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夏泻心汤法”和“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论治上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半夏泻心汤法”和“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论治上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半夏泻心汤法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论治上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史秀英

(郑州瑞龙医院, 河南 郑州450100)

摘 要:目的:比较半夏泻心汤法和辛开苦降法在临床脾胃病论治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来院就诊的脾胃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评估后选出200例脾胃病患者进行试验。试验前,使用数字发生器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半夏泻心汤法组(100例)和辛开苦降法组(100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半夏泻心汤组脾胃病患者的治疗总效率高达94.0%,辛开苦降法组脾胃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半夏泻心汤法优于辛开苦降法,但二者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夏泻心汤法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疼痛次数多于辛开苦降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缓解疼痛频率上,辛开苦降法组优于半夏泻心汤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果上差异不大,但在缓解疼痛程度上半夏泻心汤法组明显优于辛开苦降法组。

关键词:脾胃病;半夏泻心汤法;辛开苦降法;临床研究

脾胃病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人们的生活饮食不合理引起来[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饮食方面出现很多不良习惯,主要有饮食不规律,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过多、饮酒、吸烟、过食生冷食品,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导致脾胃病的发生[2]。目前,脾胃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半夏泻心汤法[3]和辛开苦降法[4]。两种中药方在脾胃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理论还是具有很大差别,作用侧重点不尽相同,在脾胃病治疗方面的作用不甚清楚,故本研究探究这两种药方用于脾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患者的症状变化。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与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赵宽厚,苏治军,高聚林,于晓芳,王志刚,孙继颖,胡树平,屈佳伟,包海柱(16)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脾胃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评估后选出200例脾胃病进行试验。其中男性患者为120例,女性患者为80例,年龄35~50岁,所有参试者均自愿签订同意书,配合参加本次研究。

入选标准:45~65岁的慢性胃炎患者。诊断标准: 内镜诊断标准和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均参考2006年 9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所有受试者均经胃镜检查及活检确诊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5],性别不限。

排除标准:心肺严重疾病者,肝肾功能障碍者,酗酒者,药物滥用者,视听缺陷者,精神疾患者。

医学伦理:受试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充分保障受试者治疗安全,保护受试者的隐私权。

1.2 设计和分组

试验前,使用数字发生器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半夏泻心汤组100例和辛开苦降法组100例,半夏泻心汤组(n=100)包括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平均年龄(43.38±5.36);辛开苦降法组(n=100)包含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平均年龄(44.67±4.83)岁。

1.3 治疗方法

半夏泻心汤法组:半夏泻心汤:法半夏、党参、广陈皮、炒积壳各10g,黄连、炙甘草各3g,炒黄答、川厚朴、木香各3g,干姜5g。

辛开苦降法组:以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加减,方药组成:清半夏、干姜、黄芩各10g,黄连8g,甘草10g,党参10g,大枣3g。

学生目前学习的数学主要是西方数学,西方数学的显著特点是理性,古希腊的社会底蕴是民主,讲究“以理服人”,数学家强调经过严密的推理得出结论,看似显然的“对顶角相等”也是要进行严格证明的,同时也教育人们要通过抽象的推理来说明问题,激发人们对理性美的追求。中国古代璀璨的数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实用数学方面,如《九章算术》主要解决“丈量田亩、征取税金、摊派徭役、计算土方”等实用问题,而集权社会政治环境下,“对顶角相等”是不需要证明的。可以说,古希腊的社会民主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两种政治文化决定了两种数学发展的走向。

15天为1个疗程,间隔7天后开始新疗程。

物联网技术为佳木斯市政府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大量信息数据,在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决策的基础上,可以对佳木斯城市交通进行合理规划,方便市民出行。智慧交通的主要应用包括对交通信号灯进行实时控制、道路信息实时视频采集、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紧急交通事故定位和报警等。

资料收集:在治疗过程中,按照医生要求,根据配方煎熬后,给患者服用。在患者服药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征,及时记录患者的状态变化[8]。针对治疗期间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指导,并且多与脾胃病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经常整理患者的反馈信息,调整治疗方案,充分发挥半夏泻心汤法对于脾胃病的治疗功效[9]。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检查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

1.4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疼痛次数、发病频率及并发症等情况以及患者对于使用的治疗方法的落实程度进行评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脾胃病患者使用方法的不同所得到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描述,最终结果以

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患者状态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完成,组间对比采用成组t检验实现,P<0.05为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

居住项目选址要为居民提供方便的生活环境,满足居民多方面的生活服务保障需求,基于此从多个项目选址对比方案确定最佳的选址位置。

三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涉及涉水的多个政府部门,特别是涉及水利部、环保部和其他相关部委,如何能够建立起协调合作的机制,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方面。另外还要促进社会公众、企业、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后疗效的比较

根据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半夏泻心汤法组的治疗总效率高达94.0%,辛开苦降法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相比而言,半夏泻心汤法组效果优与辛开苦降法组,但二者差距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后疗效比较

组别临近康复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半夏泻心汤法组(n=100)43*51*694.00辛开苦降法组(n=100)55*37*892.00P值<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疼痛次数、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方法治愈后,在面临突发状况的时候,半夏泻心汤法组在治疗期间疼痛次数频繁例数为9例,辛开苦降法组为8例,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疼痛程度上半夏泻心汤法组明显轻于辛开苦降法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半夏泻心汤法组出现4例轻微腹痛、肝肾综合征等症状,但目前均有好转。辛开苦降法组有2例发生腹痛,目前也有了一定程度好转。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疼痛次数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比较

组别疼痛次数疼痛程度(h)并发症(n)半夏泻心汤法组(n=100)1536.22±6.46*6辛开苦降法组(n=100)1339.83±8.61*7P值<0.05<0.05<0.05

2.3 两组完全并发症和部分并发症人数情况比较

半夏泻心汤法组患者完全并发症和部分并发症人数都明显多于辛开苦降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饮食不当或者其他的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当今,由于人们的饮食不规律、工作强度大以及其地原因,导致胃炎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诊断结果表明,胃炎的主要病因为寒热错杂,患者常出现胃痛、反胃、痞满等状况,具有难以治愈的特点。目前,半夏泻心汤法和辛开苦降法在胃病治疗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半夏泻心汤是中医学著名的方剂,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的功效,对调和脾胃、加强脾胃功能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6]。辛开苦降法源于《内经》,常用于寒热夹杂、湿热互结、痰饮内生和中焦气机升降失常等症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验与研究,反复改进后逐渐形成现在我们临床上使用的治疗方法[7]。目前辛开苦降法主要是以辛温药与苦寒药为主,也有可能是辛味药与苦味药相互作用而成的。为了更好地研究胃病治疗理论,以下对半夏泻心汤法、辛开苦降法对治疗胃病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做出简要的对比。

表3 两组完全并发症和部分并发症人数情况比较

组别完全并发症部分并发症没有并发症依从率(%)半夏泻心汤法组(n=100)3932698.0辛开苦降法组(n=100)4531986.0χ2值8.91P值0.02

首先,二者所主病机具有很大差异。在临床治疗上,“半夏泻心汤法”[10]要以升清降浊为主,使脾胃恢复升降正常;而“辛开苦降法”主要是将两种药性相反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主要是以辛温药与苦寒药为主,也有可能是辛味药与苦味药相互作用而成[11],使两种药物的药效融合在一起以获得更加有效的治疗效果。其次,两种治疗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不大相同。研究结果表明,“辛开苦降法”通过将两种辛热、苦寒的药物融合在一起,可以治疗寒热错杂,达到调节寒热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调节全身的气机,最终达到散浊升清使胃气机通畅的目的。而“半夏泻心汤法”则主要应用于痞证、呕吐、下利、吐衄、狐惑的治疗,同时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的功效,对调和脾胃、加强脾胃功能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6]。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案的作用可以发现,这两种方案对缓解脾胃患者的病痛具有治疗作用,二者在症状治疗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均在以前的治疗应用基础上得到扩展;但是,相比之下“辛开苦降法”对脾胃患者的治疗更有优势。

综上所述,开展治疗后,半夏泻心汤法和辛开苦降法治疗组病人的健康恢复情况均明显提高,患者疼痛次数和疼痛程度都有明显缓解,证明了这两种治疗模式的可靠性及可行性。同时,我们应该及时找出治疗方法存在的缺陷进行补充治疗或辅助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12]

参考文献:

[1] 姜续杰,刘丰萍.从脾胃生理特性探讨脾胃病的病理特点及辨证用药规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 27(1) : 73-74.

[2] 杨国平,李敏,孙益,等.百名名中医治疗漫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资料的计算机分析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 14(1) : 62-63.

[3] 韦麟.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 18(9) : 994-995.

[4] 李同享,薛西林.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证治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 24(12) : 1242-1243.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7, 12 (1): 55-61.

[6] 郑利星,高丽萍,赵红.半夏泻心化裁方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 17(25) : 3898-3899.

[7] 黄爱萍,付艳霞. 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4( 8) : 1211.

[8] 刘天明.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30) : 208-209.

[9] 宋淑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 30(9) : 1348-1350.

[10] 温兴韬,江正志,温兴禹.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98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 14(4) : 274.

[11] 陈业农,俞丽华,唐巍.辛开苦降法与临床脾胃病证治特点辨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 19(1) : 70-71.

[12] 阮学鹏.2 种治疗方案治疗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12, 13(10) : 40-50.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17)19-0139-02

DOI:10.11954/ytctyy.201719061

收稿日期:2017-02-28

作者简介:史秀英(1974-),女,郑州瑞龙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

(编辑:陈湧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UC头条:半夏泻心汤, 辛开苦降法的代表, 治疗脾胃病
“辛开苦降法”举例
什么是辛开苦降法,能治疗脾胃病吗?
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证治研究进展
经方新用之仝小林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医案四则
辛开苦降法是恢复胃气和食欲,调理脾胃气虚的首选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