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金县志、源城区志(二)部分姓氏源流
温氏 
谱载,温氏为周成王唐叔虞(姬姓)之后,世居太原,后族封于河南温邑(今河南温县),以邑名为姓。 温姓发源于今河南。温峤仕东晋,随晋元帝渡江,咸和初年为江州(今江西南昌市)刺史,为江南温氏之始祖。北宋仁宗时温铜宝由浙江迁江西石城,南宋时温九郎由石城迁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中都古基坑。温九郎后裔温良善由上杭蓝家渡霞化分迁广东梅县石坑,为粤东温氏之始祖。良善之六世孙温法养由梅县石坑迁兴宁石马。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温祖仲携眷从兴宁石马徙居河源大江白马,为河源开基祖。后裔分居今东源县曾田、黄田、锡场、半江、回龙、新港、灯塔、仙塘、蓝口等12个乡镇。温氏堂号:太原堂。
谢氏
谢姓人称申伯始祖,申伯之父为宏道(伯夷)为申侯,周厉王娶申侯女儿为妃,生下周宣王,申伯在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因功敕封佐王,初封申国,继封谢邑(河南唐河县一带),其子孙从此为谢姓。
谢氏自申伯封邑“谢城”后,屡经迁徙。谢刚中南迁于江西赣县锡州,其后裔散居于赣粤两省居多,河源的谢姓都属刚中的嗣孙。谢复浓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徙迁河源船塘开基业。后来谢刚中的子孙先后徙居河源城镇、埔前和东源黄村、锡场、船塘、康禾等地。


廖氏
廖氏远祖籍隶河南。相传颛顼帝裔孙叔安,春秋时封于廖国(河南唐县),子孙以国为氏。广东客家廖氏共奉唐代的廖崇德为远祖,唐贞观年间崇德为江西虔化县令,任满后即在虔化安家落户。唐末为避黄巢战乱,其6世四十一郎迁居福建宁化石壁寨,裔孙复迁延平府顺昌合阳墟。四十一郎孙廖花由顺昌迁上杭。明洪武初兴宁县令夏则中招携流亡,世居上杭之廖德源落居兴宁县。基子敬斋生九子,三子思温儿廖宗仁携眷移居河源,卜居城镇太平街;九子思义孙裔廖福荣、廖福清兄弟,在明正统元年(1436)移居河源黄沙安居立业。廖福荣后裔分居河源东埔、城镇上角和东源仙塘、上莞、樟溪、柳城等地。
缪氏
春秋时期,秦国因地处西陲,文化较中原落后,所以时常受邻国的欺侮。至秦穆公继位后,他除励精图治,亦深知人才的重要,就四处搜罗人才,秦国很快就强大起来,一跃成为西方的霸主,进而跻身于春秋五霸之列,为最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他谥号为“穆”,所以《史记》称他为穆公,他的子孙就以谥号为姓。由于古代穆与缪音同,即为缪姓,奉秦穆公为缪姓始祖。
河源缪氏开基祖缪文广,原居江西省龙南县。明洪武十八年(1385)官任广东省惠州府督粮司务司兼署河源知事时,见河源山川秀丽,风俗谙雅,解官后携眷属遂居河源城内。后裔迁东源县义合、久社、康禾。
古氏 
古氏,中国较老的姓氏,周大王古公亶为古姓始祖,因以前流离迁徙,世次失详,后世特举南北朝尚书令古弼为古姓太始祖。大唐一世祖古六应为南迁始祖。古六应原籍山西河东平阳,后任江西洪州通判,因籍洪州。值世乱避地赣州,由赣州迁粤北南雄宝昌珠玑沙水乡。六世祖古全望于唐天成元年(926年)由宝昌徙于增城县,七世祖古延绶徙梅州。八世祖古成之生于赤溪都,因避乱由梅州复徙增城,后入籍河源定居。九世祖古宗悦,宋皇祐五年(1053年)癸巳进士,复由河源徙居嘉应(今梅州)。十一世祖古董子由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浩岭复迁河源县鲤鱼约铁炉乡(今源城区源西新塘村)世居,为河源开基祖。1959年因新丰江水电站建设,原在鲤鱼约等地居住二十六世的古氏后裔多数迁居东源县仙塘。东源县古氏人口分布在仙塘、新港、锡场、双江等处。
丘(邱)氏 
丘氏远祖吕尚(姜太公),因辅佐周武王灭纣有功,初封于营丘(今山东昌乐县东南),建立齐国,后来齐国迁都临淄,留下一支宗族驻守营丘,留下来的这支就以地为姓,姜太公长子穆公为丘姓始祖。丘氏发迹于山东,晋唐时播迁于河南、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后世遂以“河南”为堂号。北宋末年有裔孙由江西石城迁福建宁化石壁柳村,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丘效锡号三五郎携母避乱由宁化石壁迁上杭县大白城,后世称三五郎为福建开基第一祖。丘从龙于宋元之交由上杭县以乡进士出身,官任惠州府同知,因年老告归,居河源城郭仁里巷卜居,为河源开基始祖。明天启辛酉元年(1621年),后裔从仁里巷分居今东源仙塘木京。丘继龙九世孙福思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迁至河源县青州(今和平县青州乡)开基立业。丘仑(福思孙)于元末明初居今东源船塘三河老虎塘(今富强村)开基。后裔分居船塘镇(三河)流洞、漂湖、嘉村、骆甫,黄沙大寨,灯塔镇英岗。丘继龙裔孙丘源发于明洪武年间,由上杭县迁兴宁县大坪黄坑开基业,九世孙丘法查于明代由兴宁黄坑移居今东源县黄村小坑围开基业。丘继龙另一支裔孙由连平县忠信徙居今东源县涧头镇,后分居回龙镇、半江镇、锡场镇、蓝口镇等处。东源县丘氏人口分布在仙塘、船塘(含三河、黄沙)、涧头、回龙、半江、锡场、蓝口、柳城、黄村、叶潭等乡镇。 邱姓主源出自丘姓。清雍正时,诏命避孔子名讳(孔子名丘),改丘姓为邱姓。至民国初年,丘逢甲倡议恢复丘姓,今粤、闽一带的邱姓人始有复为丘姓。
杨氏 
据《杨氏族谱》载,大始祖杼原姓姬,是周武王三子叔虞后裔。周康王时,封叔虞的次子杼为杨侯,食采于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子孙以国为姓,即杨氏,望出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县),后世以“弘农”为堂号。 杨姓发源于今山西。春秋战国时,已有杨姓人迁至今湖北潜江一带,继向东迁至今江西一带;同时,亦有杨姓氏人自山西迁往今江苏、安徽。秦汉,已有杨姓迁居今四川。中唐时杨承休定居于浙江钱塘县,其裔孙杨辂到江西吉安做官,随任居庐陵。宋太祖时辂之五子杨云岫任广东潮阳太守,后在梅州水南里落居,为粤东杨氏始祖(岫墓在梅州城百祖岗,梅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初期,杨宗旺由梅州迁入今东源县久社杨村,后裔分迁康禾镇曲龙、方村,义合镇杨屋岗、仙塘镇热水、蓝口镇秀水等地。明代中期,杨均旺由龙川县迁今东源县黄村镇田心落基;杨万里从东莞茶山迁今东源县柳城镇南坝落居。东源县杨氏主要分布于柳城、康禾、黄村、义合等乡镇,曾田、船塘有散居。
陈氏 
谱载陈氏开宗大始祖满,是舜帝之三十四代孙,南周时娶武王长女为妻,封于陈国(今河南开封以东,江苏徐州以西,安徽亳州以北,山东济宁以南),都城在宛丘(又名颍川,今河南开封淮阳县)。满定姓于陈国为陈氏,并以发祥地宛丘(即颍川)为堂号。 满之七世孙陈旺,于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迁于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县)义门村,创建江州义门,为义门始祖。陈旺及其子孙以孝道治家,家族最旺时人口达3900余人。义门陈氏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成为封建社会儒家、以孝治家的典范。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义门陈氏奉旨分析成大小291庄,后裔遍布全国各地,其门首均挂有“义门世家”的匾额。满之八十三世孙陈魁由德安迁居福建汀州之上杭,满之八十四世孙陈贽迁居广东兴宁,后裔分迁闽、赣、粤各地。 迁入今东源县内的陈氏主要有如下几支: 上莞陈氏开基祖陈榕三,陈满一百世孙,明嘉靖年间(约1555年)由江西迁入居河源县天禄乡(今东源县上莞镇)柯木岭(现太阳村)开基,生四子,又义男为五子。后代分居上莞各村。 柳城陈氏开基祖陈景贤,元至正年间(约1350年),任潮州知府,又继任惠州知府,任满后落居河源安东乡,至今660多年。裔孙播迁今东源县柳城镇各村,蓝口镇、船塘镇及至国内外。 蓝口塘心村开基祖陈逸山,陈满七十七代孙。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率眷从福建徙至今东源蓝口镇塘心围开基。 蓝口车头山陈氏开基祖陈道,陈满九十一世孙。兴宁长乐大岭背开基祖陈玑曾孙,于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到车头山谋生,生陈贵。陈贵在今蓝口镇车头山立业。 蓝口双渡水陈氏开基祖陈大章,陈满九十九代孙,兴宁陈氏开基祖陈贽的十三代孙。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由兴宁迁今东源双渡水开基立业。
郭氏 
《郭氏族谱》载:周武王封虢叔为虢侯(今河南陕县东南),虢与郭音同,其后代以郭为姓氏。 春秋战国时,郭氏已播迁于今山东、河北。汉代,郭姓人以今山西太原为发展繁衍的中心。魏晋南北朝时,郭姓人大举南迁,散居今浙江、江苏。隋唐时,郭姓成为今山西、山东的大姓,同时亦有郭姓人迁居今浙江、江苏、湖北、福建等地。宋元时,郭姓人遍布大江南北。明朝时,郭本嵩由江西赣州安远阳嘉里迁居广东惠州龙川县崧山阁。其后裔郭厥俊又由崧山阁迁河源曾田约(今东源县曾田镇)寺前开基,后裔分居曾田等镇。郭氏郡望——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战国时置郡。堂号:尊贤堂、汾阳堂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航拍河源东源县上莞镇!
广东河源东源县板栗产业强镇,一眼望去万亩基地,太美了
广东撞死两母女官员仍照常上班
【湖南】廖氏分布
❤地方县志记录之叶氏资料
巫姓世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