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杨氏太极拳怎样练?什么感觉才是出了内功?(系列知识六)

太极拳知识之九:传统杨氏太极拳。

有位网友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说有一个人,通过网上播放的视频,找到一位所谓的杨氏大师学太极拳,一见面,就跟大师说:我一看您打拳的视频,就觉得您有真功夫,这位大师夸赞的说道:你很有眼光。

我在这里提醒初学者,你要是通过拳架的视频,就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太极功夫,你就不是初学者了,你至少达到宗师级的水准了。

现在许多人明白简化太极练不出东西来,开始学习传统太极,就杨式太极拳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杨澄浦传下来的传统杨式太极拳,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初学者,下面我就讲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杨澄浦传授下来的传统杨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俗称正路子,或称大架子(到南方以后的称呼就不说了)

传统杨式太极拳,虽然是一套拳,但表现形式又分为母体架和拳架两种。

一是,母体架:是核心架、原体架、基础架、或者说功力架。

这套拳架,是传统杨氏太极拳的核心,其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球、圈、园、弧等等,构成了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母体架。

真正的杨澄浦的弟子,必须由杨澄浦手把手传授这套母体架,这样,才学到了杨式太极拳最核心的东西,非真正的弟子,根本就不教。如果教的话,等于教两边,先教母体架,然后不断地校正,再教拳架,又不断地校正,很累很麻烦。

学杨式太极拳,必须先学这套拳架,这套拳架是母体,更规范,也更容易练出内在的东西,当练到一定程度,才能由师傅指引着练后期的拳架。

二是,拳架:是由母体架,演化出来的拳架,是母体架的扩展、放大,变化。

练到拳架,就偏重于发力了,必须把母体架练出一定的功力,才能学拳架,动作是由母体架演化到拳架的,但绝不能脱离母体架的范畴,也就是说,母体架的动作是原本的点,也就是出发点,从出发点出发的手脚动作等,才是正确的动作。

比如,搂膝傲步,搂膝是怎么来的,是由母体动作演化出来了,这样才是真正的搂膝。

母体架注重练出劲道,拳架注重发出劲道。

假如,没学母体架,而直接学后期的拳架,第一,不是真传,第二,动作变形的非常大,那么错误也就大。

由于先学母体架,这是本,那么以后即使学后期的拳架,由于不脱离本,即使练错了,也可以再回到母体架上来,这样就不会犯多大的错误,并且知道怎样改正。

假如不学母体架,直接学后期的拳架,由于脱离的本,一旦练错了,就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没有母体架的束缚,就会随风飘荡,造成练成什么样的都有。由于学拳者会把后期的拳架,当成原本的架,等于脱离了母体架这一步,直接走到第二步,那么在后期的拳架上要是再接着练错了,就会错到第三步、第四步,造成变形非常大,练出内在东西的希望也就越来越远。

练杨式太极拳,有四个要求。

一是,不许乱动。

二是,直接了当,一步到位。

三是,不许加入额外的动作。

四是,不许加入自己的想法。

本来不想写这篇文章,因为可能会引起争议,由于师承不同,教的也不同,造成学的也不同。

比如,就弟子来说,都是弟子,有入室弟子、入门弟子、挂名弟子、记名弟子、学习班弟子、大帮轰弟子,那么教起来,也分为手把手教、真心教、糊弄教,凑活教、随意教等等,都是教,学的东西不一样,结果肯定也就不一样,对太极拳的理解也不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造成现在说法很不一样。

假如您对我这篇文章有意见,我只是把我学的东西,和练出来的东西给说出来了,至于对不对,本人不争论。

太极拳知识之十:太极内功

太极拳的文章成千上万,但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回避一个问题,就是都不说太极内功练出来是什么样的,也就是都不说练出太极内功有什么感受。就给一些滥竽充数的假大师创造了骗人的条件,使得初学者上当受骗,有些假大师甚至贼喊捉贼,其实是掩盖自己的骗人的真相而已。

注意:太极内功,练出什么来,都是有感受的,这些感受才代表了真正的太极内功。

沉,是太极内功的基础、平台,没有练出沉,绝对练不出太极内功。

有人可能会问了,有的人,尤其是某些所谓的大师,没练出沉来,也能发人。

我在这里郑重的提醒太极爱好者,练太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盘架子,必须正确的拳架,才能练出太极内功,也就是过程正确,结果才能正确,错误的过程(拳架),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内功)。

第二部分,就是推手,假如拳架不正确,或干脆不练拳架,能不能直接练推手,明确的说当然可以。那么能不能练出发人,明确的说也能练出一定的发人。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发人,只是太极拳最粗浅的,最皮毛的、最不干脆的发人,往好了说,只是太极发人的一些技巧而已,可以说,甚至都达不到太极的力发于脊。一旦这样的人,穿上一身太极的行头,自封为大师,大作宣传,其欺骗性非常巨大,这一点初学者一定要注意。

有的网友说,某某某大师说了,不应该练出沉来,练出沉来就僵了。呵呵,这个大师,是真大师还是假大师,您自己琢磨吧。

以前回答网友的提问时,回答过内功的感受,今天从新整理出来,形成太极内功,进行单独发表。

原则上说,练太极拳的内功感受是随着练的程度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

就说松肩坠肘的感觉吧

当肩关节开始松开,就会慢慢的觉得手臂发沉,并且慢慢的膨胀,感觉如同手臂绑着沙袋,随着肩关节松开的程度越大,沉重感就会越大,做动作时就会感觉沉重、很累。

在这里,尽量从上往下说,因为练出内功,也是从上往下练出来的。

注意:每一项感受,至少有3-4个月的强烈期,然后慢慢的消退,有些感受,是长期有。

1,感觉手臂开始有沉重感,并且越练沉重感越强烈。

2,感觉手臂的膨胀和手掌的膨胀。

3,某些动作,如抱球,感觉如同真的抱一个气球,两手臂之间有弹性。

4,手掌开始通红,严重时变成青、紫色,后回到红色。

5,手掌或手指,如同有针从肉里往外扎,同真的针扎感觉一样,嗖嗖的有疼感(至少要扎3-4个月)。

6,做勾手时,感觉有一个小玻璃球,随着脉搏,顺着手臂撞击手腕的脉门(也是3-4个月)

7,感觉手臂变成垒球棒子,小手臂粗重,大手臂细轻,通过环,吊在肩膀上。

8,某些动作,感觉手掌是一把沉重的铁铲子,手臂是铲子把。

9,做按时,感觉手臂里各有一个小绳,系在嗓子的左右扁桃腺上,手往前伸做按时,感觉这两根小绳在拉动扁桃腺。由于手臂练出沉来以后,这种沉会拉动到脖子根部,就会把脖子拉长,就会拉动脖子内部的器官,那么,就会拉动扁桃腺。

10,做左輣手时,感觉手臂骨头上面的肉体,往下压在骨头上,骨头下面的肉体,会往下拉坠着骨头。

11,做左輣手时,感觉手臂在往前擦一个球的下、前的球面。

12,抱球时,感觉双臂在圈着一个球,球的后面靠在胸口上。

13,感觉穿着一个沉重的沙袋背心,脖子根部以下,往下沉、坠。

14,从肩到脊椎,之间的肉体,变成胶皮状,并且有酸累感。

可以说,有的感觉短一些,有的感觉长一些,此起彼伏,不断涌现。

身体在练出沉来的过程中,同样会有不同的感觉、感受。

1,感觉浑身绑满沙袋,感觉非常沉重,很累。

2,如同站在齐脖深的水里做动作,感觉有阻力。

3,如同浑身绑满皮筋,感觉做动作非常费力。

4,胸口中间,感觉里面长一个瘤子,越长越大,以后会慢慢的往下走。

5,如同身体像冰一样,感觉从上到下,慢慢的融化,化的部分感觉变成水,没化的部分感觉是冰,感觉冰在托着水,并逐渐的向下融化(气练出来了,有脱胎换骨的感觉)。这一点可参看,太极拳解密之八:太极气功。

6,跨关节逐渐的练开了,逐渐的感觉胯部的滑动性增加了。

7,做动作时,感觉肢体一下子就滑动到位了。

8,感觉肚子会随着动作转。

9,脚下的踩劲特别大,感觉能把地下踩一坑。

10,腰胯漆脚没磨好的地方,感觉坐汽车里,走在一些警示线的地方,有一种咯咯愣愣的颠簸感。

11,练开跨时,感觉跨部向外又酸又胀(开跨必须有这种感受)。

12,感觉腿和跨,如同一个要散架的凳子,身体坐在凳子上忽悠忽悠的练拳(中正安舒)。

13,腰与跨,如同两跨之间是一口锅,腰裆感觉是一把铲子,往前去的时候,如同用铲子在铲锅里的菜(腰裆的铲劲)。

14,后座时,感觉坐在一个鸡蛋粗的木棍上,非常稳当(骨头的支撑)。

15,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感觉有球的存在,根据动作的不同,球的形态不同,位置也不同。

16,开跨后,感觉以跨尖为支点,能感受形成的杠杆力。

17,开跨后,腰、跨、裆的旋动,能感受形成的螺旋。

大致练出上面说的这些,说明太极内功练出来了,差一条,都说明练得不全面。

说明一下:有的人手臂练得好,有的人腰胯练得好,有的人棚劲练得好,有的人练得粗一些,有的人练得细一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差别的。从感觉上说,也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些东西必须练出来,比如说身体整体的沉重感、太极气功,太极球等等,只有练出这些才能代表太极内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太极拳内功什么样
如何练就太极内功强大暴发力
杨氏太极【全集】
太极文章篇名及网址
[转载]太极秘要/练拳要练桩_
太极宗师牛春明太极视频欣赏(太珍贵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