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急慢性肾炎的病机与治疗

    *肾炎-扁桃腺炎入手,

    肾炎病人,本虚,利水药用后,要以麻细附温化之。*肾炎,透析者不可滋阴(已肾衰),如用熟地加芒硝令肿泻毒作用。

    胃为肾之关门:咽炎(1)-胃病(2)-肾病(3)水肿。第一阶段:小青龙加石膏,麻杏石甘汤;第二阶段:越脾加术汤;第三阶段:阴证,麻细附。首先治咽,再调胃、三焦,最后肾病。
    肾炎晚期:桂枝+银翘之类可利尿
    急性肾炎:用五苓散易汤剂(茯苓10克、猪苓10克、泽泻15克、白术10克、桂枝6克),并随证加减。表热加银花、连翘;表寒加荆芥、防风;肝阳上亢头痛加钩藤、夏枯草;胃气上逆呕吐者加半夏、黄连;脾肾两虚肿甚加车前子、益母草;蛋白尿不消加生黄芪、麦冬。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治疗急性肾炎38例,结果治愈36例,有效2例[3]。

    肾炎病类型颇多,表现不一。急性者失治或误治往往迁延慢性肾炎,而慢性者预后多不良.


一,中医对肾炎的认识

    肾炎属于中医“风水”、“水仲”的范畴。中医理论中有“主蛰藏’、而为“胃之关”的理论,指出肾与脾胃之关系,并出“关门不利、泉水而从其类”的病理机制。

    肾具有阴阳水火两个方面:肾火为阳,不仅同生殖及泌尿之机能,且为人体之无阳而关乎四脏,主“开”、为“用”,煦养四脏及'举阳”泌尿排泄废物等方面之功能。肾水为阴,还精四脏生成精液之物质,与肾脏本身之器质结构,主“合”“体’。肾水与肾火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共构成肾之生理功能,藏精、历浊。但是,肾火亢盛则肾水亏损。

    水邪壅盛则影响肾火。这些都能导致“开合”失节出现病态之机能失常;当藏不藏,当泄不泄,精华(蛋白等物)被漏出水浊(血中废物)反而滞留。因此,临床上恢复肾之功能,必调节肾阴、肾阳,使肾水肾火平衡。其关键又在脾胃及肾阳。火偏盛,肝火即亢当泻肝,肾阴偏盛则脾阳虚当温脾。由于脾虚则失其防而泛滥,就当温脾阳。因为肾阳能助脾阳,脾阳盛才能运化水湿。而脾为后天之本,有运化水谷精微,以资助脏本身之功.因此脾肾两脏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为用,息息相关,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临床可以看到在肾炎初期,有的轻症仅显脾胃证状,而肾虚的证状不甚明显。但病情迁延日久即出现脾阳、肾阳俱虚的症状。而肾阳虚的疾病则多有脾阳虚的表现,可见肾阳为脾阳的本,而脾阳运化水谷精微则又是肾阳的物质基础。

    在临床治疗方法上,有许叔微“补脾不如补肾”和孙邈:补肾不如补脾”之说法。两者在论述其治法上又各有其侧重,”前者指治脾病应洽其本,如脾阳不足应补肾阳。而后者乃指治肾病应治后天(脾),用后天补先天(肾)。两家着眼点不同,其重点也就各异。这两家的观点对今世临床仍颇有价值。当见到脾肾均病时,必有一脏是主要的。临床应当分辨清楚;何时补脾,何时补肾,何时双补。清代王旭高提出“久病虚羸,胸无痞满者宜补肾,胸有痞满者宜补脾”的观点是正确的,参照上述论点,临床遇到肾病患者脾胃阳虚,纳差,水肿,便清,舌淡,脉沉迟或濡者,宜当温补脾阳,这是因为脾阳不振,湿困中焦,脾阳不能充分运化精微煦养肾脏,若不助脾阳则肾病必加重转危。

    治肾与治脾不同者,在于肾为水火相济之脏,施治不宜偏燥而宜阴腻,肾恶燥而喜润,脾恶湿而喜温燥。故两者在临床治疗上有所矛盾,在用药上应有尽有分清主从,不得有误.

    关于水肿;中医认为水肿为“聚水而生病’的现象,据《素问》曰:“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的理论,乃指肾病水肿之病因在肾。标在胃、本在肾。中医认为“胃家寒则血薄、热则血浊,血薄与血浊皆能致水膜”。体内之气,血,水三者是互相转化的)水能化气,气能化水,水能病血,血能病水.古代医书有“血不行则病水”之说,水得温则化气,气遇寒则化脾为水之防,脾病则病水。胃为水谷之海,脾胃供应人体以物质。所以胃强则心强,心强则尿利,尿利则水去肿消。

    水与气关系密切,治水须治气,肺为水之上源,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因此治水须顾及肺气。

    肾为阴,心为阳,肾主水,心主血,阴阳互根,水火既济,始能阴平阳秘而化气。所以临床上可以见到高度水肿患者,在利尿中加活血药物显增药效。

    当见到脾胃虚弱,水肿严重,胸有痞满、胃呆,便溏淡,脉迟者则为脾阳不振,湿困中焦,须温助脾阳。

    当见到水肿日见加剧,而胃纳尚好,无脾胃阳衰之象,仅伴肢冷脉沉迟者,则多属肾阳不足,应补肾阳逐水邪。有时补肾阳为主兼顾脾阳。

    关于肾功能:肾功能不全,反映身体正气不足。正气不足逐邪之力减低,尿中废物不能充分排泄致血中非蛋白氮值高。肾功能不全者,多见尿少甚至无尿,此乃肾阳不足,无力气排其水液之故。由于“阳主开阴主藏’,阳衰则不开,不则不排泄。“阳损及阴”,阳损伤严重者也必影响导致阴伤,“阴主藏”故不排泄之同时亦不收藏,以致精气不能回收而泄,蛋白等物道丢失。鉴于以上病机扭其病局,非峻补肾阳能扶其肾功能,扭转危机,非兼顾肾阴不能助其机体之修复,藏则正复,正复则精藏。

    关于胃气:唐容川《血证论》说:“人之初胎,以先天生天,人之既育,以后天生先天,”肾为先天,脾为后天,故“胃气则生”诸精均为谷入于胃所生。谷不入则脾不运化,而也不能受精气之所养,所以肾脏病之病中及病后,均当以护胃为本,始终重视胃气之盛衰,注重调理脾胃。

二、治疗法则

(一)急性肾炎以驱邪为主。

    开鬼门洁净府以消水肿,清热解毒以清除病灶.

1、开鬼门,洁净府

    水肿通过发汗宜肺从上散之,宣肺又能促进膀胱气化功能辅助洁净府以利水消肿,此为常用法则,不仅消去水肿不加重的负担,而且通过宣散以助清热及清除原发病灶之功效。宜选越婢加术汤或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加茅根等。

2.清热解毒为主

    热毒炽盛为急性肾炎之主要病因。故清热解毒为治疗之重点,其病位在于咽喉及肾,宜清热解毒法则,用甘桔汤加公英山豆根,银花,牛蒡子、连翘,鲜茅根,知母等药。

    肾炎尿闭者,可用蟋蟀,蝼蛄各3枚研末,蝉蜕,浮萍各9克煎汤冲服。或以鳢鱼,焙干研末,与三米(粳米、小米、苡米),四皮<橘皮、冬瓜皮,西瓜皮,萝卜皮)煮水熬粥进食。

    继发高血压者,须在热毒收敛时,方能降下,由于此为肾炎之标象,须随肾炎减轻而降,用药时可加夏枯草30克,牛膝18克,草决明30克,珍珠母30克等略治其标切不应本末倒置,舍肾炎而治高血压。

(二)慢性肾炎,病程迁延逾年,病情变化复杂,尿蛋白多,血中蛋白低,体肿)腹水胸水。日久肾阳衰微,尿少甚至无尿,头痛,呕吐出现尿毒症。治当温补肾阳、双补气血,以恢复肾功能为主,驱邪为辅。辨证运用以下六法化裁加减,

    1.体用兼补,既须壮肾阳,又须补肾阴,方能水火既济,逐渐恢复肾功能。但其用药量须破格使用,方能收效。以《金匮》肾气丸为主,生熟地各12克,丹皮12克,山药18克,茯苓30克泽泻45克,山萸肉12克,肉桂9克,附子9克,菟丝子18克,巴戟15克,淫羊藿30克,沉香6克(后下),方中加沉香为已引桂,附下行。临床偶见面赤、脉数、舌红,尿黄且少,尿红细胞多者,则应以补肾阴为主,改用知柏地黄丸加白茅根、地丁,银花、龟板、阿胶等。

    2、去宛陈荃,“水能病血,血能窍水”,故治水当洽血。尤其病久肾脏机体病变严重者,出现某些血瘀之标象。此血瘀既为病水之因,更为肾炎病之果。故应初为标象,而在冶本时兼顾之.当归芍药散(川芎12克,当归9克,泽泻30克,白术9克,茯苓15克 白芍18克)加益母草30克,藕节18克,茅根30克,生地30克。

    3、健中焦、运四旁:肾阳衰,火不胜水水凌脾土,即出现脾阳不振。“脾为后天之本’;久病重病多损及脾阳,故曰,“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肾炎中期及晚期往往有以脾衰证象为主者,此类不可轻视,肾阳衰,火不胜水水湿犯脾,而脾阳衰弱,表现面白,体肿,脉弱、苔腻、便清、脘闷、腹胀、纳呆、畏寒,此时当先温健中焦,以运四穷,宜理中汤、香砂六君,平胃散,苓桂术甘汤,春泽汤等,甚者附子理中汤加减。慎忌阴腻之品,此即孙思邈所谓之“补肾不如补脾”之例。

    4、补气养血:肾炎病久,必伤及气和血,有的伤气为主,有的耗血为主,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须注意气与血的关系。可用当归补血汤加鹿角胶,阿胶或鹿茸等。宜重用黄芪,可用至60克,以其能补气,则能推动行血化瘀利水之功效尚能助机体修复已损之组织。

    5.和肝胃,降浊阴;肾炎病程中,脾胃甚关重要,健者本应清阳上升、浊阴下降,但病者剧反之,清阳不升浊阴上逆,多见头痛,呕吐,嘈杂泛酸,胸满不食,神识障碍。浊阴不降则有的病人血中非蛋白氮积累增多,此可在主方中佐吴茱萸汤加旋复花、赭石,半夏。吴茱萸汤为温热苦辛之剂能温肝肾,使肝舒条达而不扰脾,固元气而安神,调营卫补四末。方药为;吴茱萸12克,党参30克,生姜24克,大枣7枚,旋复花12克,代赭石18克,半夏18克,煎服。服后头痛,呕吐、嘈杂,泛酸等消除,胃和能食。但是,血中非蛋白氮的排出须赖尿量增多,而尿量之增多,又须赖肾功能的恢复.

     6、治标应变法,病程中变化多端,时时出现标象为主的证状,如感冒,扁桃体炎等。法当先治标,或标本兼顾,临时改法更方,便要“效即更方”,标象一去,立即恢复治本之原方。

(1)感冒或继发感染者

    此类病经常发作,常导致病情反复,故应及时处理。可用银翘散加蝉蜕,浮萍以宣表。加芦根、茅根以肃肺凉血。加蒲公英、山豆根以解毒,消除继发感染之病灶。扁桃体红肿不退者可用六神丸研细末,喷扁桃体表面少许。

(2)血虚生热 ,

    病中体倦乏力,盗汗并见阴虚发热,浮火上越证象,当归六黄汤加减。

(3)腹泻

    水湿凌脾下陷作泻者,当先治脾,以防本病之加重。可暂用胃苓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若因饮食不洁,感染致泻者则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三)恢复期以扶正为主,兼祛余邪。

    此期治疗,仍重在脾肾两脏,密切观察肾脏阴阳之偏盛,及时调整,重视胃纳消化,勿使阴腻药品影响脾胃,水去肿消时,药中利水之品就要酌减。肝火旺者当泻肝火,相火盛,肾水虚者,当滋肾阴。

    经治取效,病况明显恢复时,此时病邪已敛,正气初复;可见虚烦热象,若此时不见继发感染证象,则此热象多为生理现象。具体表现为体感烦热,微有口干、鼻燥,而体温不高无恶寒鼻塞。乃机体初恢复,阳复阴未跟上之象,不可误视为病理现象。勿轻率投用苦寒清热之品以免挫伤生机,但此期亦有挟杂外邪侵袭而显热象者,当辨证分清,不得混淆。

    恢复期治疗选方:宜双补肾阴肾阳者,可用金匮肾气丸,宜滋补肾阴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宜健脾者可用参苓白术散,病愈之后,可久服薯蓣丸。

(四)饮食等问题

    食宜素淡,忌碱盐,定量定时。饥饱,劳逸,房事均应始终注意控制,面容好转,水肿消,尿蛋白减消时可渐加食盐,可试用开盐法:

    开盐法:盐五斤 鲫鱼五斤 同煮,候水煮干将鱼烘干,研细末,以代食盐,少量食用。

结语:

    1.肾炎病为累及整体的疾患,病情复杂,因果交错,损及肾、脾、心、肺诸脏。

    2.急性期当重在驱邪)标本同治,以透表清热解毒,为利尿为法。慢性期当重在治本,温肾阳,滋肾阴,健脾扶正,功能为主。

    3.病情多变,临症须抓住主要矛盾并及时应变,要证法相符,方药相合,往往须敷法同施,数方化裁加减。

    4.恢复期要预防反复,防止外感,饮食有节忌房事,寒温适宜,戒恚怒。

张炳厚从师笔录——岳美中谈肾炎、肾盂肾炎的证治

(一)小儿肾炎(慢性)

    干玉米须24斤,每日2两,洗净,水煎服代茶饮,连服6个月。

    玉米须甘平无毒,为利尿消肿、强肾之剂。

(二)成人慢性肾炎

    多属本虚或本虚标实,多用补脾温补的方药。

1、水肿偏实者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偏于上半身,咽痛,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渗湿,宣肺利水。

    方药:白茅根、通草、滑石、牛蒡子、马兜铃、苦杏仁、象贝母、金银花、赤小豆等。

    若腹水较顽固,兼偶有肝脾肿大者,疏肝攻水同用。

    小柴胡汤(去甘草,大枣增为30枚)送服子龙丸5粒,1日2次,连服5日,停2日,再服。(子龙丸: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份、为细末)。

2、水肿偏虚者

    兼有重症贫血,腹水严重,血红蛋白<10g/dL,红细胞3x1012/L以下,经补脾温肾利水等方无效,可投八珍汤加减。

3、水肿属脾虚者

    若心下有停饮宿水,以致肢体浮肿时,用茯苓饮;若中焦气虚停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致肿者,用香砂六君子汤。

4、肾虚水肿者

    下半身水肿或形成腹水、服其他利尿药不效时,用济生肾气丸或金匮肾气丸。

5、水肿属于脾肾两虚者

(1)加味五皮饮

    下元虚加沉香七至八分冲服,瑶桂二钱至一两;湿盛加干姜、苍术、薏苡仁;有风加防风、荆芥;脚重者加五加皮、木瓜、防己。因水土不服而发病者,用猪苓汤主之。

(2)肾炎验方(黄省三方)

    云苓六钱,泽泻四钱,猪苓四钱,白芍三钱,法半夏三钱,厚朴二钱,陈皮六分,生甘草三分。

    用于急性肾炎,真性或类脂性肾变性,体衰加黄芪。

(3)淡虾散

    淡水虾较大的3枚,用线扎住,放新瓦上烘干,轧细末,用黄酒冲服。

    忌盐、酱、腥、荤及黄米饭。浮肿消后给肾气丸以治其本。

6、恢复期

少量蛋白尿不消。

(1)肾偏虚者:金匮肾气丸或济生肾气丸。

(2)脾偏虚者:六君子丸。

(3)黄芪糯米粥或黄芪苡米粥(浮肿将消尽时加服之)黄芪一两煎汤代水,加糯米二两(或生薏苡仁二两)煮粥,代饭食之。

(4)肾炎方:黄芪一两,白术四钱,云苓四钱,山药五钱,菟丝子八钱,金樱子八钱,百合六钱,炙枇杷叶三钱,党参四钱。蛋白尿多加楂肉,红细胞多加旱莲草服60天。

(5)病人汗出恶风,用金匮肾气丸。汗出四肢聂聂动者,当固卫利湿,用防己黄芪汤。

(6)女性兼见月经不调或痛经,可在经期加用当归芍药散,以调经利水。

(7)兼有咽痒等,加牛蒡子、连翘,以清解上焦之毒热。

(8)兼有虚热者加参、芪。

    总之,在急性转为慢性之初,多以利水为主,有时用胃苓汤加党参、枳壳;中期按肺、脾、肾三脏辨证,宜扶正利水;末期多属阳虚证,偶有发热,亦多为虚热,是时可用罗芷园之治肿胀方:山药六钱,炒白术八钱,茯苓皮六钱,生姜皮四钱,猪苓三钱,炮附子三钱,苡仁四钱,生姜一钱,大枣3枚。简易方:黄芪一两,人参一两(先煎兑服),一料可用3日,意取黄芪补六腑之阳,人参以滋五脏之阳。

(三)肾盂肾炎,六脉弱者

    本病多为感染所致,女性多于男性,发作期用猪苓汤,间歇期用金匮肾气丸,可持续服用半年,同时休息。

再论肾炎的治疗

    肾炎,有急性、慢性之分。得此病之成人、小儿,无论治疗或预后,差异均较大。

    小儿之急性肾炎,稍加治疗,常可不久向愈。问题在慢性肾炎,因小儿肾脏娇脆,常因服药致病,如磺胺剂等,此类则难治。若因外感成病者,非不可治,其肾脏虽有损害,然小儿生机旺盛,稍事辅佐,可随生长发育而康复。

    治此病,可仅用玉米须(玉米须甘平无毒,利尿退肿,益肾)一味,日用60克(干)洗净煎水服,连服六月,即能痊愈,累试累验。惟须说明者,此系慢性病,非长期不间断地服药,则难望收功。所以,应有方有守,则可积渐变而突变,亦即量变到质变之理。然有些家长,对于小孩之病,治疗稍久则不能坚持,城市医疗条件又好, 自认无效,辗转延医,杂药乱投,效安从来?故应强调坚持用药,最好一次备齐晒干之玉米须12公斤。兹列数案于后。

    赵某之子十岁,患慢性肾炎,连服玉米须半年痊愈。

    余亲戚之女,八岁,患肾炎。其父为西医,故用西药治疗,年余不效。后遵嘱连续服用玉米须半年而愈。现已十八岁,未见复发。

    李某之子,十二岁,来诊,入室径伏案上,两眼呆滞。其母诉儿患慢性肾炎三年,因尿毒症住x x医院三月,先后服用西药、八味地黄丸,不效。余诊视之,论曰:小儿无七情六郁,相火未动,非阳虚证,乃六味地黄证。(后世有人谓八味地黄丸系六味地黄丸加桂附,讹也)。八味地黄丸出自《金匮》,多为老年服用之品:六味地黄丸则是擅治小儿病名医钱乙由八味地黄丸化裁而得。遂成六味地黄丸。连服一月,诸证十去八九。用玉米须调补一年而愈。至今已二十余岁,亦未复发。可见辨证施治,“差之毫厘,则失之千里”!

    成年之慢性肾炎,多由急性转来。在急性期时稍加治疗,即称“已愈”,其实未愈。一二月后宿恙悉现,或因感冒而反复。因成人生机远逊于少儿,七情六郁颇多,加之劳累、房事、感冒等等,故康复者少。有人认为根本不可恢复,据我多年临床观察,病程在五年之内者尚属可治。病程较长之慢性肾炎,若治养得当,可延长寿命,甚至达一二十年之久。在此期间,病情时轻时重,然终难免寿折早夭。倘已有尿毒症,治之更难。急性尿毒症可治愈;慢性尿毒症现很难治愈。但在肾功能未达衰竭之极,治又得当,有拖延一二年以上者。此症为何治之更难?因在慢性期时,医之尚难愈,若久延失治,尿毒症病愈深重,岂易治愈。

    慢性肾炎的治疗,应根据其发展之不同阶段,投予相应药方。在刚由急性转为慢性之初,利水为主,用胃苓汤加枳壳、党参。

    中期者,治以扶正利水。宜掌握脏腑之阴阳虚实,辨证论治。一般说来,肾炎先肿面部(与心脏病先肿下肢、 肝硬化以腹水显著为主不同),病位不外肺、脾、肾三脏。 由外感而致,病在上焦,胃阳不振用苓桂术甘汤。病在中焦以腹之脐周肿胀为显著(即大腹肿),乃脾湿,用实脾饮。病在下焦,下焦肿甚,肾阳式微,用济生肾气丸,倘肾阴不足为主,可用六味地黄丸,肾阳不足为主,亦可用桂附地黄丸。

    肾变期,水肿显著,蛋白质亦重。在其初期,可用粤省通用之治肾炎方:云苓18克、泽泻12克、猪苓12克、白芍9克、法夏9克、厚朴7.5克、枳壳7.5克、陈皮 1.5克、甘草1克,可退肿,消尿蛋白。后期尿蛋白持续在2+到3+,用防己黄芪汤(《金匮》方)有效,但黄芪不应小于30克,且应坚持用药半年以上,阳虚可加附子。 我曾用是方治愈的一例,治疗的头两个月,证减不著,守原方叠进,再二月而愈。收效关键,仍在守方,守方之中须注意观察病之动向,以消息方药。守方者,有时不在医家,而在病家,医者须与患者明言其理。我之次女,于他地患肾炎,水肿、蛋白尿,来函详叙诸证,令服济生肾气丸(作汤剂),连进四十四剂未效,来函相告,求改方,审其证,嘱原方继服,又进三剂,效验大显,积量变至质变了,可见守方之重要!

    末期者,显阳虚证(可有发烧,是虚热),用罗止园之治肿胀方:山药18克、白术土炒24克、茯苓皮18克、生姜皮12克、猪苓9克、炮附片9克、苡仁米12克、党参18克、炙芪18克、白蔻仁15克、桂圆肉12克、怀牛膝12克、生姜3克、大枣3枚擘。

    此方大温,水属阴邪,虽见发热似阳,实为阴证,非温药,水弗能化。另拟简方可用,黄芪30克,人参30克(单煎兑服,一料可用三日),用芪补六腑之阳,以参滋五脏之阴,保内外之气。

    肾盂肾炎,较肾炎易治。治疗中仍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因人、因时、因地、因脏腑、因表里、寒热、虚实之不同,临证权衡,无一方百应者,故不可泥于一方、一法。斯病感染所致,尤以女性尿道短,罹患此疾为多,不易根治为其特点。用抗菌素似乎好了,实则未愈,动辄即复犯。前已言及,药必借人体正气而疗疾。抗菌素与苦寒药相似,易伤脾胃;抑制细菌,同时也抑制人体之生理机能,遏抑肾阳,故药力无所依,而失其效。曾治某医院副院长,女性,患肾盂肾炎,初用抗菌素有效,但迁延年余,复发愈频,他医又曾投清热解毒之剂,未中病机。求诊于我,诊其脉六部皆弱。嘱发作时用猪苓汤原方,间歇期用金匮肾气丸,如遇外感,停用此药,持续服用半年 (同时休息)。三月后来告,虽有复发,然间歇延长,至半年后再不复发,今已数载!

    导读:读过一个故事,一位患者在岳美中老的诊室里对岳老破口大骂,说我跑了这么远来找你看病,结果你只给我开一味玉米须!后来在别人的安抚下患者带药回家了,再然后,他服药半年,慢性肾炎就被这一味玉米须治好了


玉米茎心及须叶均入药

    玉米茎心,即茎部去掉粗皮后的白色髓心,具有良好的止汗作用。此不见于本草,而是朱老20世纪50年代得之于民间经验者。取鲜者或干而无霉变之玉米茎心,约60cm,切碎,煎汤代茶,随意饮之,或以之煎汤代水,与其他中药配伍运用,对自汗、盗汗均有卓效,远胜他药,而无任何副作用。

    玉米须有利尿、利胆、降压、降血糖之功。此外,尚能促进血液凝固,增加血小板数;对于慢性肾炎,服用玉米须煎剂(每用干品100g,加水1200mL,小火煎煮半小时,约得500mL,过滤后分4次喝完。以上为1日量),坚持3~6个月,可使浮肿逐渐消退,尿蛋白减少或消失。因此,本品可以作为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肝胆疾患以及部分血液病人自备的常用饮料。

    又,玉米之叶及穗、轴,以其均含具有抗癌作用的多糖,而药源又甚广,值得推荐,加以利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自制黑大豆丸治慢性肾炎
李可:尿毒症初探
凡慢性肾炎,临床有水肿、蛋白尿者宜从脾肾论治
【名医秘方】七十名中医临证特效方:《补通消水汤》治疗慢性肾炎
【黄芪桂枝五物汤】十七、水肿(慢性肾炎)
姜春华黑大豆丸治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