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午之岁少阴君火司天正阳汤■心火之气,宣通不及,则现血寒、血痹,神倦、口淡、等病。宣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宣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之气,宣通不及,则现血寒、血痹,神倦、口淡、等病。宣通不及者,木之气虚。

之气,宣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宣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子午之岁少阴君火司天正阳汤■心之气,宣通不及,则现血寒、血痹,神倦、口淡、等病。然少阴君火司天,又值二之主气,故炎暑将起,中外疮疡

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赤,气郁于上而热,君火为病也。(畏,相,当秋而阳化,故物荣民康。)

终之气,燥令行,燥金之客,加于寒水之主,金气收,故五之气,余内格,而为病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雾翳,皆金水之化也。

“正阳汤”由当归、川芎、元参、旋覆花、白薇、白芍、桑白皮、甘草、生姜组成。是陈无择氏于少阴君火之年以正阳名其方。清代名医缪问解此方曰:“夫热为火性,寒属金体,用药之权,当辛温以和其寒,酸苦以泄其热,不致偏寒偏热,斯为得耳。君当归,味苦气温,可升可降,止诸血之忘行,除咳定痛,以补少阴之阴。川芎味辛气温,主一切血,治风痰饮发有神功。元参味苦咸,色走肾,而味入心,偕旋覆之咸能软坚,白薇之咸以泄热者,合《内经》咸以调其上之法也。白芍酸苦微寒,主邪气而除血痹,偕桑皮之泻肺火而散瘀血者,合《内经》酸以安其下之义也。诸药既有维持上下之功,复加甘草、生姜一和一散,上热下清之疾胥除矣。”根据其运气特点,采用此方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咳嗽、咯血,效果显著。

近日欧洲第二波新冠疫情来势凶猛,多国封国封城,很多华人和当地人内心极度恐慌。瑞士中医五运六气学会的理事:平和静顺-王智宇中医师向欧洲华人推荐使用清·龙砂医家缪问·芳远注释的宋·陈无择《三因司天方》中的“正阳汤”。

此方可用于近期庚子岁10月以来欧洲第二波疫情,对新冠病毒的预防和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截断扭转病情继续进展。选择此方的理由如下:

1.《内经.六元正纪大论》庚子岁 “五之气,畏火临...其病温...”

2.《三因司天方》子午之岁,少阴司天,阳明在泉...寒热更作,咳嗽,溢干...宜正阳汤...

3. 中国一些新冠患者治疗后,长期不转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指导抗疫前线的龙砂弟子们后,应用正阳汤治疗,迅速转阴出院。

4.我自己近三四个月应用正阳汤治疗患者的心得体会,取得了较多速效和神效的医案。

正阳汤组成:白薇 元参 川芎 桑白皮 当归 白芍 旋覆花 炙甘草(各一钱)生姜五片 水煎服。 

备注:此方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五之气用原方(2020年9月22日-2020年11月22日小雪);终之气(2020年11月22日小雪—2021年1月20日大寒)原方加苏子以下气。

对于新冠的预防和治疗,也可以应用龙砂开阖六气针法(简称六气针法)。此针法是由龙砂医学流派主要传承弟子王凯军教授,根据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创立,一经推出,在海内外中医界引起巨大反响,疗效显著!对于新冠病毒的预防:推荐可以选取头顶太阳和太阴(双开),加少阴,三个部位进行指压按摩,以指代针(见下图头顶部太阳,太阴,少阴三个位置)

对于新冠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治疗需要中医专业人士治疗(见下图)。

目前,瑞士中医五运六气学会的五十多名会员,和德国北欧五运六气学会(筹建)的四十多名会员,运用龙砂医学五运六气思维:“司天,司人,司病证”,已经在欧洲各国广泛开展应用龙砂开阖六气针法和运气方对新冠确诊患者,新冠无症状感染者的治疗及新冠疫情预防的工作。两个学会的中医师愿与欧洲华人和当地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链接关注,以上内容供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TpRI3rwQYFcz1kHQPVCNWA


“正阳汤”由当归、川芎、元参、旋覆花、白薇、白芍、桑白皮、甘草、生姜组成。是陈无择氏于少阴君火之年以正阳名其方。清代名医缪问解此方曰:“夫热为火性,寒属金体,用药之权,当辛温以和其寒,酸苦以泄其热,不致偏寒偏热,斯为得耳。君当归,味苦气温,可升可降,止诸血之忘行,除咳定痛,以补少阴之阴。川芎味辛气温,主一切血,治风痰饮发有神功。元参味苦咸,色走肾,而味入心,偕旋覆之咸能软坚,白薇之咸以泄热者,合《内经》咸以调其上之法也。白芍酸苦微寒,主邪气而除血痹,偕桑皮之泻肺火而散瘀血者,合《内经》酸以安其下之义也。诸药既有维持上下之功,复加甘草、生姜一和一散,上热下清之疾胥除矣。”根据其运气特点,采用此方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咳嗽、咯血,效果显著。

丙申年春节,正月初三下午5点,春意盎然,人们沉浸在春节的欢乐祥和之中。正逢春节值班的我一如往常地工作,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是老同学的电话:“小儿子昨晚发烧到现在还没有退呢,体温39℃,还咳嗽,老同学你看看怎么办啊,这么小的孩子,才10个月,我可不想给他打点滴啊。”

我这个老同学,年过不惑,才拥有了自己的小公子,将其视若珍宝,一有风吹草动,就紧张的不得了。这大过年的,突然来了这么个电话,想必非常着急。如果放到以前,看西医的话,至少得检查一遍,弄不好就给输液。看到老同学的就医意识在逐渐改变,我不禁为他的信任感到欣慰。

临近春节前后,门诊上因咳嗽、咽痛、咽干等上焦火证就诊的患者特别多,主要考虑到2016年少阳相火司天,一之气主厥阴风木,客气少阴君火,风火相煽,风助火势,所以选用三阴司天方中的正阳汤加减效果特别好。有了前车之鉴,接到老同学的电话后,心中有底,于是马上回复他:“你过来吧,我给孩子开两剂中药……”还不等我说完,他就马上否决了:“这么小的孩子,中药他可喝不了!”我也立即向他解释道:“不用喝!你拿回家后,将一剂中药用开水浸开后,放到30℃左右,不要太热了,用毛巾蘸中药液,给他前胸后背擦拭,10分钟就可以。”

虽然他听了我的话,有点半信半疑,但还是到药房拿了两剂中药:正阳汤加钩藤10g,羚羊角粉1g。

晚上9点半,我去参加一个同学聚会,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这个同学的孩子,不知道怎么样了。虽然那时比较晚了,但还是拨通了他的电话问道:“孩子发热情况怎么样了?”“孩子早不发热了,现在已经睡熟了,谢谢老同学!”

第二天上午, 我又给他打了个电话:“ 孩子现在情况怎么样?还发烧吗?”“从昨天晚上用药后发热倒是不发热了,就是还有点咳嗽。”我又问:“昨天的中药你没有再给他擦拭身体吗?”“没有啊,我认为只是退热的,就没有再给他用。”“这样吧,你用剩下的药,再继续给孩子擦拭吧,应该会好的。”“好的!我再擦擦看吧!”

第三天,再次电话,孩子完全康复,无发热,无咳嗽。婴儿用药难,尤其是中药,这是做家长的愁心、伤心事。婴儿的皮肤娇嫩,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皮肤吸收汤药,照样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通过这次的事情,让我感到我们国民的就医意识正在逐渐转变,从原来的不相信,到现在能接受中医治疗,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中医中药实实在在的以实力证明了这一点,中医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结合自然规律,讲究天地人合一、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辨证体系,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接受中医这种人文绿色医疗,人人都有绿色医疗理念,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激素孩子”。孩子少生病,妈妈少担心。我们的国民素质,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想到这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我们每位中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作者为王希军,本篇文章摘自《五运六气临床病案传真》之“五运六气临床故事”,原题目为婴儿的福音

本文摘自《五运六气临床病案传真》

    按 患者三次咳嗽处方各异,9月2日咳嗽下半夜为甚,根据“厥阴病欲解时”投以乌梅丸下半夜咳止,但白天仍有咳嗽,痰白清稀,予小青龙而愈。10月2日又发咳嗽,痰黄稠,伴头痛等兼症,从运气思路分析,甲午之岁,君火司天,民多“小便淋”、“咳嗽”等症,加之患者戊子年出生,火运太过,今岁少阴司天,燥金在泉,符合正阳汤运气病机。服正阳汤本无缩泉、降压之意,而患者服后血压稳定,夜尿明显减少,纳谷、夜寐等均好转,说明临证中抓住病机,有些兼证可不治而愈。运气病机指导临床,可执简驭繁。

    顾植山运用《三因司天方》运气方体会

    1.《内经》对病因的认识是天、人、邪三虚致病,临床上应辨天(即五运六气)、辨人(即体质,包括运气体质)、辨病证三方面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临证要做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抓住了运气病机,许多病症可以迎刃而解。

    2. 顾植山反复强调,《三因司天方》十六首运气方,给了我们十六个套路,不是逢某年必用某方。《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五运六气有常,有变,有未至而至,有至而太过,有至而不及,有胜气,复气之异,有升降失常之变。马莳云:“有定纪之年辰,与无定纪之胜复,相错常变,今独求年辰之常,不求胜复之变,岂得运气之真哉。”运用运气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实践,应了解实时气候、物候等运气因子,动态分析,顺天察运,随机达变。

    例如,今年的运气为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在三之气时少阴君火客气加临少阳相火,两火叠加,气候应偏热,但实际气温明显偏低。根据实际气候,在临床运用附子山萸汤时,可酌情增加附子用量;但毕竟是少阴君火司天,被寒气遏伏在内之君火仍会产生一定影响,临床发现附子用量较大时仍容易“上火”,与寒水太过年不同。

    3.临证中有时可参考患者出生年的运气特点分析病机,如附子山萸汤案中袁某,1984年出生,为甲子年,实际运气特点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患者平素怕冷、腰痛等特征,佐证其属于寒湿体质,加之今年又逢甲年,故选用附子山萸汤,更有底气。正阳汤中杨某,戊子年生,该年运气为火运太过,今岁又逢少阴司天,更符合正阳汤运气病机,使用该方也就更有把握。

    4.顾植山认为,临证运用运气方,不应拘泥于《司天方》16首,只要是基于运气病机理论,按运气思路辨证,则不论时方、经方皆可按运气思路运用。如今年甲午年,土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易出现湿、火、燥相兼的病机特点。李东垣清暑益气汤,清暑热即清少阴火,健脾除湿而制太过的土运,方中又有人参、麦冬、五味子酸甘生津制燥金之品,与今年运气契合,因而有较多应用机会。

甲午年运用正阳汤验案举隅

肖映昱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三因司天方》为为清代医家缪问注释宋代陈无择所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而成的著作,其中所列运气十六方基本取自陈氏之方,经龙砂医家姜氏世医推广发扬,在龙砂医学流派中得到较好传承应用。《黄帝内经》云:子午之岁,少阴司天,阳明在泉,民病关节禁固,腰痛,气郁而热,小便淋,目赤心痛,寒热更作,咳嗽,鼽衄,嗌干,饮发,黄疸,喘甚,下连小腹,而作寒中。针对以上运气病机特点,陈无择制定了“正阳汤”方。2014年值甲午之年,笔者在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老师的指导下,在临床中使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兹举验案2则,与读者分享。

尿血

王某某,女,54岁,干部,籍贯包头市。直肠癌术后2周伴肉眼血尿2周就诊,予正阳汤3剂痊愈。

患者于2014年6月25日(甲午年,夏至后3日)因直肠癌术后2周出现肉眼血尿就诊。患者直肠癌术后出现肉眼血尿2周,伴小便不利,一直未予治疗。实验室检查回报: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血常规正常。手术医生自述,癌肿切除术中伤及输尿管。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弦。辨为热伤血络,予正阳汤三之气之加味方,以正真阳之火。

处方:炒白薇5克,润玄参15克,大川芎6克,炙桑皮15克,全当归10克,炒白芍15克,旋覆花10克(包煎),炙甘草10克,光杏仁10克 ,火麻仁10克, 生姜3片。4剂。

1服药后肉眼血尿消失,继服3服后,实验室检查已正常。

按:患者发病及就诊时间是甲年年三之气之时,据运气理论,子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三之气时,客气为少阴君火,主气为少阳相火,少阴加临少阳,三火相遇,火热太过,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而至血症。故投子午年之运气方正阳汤治之而获桴鼓之效。

缪问释正阳汤云:少阴司天之岁,经谓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水火寒热,持于气交。民病咳喘,血溢泄,目赤,心痛等症,寒热交争之岁也。夫热为火性,寒属金体,用药之权,当辛温以和其寒,酸苦以泄其热,不致偏寒偏热,斯为得耳。当归性苦温,可升可降,止诸血之忘行,除咳定痛,以补少阴之阴……桑皮甘寒悦肺,白芍酸以益金;旋覆重以镇逆,本《内经》酸以收之,而安其下之义也。白薇和其寒热,有维持上下之功,复加生姜、甘草一散一和,上热下清之疾胥愈矣……三之气,少阴君火加少阳相火,民病热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嗽,目赤,加麻、杏二味,一以开肺,一以润燥耳。

临床验证,正阳汤治疗热伤血络之各部位出血症,均获良效,即使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症也可考虑使用。

过敏性咳嗽

钟某某,男,48岁,医生,籍贯乌兰察布市。患者以剧烈咳嗽20余日,于2014年8月26日(甲午年,处暑后)就诊。自述20余日前,不知因何突发咳嗽,咳大量白色清稀痰,伴喷嚏、流清涕。服西药抗生素,中药小青龙汤、升阳益胃汤加味及桂枝汤加味等,效无分毫。刻诊:患者不停地咳嗽,咳吐大量白色清稀泡沫痰,伴喷嚏、流清涕;无鼻塞,无恶寒体痛发热;饮食、二便如常,因咳嗽有时整夜不能入睡。舌质淡,舌体略胖,苔白略厚腻,脉寸关不足。辩证应属痰饮内停,治以宣肺化饮,予射干麻黄汤3剂无效,加入苓桂术甘汤继服4剂亦无效。想到常规法无效时可用运气方,故投正阳汤原方。

处方:炒白薇5克,旋覆花10克(包煎),炙桑皮15克,润玄参15克,炒当归10克,大川芎6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6克。2剂。

服上方一次后,既觉有效,2剂服完基本痊愈。刚愈2日,忽然闻到艾灸烟味而又突发咳嗽,咳大量白色清稀痰,咳嗽剧烈夜不能寐,又予前方加荆芥、茵陈4服而愈。(正阳汤加减法:四之气加荆芥、茵陈。)

按:本案见咳嗽,咳吐大量白色清稀泡沫痰,伴喷嚏、流清涕等症,极似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证,然用之丝毫无效,不知该如何诊治,又想到运气方,试投之,而获意外之捷效,遵原方按六气不同时段加药后效更著,深感三因司天方之神奇。

又思之,本患者虽有喷嚏、流清涕,咳嗽,咳吐大量白色清稀泡沫痰,然无恶寒体痛发热等症,应没有表证,当不属外有风寒,内有痰饮之证,故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及麻桂剂无效。患者后闻到艾灸烟味而又突发,详问病史,始知患者初病时已有闻到艾灸烟味而突发咳嗽之情况,知本病乃由艾灸烟味过敏而致,当属过敏性咳嗽,考虑正阳汤还可以治疗过敏性咳嗽。本地区过敏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很多,且不易取效,以后拟在临床中多观察使用,并观察在其他年份使用是否有效。

体会: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临床运用运气方,是对《内经》病机理论的升华,《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体系构建的代表性著作,并未强调“辨证论治”,而是反复强调“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气宜,无失病机”,突出强调病机。顾师认为,辨病机要求从动态的、时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的角度看问题,辨证论治宜在辨病机下结合应用。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运用运气方,是基于病机论治的具体实践。很多疑难病症,中西医治疗疗效不显者,应用运气理论治疗,短期即获良效,足见运气学说三因司天方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更是疑难病症之克星。临证中抓住病机,有些兼证常不治而愈。


子年”:“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衂,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翻译过来,大致是:少阴君火司天的年份,火热之气下临于地,人身肺脏之气上从天气,燥金之气充斥在地球的气候中,草木必然受损,人们发病为气喘、呕吐、寒热、喷嚏、鼻涕、衄血、鼻塞不通,暑热流行,甚至病发疮疡、高热,暑热如火焰,有熔化金石之状。故地气干燥而清净,寒凉之气常至,在病变为胁痛、在情绪上好叹息,肃杀之气行令,草木发生变化。


少阴司天常会罹患以下疾病:气喘,呕吐,发热恶寒,打喷嚏,流鼻涕,鼻出血,鼻塞,疮疡,胁肋疼痛,经常叹气。

【原文】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1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

【译文】初之气,上年在泉之气迁移退位,少阳暑燥之气将要退去,寒冷之气始至,蛰虫重又归藏,水结为冰,霜又降下,主气之风受客气之影响而凛冽寒冷,阳气因而被郁不得宣发。民众返居处周密,以避寒气,易患关节强硬,活动不灵,腰部与臀部疼痛等病,初之气后,炎暑之气即将发生,可致内部与外部疮疡之病。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子午岁之初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太阳寒水,故岁前之燥热将去,而寒乃始,蛰虫伏藏,冰霜复结也。初之时气,乃厥阴风木,故风乃至。阳春之气郁,而民返周密以避寒湿。太阳主筋而为肾之府,故关节禁锢,而腰椎疼痛,时交于二气之君火,故炎暑将至。

    【原文】三之气,天政布0,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

【译文】三之气,司天之气布化,主客二气皆为火,所以大火流行,万物蕃盛而鲜明,寒气有时而至。人们易患气厥逆而心痛之病寒热交替发作,咳嗽气喘,目赤等病。

本节论述的是子午岁之三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少阴君火,故天政布,大火行,众类得长气而蕃盛鲜明。时下之寒气时至,故民病气厥心痛。盖君火在上,阴寒在下,寒气厥逆凌心,则心痛而寒热交替发作。乘于肺则为咳喘,盖肺乃心之盖,而又下交于肾也。如迫其君火上炎,则病目赤。

    壬子壬午上少阴君火司天,中太角木运,下阳明燥金在泉。运生天气曰小逆,木上生火也,故病亦微。子午之岁,当少阴君火迁正司天,而太阴湿土,以上年在泉之右间,当升新岁司天之左间。故畏天冲,木星胜之也。遇壬子、壬午木运之年,壬为阳木有余,其气先天而至。岁运遇木,乃能胜土,故太阴湿土,升天不前,则为土郁木之胜也。

    人病在脾,土郁之发,必待其得位之时而后作。

    壬午年,刚柔失守微甚如见,三年化疫。微至乙酉,甚在甲申,土疫发。药宜泻黄散,煎汤量冷,研五瘟丹不拘时空心送下。木强民病,则脾胃受抑,为黄胆满闭等症。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支满,肝木强也

    泻黄散:藿香叶七钱(5克)、山栀仁一钱(3克)、石膏五钱(5克)、甘草三两(9克)、防风四两12克。

    五瘟丹(此方自制,冬至日修合)

    黄芩(乙庚之年为君) 黄山栀(丁壬年君) 黄柏(丙辛年君) 黄连(戊癸年君) 甘草(甲己年君)

    此五味,各随运气为君者,多用一倍也。余四味又与香附子、紫苏为臣者,减半也。

    上七味,皆生用,为细末,用锦纹大黄三倍,煎浓汤,去渣,熬膏,和丸如鸡子大,用朱砂、雄黄等分为衣,贴金。每用一丸,取泉水浸七碗,可服七人。凡天行瘟病去处,有力之家,合以施给,阴德无量。

    戊子(天符)戊午(太乙天符)上少阴君火司天,中太征火运,下阳明燥金在泉。运于司天之气相同,曰天符。运与气皆火。戊午年,运临本气之位,曰岁会。火运临之,午火位也。其运炎暑,其化暄曜郁燠。遇太阳司天曰热,少阳司天曰暑,少阴司天曰炎暑,皆兼司天之气,而言运也。其变炎烈沸腾,太征之变也。其病上热血溢,阳火盛也。此二年,多热症而无瘟疫。
 
    甲子甲午上少阴君火司天,中太宫土运,下阳明燥金在泉。天气生运曰顺化,火下生土也。当年少病。其运阴雨,其化柔润时雨。其变振惊飘骤,太宫之变也。其病中满身重,土湿之滞也。子午之年,阳明燥金当迁正在泉,而太阳寒水,以上年司天之右间,当降为新岁在泉之左间,故畏地阜,土胜窒之也。水运降地,而土运抑之。遇土运太过,先天而至。

    甲子甲午年,阳土有余之岁,土运承之,降而不入。即天彰黑气,暝暗凄惨。才施黄埃而布湿寒,化令气蒸湿复,令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寒郁于上而湿制之,则脾肾受邪。故民病寒厥,四肢重怠,阴痿少力,天布沉阴,蒸湿间作也。

    甲子甲午,刚柔失守。如此三年,变而为大疫也。水气被抑,至三年后必发为水疫。甲子至丙寅,三年首也。至丁卯,三年后也。药宜泽泻、知母、青黛、元参、连翘、童便各一钱,煎汤量冷,研化五瘟丹,并青黛末,调服。
 


    庚子庚午(天刑之年,俱同天符)上少阴君火司天,中太商金运,下阳明燥金在泉。庚子庚午年,运同司地,曰燥金太过之运,加地气曰同天符。天刑之年,火下克金也,故曰不相得则病。虽有杂症,而无瘟疫。本年金运太过,而君火司天制之,则金得其平,所谓坚成之纪。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其变肃杀凋零,其病下清。(谓二便清泄,及下体清冷。金气之病也。)


 
    丙子(岁会)丙午(天气不和之年)上少阴君火司天,中太羽水运,下阳明燥金在泉。丙子年,运临本气之位,曰岁会,子水位也。运克天气曰不和。水上克火,故病甚也。杂病虽多,而无瘟疫。其运寒,其化凝惨栗冽,其变冰雪霜雹。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此即阳明司地,燥极而泽之义。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痛等症。

    初之气,客气太阳寒水,加厥阴用事。地气迁,热将去。上年乙亥,少阳终之气,至此已尽。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寒水之气客于春前,故其为候如此。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音谁,尻骨。)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寒气为病。然少阴君火司天,又值二之主气,故炎暑将起,中外疮疡。)

    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风木之客,加于君火之主,故阳气风行春气,万物荣也。司天君火未盛,故寒气时至,水火应时,故民气和。其病淋,目赤,气郁于上而热,君火为病也。

     三之气,客气君火司天,加于相火之主,故大火行,庶类蕃鲜,火极水复,热极寒生,故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二火交炽。

    四之气,客主之气皆湿土用事,故为溽暑,大雨时至,寒热互作。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渴饮,湿热之病也。

    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乃荣,民乃康。(畏火,相火,当秋而阳化,故物荣民康。)

    终之气,燥令行,燥金之客,加于寒水之主,金气收,故五之气,余火内格,而为病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雾翳,皆金水之化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五运六气看埃博拉
浅析正阳汤
顾植山教授甲午年运用“三因司天方”探赜
中国中医药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再谈当其位,当其时
罗经三十八层之第二十层 五运六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