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去的带城桥弄


过去的带城桥弄

带城桥南下,跨过十全街,就是带城桥弄了。不过,现在的带城桥弄是带城桥路了,在1989年拓宽成大马路了。前不久,走过路过,在中间路段,看见路东的一条短短侧弄,还挂了个带城桥弄的蓝色路牌。我知道,这是后来硬加上去的,因为,这条短短的侧弄,以前是通往南园乡村的小路,没有名字,不叫带城桥弄。

走着走着,我不由得回想起过去的带城桥弄,真正的带城桥弄……

儿时的我,住在十全街,离带城桥弄,不过几十米。带城桥弄,窄窄的。顺着电线杆上歪歪扭扭的电线,望进去,弄堂里面,有的地方,两手撑开,仿佛可以撑到两边的灰墙。

弄口,倒是有一片宽宽的地盘。“噹噹噹……”,有时候,夏日的夜晚,弄口会很闹忙,那是“小热昏”在一边“唱滑稽”,一边卖“梨膏糖”。广玉兰大树下,那人,着一件长衫,戴一顶瓜皮小帽,站在一条长凳上,敲着古铜小锣,唱着江南小调,说着滑稽闲话,噱头噱脑,吸引了好多好多的看客。我在里三层外三层的看客堆里,钻进去,钻出来,“覅出铜钿看白戏”,一块梨膏糖也没买过。嘴巴倒是馋,只是小口袋里没钱啊。

弄口东,是一爿染坊店,外面一排大大的玻璃橱窗,橱窗里面挂着或绒线或布料或衣物。现在,这样的染坊店已经看不见了,人们在家里已经找不到需要染色的东西了,过时的,褪色的,说扔就扔了。有一天傍晚,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弄口玩“飞铜板”,划根底线,在底线内,论远近,定输赢。小伙伴的铜板,应该有古时好几个年代的。我没有,只有几个大大的圆圆的镀锌螺丝垫片。飞着,飞着,嗖——,我脱手飞出去的螺丝垫片,却转弯飞向了染坊店的玻璃橱窗……咣,玻璃橱窗碎了!“小赤佬!”冲出来的老板,逮住了我。结果,我母亲赔了好多钱,我挨了母亲好多打。

弄口西,第一家,以前也是个小富人家,看屋内的家具摆设就知道了。那红木的长条桌上方,一轴画,两轴字,隐隐显示曾经也是书香门第。只可惜,老阿婆唯一的儿子,虽然身体壮实,但双腿残疾,走路必须撑一付拐杖。屋门朝东,两颗大树下,摆了两桌“康乐棋”。“康乐棋”,有点象“斯诺克”,用杆子击打母棋,把分数棋打进四角的洞里,得分高者为赢。两分钱,一盘。技术不行,我是常打常输。这家门口,在靠近路边的地方,还放了一张小方桌,卖茶水。除了茶水,上面还有几个小玻璃杯,里面是糖水浸了的果冻和红枣,两分钱一杯,味道好极了。老板,撑着拐杖,走来走去,收钱,抽烟。

茶水摊斜对面,一溜矮矮的竹篱笆,里边种了花花草草。这是我带城小学的一个同学家。走过同学家,我常常会拐进左手边的一条短弄堂。短弄堂底,有个小柴门,有时候会开的。因为,进了小柴门,就可以绕过一幢民国风的洋房,出庄严的北大门,就是十全街,对面就是我家了。洋房南边是个大花园,除了繁多的月季花,还有棵高大的柿子树,树下爬满了南瓜藤。彩色的花窗玻璃,彩色的菱形地砖,漂亮的弯角楼梯……楼下,曾经办过托儿所,我姐在那里做过老师。可惜,随着房屋开发商的跟进,这幢值得保留的民国风洋房被拆了,原地挤出了一堆水泥楼,冠以住宅小区。

走进弄口,不远处有块空地,泥地。旁边一排破旧的平房,是我一个小伙伴的奶奶家。屋里面,车厢样子,窄窄的一长条。依次,一间放床,一间放饭桌,一间带灶头的厨房,厨房出去是一个小院子,小院子里,几垄地种着几样蔬菜。有一天,我那小伙伴爬到奶奶的床下,拉出一罐子,给我看。罐子里是好多的银元,“袁大头”。门外,那块泥地,是我们几个小伙伴的开心乐园。挖几个小坑,“打弹子”;定一个方向,“敲肉骨头”;画十个方块,“骑脚马马”;挥一根鞭子,“抽贱骨头”;斜一块砖头,“滚铜板”。

再从这里进去,就是弄堂的窄开始了。右手边,有一包着“洋铅皮”的大门,从门缝里望进去,里面是大大的院子,竹林深深,花草悠悠,一座小楼被“爬山虎”掩着。后来的后来,听说,上世纪后期,苏州作家陆文夫,也在带城桥弄住过,应该就是这里了。

走进窄弄堂,没几步,左侧路边,有处三层条石的石阶。走上石阶,门洞里豁然开朗,很大的一个院子。院子里,还有一个门洞,里面是一尼姑庵,黑咕隆咚的。庵里,香烟缭绕,几个尼姑,静悄悄地走来走去。现在,“度娘”说,此庵为“长寿庵”。院子里,住着几户人家。有一家,我认识一个小伙伴,他父亲是凤凰街上一爿理发店的剃头师傅。有一天,我路过这里,听见小伙伴在拼命地哭喊……进去一看,原来是剃头师傅在打儿子。小伙伴,被父亲按在长凳上,用皮带在抽打。我,不由得发火了,大声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打人?再打,我去报告警察了!剃头师傅,怔怔地看了我一会,扭头进屋了。事后,小伙伴告诉我,说他闯了祸,用弹弓射了庵里的花猫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带城桥弄10号了,因为我姐住这里,因为我有段时间跟姐住这里。这里是大户人家,童宅。一扇扇的门,大门,小门,月亮门;一扇扇的窗,落地长窗,花格短窗;百年大厅的梁柱上有“纱帽翅”,地面铺的方砖,裂纹纵横;一个大大的庭院,有池塘,有湖石,有假山,有小桥,花草树木,诗情画意。

记得,黑漆大门,有台阶,有门槛。那时,我进出大门,搬个自行车,蛮吃力的。我姐家,就在进大门右手边的隔厢里。那年那月,我在苏北农场当“知青”,要过年了,探亲假回到姐家时,数着弄堂里昏暗的路灯,常常是半夜里。大门关了,我只要轻轻地喊,阿姐,我回来啦。姐,一定听得见,一定披了大棉袄,给我开大门。

记得,厚重的大门后面,有一排小钉子,那是挂“板刷”用的。出门,挂上“板刷”;回来,收了“板刷”。晚上,最后回家的人,只有看见没有一把“板刷”了,就必须用大门栓扣住两边的铁环,才能关门大吉。早上,第一个出门的人,卸下大门栓,吱嘎嘎,开门大吉。门外,大社会;门内,小社会。

记得,那落地长窗,可以往上一提,卸下来的。卸下来,干嘛?一是,方便搬家搬家具;二是,两头搁在凳子上,可以晒晒咸菜或萝卜干。大厅门口的窗格子,都用蚌壳打制的小方片镶嵌。好看是好看,但一到冬天,管不住冷风,呜呜的风声,好冷。大冷天,孵太阳,大家都不愿在这长窗前。“明瓦”不是瓦,却是一片片漏风的乡愁啊。

记得,庭院深深,故事多多。逮麻雀,捉蟋蟀,赶刺猬……调皮的小朋友,东奔西跑,嘻嘻哈哈。可是,不知被谁允许在庭院里建了三间平房?庭院慢慢荒废了。西横头,有个小门,有段时间,大鸣大放大字报,可以开门出去的。出去,一拐,再拐,就到了连接十全街的船舫巷了。那时,船舫巷里也有民国风的老房子的,现在,也没有了。

记得,房东好婆的院里有口井,庭院角落里有口井,月亮门后有口井。井圈,有几道勒痕,很有年代感,只是不知道它们现在在何处了?在自来水没通的年代,这里的家家户户用井水,冬暖夏凉。我常常去井边,用吊桶吊水,把缸里存满水。一到夏天,常常可以看到有人用“网线袋”装了西瓜,沉在井里,激冷。

记得,这里有很多家乡邻,房东好婆,慈祥和蔼,对大家一视同仁。邻里之间,有个吵吵闹闹,她会出面调解;哪家小孩,因为大人不在家,她会悉心照顾好;突然下雨了,这家晾在外面的衣物,她会忙不迭地收好;逢年过节,她睡得很晚,她会念念叨叨,“火烛小心”,嘱咐各家各户,安全第一。

记得,天井里,人来人往,乡邻们,低头不见抬头见。到了大热天,天井里,大家抬饭碗吃晚饭,大家搬凳子乘风凉。这里,有人下棋打牌;那里,有人咪酒吸烟。阴沟旁,有人在洗冷水澡;竹榻下,有人在点蚊虫香。东家煤炉没封好,熄火了,要在天井里生煤炉,西家会说,不要忙了,用我家煤炉的煤球接个火吧。

现在,只能是记得了,因为,随着带城桥弄拓宽成带城桥路,古色古香的童宅,也拆了。各家各户,各奔东西,要好的老乡邻,要再见上一面,那是难得啦。

弹石路面的带城桥弄是南北向的。出了大宅门,右拐,向南去,再左拐,是阔家头巷。我知道,老屋连接,该巷旧时多有用钱阔绰的贵人居住。往里走到头,是网师园的正门。喜欢网师园,是因为我在带城小学上学时,上劳动课,常常被老师带去网师园里拔草。

过了阔家头巷,也就过了窄弄堂,离南园乡村就不远了。一路走过去,右边是南园宾馆的高高水泥墙,左边是三三两两渐渐乡野的农家。有一年,一天傍晚,我在这里看见一队正在巡逻的解放军,一律小手枪,很是英武。隔天,就听人传说,说是南园宾馆来了一位中央首长,加强保安,加强保密,神神秘秘的。沿着高高的水泥墙,右拐进无名小路,有一间破落的长满青苔的小房子,里面住一个孤独的中年人。他,瘦高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他,从不说话,从不看人。他,在凤凰街上的点心店上班,做大饼油条的。

沿高高的水泥墙,往南到底,就到了南园河。那时的南园河,清澈见底,小鱼小虾,游来游去。附近人家,常常来这河滩上,淘米洗菜洗衣物。我学会钓鱼,就得感谢这条河;我学会游泳,也得感谢这条河。不过,小河往东的“羊瘌子桥”下,几乎每年夏天的淴河浴风景里,总有坏消息传来,说是淹死人了。捞上来的人,常常是被人倒背着奔跑,奔跑过带城桥弄,送医院抢救。

过老桥,走土路,南园乡村很美丽。忘不了,一垄垄春华秋实的田地,一个个勤劳耕作的农民……现在,南园乡村已经了无踪迹,被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淹没了。最早出现在南园乡村的现代建筑,应该是原“苏州电视台”,那高高耸立的电视塔,在一大片的乡村原野背景中,显得很是突兀。

其实,我最忘不了的是那个叫什么家的花园。花园,在带城桥弄底的东侧,围着乱砖搭建的围墙。从围墙窟窿爬进去,里面大树林立,郁郁葱葱。池塘边,土坡上,草木青青,一股乡野的味道,一直在记忆中。在这个花园里,我认识了金龟子,认识了羊嘎嘎,认识了傻傻蝌蚪,认识了七星瓢虫……好多年了,我走过路过,那里已经是住宅小区了。想当年,稍微东去,靠着水稻田,与这花园毗邻的还有一个大花园。前几年,我走过路过,这个花园也被夷为平地了,成了一个收费的临时停车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时的带城桥弄
一条弄堂两种风情
无锡的24个沧桑瞬间,最后1个令人心碎!
寻 梦(上) 快乐王
钱南园行书《芜城赋》
锡城的“屎弄”您听说过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