向
                                                                                                邱员太
  
  
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好: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和全区的语文教学精英共聚一堂,畅谈今年我区的语文中考复习迎考工作。我要感谢教研室谢校长给了我这样一个美好的机会,也要感谢各位老师坚持着坐下来听我的发言。由于个人才能有限,所以虽然发言经过不少时间的准备,但肯定有很多地方会不尽人意,还望大家多多包涵。我上课前喜欢讲故事,今天就来个一如既往吧!
   这是一则某公司招聘员工的测试题: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候公共汽车。一个是病危的老人,一个是曾经救过你命的医生,还有一个是你梦寐以求的梦中情人。但你的车只能再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你会作出怎样的回答呢?
   方向比努力重要,方法比勤奋更重要。方向把握准了吗?什么样的方法更为科学与高效?
   怎样从量变到质变?
   现有什么?需要什么?
   其实,世间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已经有了解决的答案,问题是答案在哪里?
   在思考里,在探索里,在交流里,在热情里,在你我心里……
   现在再来想想答案吧!
   如果你是一位有爱心的人,会救老人,因为老人就快要死了;
   如果你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会载医生,因为医生曾经救过你;
   如果你是一位注重情感的人,会选择梦中情人,因为一旦错过这个机会,也许永远不能再遇到她了。
   也许你会说,答案已经是很丰富多彩的了。
   那么,在200多个应聘者当中,惟一一个被录用的人作了怎样的回答呢?
   他没有解释理由,只是说了以下的话:“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开着车带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共汽车!”
   多么精彩的答案!
   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
   这就是思想的力量!
   创新的灵魂就在这里!
   是啊!如果我们能放弃固守的习惯和想法,就会发现我们的另一片天地是多么的宽广!
   答案是多么的丰富多彩!
   现在我们再来想想怎样进行第二轮中考语文的复习吧!
   对于中考复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从宏观上看要“研究中考试题,把握考试方向和微观”;从微观上看要“研究中考试题,探寻命题规律”。
   一.研究中考试题,把握考试方向。
   这可从两个角度进行:
   1.纵向的研究。
   任何一个省市的中考命题,总是在稳定中求创新,在创新中保持相对稳定。如我省从2003年开始考课外诗词鉴赏,从选材上看就很有规律, 03年考唐诗,04年考宋诗,05年考宋词,因为诗毕竟比词容易,唐诗相对宋诗而言,成就更大,难度亦小;从题型上看,03年是单一诗篇的阅读鉴赏,04年是两首诗的比较阅读,05年是一首词的单篇阅读,如果我们大胆一些也许可以认定,今年考词的可能性很大,两首词的比较阅读也很有可能。当然,我们猜测出题人的想法,出题人也猜测我们的想法,因此全面复习是最重要的,但在全面中又突出重点,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从我省2002年开始考课外文言文的情况来看,亦可以发现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即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记得2003年中考刚结束,我把02年与03年的题目认真地比较了一番,感觉我省的文言文试题很有特色,就以《对接课堂内外,体现人文关怀》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寄给《语文报·初中版》,结果2003年9月8日的报纸发表了我的这篇文章,因此,老师们经常去分析试题,寻找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非常有用。
   其实,现代文阅读的设计也是一样,亦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找到:如文体淡化到05年已经再也看不到一定是记叙文搭配说明文或议论文的那种形式了,去年是两篇散文的阅读和鉴赏。
   2.横向的比较。
   每个省市的考题除了有自身的规律之外,还要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政策的变化,由大纲到课标变化,课本的变化,时代的变迁等因素我们很容易明白。但还有两个因素大家要特别注意:
   一是高考的影响。04年高考试题中出现对联题,加上05春晚的献春联节目,05年中考很多地方考了对联,对联成了05年中考一个不小的热点。04年高考卷中还出现了写作“公益广告词”的写作,05年中考也有不少省市出现了这种新题。更为有趣的是05年有很多中考题和高考题撞腰,大家也许会记得,漫画《爱与碍》同时成为了湖北省的高考题和陕西省的中考题;《看树》一文同时成为天津市高考题和武汉市中考题,中高考同时选上同一材料决非偶然。
  
   这幅漫画,湖北省高考题是:⑴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2)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陕西省的中考题是:认真观察右边这幅漫画,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幅漫画的理解。
   看树
   高林瑜
   ①在乡村学校,十多年了,我总喜欢看树。在四季的轮回中,树像这幽静的村庄,呈现它自己的色彩。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
   ②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③在夏天的山道上,我推着满装学生课本的三轮车,看过树。阳光火一般灿烂,山道上是一棵棵苦楝树。它们尽力伸着腰肢,向我展示着一种青春的动感与奔放,碧绿的叶子润润地生长着。那树阴给我的心遮上了一把清凉的伞。于是,我用歌声开始装点这长长的山路,用昂扬的心情把不经意间掉进心里的那一点点孤独赶走。这时,最好掬一捧山道旁清澈的泉水,让那一阵阵清凉去廓清那迷茫的视野。然后再摘几片大大的叶子,把阳光全装在心底。
   ④在秋天的乡村,我带着学生们,看过树,我对他们说,秋天的每一棵树,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担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他们脸上荡满欢笑,如一个个红透的果。然后他们一个个把心贴紧树,紧紧地去拥抱那些树。这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他们,面对一棵树,竟是一种最美的完善。
   ⑤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我曾和父亲赶路,看过树。那是一排白杨,它们和我们一样,在朔风中感受一种寒冷。它们是钻天杨,很高大,但脚下却牢牢地抓住一方泥土,头顶一片苍天,在风与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帜。我知道,这是一种与脆弱无关的美丽。那一刻,我们只是和树一样在凛冽的冰雪中遥望自己的远方。那是一排挂满冰霜的树,然而它们却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天。
   ⑥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路,许多人走不到向往的尽头,而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我不曾想这是为什么,但我明白,树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风雨,它坦然地以一种坚毅面对一树同样的叶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我想,这也是关于每一棵树的名言。很多时候,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2005年武汉市中考题:
   17、四季不同的树分别给作者带来哪些人生的启迪?
   (1)春天的树让作者学会保持宁静、安详的心态。
   (2)夏天的树让作者学会保持乐观、昂扬的精神。
   (3)秋天的树让作者领悟到要不断地完善自我。
   (4)冬天的树让作者学会坚强地面对人生。
   1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19、品味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含了这位乡村老师怎样的情怀?
   不仅希望自己不断充实、成长、完善,使自己的人生趋于完美,更希望每一位学生在他的引导下不断地充实、成长、完善,走向辉煌。
   20、读完文章后,选出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 C )
   A.“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一句领起了全文的内容。B.“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担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是说虽然一个人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不断的丰富、完善自己。C、作者说,冬天高原上的树“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天”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拥有虔诚的心态,便会拥有如春天般生机勃勃的生命。D.“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一句中的“绿”的含义是不断地丰富滋养自我,保持活力,拥有一颗昂扬向上的心。
   天津市高考题如下:
   18.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展展的”这句话。 答: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反映出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
   19.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在四季看树时内心受到的影响和启迪。
   春天看树:心灵得到净化。
   夏天看树:心情昂扬振奋。
   秋天看树:得到自我完善的启迪。
   冬天看树:激励自己坚毅执著。
   20.你怎样理解“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答:人无论境遇如何,都要从容面对,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21.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述树的特征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B.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其中“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一句用了比喻和比拟的方法。
   C.“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前面写树转到后面写人。
   D.文中提到树“能够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委婉地传达出一位乡村教师对学生深沉的爱。
   E.文章最后一段中哲人的话,把树的形象描绘得更加具体、逼真,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答:【 C 】【 E 】
   有时,中考也走在高考的前面,04年济南市所选散文《日历》,成了05年福建高考题。
   日 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侯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么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个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
   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时间是从来不会逆转的。于是,曹孟德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晏殊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 ......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张生命的页码?这是济南呈现的文字济南呈现文字与福建有所不同)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暗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dié( )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
  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的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为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所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情、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xiāngqiàn( )进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是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成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成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2005年福建高考试题如下:
   12.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1) dié( 叠 ) (2) xiāngqiàn ( 镶嵌 )
   13“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人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14.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
   (1)日历让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2)日历让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时间;(3)日历让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义。
   15.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分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1)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黯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使我们从黯淡无光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2)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留在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认真地书写每一天的日历,使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谈记忆。
   16.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
   (1)取材方面: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语言方面:①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004年济南市中考题:
   11、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日历使作者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或日历隐含着作者对“明天”的希望,使作者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日历也是生命忠实的记忆)并思考如何珍惜生命。
   12、根据上下文,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一刹那:chà (2)嵌入:qiàn(3)kè gǔ míng xīn :刻骨铭心
   13、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说说文章第二段中用“笑嘻嘻地等着”形容新的一天的到来有什么好处?
   答: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新的一天以人的情趣,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新的一天的喜爱,以及对明天的希望(或全新的一天等待着人们去丰富,充实,或新的一天带给我无限的憧憬,以及用新的生命去创造每一天的渴望)。
   14、联系上下文,仿照第(4)段划线句续写一个句子。
   孔子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悟/辛弃疾有“可怜白发生”的痛楚。
   15、文章第七段详细记下“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有何用意?
   突出唐山大地震给我留下了刻苦铭心的印象;突出日历是我们生命重视的记忆。
   16、文中作者说“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也思考“要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充实这空间。联系实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已经或打算拿什么把自己的日子填满?请写一段话表述出来。(不超过60字) 根据思想情感,语言表达酌情给分。
   二是其他省市的中考对我省中考试题的影响,这个影响真可谓说来话长。01年山东淄博市的中考作文题是“幸福”(话题作文),02年我省的作文题亦是“幸福”,并且也是话题作文。02年上海市的中考作文为“为自己竖起大拇指”,05年我省作文“ 挺胸 ”,虽文字不同,其实质完全一样。在现代文阅读中这样一种倾向更十分明显,如我省2003年、2004年、2005这三年一直有一道资料的链接题。
   2003年这样展示:阅读下面文字,联系上文,谈谈你对科学的理解。
   2003年2月1日北京时间22时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高空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七名宇航员来自不同的国度,具备不同的种族背景。但是,他们肩负着共同完成16个国家设计的80项科学实验的重任,具有相同的探索太空的勇气。
   “太空之旅无限平静,真希望能永远留在太空!”这是宇航员拉蒙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上发给家人的最后一封电子邮件上的话。没想到这句话竟然变成了事实。
   英雄已逝,音容犹存,人们将永远怀念他们。
   2004年这样展示: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再读上文,并就生物物种的迁移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1):一些专家主张人类不该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能够生存下来的虽然是强者,但它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自然界的平衡终究会实现。
   材料(2):2003年,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日益突出,紫茎泽兰、豚草等在辽宁、云南等地蔓延,累计造成1.5亿亩森林受害。这些地方正在全面围剿外来入侵生物。
   2005年这样展示:将下面列举的三则表现人物谦卑的材料与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分别对应。链接材料:A、战国时期,赵国功绩显赫的名相蔺相如面对武将廉颇咄咄逼人的为难,坚持避让,“不与争列”,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安宁。B、从朝鲜战场载誉回国的彭德怀在一次参加招待会时,有记者说:“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纠正说:“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C、有人问球王贝利:“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他回答:“下一个。”
   句①—()句②—()句③—()
   其实,这种试题我们在2002年的试题中就可找到,如:2002年海淀区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4月5日北京降下了入春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北京晨报》记者获悉,雨前有关部门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人工增雨。
   据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介绍,他们接到4日夜将有小雨的天气预报后,在北京西部上空进行了两架次飞机增雨作业,使用液态氮400升。同时,还采用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的方法进行增雨作业,共施放碘化银焰弹56枚。
   据了解,昨天北京市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已超过12毫米,达到中等雨量。经过此次人工增雨,北京市的旱情已大为缓解。
   (1)联系上面说明文第④段的内容来看,北京4月5日雨前进行人工增雨,使用液态氮增加雨量,是因为它能使___________,使用碘化银增加雨量,是因为它能够_________。
   (2)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人人都在谈论天气,但没有一个人能对它有所作为。”读了上面的说明文和短消息后,你是如何看待马克·吐温这句话的?(答案不超过50个字)
   不仅我们江西在学,就是上海、江苏等地也都学了这种形式,如:
   2004年江苏常州中考题:研读上文中朋友的邻居教小男孩说话的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认为小男孩最终能不能学会与人正常交谈,为什么?
   材料一:海伦·凯勒原先失明,“整天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缺少强烈的爱”。莎利文老师将手语字母按入凯勒掌心,教她各种物件的名称,将她手指放在自己喉头,听其振动说话。在莎利文老师持之以恒的爱心教育下,海伦终于成为一位作家和教育家。(选自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材料二:丹是一位失聪孩子,据著名耳科专家杰夫瑞医生诊断,他恐怕是属于永远都无法恢复的失聪者。但富有爱心的露茜修女并没有放弃,坚持让他去听睡莲开放的声音。有一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丹终于听到了睡莲花瓣开时的“叭”、“叭”声。(选自《知音.海外版》)
   再如:2004年上海中考题:
   【相关链接】:《蒙娜丽莎》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作于1503~1505年。画上的蒙娜丽莎长发披肩,端庄稳重,脸部稍侧,双目正视,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一丝含蓄的笑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艺术史上称之为“神秘的微笑”。达·芬奇不仅是艺术家,也是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他的绘画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当时的绘画表现水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绘画理论方面,他把解剖、透视、明暗和构图等零碎的知识,整理成为系统的理论,对欧洲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1.根据正文和相关链接,蒙娜丽莎的微笑被称为“神秘的微笑”的原因是什么?
   再如2005年这道试题:
   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或以谈感悟理解,后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质疑问难;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参照示例,任选文中一画线句(标有序号)作批注。
   示例: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 ——[批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选语句( )——[批注]
   其实,这种试题我们在04年的试题中就可找到,如:
   2004年福州市中考题: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请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两处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作简要的点评。(友情提醒:点评,可谈语句的表达效果,可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2004年宜昌市试题: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精美散文,并把你的推荐词写在美文推荐卡上。
   美文推荐卡:
   美文篇名作者:
   推荐词:
   以上是宏观方面,下面再从微观方面谈谈。
   二.依据学生实际,制定备考方案。
   关于学生情况,我们在此一笔带过,只提醒老师们多多注意,下面重点谈谈如何制定第二轮的复习方案。
   1.研究中考试题,探寻命题规律。
   以古诗文阅读为例:
   古诗词阅读,这道6分的试题可能花费了我们不少时间,但效益呢?怎样提高效益呢?
   还是要去研究试题,探寻规律,我们不妨回顾我省三年来的考题:
   (2003年江西)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旅 夜 书 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失意等)情怀。
   3.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言之有理即可。分析:2分可直接从原文找答案,2分考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2分谈阅读体验。2004年的情况呢?分析后得知也是如此,规律找到了,题目不难了。
   (2004年江西)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惜、爱、立 这2分可直接从原文找答案。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甲诗:“小”处入手,细致入微;“大”处着眼,境界开阔。
   这2分从2003年考对思想情感的理解过渡到2004年考对艺术特色的分析。
   3.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言之有理即可。这2分依然是谈阅读体验。
   (2005年江西)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②清笳③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④寒灯里,漏⑤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人名,陆游的朋友。②晓:光明。③笳: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乐器。④觉:醒。⑤漏:古代计时器。
   1.陆游的这首“记梦”词,上片写 梦境 ,下片写 (梦醒后的)感想 。
   2.词中描写作者身处冷落环境的诗句是:睡觉④寒灯里,漏⑤声断、月斜窗纸。
   3联系你读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说说“鬓虽残,心未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人虽老,为国收复失土的雄心仍在。
   通过分析,依然是2分直接用原文回答,2分要作简单概括,2分作较深层的思考。
   你用同样的方法去对文言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这样的分析,也会发现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复习起来就有针对性而没有盲目性。表面上看起来老师要累一些,实际上不累,因为复习效果常常是事半功倍,而且学生作业也会相对减少。我们老师常常抱怨工作辛苦,可是,我们想想,不把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怎么能解放我们老师自己呢?
   2.精心设计习题,提高实战能力。
   做题不是万能的,但不做题又是万万不能的。是的,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做其它省市的中考题,并且美其名曰“仿真训练” 。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真的“仿真”,前面我们说到各省考题之间的相互影响,那时从宏观的、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其实从微观的、静态的角度看,各省之间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特殊性,因此对外省试题进行加工改造或自己原创试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何做好这一步工作呢?
   (1)对外省试题进行“留、增、删、改”。
   先看一道试题:武汉市中考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疚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 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荀巨伯: 东汉桓帝时义士。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③委:丢下。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 巨 伯 远 看 友 人 疾 值 胡 贼 攻 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
   答:
   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答:
   这道试题的选材比较接近江西省的中考选材——要求具有故事性和人文价值,但是试题设计与江西省有差距,怎么办?
   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留”一题,因为我省每年都有划分朗读节奏的题目,这道题的难度也不大。
   第二步,“改”二题,因为 我省这几年都没有直接要求进行翻译的题目,因此我把第二题“该”为:面对荀巨伯到来,友人说了些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说?第三题“改”为:请你说说胡贼为什么由“攻郡”转而“ 班军而还”?
   第三步,加二题
   ①解释词语含义
   友人语巨伯曰 一郡尽空 不忍委之
   ②荀巨伯不远千里探望友人,不料遇到“胡贼攻郡”,但他坚持陪伴友人共渡患难。这种精神不仅抚慰了病中的友人,也感动了胡贼。说说你对忠于友情的理解。这样一来,就比较接近我省的中考题了。
   (2)自己进行“编”题和“创”题。为什么要自己“编”题和“创”题呢?因为只有教师自己的主动参与,才能体味到河水的深浅,才能体味到做题的辛苦和各种个中的滋味。更为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参与中,不仅成长了学生,也成长了自己。如果偶然有了神来之笔,捕捉到最佳的创意,寄到报刊杂志发表,更是妙不可言。
   先是如何选材。这可从两方面进行:
   ①经典美文。
   可能是它具有永恒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动人心弦;
   也可能是它的思想价值在特定时代所具有的审美价值。
   ②优秀时文。
   可能是它描写了所谓永恒的主题,诸如“母爱”“自然”……
   也可能是它及时地表现的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及人类对世界的新认识。
   弹琴的姑娘
   陈伯吹
   不论清早、夜晚,我在这条长长的胡同里,有时往东,有时往西,走着,走着的时候,老是听到寓所斜对面高楼的窗口里,传出一阵阵好听的琴声——丁冬!丁冬!丁丁冬冬!……
   那楼窗口挂着的榴红色的窗帘,倒很凑趣,不时地飘出窗口,仿佛是它把好听的琴声像恭送尊贵的客人似地送了出来。
   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淅沥沥地下着。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他们多么淘气呵,跳着快乐的集体舞,跟着琴声的节拍——丁冬!丁冬!丁丁冬冬!……
   我老是在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
   夏天的黄昏,屋子里还滞留着一股热气。人们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然而在那摇曳着荷绿色窗帘的窗口里,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丁冬!丁冬!丁丁冬冬!……
   我在长长的胡同里走着,听着,想着,钦佩着这个弹琴的人,“琴不离手,曲不离口”啊!
   秋天天高气爽。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外清明。它悄悄地挂在树梢头,静静地倾听着悠扬的琴声。顽皮的星孩子们,一刻不停地眨着眼睛,逗着那个弹琴的人。可是像夜莺般的、流水般的琴声,却一直从荡动着菊黄色的窗帘的窗口传了出来——丁冬!丁冬!丁丁冬冬!……
   我赞美着这个弹琴的人,“锲而不舍”啊!
   冬天的寒夜,有时刮风,有时飘雪,我深夜回来,走过这条长长的胡同,没遇见过一个人,可是一阵熟识的、使人感到安慰的琴声,却来迎接我这个风雪夜归人——丁冬!丁冬!丁丁冬冬!……
   我感谢着这个弹琴的人。
   日子过得飞快,不是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而是整整一年了吧,这“丁冬!丁冬!丁丁冬冬!”的琴声,仿佛一直在耳朵旁边响着。它从来没有缺席过。
   “谁在弹琴呢?弹琴的又是谁呢?”我非常非常地想知道他,并且想见一见他。
   一天,音乐界的一位朋友,给我捎来了一张入场券。那晚上所有歌唱的、弹琴的都是好手,每一节目演完,鼓掌声都像春天的春雷,夏天的阵雨。到了最后一个节目了,那是第三次的钢琴独奏。一个年纪小小的、脖子上还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每支曲弹完,谢幕总是欲罢不能地一次又一次。我疑疑惑惑,这琴声那样的优美、轻松,有甜味儿,却又是那样的亲切、熟悉,如逢故友,“难道弹琴的就是她?”
   事情真凑巧,隔不上半个月,有一个黄昏,我刚从街东口进来,又听到了琴声,就踏着“丁冬!丁冬!丁丁冬冬!”的拍子,走得真轻快。忽然琴声陡的停住了,我不知不觉地快走到自己的家门口了,猛抬头一看,在那窗口下挂着紫罗兰色窗帘的楼下,一个脸蛋儿俊秀的、似曾见过一面的、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她扶着一个头发已经全白、臂弯里挟着一叠琴谱的老教师,安步地走出来。
   我愣住了,“原来就是她!”
   我才回到家里,刚在书桌旁坐下来,“丁冬!丁冬!丁丁冬冬!……”的琴声,又响了起来,传到我的耳朵里,灌注到我的心里。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的好姑娘。
   读完此文,我设计了以下训练题目: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滞留 摇曳 入场券 虔诚
   2.在作者笔下,雨点为什么能“活泼”“淘气”起来?
   3.你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不断变换着描写窗帘的色彩?
   4.文中“丁冬!丁冬!丁丁冬冬!”的琴声,前后共出现8次,请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文中的主人公是弹琴姑娘,作者对她的刻画是从正面还是反面着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题。
   7.文中写了很多细节,请找出一个让你最为感动的细节,并谈谈你被感动的理由是什么?
   (此设计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5年第5期发表)
   1.zhì yè quàn qián 2.是优雅的琴声给作者带来了美好的感受,这美好的感受使作者笔下的万物都人格化了。3在四季的时序更替中,作者不断更换窗帘的色彩,不仅使之与季节的特征相和谐,更在优美背景的衬托下,展示了弹琴姑娘的成长过程,让人感受到弹琴姑娘琴声的美妙、心灵的美好。4.即让读者感受到了琴声之美,又突出了主人公“锲而不舍”,“勤学苦练”的精神,使全文线索清晰,结构严谨。5.侧面描写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给读者以尽情想像的空间,让读者在阅读的期待中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6.写出“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的大意即可。7.找出一处,并作简要分析即可。如:“忽然琴声陡的停住了,我不知不觉地快走到自己的家门口了,猛抬头一看,在那窗口下挂着紫罗兰色窗帘的楼下,一个脸蛋儿俊秀的、似曾见过一面的、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她扶着一个头发已经全白、臂弯里挟着一叠琴谱的老教师,安步地走出来。”在紫罗兰色的背景的衬托下,可爱的弹琴姑娘扶着他的老师,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弹琴姑娘那优雅的琴声,更感受到了弹琴姑娘那纯洁美丽的心灵。
   切不可捧杀英雄
   干戈
   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人之后,海内外的新闻媒介掀起了一股狂热歌颂英雄的浪潮。杨利伟是英雄,是令人敬仰的名人,他为祖国为人民立下的功勋,应该广为传唱,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翻开新闻媒介来看,不由不为英雄担起心来:许多八杆子扒拉不着的事情,却堂而皇之地上了报纸。杨利伟的夫人是什么学校的教师,长得如何清秀;她和杨利伟是怎样恋爱的:“我给杨利伟当的媒人”;连他家乡出产的大白梨,都成了“杨利伟”牌儿的。这和英雄的成长有什么关系?和英雄的品质有什么联系?连篇累牍地刊载这些,要说明什么?要引导我们怎么去思考?起这个哄干什么!
   英雄人物的形成,有他的远因和近因,有他的偶然和必然,而这些正是人们想方设法接近英雄,观察英雄,探索奥秘,追求真相的根本原因。一个人如此,一群人如此,整个社会都如此,就形成了“风”,或者叫做“热”。但是,风怕歪,热怕过。一歪,一过,就容易冲动,不理智、不冷静。爱英雄,敬英雄的行动会在不知不觉中走了样,变了质,羁绊了英雄前进的脚步,迷乱了英雄的头脑,相反地变成了害英雄、坑英雄。
   从报道中,人们得知,杨利伟多次表示,功在集体,自己不过执行本分的任务而已。那种谦虚和朴实,令人感动。今天的英雄,究非昔日者可比。但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动向,却不能不使人产生杞忧。北京的一些新闻媒介,整天围着杨利伟的8岁的儿子杨宁康采访,让他发表讲话。8岁的孩子,说话没有法律效力,这是人人皆知的。这种采访是为了什么?当然,可以理解到,这一切都是在打迂回战,根本目的是在于迫杨利伟出头讲话,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但是,不要忘了,杨利伟是个军人,不是歌手,不是模特儿,不能按照别人起的调去唱,不能按别人的要求摆姿势。
   登天揽月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航天英雄,难道真舍得让这朵还需要绽放的花,有损伤的痕迹吗?请千万注意切不可捧杀英雄! (选自《参考信息》)
   1.解释加点的字
   连篇累牍 羁绊
   2.段(1)中加点的“狂热”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
   3.段(4)中加点的“杞忧”一词是从哪个成语转化而来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你认为作者是不是在“杞忧”呢?
   4.作者认为,一旦宣传英雄成“风”(或“热”)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你的看法如何呢?
   5.本文是对什么现象有感而发的?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6.作者认为在宣传英雄杨利伟时,应该宣传么?不应该宣传什么?假如让你出班刊宣传杨利伟,你最想宣传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此设计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4年第7期发表)
   1.木简、书版;束缚2.不可删;“狂热”一词强调了歌颂英雄到了过分不恰当的程度,去掉就没有这层意思3.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答“是”或“不是”都可,只要言之有理4.宣传者容易冲动,从而不理智、不冷静,从而羁绊了英雄前进的脚步,迷乱了英雄的头脑,相反地变成了害英雄,坑英雄;言之有理既可5.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人之后,海内外的新闻媒介掀起了一股狂热歌颂英雄的浪潮;切不可捧杀英雄6.为祖国为人民立下的功勋;和英雄的成长无关系的事情,和英雄的品质无联系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想法,语言简洁通顺即可27.参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关于中考复习的方法很多,应用之妙,存乎一心。我相信通过我们全区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今年我区的中考语文成绩一定会更上层楼,再创佳绩。
   最后祝各位教师工作愉快,生活美满。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丁冬的琴声敛去欲望的浮华
2018年高考数学技巧篇,针对高考必考题型的点对点专练
最难艺考题之清华大学数学试题
中考古诗文阅读赏析试题
(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中考阅读理解主要题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