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汽车经销商水深火热 亟待政策釜底抽薪

腾讯·头条客是由腾讯汽车与汽车头条联手打造的一个全新汽车稿件众筹平台,本期稿件系腾讯·头条客选题"经销商和厂商打架,商务部还不来管管?谁家的经销商最该得到补贴?"的投稿。

"春江水寒鸭先知"。车市的冷暖,最先传递给了汽车经销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向商务部办公厅递交关于尽快出台《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的报告、重建厂商和经销商的关系的举动,显示了行业协会期望破解汽车经销商所遭受巨大压力的迫切之心。

经销商水深火热的现实处境并不夸张。汽车流通领域的"惨烈",近来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价格倒挂"、"大面积亏损",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中国汽车经销商对供应商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半数经销商已经无法在新车销售环节盈利,绝大多数经销商在建店当年处于亏损状态。

证实汽车经销商包袱沉重、陷入困境的,是高企不下的库存。库存的压力,不仅被一些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汽车经销商不同程度的感受到,就连豪华汽车品牌的经销商也概莫能外。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局面未能扭转。

数据表明,2015年3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77,同比上升28%,仍处于警戒线水平之上。而根据国际惯例,库存系数的合理范围应当在0.8-1.2的范围之间。

4月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再度发出库存超警戒的警告,"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显示库存预警指数为60.5%。

汽车经销商的高库存,折射了市场的疲软。其惨淡境遇,亦反映了车市高速增长已成昨日黄花的无奈现实。

"黄金十年"不再,双位数增长成为传说。2014年GDP增速回调0.3个百分点至7.4%、创下近24年来之新低,而汽车销量增速坠至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远低于年初预计的10%。2014年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增速已经由2013年的15.8%和13.9%猛然回落至7.26%和6.86%。

报表堆冷,数据飘寒。打破了多年来屡试不爽的、车市增长幅度一般为GDP增速1.5倍的常规预判,从而宣告了中国车市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车市微增长和厂商利润下滑成为"新常态"。

但是,在车市高速增长时期滋长的扩张惯性挟裹之下,过于乐观、豪气干云霄的车企,未能适应市场新常态。

直奔数百万辆以上而去的冲天产能规划,直接导致汽车产销失衡。业内专家警告,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正在加大。在多达两三百万辆新增产能的背景下,2015年中国汽车总产能可能将达到4000万辆左右,而市场的实际消化能力可能只在2500万辆左右。这意味着,大量的产能有被放空的危险,汽车厂商向经销商压库的行为或许会愈演愈烈。

事实上,当车企高歌猛进的扩产计划猝不及防的遇上了转冷的车市、市场无法消化释放过快的产能之时,汽车经销商就不可避免的成了汽车厂家开闸放水消化存量的蓄水池。为了粉饰销量报表,汽车制造商一再加大对经销商的考核力度,强行向经销商压库、搭售,而不太关心经销商的投资收益。

当一些车辆还躺在经销商仓库的时候,它们却已经化作零售量跃然厂家的整车销量报表之上。看似光鲜无比的汽车制造商报表,背后实则潜伏着市场销售终端大幅承压的苦涩。库存不断放大,大笔资金被无情占用,经销商经营情况恶化甚至引发其生存危机。

在此背景下,一些遭受生存焦虑、不堪压力、忍无可忍的汽车经销商们只能揭竿起义、奋起反抗、抱团逼宫、集体抵制。触发痛点的,已然不是盈利而是生存。在抗争之下,部分经销商如愿以偿的获得了补贴。

打量未来,车市形势严峻依旧,汽车经销商生存前景不容乐观。

2015年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140667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创下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之新低。国际油价低迷增加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国内房地产市场短期难以强劲回升、环保压力硬约束经济增长、进一步趋紧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增长要素制约潜在增速,正使宏观经济面临进一步放缓的压力,汽车市场不免受到波及影响。

4月份,车界骤然涌现的降价狂潮,说明了这一点。

在汽车市场增速继续放缓、大大低于预期的大背景下,抢夺客户、降价单挑的捉对厮杀正演变为一场波及广泛的混战。降价的战火,在极短时间内,由上海大众燃烧蔓延至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微博)等众多厂家。

僧多粥少,价格体系陡然坍塌。不言而喻,各个细分市场的竞争会趋于更加惨烈。作为排头兵冲锋陷阵的汽车经销商,毫无疑问将承接车企转嫁的压力。不幸的是,他们本已在微利的边缘如履薄冰。

车辆价格大面积拉低,不可避免的将造成汽车经销商利润进一步萎缩摊薄。

由此看来,汽车经销商的未来生存前景依然不容乐观。汽车制造商与汽车经销商的关系,到了亟待重构的关键节点。

车市野蛮生长、厂商相安无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眼下,车市告别高速增长、买方市场形成。车企超高的产销期望,与车市低速增长之间的反差,愈发凸显。同时,也有进一步加剧厂商矛盾的危险--经销商"反水"、制造商受伤。

一意孤行、造成双输,不如双方放下姿态、平等对话。

抗御车市风险的方法,在于汽车制造商对汽车行业回归调整中所可能面临的风险多一份清醒的认识,对重压之下的汽车经销商多一份感情理解和行动支持,根据市场实情与汽车经销商共同制定合理的产销规划目标、产品销售价格、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双赢。

但是,要想彻底理顺厂商关系,唯有完善法制体系、重构平等关系,才是治本之策。应当注意到,即便是车企花费巨大代价暂时安抚了汽车经销商,但存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隐患,到头来,受伤害的只是消费者。仅仅依靠汽车厂家的巨额补贴扬汤止沸,不如让不合时宜的政策釜底抽薪。

打破汽车厂家的绝对垄断,还需要相关法规与时俱进的做出些许改变。这也是汽车流通协会呼吁尽快出台《汽车销售管理办法》、重建厂商关系的原因所在。

2005年发布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但催生了汽车制造商的先天强势和不合理的销售体制。它赋予了厂家在品牌授权、建店标准、销售目标、商务政策和售后领域等方面的绝对话语权。在这样的政策氛围中,汽车经销商的利益自然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汽车厂家盲目敷设销售网络、要求缴纳不菲的建店保证金、指定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设备建材、授予较短合同期限,增大汽车经销商的经营风险。而搭售滞销车型、强行压库,潜伏汽车经销商现金流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不合理的"年终返利",更像驴子头前的一根胡萝卜,让汽车经销商不知不觉陷入了库存攀高和单车利润急剧走低的境地。为了尽可能的完成任务销量拿到利润返点,一方面不得不大量向汽车制造商提车;而另一方面,为了尽可能的售出不断积压的车型、回笼资金,又不得不微利甚至亏本卖车。赔本赚吆喝,在付出的代价过大之时,返点利润势必无法让汽车经销商生存下去。为了回笼资金或者争取返利,不得不降价售车,形成"价格倒挂",让其经营压力陡增。

另一方面,整车厂不断争夺售后市场利润,加重了汽车经销商们的困境。在买方市场形成之后,经销商通过新车销售已经挣不到很大利润,但售后利润的空间也受到无情挤压。一些汽车制造商通过锁定车辆贴膜、导航、养护用品、机油、易损件等供货渠道,从经销商身上摄取大量利润。

市场不好时,厂家的强势地位就会凸显。毫无疑问,未来厂商之间利润的博弈还将继续,厂家与经销商剑拔弩张的一幕或恐再度上演。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解决厂商矛盾的新版《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并未于2015年1月如约而至。

兼顾厂商利益,尽快修改汽车销售管理办法,铲除滋生霸王条款的政策土壤、构筑合理公平的厂商关系,把不对等的经销商和厂家关系真正落实为合作关系、伙伴关系,使汽车市场逐步呈现健康良性运行、厂商双赢的理想局面。

  • 分享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4家湖南经销商联名“逼宫”拒提车
中升集团利润增长超三倍 最赚钱经销商集团是如何炼成的?|汽车产经
“下乡”找信心 | 救市下乡
保时捷漠视惹众怒 经销商暂缓提车倒逼其补贴
经销商的脸都亏绿了 东风系的纳智捷和起亚到底咋了?
什么是库存车?_凯旋论坛_XCAR 爱卡汽车俱乐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