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肌肉

第二节肌学

一、概述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少数附着于皮肤者,称为皮肌。在人体内分布极为广泛,有600多块,约占体重的40%(图2-2-1、2-2-2)。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第二章运动系统115

和辅助装置,执行一定的功能,且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并接受神经的支配,所以每块肌都可视为一个器官。表情肌


肱头肌

肱三头肌肱肌


胸大肌肱桡肌


前锯肌指伸肌


桡侧腕

腹外斜肌伸肌


腹白线伸肌支持带


一耻骨肌

一长收肌

股四头肌股薄肌


一缝匠肌

胫骨前肌

趾长伸肌116实用人体学肱桡肌


肱二头肌

肱肌

斜方肌肱三头肌


三角肌

冈下肌大圆肌


背阔肌

胸腰筋膜浅层

臀大肌

股二头肌股薄肌


半腱肌

一半膜肌

一腓肠肌

图2-2-2全身肌的配布(后面)

(一)骨骼肌的形态、分类及构造

1.骨骼肌的形态和分类

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大致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4种(图2-2-3)。

(1)长肌:主要分布于四肢。多呈梭形,肌束几乎与肌长轴平行,收缩时肌显著缩短,可引起大幅度运动。有些长肌的起端有两个以上的头,以后聚第二章运动系统117

些长肌肌腹被中间腱划分成两个肌腹,称二腹肌;有的由多个肌腹融合而成,中间隔以腱划,如腹直肌。

(2)短肌:小而短,具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较小,多见于躯干深层。

(3)阔肌:宽扁呈薄片状,多见于胸腹壁,除运动功能外还兼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4)轮匝肌:主要由环形的肌纤维构成,位于孔裂的周围,收缩时可以关闭孔裂。

肌腱腱膜

肌腹


肌腹肌腱


肌腱

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二腹肌

ニ头肌三头肌半羽肌羽肌多羽118实用人体学

2.骨骼肌的构造

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图2-2-3)。肌腹由大量平行排列的肌纤维(即肌细胞)以

结缔组织包裹构成,色红而柔软,具有收缩功能。

肌腱主要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强

韧而无收缩功能,位于肌腹的两端,肌腹借肌腱附

着于骨骼。阔肌的肌腱呈薄膜状,称腱膜。

(二)骨骼肌的起止、配布和功能

起点肌腹

止点一肌腱


图2-2-4肌的起、止点

1.骨骼肌的起止

肌通常以两端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面上,

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图2-2-4)。肌收缩时

使两骨彼此靠近第二章运动系统119

块骨必定有一块骨的位置相对固定,而另一块骨相对地移动。通常把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四肢靠近近侧端的附着点看作肌肉的起点或定点;把另一端则看作为止点或动点。肌肉的定点和动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置换。例如胸大肌起于胸廓,止于肱骨,收缩时使上肢向胸廓靠拢,但在作引体向上动作时,胸大肌的动、定点易位,止于肱骨的一端被固定,而附着于胸廓的一端作为动点,收缩时使胸廓向上肢靠拢,故能引体向上。

2.骨骼肌的配布

肌在关节周围配布的方式和多少与关节的运动轴一致。在一个运动轴的相对侧有两个作用相反的肌或肌群,称为拮抗肌。如肘关节前方的屈肌群和后方的伸肌群;桡腕关节和拇指腕掌关节,除有屈肌和伸肌外,还配布有内收肌和外展肌。在运动轴的一侧,作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如肘关节前方的各块屈肌。

3.骨骼肌的功能

肌的功能是收缩,由肌的运动单位完成。运动单位是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120实用人体学

构成。肌的工作方式包括静力作用和动力作用。静力作用,肌具有一定张力,使身体各部之间保持一定姿势,取得相对平衡,如站立、坐位和体操中的静止动作。动力作用,肌具有一定的收缩力,通过杠杆运动使身体完成各种动作。

(三)肌的辅助装置

在肌的周围有辅助装置协助肌的活动,具有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等功能,肌的辅助装置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

1.筋膜

筋膜遍布全身,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图2-2-5)。内侧肌间隔

皮肤


股骨浅筋膜


股动、静脉

股外侧肌一皮神经


一大隐静脉

外侧肌间隔

坐骨神经深筋膜


一后肌间隔

图第二章运动系统121

(1)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富有脂肪。人体某些部位浅筋膜内缺乏脂肪组织,如眼睑、耳郭。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走行于浅筋膜内,有些局部还可有乳腺和皮肌。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它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深筋膜与肌的关系非常密切,随肌的分层而分层。在四肢,深筋膜插入肌群之间,并附着于骨,构成肌间隔;包绕肌群的深筋膜构成筋膜鞘保证肌单独活动;深筋膜还包绕血管、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在肌数目众多而骨面不够广阔的部位,它可供肌附着或作为肌的起点。

2.滑膜囊

滑膜囊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囊,壁薄,内有滑液,多位于腱与骨面相接触处,以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在关节附近的滑膜囊可与关节腔相通。滑膜囊炎症可影响肢体局部的运动功能。

3.腱鞘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122实用人体学

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处(图2-2-6)。腱鞘可分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图2-2-7)。腱鞘的纤维层位于外层,为深筋膜增厚所形成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它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肌腱的作用。腱鞘的滑膜层位于腱纤维鞘内,是由滑膜构成的双层圆筒形的鞘。鞘的内层包被在肌腱的表面,称为脏层;外层贴在腱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称为壁层。脏、壁两层互相移行,形成腔隙,内含少量滑液,使肌腱能

N在鞘内自由滑动。若手指不恰当地作长期、过度且快

速的活动,可导致腱鞘损伤,产生疼痛并影响肌腱的滑动,称为腱鞘炎,为一种常见病。血與


手指腱鞘腱结合


屈肌总腱鞘拇长伸肌腱


拇短伸肌腱

拇长屈肌拇长展肌腱

腱鞘桡侧腕长、


指浅、深屈小指伸肌腱


拇长屈短伸肌腱


肌腱肌腱

指伸肌腱侧腕伸


手掌第二章运动系统123

腱滑膜鞘壁层

腱滑膜鞘脏层滑膜腔

指屈肌腱滑膜鞘腱纤维鞘

生建;指屈肌腱


指骨一腱系膜


腱滑膜鞘脏层腱滑膜鞘壁层


一滑膜腔

指屈肌腱一腱纤维鞘


一腱系膜

一指骨

一指背腱膜

图2-2-7腱鞘示意图

二、头颈肌

头颈肌包括头肌和颈肌。

(一)头肌

头肌分布于头面部,包括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1.面肌

面肌为扁薄的皮肌,位置浅表,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主要分布于面部口裂、眼裂、鼻孔周围,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肌两种,有闭124实用人体学

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故面肌又叫表情肌(图2

2-8)。人耳周围肌已明显退化。

(1)颅顶肌:阔而薄,左右各有一块枕额肌

它由两个肌腹和中间的帽状腱膜构成。前方的肌腹

位于额部皮下称额腹,额腹止于眉部皮肤。后方的

肌腹位于枕部皮下称枕腹,枕腹起自枕骨。帽状腱膜很坚韧,连于两肌腹,并与头皮紧密结合。枕腹可向后牵拉帽状腱膜,额腹收缩时可提眉并使额部皮肤出现皱纹。

(2)眼轮匝肌:位于眼裂周围,呈扁椭圆形。作用是使眼裂闭合

(3)口周围肌:位于口裂周围,包括辐射状肌和环形肌。辐射状肌分别位于口唇的上、下方,能上提上唇、降下唇或拉口角向上、向下或向外。在面颊深部有一对颊肌,此肌紧贴口腔侧壁,可以外拉口角,使唇、颊紧贴牙齿,帮助咀嚼和吸吮,与口轮匝肌共同作用,能作吹口哨的动作,故又称吹奏肌。环绕口裂的环形肌称口轮匝126实用人体学

2.咀嚼肌

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图2-2-8),配布于下颌关节周围,参与咀嚼运动。(1)咬肌:呈长方形,起自颧弓的下缘和内面,肌束斜向后下止于咬肌粗隆。

(2)颞肌:呈扇形,起自颞窝,肌束如扇形向下会聚,通过颧弓的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3)翼内肌:起自蝶骨翼突窝,行向外下,止于下颌角内面。

(4)翼外肌: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侧,向后外止于下颌颈

作用:咬肌、颞肌和翼内肌可上提下颌骨(闭口)。两侧翼外肌收缩可使下颌骨伸向前下方(张口)。一侧翼外肌和翼内肌同时收缩,使下颌骨向侧方运动;两侧交替收缩,产生研磨动作。

(二)颈肌

颈以斜方肌前缘分为前、后两部,后部为项部,

前部为狭义的颈。颈肌可依其所在位置分为颈浅肌

群、颈中肌群、颈深肌群三组(图2-2-9)。1.颈浅肌群

(1)颈阔肌:位于颈部第二章运动系统127

薄而宽阔,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上止于口角。作用:拉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出现皱褶。

(2)胸锁乳突肌:在颈部两侧皮下,大部分为颈阔肌所覆盖,是一对强有力的肌。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两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的乳突(图2-2-9)。作用: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一侧病变使肌挛缩时,可引起斜颈。

茎突舌骨肌一下颌舌骨肌


二腹肌后腹二腹肌前腹


甲状舌骨肌

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


夹肌肩胛舌骨肌上腹


肩胛提肌

前斜角肌胸骨甲状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肩胛舌骨128实用人体学

二腹肌前腹

二腹肌后腹

下颌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胸锁乳突肌


舌骨

肩胛舌骨肌

肩胛提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前斜角肌

胸骨舌骨肌一

胸骨甲状肌

图2-2-10颈肌(前面观)

2.颈中肌群

颈中肌群包括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图2-2-10)。

(1)舌骨上肌群:位于舌骨与下颌骨、颅底之间,每侧有4块肌,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茎突舌骨肌。作用是上提舌骨;若舌骨固定,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可拉颌骨向下,协助张口。

(2)舌骨下肌群:位于舌骨下方的颈部中线两侧,每侧有第二章运动系统129

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作用是拉舌肌和喉向下;

吞咽时甲状舌骨肌还可提喉向上,使其靠近舌骨。

3.颈深肌群

颈深肌群可分为内、外侧两群。

(1)内侧群:在脊柱颈段的前方,有头长肌和颈长肌等,合称椎前肌。作用是屈颈、低头(图2-2-11)。头前直肌


寰椎头外侧直肌


头长肌颈长肌

(-


肩胛提肌一中斜角肌


前斜角肌一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臂丛


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


锁骨下静脉

图2-2-11颈深肌

(2)外侧群:位于脊柱颈段的两侧,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图2-2-11)。各肌均起自颈椎横突,其中前、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后130实用人体学

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这些结构,产生相应症状,称前斜角肌综合征。

作用:一侧肌收缩,使颈侧屈;两侧肌同时收缩可上提第1、2肋以助深吸气。如肋骨固定,则可使颈前屈。

三、躯干肌

按其所在部位分为背肌、胸肌、腹肌、膈和会阴肌。会阴肌将在生殖系统中叙述

(一)背肌

背肌位于躯干的背面,分为浅、深两群。

1.浅群

浅群主要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图2-2-12)

(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为三角形的阔肌,左右两侧合在一起呈斜方形,故而得名。该肌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上部的肌束斜向外下方,中部的肌束平行向外,下部的肌束斜向外上方,止于锁骨的外侧1/3部、肩峰和肩第二章运动系统131

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降。如果肩胛骨固定,一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该肌瘫痪时,产生“塌肩”。

(2)背阔肌:为全身最大的阔肌,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等处。肌束向外上方集中,经肱骨的内侧至其前方,以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3)肩胛提肌:位于项部两侧、斜方肌的深面。起自上4个颈椎的横突,止于肩胛骨的上角。作用: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角转向内,如肩胛骨固定,可使颈向同侧屈曲。

(4)菱形肌: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菱形的扁肌。起自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的棘突,肌束行向外下,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作用:牵引肩胛骨向内上并向背132实用人体学头半棘肌


胸锁乳突肌一头夹肌


一肩胛提肌

斜方肌冈上肌


-菱形肌

三角肌冈下肌


小圆肌

听诊三角一大圆肌


前锯肌

背阔肌下后锯肌


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腰下三角臀中肌


臀大肌

图2-2-12背肌(右侧斜方肌、背阔肌已切除)

2.深群

深群在脊柱两侧排列,分数层。浅层为长肌,其中最主要的是竖脊肌(图2-2-12)。深层为短肌,为数众多,呈节段性分布,具有广泛的起止点。作用:使脊第二章运动系统133

竖脊肌(骶棘肌)为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的后部,向上分出三群肌束,就近止于椎骨和肋骨,向上可到达颞骨乳突。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二)胸肌

胸肌可分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1.胸上肢肌

胸上肢肌位于胸壁的前面及侧面,起自胸廓,止于上肢带骨或肱骨,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锯肌(图2-2-13)。

(1)胸大肌:位置表浅,宽而厚,呈扇形,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各部肌束聚合向外,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嵴。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如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与背阔肌一起完成引体向上的动作,也可提肋以助吸气。

(2)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134实用人体学

(3)前锯肌:位于胸廓侧壁,以数个肌齿起自上8~9个肋骨,肌束斜向内后上,经肩胛骨的前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图2-2-14)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如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以助吸气。若此肌瘫痪,肩胛骨下角离开胸廓而突出于皮下,称为“翼状肩”。锁骨下肌

锁骨部胸小肌


胸大肌{

胸肋部肩胛下肌


肱二头肌

三角肌喙肱肌


大圆肌

背阔肌

前锯肌图2-2-13胸肌

2.胸固有肌

胸固有肌位于肋间隙,参与胸壁的构成,主要包括肋间内肌、第二章运动系统135

前锯肌

肩胛下肌肋间内肌


大圆肌肋间外肌


背阔肌

图2-2-14前锯肌和肋间肌

(1)肋间外肌: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起自肋骨下缘,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缘。作用:提肋,使胸廓纵径及横径均扩大,以助吸气。

(2)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起自下位肋骨的上缘,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肌束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作用:降肋以助呼气。

(三)膈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构成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膈向上膨隆呈穹窿状,其周围部为肌腹,中央为腱膜称中心腱(图2-2-15)。肌腹扁薄,可分为三部: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以左、右两136实用人体学

椎。各部肌束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膈上有三个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约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约在第8胸椎水平,有下腔静脉通过。

腔静脉孔一中心腱


食管裂孔

主动脉裂孔

腰方肌腹横肌


腰小肌

髂肌髂肌


腰大肌梨状肌


髂腰肌一图2-2-15膈和腹后壁肌

作用: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第二章运动系统137

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喷嚏及分娩等活动。

(四)腹肌

腹肌位于胸廓与骨盆之间,参与腹壁的组成。按其部位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两部分。

1.前外侧群

前外侧群构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带形的腹直肌和3块宽阔的扁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图2-2-16)一肋间内肌


肋间外肌

腹直肌鞘前层第7肋软骨


腹直肌

白线一腹横肌


半月线腹直肌鞘后层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腱膜弓状线


腹横肌

腹股138实用人体学

(1)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上宽下窄,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几个肌腹。

(2)腹外斜肌:为宽阔扁肌。位于腹前外侧壁的浅层,以8个肌齿起自下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斜向前内下,后下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其余肌束向内下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

(3)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2,肌束呈扇形,后部肌束几乎垂直上升止于下位3个肋骨,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延为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及后层,在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4)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起自下6个肋软骨的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3,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腱膜越过第二章运动系统139

面参与组成腹直肌鞘后层,止于白线。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与膈同进收缩,可增加腹压,以助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

2.后群

后群有腰大肌和腰方肌,腰大肌将在下肢肌中叙述。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其内侧有腰大肌,后方有竖脊肌,二者之间隔有胸腰筋膜的中层(图2-2-15)。起自髂嵴的后部,向上止于第12肋和第1~4腰椎横突。作用:下降和固定第12肋,并使脊柱侧屈。

四、上肢肌

上肢肌按其部位可分为肩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一)肩肌

肩肌又称为上肢带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而止于肱骨。能运动肩关节,又能140实用人体学

1.三角肌

三角肌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从前、外、后包裹肩关节,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体中部外侧的三角肌粗隆(图2-2-12、2-2-13)。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部呈圆隆形。腋神经受损可致该肌瘫痪萎缩,使肩峰突出于皮下。作用:使肩关节外展。前部肌束可以使肩关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能使肩关节伸和旋外。

2.冈上肌

冈上肌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冈上窝,肌斜向外上方经肩峰和喙肩韧带的深面,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部(图2-2-17)。冈上肌腱与喙肩韧带、肩峰及三角肌之间有一大的肩峰下囊,感染时,外展肩关节引起疼痛,该肌腱也是肩关节周围肌腱中最易断裂的肌腱之一。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第二章运动系统141

经肩关节后面,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中部。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一冈上肌

冈下肌

三边孔三角肌一


一三角肌一肩胛下肌


喙肱肌

大圆肌一小圆肌肱二头肌短头


一四边孔肱二头肌长头大圆肌


背阔肌长头

胸大肌

背阔肌


外侧头

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一

长头肱三头肌


内侧头

内侧头肱肌一


肱桡肌肱桡肌

鹰嘴肱二头肌腱一

旋前圆肌


肱二头肌腱膜

图2-2-17肩肌及臂肌后群图-2-18肩肌及臂肌前群4.小圆肌

小圆肌位于冈下肌的下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背面,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图2-2-17)。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5.大圆肌

大圆肌位于小圆肌的下方,其下缘被背阔肌遮盖。起自肩胛骨下角的背面,肌束向上外方移行,止于142头用

6.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图2-2-18)。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肩关节头大盂浅,关节囊松弛,其稳固性主要依靠周围肌腱来维持。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的肌腱分别止于肩关节的前方、上方、后方,腱纤维与关节囊纤维相交织,形成“肌腱袖”(图2-2-19)。这些肌收缩时,可保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相接触,从而加强肩关节的稳定性。此外,三角肌也有保持肩关节稳定的作用。

喙肩韧带

肩峰喙突


肩袖肌内群肱二头肌长头腱


盂肱韧带中部

关节盂窝软骨滑膜


图2-2-19第二章运动系统143

()臂肌

臂肌均为长肌,覆盖肱骨,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

1.前群

前群包括浅层的肱二头肌和深层的肱肌和喙肱肌。

(1)肱二头肌:呈梭形,起端有两个头(图2-2-18),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通过肩关节囊,经结节间沟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在臂的下部合并成一个肌腹,向下移行为肌腱,止于桡骨粗隆。作用:屈肘;协助屈肩关节;当前臂在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2)喙肱肌:在肱二头肌短头的后内方,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的内侧(图2-2-20)作用:协助肩关节屈和内收。

(3)肱肌: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自肱骨下半部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图2-2-20)144实用人体学肱二头肌短头

喙肱肌

肱肌一

图2-2-20肱肌和喙肱肌

2.后群

后群位于肱骨的后面,即肱三头肌(图2-2-17)。肱三头肌起端有三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向下行经大、小圆肌之间;外侧头与内侧头分别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和内下方的骨面。三个头向下以一坚韧的肌腱止于尺骨鹰嘴。作用:伸肘,长头还可使臂后伸和内收。

(三)前臂肌

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分为前(屈肌)、后(伸肌)两群。主要运动腕关节、指间关节。前臂肌大多数是长肌,肌腹位于近侧146实用人体学

以下四肌共同以屈肌总腱起自肱骨内上髁以及前臂深筋膜。

2)旋前圆肌:止于桡骨外侧面的中部。作用:前臂旋前、屈肘关节。

3)桡侧腕屈肌:以长腱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屈肘、屈腕和使腕外展。

4)掌长肌:肌腹很小而腱细长,连于掌腱膜。作用:屈腕和紧张掌腱膜。

5)尺侧腕屈肌:止于豌豆骨。作用:屈腕和使腕内收。

(2)第二层:只有1块肌,即指浅屈肌(图2-2-22)。肌的上端为浅层肌所覆盖。起自肱骨内上髁、尺骨和桡骨前面,肌束往下移行为四条肌腱,通过腕管和手掌,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止于中节指骨体的两侧。作用:屈第2~5指近侧指骨间关节、屈掌指关节和屈腕。

(3)第三层:有2块肌(图2-2-22)

1)拇长屈肌:位于外侧半,起自桡骨前面和前臂骨间膜,以长腱通过腕管和手掌,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作用:屈拇指指间第二章运动系统147

旋前圆肌旋后肌


一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拇长屈肌一

拇长屈肌一旋前方肌


蚓状肌蚓状肌


指浅屈

肌腱

一指深屈肌腱

图2-2-22前臂前群深层肌

2)指深屈肌:位于内侧半,起自尺骨的前面和前臂骨间膜,向下分成4条肌腱,经腕管入手掌,在指浅屈肌腱的深面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止于远节指骨底。作用:屈第2~5指的远侧指骨间关节、近侧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屈腕。

(4)第四层:为旋前方肌(图2-2-22),是方形的小肌,贴在桡、尺骨远端的前面,起自尺148实用人体学

2.后群

后群共10块肌,分浅、深两层排列。

一肱桡肌

一桡侧腕长伸肌肱桡肌


肘肌桡侧腕长伸肌


尺侧腕屈肌一桡侧腕短伸肌

旋后肌


尺侧腕伸肌

指伸肌桡侧腕短伸肌


拇长展肌拇长展肌


小指伸肌拇短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腱

桡侧腕长伸肌腱拇长伸肌


侧腕伸肌

拇长伸肌拇短伸肌


示指伸肌

图2-2-23前臂后群浅层肌图2-2-24前臂后群深层肌

(1)浅层:有5块肌(图2-2-23),以一个共同的腱即伸肌总腱起自肱骨外上髁以及邻近的深筋膜。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

1)桡侧腕长伸肌:向下移行于长腱至手背,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伸腕,使腕外展。

2)桡侧腕短伸肌:在桡侧腕长伸肌的后内侧,止于第3掌骨底。作用:伸腕,使腕外展。

3)指伸肌:肌腹向下移行为第二章运动系统149

近,四条腱之间有腱间结合相连,各腱到达指背时向两侧扩展为扁的腱膜,称指背腱膜,止于中节和远节指骨底。作用:伸指、伸腕。

4)小指伸肌:是一条细长的肌,附于指伸肌内侧,肌腱移行为指背腱膜,止于小指中节和远节指骨底。作用:伸小指。

5)尺侧腕伸肌:止于第5掌骨底。作用:伸腕,使腕内收。

(2)深层:也有5块肌(图2-2-24),从上外向下内依次为:

1)旋后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尺骨上端,肌束斜向外下并向前包绕桡骨,止于桡骨上1/3的前面。作用:使前臂旋后。

以下4肌皆起自桡、尺骨和骨间膜的背面。2)拇长展肌:止于第1掌骨底。

3)拇短伸肌: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

4)拇长伸肌: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

5)示指伸肌:止于示指的指背腱膜。以上150实用人体学

(四)手肌

手的固有肌位于手的掌侧,全是短小的肌肉,其作用为运动手指。人类手指灵巧,除可作屈、伸、收、展外,还有对掌运动,因而也配备了相应的肌。手肌可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图2-2-25)

一指深屈肌腱

纤维鞘环状部指浅屈肌腱


纤维鞘交叉部拇收肌


蚓状肌一

小指短屈肌拇长屈肌腱


小指对掌肌拇对掌肌


屈肌支持带拇短屈肌(切断)


(腕横韧带)拇短展肌(切断)


小指展肌(切断)

图2-2-25手肌(前面)

1.外侧群

外侧群较为发达(图2-2-25)。在手掌拇指侧形成一隆起,称为鱼际,有4块,分浅、深两层排列。(1)拇短展肌:位于浅层外侧。

(2)拇短屈肌:位于浅层内第二章运动系统151

(4)拇收肌:位于拇对掌肌的内侧。

上述4肌的作用是可使拇指作展、屈、对掌和收等动作。

2.内侧群

内侧群在手掌小指侧,形成一隆起,称小鱼际,有3块肌(图2-2-25),也分为浅、深两层排列

(1)小指展肌:位于浅层内侧。

(2)小指短屈肌:位于浅层外侧。

(3)小指对掌肌:位于上述两肌深面

上述3肌的作用是分别使小指作外展、屈和对掌等动作。

3.中间群

中间群位于掌心,包括蚓状肌和骨间肌。

(1)蚓状肌:为4条细束状小肌(图2-2-25),起自指深屈肌腱桡侧,经掌指关节桡侧至第2~5指的背面,止于指背腱膜。作用: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2)骨间掌侧肌:3块,位于2~5掌骨间隙内,起自掌骨,分别经第2指的尺侧,第4~5指的桡侧,止于第2、4、5指的指背152实用人体学

作用:使第2、4、5指向中指靠拢(内收)。

(3)骨间背侧肌:4块,位于4个掌骨间隙的背侧,各有两头起自两指相邻面,止于第2指的桡侧、第3指的桡侧及尺侧、第4指尺侧的指背腱膜(图2-2-26)。作用:以中指为中心外展第2、3、4指。由于骨间肌也绕至第2~5指背面,止于指背腱膜,故能协同蚓状肌屈掌指关节、伸指骨间关节。

骨间背侧肌作用示意图骨间掌侧肌作用示意图


图2-2-26骨间肌及其作用

(五)上肢的局部记载

1.腋窝

腋窝位于臂上部内侧和胸外侧壁之间的锥形空隙,有顶、底和前、后、内侧及外侧四个壁。前壁为胸大、小肌;后壁为肩胛下肌第二章运动系统153

和肩胛骨;内侧壁为上部胸壁和前锯肌;外侧壁为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顶即上口,由锁骨、肩胛骨的上缘和第1肋围成的三角形间隙,向上通向颈部。腋动、静脉和臂丛等即经此口进入腋窝。底由腋筋膜、浅筋膜和皮肤构成。此外,窝内还有大量的脂肪及淋巴结、淋巴管等。

2.肘窝

肘窝位于肘关节前面,为三角形凹窝。外侧界为肱桡肌,内侧界为旋前圆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之间的连线。窝内自外向内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正中神经。

3.腕管

腕管位于腕掌侧,由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五、下肢肌

下肢肌可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由于下肢功能主要是维持直立姿势、支持体重和行走,故下肢肌均比上肢肌粗壮。

(一)髋肌

髋肌主要起自骨盆的内面和外面,跨过髋关节,止于股骨上部,主要运动髋关节154实用人体学

和作用,可分为前、后两群。

1.前群

前群包括髂腰肌和阔筋膜张肌(图2-2-27)。(1)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呈扇形,位于腰大肌的外侧,起自髂窝。两肌向下会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作用: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前屈,如仰卧起坐。

(2)阔筋膜张肌: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起自髂前上棘,肌腹在阔筋膜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作用:使阔筋膜紧张并屈髋。

一腰大肌

髂肌

阔筋膜张肌一腹股沟韧带


一耻骨肌

股直肌一长收肌


缝匠肌

髂胫束股薄肌


股外侧肌一大收肌


股内侧肌

髌韧带

图2-第二章运动系统155

2.后群

后群主要位于臀部,故又称臀肌,有7块(图2-2-28、2-2-29)。

臀中肌臀中肌


梨状肌

臀大肌臀大肌

闭孔内肌腱


(翻开)

股方肌臀大肌(翻开)


大收肌一

股薄肌一髂胫束

大收肌


半膜肌一髂胫束


半膜肌一股二头肌


半腱肌股二头肌短头


一股二头肌长头

(切断)

腘窝

腓肠肌一腓肠肌一


内侧头一腓肠肌外侧头

(切断)


图2-2-28图2-2-29


髋肌和大腿肌后群(浅层)髋肌和大腿肌后群(深层)

(1)臀大肌:位于臀部浅层、大而肥厚,形成特有的臀部隆起。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肌束斜向下外,止于髂胫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作用:使髋关节伸和旋外156实用人体学

(2)臀中肌和臀小肌:两肌位于臀大肌深面,前者浅,后者深。均呈扇形,皆起自髂骨翼外面,肌束向下集中形成短腱,止于股骨大转子。作用:二肌作用相同,使髋关节外展,前部肌束能使髋关节旋内,后部肌束则使髋关节旋外。

(3)梨状肌:起自盆内骶骨前面,肌束向外经坐骨大孔出骨盆腔,达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作用:外旋、外展髋关节。梨状肌将坐骨大孔分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均有血管和神经通过

(二)大腿肌

大腿肌分为前群、后群和内侧群。

1.前群

前群位于股骨前面,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图2-2-27)。

(1)缝匠肌:是全身最长的肌,呈扁带状。起自髂前上棘,经大腿的前面,斜向下内,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作用:屈髋和屈膝关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是全身最大的肌,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第二章运动系统157

自髂前下棘;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

;;,

内、外侧唇;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在股内、外侧肌之间,起自股骨体的前面。四个头向下形成一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向下续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作用:伸膝关节,屈髋关节。

2.内侧群

内侧群共有5块肌,位于股骨的内侧(图2-230)。均起自闭孔周围的耻骨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等骨面,分层排列。浅层自外侧向内侧有耻骨肌、长收肌和股薄肌。在耻骨肌和长收肌的深面,为短收肌。在上述肌的深面,有一块大而厚,呈三角形的大收肌。

闭孔外肌耻骨肌


髂腰肌长收肌


耻骨肌短收肌


长收肌十大收肌


一大收肌腱

一收肌结节

图158实用人体学

除股薄肌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以外,其它各肌都止于股骨粗线。作用:使髋关节内收。

3.后群

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均起自坐骨结节,跨越髋、膝两个关节,常称之为“腘绳肌”(图2-2-28、2-2-29)。

(1)股二头肌:位于股后部的外侧,有长、短两个头,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头会合后,以长腱止于腓骨头。

(2)半腱肌:位于股后部的内侧,肌腱细长,几乎占肌的一半,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

(3)半膜肌:在半腱肌的深面,上部是扁薄的腱膜,几乎占了一半,肌的下端以腱止于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后群肌的作用:屈膝关节、伸髋关节。屈膝时股二头肌可以使小腿旋外,半腱肌和半膜肌可使小腿旋内。

(三)小腿肌

小腿肌可分为三群:前群在小腿骨间膜的前面,后群在骨间膜的后面,外侧群第二章运动系统159

腿肌的后群强大,与行走或跑步时足的跖屈动作、产生巨大推动力以及维持人体直立姿势有关。

1.前群

前群由胫侧向腓侧排列,有3块肌(图2-2-31)

"股内侧肌

股二头肌

缝匠肌髂胫束


腓骨头

腓肠肌

腓骨长肌比目


鱼肌

胫骨前肌腓骨长肌


胫骨前肌

趾长伸肌

一长伸肌

腓骨短肌一第三腓骨肌


伸肌上支持带

趾短伸肌一伸肌下支持带


短伸肌趾短伸肌


图2-2-31小腿肌前群和实用人体

骨内侧面和第1跖骨底。作用:伸踝关节(背屈),使足内翻。

(2)跟长伸肌: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起自腓骨内侧面的下2/3和骨间膜,止于鉧趾远节趾骨底。作用为伸踝关节、伸趾。

(3)趾长伸肌:起自腓骨前面、胫骨上端和小腿骨间膜,至足背分为四条腱到第2~5趾背,形成趾背腱膜,止于中节、远节趾骨底。作用:伸踝关节、伸趾。

2.外侧群

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两肌皆起自腓骨外侧面,长肌起点较高,并掩盖短肌(图2-2-31)。两肌的腱均经外踝后方转向前,短肌腱向前止于第5跖骨粗隆,长肌腱绕至足底,斜行至足内侧,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

外侧群肌的作用:使足外翻和屈踝关节(跖屈)。此外,腓骨长肌腱和胫骨前肌腱共同形成“腱环”,对维持足横弓,调节足的内翻、外翻第二章运动系统161

半腱肌一股二头肌


半膜肌一

缝匠肌腱半膜肌肱头肌


蹠肌

蹠肌腓肠肌


外侧头

一胭肌

腓肠肌一比目鱼肌

腓骨长肌


胫骨后肌

比目鱼肌√腓肠肌


趾长屈肌长屈肌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腓骨短肌

胫骨后肌腱内踝

外踝

趾长屈肌屈肌支持带

胫骨后肌腱


一跟腱跟腱一


图2-2-32小腿肌后群

3.后群

后群分浅、深两层

(1)浅层:有强大的小腿三头肌(图2-2-32),浅表的两个头称腓肠肌,起自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内、外两头相合,约在小腿中部移行为腱;位置较深的一个头是比目鱼肌,162实用人体学

肠肌的腱合成人体最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作用:屈踝关节和屈膝关节。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2)深层:有4块肌,䐃肌在上方,另外3块在下方(图2-2-32)。

1)䐃肌:斜位于䐃窝底。作用:屈膝关节并使小腿旋内。

2)趾长屈肌:位于胫侧,起自胫骨后面,它的长腱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4条肌腱,止于第2~5趾的远节趾骨底。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第2~5趾。3)长屈肌:起自腓骨后面,长腱经内踝之

后,至足底与趾长屈肌腱交叉,止于趾远节趾骨底。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鉧趾。

4)胫骨后肌:位于趾长屈肌和长屈肌之间,起自胫骨、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后面,长腱经内踝之后,至足底内侧,止于舟骨粗隆和内侧、中间及外侧楔骨。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使足内翻。(四)足肌

足肌可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图2-2-33)。足背肌较薄弱,为伸趾的踇短伸肌和第二章运动系统163

趾短伸肌。足底肌的配布情况和作用与手掌肌相似,也分为内侧群、外侧群和中间群,但没有与拇指和小指相当的对掌肌。

长屈肌腱

骨间肌腱

收肌收肌


趾长屈肌腱展肌


第1蚓状肌短屈肌

短屈肌


第1、2蚓状肌

小趾短屈肌足舟骨


小趾展肌腓骨长肌


趾短屈肌足底

胫骨后肌腱


展肌方肌

趾长屈肌腱


长屈肌腱

第1骨间背侧肌

收肌横头

第2骨间足底肌

收肌斜头踇短屈肌


内侧楔骨

腓骨短肌腱足舟骨


腓骨长肌腱距骨头


164实用人体学

在中间群中,足底有一块足底方肌,它与其他足底肌一起维持足弓;在跖骨间隙也有骨间足底肌3块和骨间背侧肌4块,它们以第2趾的中线为中心,分别使足趾相互靠拢或彼此分开。

(五)下肢的局部记载

√1.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位于臀大肌的深面,在梨状肌上、下两缘和坐骨大孔之间。梨状肌上孔有臀上血管和神经出骨盆,梨状肌下孔有坐骨神经、臀下血管和神经、阴部血管和神经等出骨盆。

2.股三角

股三角在大腿前面的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股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

3.䐃窝

窝在膝关节的后方,呈菱形。窝的上外侧界为股二头肌,上内侧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外侧界和下内侧界分别为腓肠肌的外侧头和内侧头,底为膝关节囊。窝内有腘血管、胫神经、腓总神经、脂肪和淋巴结等。胫骨后肌腱

足底长韧带距骨


图2-2-33足底肌(浅、中、深层)伸第2~4趾的起自腓骨后面的上部和胫骨的比目鱼肌线,肌束向下移行为肌腱,和腓有重要作用。外侧群

(1)胫骨前肌:起自胫骨外侧面,止于内侧楔在腓骨的外侧面。小2-2-30大腿肌内侧群(深层)中间肌。股直肌起。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是维持人体直立的重要肌肉。2-27髋肌和大腿肌前群及内侧群(浅层)。按其所在的部位、大圆肌、背阔肌腱膜(图2-2-26)。侧。

(3)拇对掌肌:位于拇短展肌的深面。各肌的作用同其名。四条肌腱,经手背,分别到第2~5指。在手背远侧部,掌骨头附骨,止于桡骨。作用:前臂旋前。关节和掌指关节。,细长的腱位于作用:屈肘。打开的肩关节(外侧面观)肱骨小结节嵴(图2-2-17)。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内旋和后伸。3.冈下肌增强关节的稳固性。腹直肌后沟韧带精索


图2-2-16腹前外侧壁肌大,以助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肋间外肌(图2-2-14)。提肋以助吸气。柱后伸、侧屈、旋转,对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起重要作用。柱靠拢。胛冈。作用:可使肩斜角肌止于第2肋。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4块肌,包括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肌下腹

图2-2-9颈肌(侧面观)浅筋膜中,为一皮肌,肌,收缩时闭口。合或开大上述孔裂的作用,同时牵动面部皮肤显屈肌手背伸肌

肌腱

图2-2-6手的腱鞘在于活动性较2-2-5大腿中部水平切面(示筋膜)全部肌纤维或分离而产生运动。一般来说,两肌

图2-2-3肌的形态及构造成一个肌腹,称为二头肌、三头肌或四头肌;有虪()


图2-2-1全身肌的配布(前面)位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半小时之——速记人体肌肉
四肢肌—系统解剖(图文)
全身重要肌肉及其作用1
全身肌肉组织解剖图
肘关节的解剖结构与超声检查技术
解剖学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