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新,才会有“水平”
创新,才会有“水平”作者:李炳亭

 

每次学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都抑制不住地激动,我们期盼了许久的教育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可以说一语中的,直指目前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弊端,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可长期以来,我们并未觉知到人才培养的水平有问题,有些时候甚至还很自娱自乐、自以为是。总书记要求我们提升什么样的“水平”才能满足人才的需要?

成才先成人,相信这个观念很多人都能接受。然而,我们的很多学校却并不注重“人”的成长,当下中国学生体质状况堪忧,近视眼发病率已经跃居到世界“领先”了,个中原因很复杂,但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也许是与我们不太重视学生的“身体教育”有关系,如果一所学校不能让学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未出校门就病怏怏的,哪里还再能谈“人才”呢?《教育:从身体出发》,中国教师报正是源于有着这样的思考,我们才策划了这个选题。

成才需要成才的环境。可我们的很多学校太习惯于把教育理解成“控制”,批评、辱骂、打压、体罚、威逼、强迫……哪一种手段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是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是以人为本的?《好学校是一方池塘》,正是基于有太多的人把学校办成了“兵营”,有太多的学校依然恪守着机械、刻板、训练那一套古老传统的“手段”,我们才策划了这个选题,并希望学校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然生长”。因为“旧教育”早就证明,除了能培养几个“高考状元”,我们是培养不出那种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学校如果不创新,岂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成才需要咬定办学目标。我们为什么而办学,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培养方向。可我们有太对的学校偏离了这样的方向,是在以知识为本、教师中心、升学为一切的“理念”下育人的,这样的教育是育人还是在“毁人”,不言自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教师报才提出了“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和“新学生”的概念。新学校其实并不新,但在目前被传统的功利教育思想统领着的学校而言,却又是全新的,有时候教育向“人性”的回归便是新学校重新起航的开始。

总书记所期望我们提升的“水平”,说穿了便是要遵循人之成长的基本规律,让教育回到常识上来,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解放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可这些,在今天,仍不失为一种创新。没有创新的气魄和胆识,就不会有“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色就是卓越——朱永新教育定律之七
朱永新《新教育》理念
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新挑战、新举措 任友群
转载:教师年度思想政治表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关于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