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方歌】 当归四逆吴姜汤,芍药甘通与大枣,

    桂枝细辛能通脉,温阳祛寒效果好。

【组成】当归三两(9g) 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通草二两(6g) 大枣,擘,二十五枚 生姜,切,半斤(24g) 吴茱萸二升(48g)

【解读方药】

1.诠释用药要点 方中当归补血活血;芍药补血敛阴;桂枝温阳通经;细辛散寒止痛;吴茱萸温经散寒降逆;生姜辛温通阳散寒;通草通利血脉;酒能温经通脉;大枣益气生血;甘草益气和中。

2.剖析方药配伍 本方在当归四逆汤基础上而成,配伍剖析见上方。另桂枝与细辛、生姜,属于相须配伍,温阳散寒止痛;桂枝与吴茱萸,属于相使配伍,温阳通脉降逆。

3.权衡用量比例 当归与芍药为1∶1,提示补血活血与补血敛阴间的用量关系,以治血虚;桂枝、细辛与吴茱萸、生姜为1∶1∶5∶2.5,提示温阳止痛与温阳宣降间的用量关系,以治久寒;甘草与大枣用量比例关系近1∶10,益气化血。

【经典导读】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52)

【应用指征】

本方以温阳散寒,益气补血为主,主治血虚寒瘀证,常见症状有:痛经,闭经,月经不调,腹痛,胃痛,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

【运用须知】

关注方药煎煮及服用方法,即“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

运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应缩短服药时间,增加服药次数,即每日分5服。

【方证辨病】

1.末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末梢循环障碍等,辨证要点为疼痛,麻木,舌质淡,苔薄白。

2.女子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辨证要点为腹痛剧烈,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

3.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等,辨证要点为疼痛剧烈,手足不温,因寒加重,舌质淡,苔薄白。

【医案助读】

夏某,女,22岁,安阳人。有7年痛经病史,近因同学介绍前来诊治。刻诊:痛经剧烈,手足冰凉,倦怠乏力,口淡不渴,舌质黯淡,苔薄白,脉沉涩。辨为血虚寒瘀证,治当补血活血,益气散寒。给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与失笑散合方加味,当归10g,白芍10g,桂枝10g,细辛10g,通草6g,大枣20枚,生姜24g,吴茱萸50g,五灵脂10g,蒲黄10g,红参1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二诊:手足冰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月经来临,轻微痛经,以前方6剂。四诊:手足冰凉较前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手足温和,以前方6剂。六诊:诸证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七诊:月经来临,未再疼痛。之后,为了巩固疗效,嘱病人在每次月经来临之前1周服药,6剂,再用药3次。随访2年,一切尚好。

【点评】根据手足冰凉辨为寒,再根据舌质黯淡、脉沉涩辨为瘀,因倦怠乏力辨为虚,以此辨为血虚寒瘀证。方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补血活血,散寒止痛,以失笑散活血止痛,加红参益气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痛经第一方:当归四逆汤
经方81: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感冒,雷诺病,冻疮,坐骨神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422期)
​二十一、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痛经第一方,传承1800多年,只有1%的中医人知道
伤寒论56:白虎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四逆汤、瓜蒂散、桂枝甘草汤、茯苓甘草汤、麻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