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
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

(一)肝郁气逆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头痛,头晕,急躁。

2.辨证要点 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沉。

3.可能伴随的症状 胸胁胀闷,善太息,或失眠多梦,或口苦,或手足麻木,或大便干结。

【治则与选方】 疏肝解郁,降泄浊逆;选用四逆散与六磨饮子合方。

【处方用药】 柴胡12g 炙甘草12g 白芍12g 枳实12g沉香6g 槟榔6g 乌药6g 木香6g 大黄6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4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气郁甚者,加川楝子、陈皮,以行气解郁;若血虚者,加当归、阿胶,以滋补阴血;若头晕目眩甚者,加川芎、钩藤、天麻,以平肝息风止眩;若失眠者,加远志、石菖蒲,以开窍安神;或选用柴胡疏肝散与六磨饮子合方;或选用丹栀逍遥散与六磨饮子合方等。

【药物功效】 方中柴胡、乌药、木香,疏肝行气散结。沉香降逆纳气平喘。枳实、槟榔,行气降气导滞。大黄泻热导滞。白芍柔肝泻肝缓急。炙甘草益气和中。

(二)肝热阳郁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头痛,头晕目眩。

2.辨证要点 口渴,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面红目赤,或急躁易怒,或手足麻木,或肢体筋脉颤抖,或大便干结,或小便短赤。

【治则与选方】 清泻肝热,通阳降泄;可选用风引汤。

【处方用药】 大黄12g 干姜12g 龙骨12g 桂枝9g 甘草6g 牡蛎6g 寒水石18g 滑石18g 赤石脂18g 白石脂18g 紫石英18g 石膏18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5~7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肝热甚者,加龙胆草、黄芩、菊花,以清泻肝热;若血热者,加生地黄、玄参,以清热凉血;若大便干结者,加芒硝、麻仁,以软坚通便;若急躁者,加石决明、龙骨,以重镇降逆;若气虚者,加黄芪、白术,以补益正气;或选用龙胆泻肝汤治疗;或选用羚羊角汤治疗等。

【药物功效】 方中寒水石清热益阴,制阳息风。牡蛎平肝潜阳和阴。石膏清热生津,制阳和阴。龙骨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紫石英治癫

,定惊悸。赤石脂养心气而和肝,益精血而荣阴,补精髓而生水,制阳亢风动。白石脂养心气而和肝,补肾精而涵木。大黄泻热存阴,制阳息风。滑石清热。桂枝通阳。干姜温阳,兼防寒药伤阳。甘草益气。

(三)肝阳上亢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头痛、头晕,目眩、目胀。

2.辨证要点 面色潮红,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沉。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口苦,失眠多梦,或肢体麻木,或肌肉颤动,或耳鸣,或急躁。

【治则与选方】 平肝潜阳,降泄浊逆;可选用天麻钩藤饮与茵陈蒿汤合方。

【处方用药】 天麻12g 钩藤12g 石决明12g 黄芩12g川牛膝12g 杜仲12g 益母草12g 桑寄生12g 夜交藤12g朱茯神12g 茵陈18g 栀子15g 大黄6g 生姜12g 大枣1枚

【服用方法】 煎药时加入生姜,大枣;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4~6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目赤者,加牡丹皮、玄参、夏枯草,以凉血清肝明目;若头痛甚者,加代赭石、川芎,以降泄浊逆止痛;若大便干结者,加芒硝,以泻热通便;若肢体麻木者,加龙骨、牡蛎、全蝎、当归,以潜阳息风,活血解痉等。

【药物功效】 方中天麻、钩藤,清热平肝息风。石决明平肝潜阳,除热明目,助天麻、钩藤平肝息风。川牛膝活血,并引血下行。栀子、黄芩,清泻肝热。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茵陈清热利湿,疏利肝胆,降泄浊逆。大黄泻热燥湿,推陈致新,导瘀下行。

(四)肝肾阴虚、肝阳化风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头痛,视物模糊,筋脉肌肉颤动。

2.辨证要点 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

3.可能伴随的症状 耳鸣,或头昏,或腰膝酸软,或倦怠乏力,或两目干涩,或失眠多梦,或盗汗,或五心烦热,或手足麻木。

【治则与选方】 滋补肝肾,平肝息风;可选用镇肝熄风汤。

【处方用药】 怀牛膝30g 生赭石30g 生龙骨15g 生牡蛎15g 生龟甲15g 生杭芍15g 玄参15g 天冬15g 川楝子6g 生麦芽6g 茵陈6g 甘草5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脑部热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石膏,以清泻上热;若头痛明显者,加川芎、葛根,以清热升阳通经;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芒硝,以软坚泻热通便;若以阴虚为主者,可选用杞菊地黄丸,或选用建瓴汤治疗等。

【药物功效】 方中牛膝、天冬、玄参,滋阴制阳,补益肝肾。龟甲、龙骨、牡蛎,滋阴潜阳,使阳能入阴。白芍补血敛阴,泻肝柔筋,使血能化阴潜阳。代赭石镇肝降逆。牛膝既能补肝肾,又能活血引血下行。茵陈利湿,降泄肝气上逆。麦芽、川楝子,疏达肝气,制约滋阴潜阳药不伤胃气,并助消化。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五)心热肾虚证(心肾不交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头痛,头晕目眩,腰酸。

2.辨证要点 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或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心烦,失眠多梦,或心悸,或耳鸣,或男子遗精,或女子月经量少,或手足麻木,或五心烦热。

【治则与选方】 清心泻火,滋补肾阴;可选用黄连阿胶汤与六味地黄丸合方。

【处方用药】 黄连12g 黄芩6g 白芍6g 鸡子黄2枚阿胶9g 熟地黄24g 山药12g 山茱萸12g 茯苓9g 牡丹皮9g 泽泻9g

【服用方法】 阿胶烊化冲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肾阴虚明显者,加枸杞子、女贞子,以育阴和肾;若心胸烦热明显者,加栀子、竹叶,以清心泻热;若大便干结者,加麻仁、麦冬,以滋阴润燥生津;若失眠明显者,加酸枣仁、柏子仁,以滋补阴血安神;若头晕目眩者,加大熟地黄用量、加钩藤,以滋补阴血、和利头目等。

【药物功效】 方中黄连、黄芩清热除烦。鸡子黄清热益阴。阿胶补血滋阴,益心和肾。白芍补血和营育阴。熟地黄滋阴补肾,养血补肝,填精益髓。山药补益脾胃,生化气血,助熟地黄补阴血得气而化生。山茱萸补养肝肾,强健筋骨,固涩精气。泽泻泻熟地黄壅滞浊腻。茯苓渗湿健脾,既助山药补气健脾益肾,又使山药固脾不恋湿。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使山茱萸温阳不助热。

(六)心肾虚寒证(心肾不交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头痛,头晕目眩,腰酸腿软。

2.辨证要点 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或沉迟。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心烦,或失眠多梦,或心悸,或耳鸣,或男子早泄,或女子梦交,或手足不温。

【治则与选方】 温补阳气,交通心肾;可选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与四逆汤合方。

【处方用药】 桂枝9g 生姜9g 白芍9g 大枣12枚 炙甘草9g 龙骨10g 牡蛎10g 干姜5g 生附子5g

【服用方法】 先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4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4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气虚明显者,加人参、黄芪,以益气补虚;若血虚明显者,加当归、熟地黄,以滋补阴血;若肾虚者,加何首乌、补骨脂,以滋补肾精;若遗精明显者,加山茱萸、金樱子,以收敛固涩等。

【药物功效】 方中桂枝、附子、干姜,温通阳气,固摄精气。牡蛎固涩肾气,敛精止遗。白芍益血敛阴,固涩阴精。生姜宣通上下,交通阴阳,温阳散寒。龙骨安神定志,固涩肾精。大枣、炙甘草,益气和中。

(七)肝脾虚郁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头痛,头晕,胁胀腹满。

2.辨证要点 因情绪异常加重,乏力,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或虚。

3.可能伴随的症状 胸闷,或善太息,或情绪低落,或不思饮食,或嗜卧,或烦躁,或大便溏泄。

【治则与选方】 健脾益气,疏肝理气;可选用四君子汤与四逆散合方。

【处方用药】 人参12g 白术12g 茯苓12g 炙甘草12g柴胡12g 白芍12g 枳实12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6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气虚甚者,加黄芪、山药,以补益正气;若肝郁甚者,加陈皮、青皮、香附,以行气破气;若胸闷者,加薤白、瓜蒌,以宽胸行气通阳;若食少者,加麦芽、山楂、砂仁,以消食和胃;或选用逍遥散与四君子汤合方等。

【药物功效】 方中人参、白术,健脾益气。柴胡疏肝解郁。枳实降泄浊气。茯苓渗利湿浊。白芍柔肝缓急。炙甘草益气和中。

(八)肝胃虚寒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头痛,脘痞呕恶,头晕目眩。

2.辨证要点 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食少便溏,或胸胁痞塞,或善太息,或烦躁,或手足不温,或呕吐涎沫。

【治则与选方】 温补肝脾,降泄浊逆;可选用吴茱萸汤与小建中汤合方。

【处方用药】 吴茱萸24g 人参9g 生姜18g 桂枝9g炙甘草6g 白芍18g 大枣12枚 胶饴70ml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4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呕吐明显者,加半夏、陈皮,以理气化湿,散寒止逆;若头痛明显者,加蔓荆子、白芷,以散寒通经止痛;若腹泻明显者,加山药、茯苓,以健脾渗利止泻;若胸闷明显者,加木香、香附,以行气宽胸等。

【药物功效】 方中重用吴茱萸散寒降逆,温肝以治头痛,暖胃以治呕吐。人参补益中气,化生阳气。生姜温中散寒,降逆和中。重用胶饴(饴糖)温补脾胃,生化气血,缓急止痛。白芍补血敛阴,缓急止痛止悸,助胶饴以补血。桂枝温阳散寒,与白芍相配伍,调和营卫。大枣、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九)风痰侵扰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头痛,头晕目眩。

2.辨证要点 因情绪异常加重,晕则呕逆,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滑或弦。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头重脚轻,或胸闷,或胁胀,或头重如裹,或耳鸣,或失眠,或呕吐痰涎,或手足麻木。

【治则与选方】 健脾化痰,平肝息风;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桂枝人参汤合方。

【处方用药】 半夏9g 天麻6g 茯苓6g 橘红6g 白术18g 炙甘草12g 人参9g 干姜9g 桂枝12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5~7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湿痰较盛者,加泽泻、薏苡仁,以健脾化湿消痰;若肝阳偏亢者,加钩藤、代赭石,以平肝降逆;若头重不欲举者,加葛根、藁本,以清利头目;若恶心呕吐者,加竹茹、旋覆花,以降逆止呕;或选用苓桂术甘汤与六君子汤合方。

【药物功效】 方中天麻平肝息风,利清窍,止眩晕。半夏醒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化痰。茯苓渗湿健脾,助白术益气健脾利湿,使脾主运化水湿。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助天麻理肝气,平肝逆。桂枝温阳通经。干姜温暖脾胃。炙甘草甘平益气,气能化湿,并调和诸药。

(十)阴阳俱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头痛,头晕目眩,耳鸣。

2.辨证要点 手足不温或烦热,舌质淡或红,苔薄,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心悸,或腰酸腿软,或小便多,或小便短少,或自汗,或盗汗,或四肢麻木,神疲乏力,或潮热,或畏寒。

【治则与选方】 滋补阴津,温补阳气;可选用肾气丸与芍药甘草合方。

【处方用药】 干地黄24g 山药12g 山茱萸12g 茯苓9g 泽泻9g 牡丹皮9g 附子3g 桂枝3g 白芍30g 炙甘草10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4~6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以养血开窍安神;若耳鸣者,加磁石、龙骨、牡蛎,以交通心肾;若头晕目眩者,加石决明、代赭石、杜仲、天麻,以益肾平肝,降泄浊逆;若肢体麻木者,加黄芪、白术、通草,以健脾益气,通利血脉等。

【药物功效】 方中重用干地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附子温壮阳气,助阳化气。山药补脾益气。桂枝温阳通阳。山茱萸强健筋骨而固精。泽泻泻干地黄之滋腻,使补药不腻。茯苓既助山药益气,又渗利山药之壅滞。牡丹皮既清热养阴,又制约温热药不伤阴。白芍益血敛阴,平肝潜阳。炙甘草益气和中。

(十一)郁瘀夹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头痛,头晕目眩。

2.辨证要点 痛如针刺,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薄黄,脉弦或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胸胁胀闷,或情绪低落,或少言寡语,或夜间痛甚,或肢体麻木,或语言不利。

【治则与选方】 行气解郁,活血化瘀;可选用柴胡疏肝散、栀子豉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

【处方用药】 柴胡12g 陈皮12g 川芎9g 枳壳9g 香附9g 炙甘草3g 桂枝12g 茯苓12g 白芍12g 桃仁12g牡丹皮12g 栀子15g 淡豆豉10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6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气郁明显者,加青皮、厚朴,以行气解郁;若心胸烦热明显者,加黄连、竹叶,以清心泻热;若瘀甚者,加水蛭、虻虫,以活血逐瘀;若失眠明显者,加酸枣仁、柏子仁,以滋补阴血安神;若头晕目眩者,加熟地黄、钩藤,以滋补阴血,和利头目等。

【药物功效】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白芍敛肝柔肝,缓急止痛。香附调经理气止痛,助柴胡行气解郁。陈皮消食导滞和胃。枳壳理气降泄浊逆。桂枝通经化瘀。茯苓益气渗利湿浊。牡丹皮、桃仁、川芎,活血通络止痛。栀子清泻郁热。淡豆豉透达郁热。炙甘草益气,助白芍缓急止痛,并调和诸药。

(十二)痰热阻结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头痛,头晕目眩。

2.辨证要点 口苦口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沉。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心烦,或失眠多梦,或咽中痰阻,或肢体烦重,或肢体麻木,或大便不爽。

【治则与选方】 清热化痰,开窍醒神;可选用小陷胸汤与温胆汤合方。

【处方用药】 黄连3g 半夏12g 全瓜蒌30g 竹茹12g枳实12g 陈皮18g 炙甘草6g 茯苓9g

【服用方法】 煎药时加大枣5枚,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4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痰明显者,加胆南星、贝母,以清热化痰;若热明显者,加黄芩、栀子,以清热燥湿除痰;若头晕目眩者,加天麻、钩藤,以息风止眩;若肢体麻木者,加白僵蚕、白附子,以祛风通络等。

【药物功效】 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全瓜蒌清热化痰,开胸行气。半夏燥湿降逆。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陈皮理气化痰,助半夏燥湿化痰。枳实理气化痰,助竹茹清胆降逆。茯苓益气健脾利湿,杜绝痰生之源。大枣、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医案助读

程某,男,58岁,郑州人。主诉有10余年高血压病史,在2年前服用西药能将血压降至正常,近2年来服用西药不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经常在115~130/160~180mmHg之间波动,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头痛,头晕目眩,急躁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赤,乏力,手足麻木,口渴,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当清泻肝热,通阳降泄;选用风引汤加味,大黄12g,干姜12g,龙骨12g,桂枝9g,甘草6g,牡蛎6g,寒水石18g,滑石18g,赤石脂36g,紫石英18g,石膏18g,黄芪24g。6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3次服。二诊:头痛止,头晕目眩减轻,复以前方6剂。三诊:急躁易怒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血压降为95/135mmHg,病情稳定,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服用3~5g,每日分3次服。随访1年,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用方提示:根据急躁易怒、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辨为肝热,再根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辨为阳郁,因乏力、手足麻木辨为热伤气,以此辨为肝热阳郁证。方以风引汤清泻肝热,通阳降泄,加黄芪,以补益正气。诸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物汤的标准配方
▶经久传抄的祖传秘方,民间中医提供的独门绝技,有幸看到一定留下
【中医男科】王付:中西结合治疗阳痿和性欲低下 中医辨证论治阳痿19法
慢性疲劳综合症
反流性食管炎的辨症
治疗肩周炎验方迁延型乙型肝炎秘方乙肝病毒携带者名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