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李法德:往事尘风岁悠悠


往事尘风岁悠悠

文/ 李法德

编辑/落英小桥

我的故乡是淄川东山里的葫芦台村。

那里有我抹不去的记忆,掩不住的乡愁。

往事尘风岁悠悠,蹉跎岁月是乡愁。

记得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冬天生产队里发碳票,就是冬天用来点炉子取暖的煤票。取煤要用小推车从蒲家煤井推回家。鸡叫头遍,也就凌晨两点左右母亲就把我从被窝里拽出来。爹就推起从亲戚家借来的小推车,让我坐在中间的车梁上,脚分别踩着两个车篓,包上母亲擀的单饼出发了。走出五六里地,到蓼坞村双山沟一段我就开始害怕起来,老是听着我们的后边有人走路的声音,吓得我闭上眼睛。估计父亲也害怕,那时公路上是没有车辆和路灯的,他故意找些话题问我上学的情况,老师教得咋样,问着问着我就开始打盹,父亲见我不应声,又故作镇定地打起口哨,也是为了给自己壮胆。

天刚放亮就听到有自行车铃声,父亲说,到寨里了,煤井工人下夜班了。我村到蒲家庄30华里,九点多到了井上,来推碳的人不多,但地面上也无煤,要等着一罐笼一罐笼的提,中午十二点钟我们把300市斤碳过好磅,装好车,开始往回返。煤井在蒲家庄的东边,中午要在村里找点水吃午饭。记得当时看到一户人家的大门上一个牌匾上面写着《蒲松龄故居》郭沫若题的,门锁着没人住,父亲去东邻找了碗热水,爷俩把单饼吃了又往家赶,去得时候从佛村到蒲家庄全是下坡,往回走麻烦就大了,推上300斤煤且全是上坡,虽是冬天一推一拉,爷俩也是累的大汗淋漓,尤其是爬佛村岭才开始走二百步歇一次,再往后一百步,五十步,累得腰酸腿疼,终于爬上来了,这时天也快黑了,快到村头的时候看到两个姐姐在迎我们就像看见了大救星,高兴的哭着说,你俩可来了。上了村西的陡坡就到家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热菜热饭,累得我一口也没吃倒头便睡了。

   我们父子推碳的故事已经过去近五十年。那个用小推车当主要运输工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人家家户户也都买上了汽车。我们七人也都在城里买了房,大姐,二姐,三妹,小弟在淄川,我,五妹在张店,四妹在齐河。冬天集中供暖。那个烟熏火燎的日子也已经远离了我们。听老家的人说,村里已作了规划,准备煤改电,村西边那条又窄又陡的担扁小路也经修成了一条又平又宽的水泥路,村里胡同旯旮的土路也都修成了水泥路,下雨天不用踹泥窝了。村中都安上了路灯,夜晚也不用黑灯瞎火的走夜路了。村里的小广场到了晚上特别热闹,一群山婆娘也跳起了广场舞。

多少年的追寻,乡愁是一片云。

多少次的叩问,乡愁是一生情。

人逢盛世乐悠悠,国泰民安山河秀。

绿水青山云天蓝,金山银山宇琼楼。 

  二O一九年十月三十一日于张店

作者简介:李法德,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八十年代中期曾在黑旺铁矿宣传科工作,陆续在报刊发表新闻.散文杂文.后调淄川环卫局,笔耕不掇,多次在报刊发表杂文。时评,散文,游记等,热爱诗词,结交诗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职工文苑】老罕井
五井村名的由来
蒲姓在胶东不多见,荣成这个村里有座蒲氏宗祠
韩秉祥:淄博煤矿历史上的大包柜
淄博记忆乡村——淄川区北沈村
在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故乡-淄川蒲家庄,拜谒聊斋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