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正平:小青龙汤临床运用心悟

入秋以来,咳嗽病人渐多。虽然中医自古有“秋燥伤肺”的说法,但秋天出现的咳嗽并不都属于燥邪伤肺。近日治疗咳嗽病人不少,基本都属于寒邪犯肺或外寒内热证,所用之方,多为仲景麻桂剂,使用最多的是小青龙汤。

书本所述:小青龙汤为治疗外寒内饮所致咳喘的经典方剂。其主症为咳喘,外寒的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内饮的表现为痰涎清稀而量多。关于其痰涎的特点,刘渡舟老描述得更为具体“清稀泡沫样痰,落地成水;或痰寒而亮,如鸡蛋清状”(《伤寒论十四讲》)。多年来,我都将以上内容作为临床运用小青龙汤的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半步。由此也积累了一些典型案例,详见本人拙著《经方浅悟》小青龙汤相关篇章。

然而,临证既久,发现临床上有一类病人,其主症为咳喘气急甚至胸闷,兼见恶寒发热(或不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鼻音重、喷嚏、流涕,舌淡苔润,脉紧等典型的寒邪闭肺证,但却表现为无痰,或仅有少量的白粘痰。此时,单纯用麻黄汤或三拗汤治疗,虽有疗效,但功力还是稍逊一筹。

这个问题促使我进一步思考:通常认为小青龙汤治疗内饮的药物组合是半夏、细辛、干姜,那么这组药是不是只有出现以“痰涎清稀而量多”为特点的咳喘才能使用呢?半夏,《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记载了其治疗咳逆的功效。细辛,《本经》:“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其治疗的主症也有“咳逆”。干姜,《本经》:“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其治疗主症有“胸满咳逆上气”。干姜辛温燥烈,除了可以化饮,温肺散寒之力甚强,因此,寒邪闭肺,非此不能温散。有一种说法认为干姜“守而不走”,这纯属道听途说之言、以讹传讹之论。干姜温散之力甚强(相较而言,生姜力量要弱得多),我在《伤寒论》师承课堂曾经带领学生们一次喝下10克干姜煎服的药液,很多人喝完之后,顿觉胃部温暖,随之即感到全身温暖并微微汗出,这是干姜温散之力的明证,又怎么能说它“守而不走”呢。综上可见:半夏、干姜、细辛的组合可以治疗寒邪闭肺所致的咳逆,并不一定非要见到“痰涎清稀而量多”才能使用。此外,在小青龙汤中,麻黄、桂枝与干姜、细辛相配,其开“闭”的力量更强,治疗咳喘兼有寒闭的种种症状(包括:恶寒、无汗,身痛、鼻塞、鼻音重、胸闷等)更有针对性。

经过以上研究和思考后,我在临床上只要见到寒邪郁闭之咳喘,即使患者无痰或痰少而粘,也以小青龙汤为主方,由此疗效大增。此外,通过观察和研究临床病例,我们发现外寒内饮闭肺日久也可以化热。因此,临床如果发现患者咳喘,外寒闭表,内有郁热,甚至内有痰热,也可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金匮》即有小青龙加石膏汤的先例)。
  
案一:某男,14岁,3天前受寒感冒,服三九感冒灵颗粒症状不减。刻下:咳嗽,咽痒、微疼不适,少量白粘痰,鼻塞、鼻音较重,喷嚏,流清鼻涕,量不甚多。恶寒无汗不发热。口不渴,不欲饮。舌淡红,苔薄白润。右脉浮紧略数。

辨证:寒邪闭肺。

处方(小青龙汤):细辛3、法半夏10、炙甘草6、五味子4、干姜10、桂枝15、生麻黄8、生白芍8,2副。

服药之初,即感浑身温暖,温暖气流直贯鼻窍,诸证顿减。服完两副药后,诸证俱除。以桂枝去芍合二陈汤3副善后。
 
案二:某女,39,受凉感冒4天,鼻塞,鼻痒,喷嚏,痰、涕色白,稀稠适中,量不太多,咽不适,不咳嗽。汗出、恶风寒。不发热。口干欲温饮,饮水量较多。感冒以来,大便干,腹不胀不疼。小便不黄。舌偏红,苔少。

辨证:太阳中风,营卫不和。

处方(桂枝汤):桂枝30、生白芍30、生甘草10、生姜20、大枣15,2付。

服药后,鼻塞减轻,大便已不干,仍咽干、痒,干咳,口干欲饮,饮多尿多。鼻塞,鼻涕粘稠色黄。汗较多(气温30多度),怕吹风扇。略有胸闷,稍有头晕。舌淡,苔白滑。

辨证:营卫不和,兼有外寒闭窍,肺有郁热。

处方(小青龙汤加味):生麻黄4、细辛3、法半夏8、生甘草6、五味子4、干姜3、桂枝6、生石膏20、生白芍10、杏仁8、桃仁8、鱼腥草20、芦根20,2付。

服药后,病愈。
 
案三:某女,58岁,咳嗽,夜间胸闷气喘,至医院输液(抗生素)3天,效不佳。现:夜间仍有胸闷气喘,晨起咳痰色黄量不多⽽粘,不易咳出(咳出痰,则胸部较适)。鼻塞、晚上重,鼻涕黄绿色、质粘。口干欲饮。头胀,眼不欲睁。犯困,腿没劲。咽不适。无汗不恶寒,后背有微微发热感。舌质偏暗,苔薄白。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胸片:支⽓气管炎。

辨证:痰热郁肺。

处方(麻杏甘石汤、苇茎汤、泻白散):生麻黄6、杏仁10、生石膏20、生甘草10、芦根50、桃仁10、冬瓜仁30、黄芩15、鱼腥草30、桑白皮15、地骨皮15、桔梗 20、枳壳10、大米30,2副。

服药后,胸闷气喘头胀等大减,咯痰较顺。鼻塞,鼻音甚重,鼻涕白粘。无汗,虽不恶寒,多穿点衣服也甚适。咽干欲饮。舌质偏暗,苔白根部偏厚腻。

辨证:外寒未解,内有郁热。

处方(小青龙加石膏汤):生麻黄8、细辛3、法半夏8、生甘草6、五味子4、干姜4、桂枝6、生石膏15、生白芍6、杏仁8,1副。服药后,鼻塞、鼻音重顿除。

后以小青龙汤加石膏、杏仁、紫菀、芦根、鱼腥草3副,病遂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射干麻黄汤治疗一例咳嗽气喘案
小青龙汤医案——拍案称奇
★★【139、】经方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两例
附子加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哮喘着重提升阳气
《伤寒论》小青龙汤临床应用
名方广用:小青龙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