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人为官高风亮节,但对国家的危害超过十个李鸿章

古代一些清正廉明、高风亮节的官员往往会被后人给予很高评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明朝的海瑞。但事实上,清官却未必都是好官。今天我们就要来说一位晚清时期的大清官,其个人操守几乎没有瑕疵,但他干出的几件事情对国家危害却是极大,这位清官的名字叫李秉衡。

李秉衡早年仕途平平,直至五十多岁的时候,才升至广西按察使(正三品,一省主管司法工作的最高长官)。不过,李秉衡为官的口碑极佳,在早年担任知府和知县期间,勤政爱民,廉洁自律,被人称为“北直廉吏第一”。

李秉衡在广西工作期间,正逢清朝和法国发生了“中法战争”。当法军向广西进犯的时候,李秉衡配合老将冯子材取得了著名的“镇南关大捷”。当时负责两广防务的兵部尚书彭玉麟在向朝廷奏请战功的时候直言指出:“两臣(冯子材、李秉衡)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

光绪二十年(1899年),李秉衡升任安徽巡抚。五年后,甲午战争爆发,朝廷认为李秉衡曾有军事方面的经验,于是调任他为山东巡抚,负责山东防务。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期山东巡抚的地位要比其他省的巡抚高一个级别。

当时北洋水师正在黄海海域同日本联合舰队苦战。日本为了彻底歼灭北洋水师,遂决定在山东登陆,攻占威海卫炮台,以对北洋水师形成内外夹击之势。甲午战争爆发前,山东全省陆军共四十七营二哨,其中步队三十九营,马队七营一哨,炮队一营一哨,合计兵力约2.4万人。李秉衡到任后,通过招募新兵、重新整编等渠道,又增加了二十个营的兵力,整个山东半岛驻守的清军达到了3万余人,而且这还不包括北洋水师自身的兵力。另一方面,日军在“威海卫之战”中投入的兵力总计约为2.5万人,相比之下,清军在兵力方面更有优势。

然而,李秉衡却并没有把防务重点放到日军重点进攻的威海卫,而是把大部分兵力布置在远离威海卫的烟台,并以“烟守将只孙金彪一人,若再调往,无人守御,烟台必危”为由,拒绝派兵驰援威海卫。结果,驻守威海卫的北洋水师受到日军包围,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由于寡不敌众,威海卫很快就被日军攻陷。日军用威海卫上的大炮向停留在海岸的北洋水师舰队发起炮击,形成了“炮资敌,我杀我”的惨痛局面。北洋水师在遭受了惨重损失后,被迫撤至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刘公岛,但日本联合舰队很快再度向刘公岛逼近。此时北洋水师唯一的希望就是援军赶紧出现,可是山东半岛上的清军却一直按兵不动。最终,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镇远管带杨用霖等人以身殉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那么问题来了,时任山东巡抚的李秉衡为什么不派兵去支援北洋水师,而是坐看北洋水师陷入苦战呢?原来,李秉衡是清流派的重要成员之一。清流派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李鸿章。在清流派眼中,李鸿章就是个夸夸其谈的奸臣,而偏偏李鸿章又北洋水师的创建者。因此,李秉衡等清流派的官员一致认为,甲午战争就是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的战斗,如果打赢了固然好,如果打败了,那也是李鸿章个人的仕途走到尽头,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所以,在一群清流派同僚的支持下,李秉衡也就乐于“坐山观虎斗了”。可他却不曾想到,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清朝几十年的洋务运动成果全部付诸东流,清朝也正是从甲午战争之后,才真正不可挽回地走向了灭亡。

甲午战争失败后,日本要求清朝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李秉衡听闻之后义愤填膺,他向光绪皇帝上书,请求继续坚持抵抗,并表示:“臣虽老怠,愿提一旅之师,以伸积愤,即捐糜顶踵亦所不惜。”在此不得不说,虽然李秉衡不服输的精神可嘉,可是在你有能力抵抗的时候不抵抗,现在没能力抵抗了,你还拿什么跟人家去讨价还价呢?

甲午战争结束后,李秉衡继续担任山东巡抚。当时山东多地出现了义和团运动,由于义和团主要针对的目标是洋人,而李秉衡个人又对洋人非常痛恨,所以他向朝廷建议对义和团要进行招抚而不是镇压。后来义和团在山东越闹越大。在洋人的压力下,李秉衡被免去了山东巡抚之职,但此时义和团运动已经开始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了。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导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此时,由于东南多省督抚拒绝执行朝廷向多国宣战的决定,慈禧太后开始在战与和之间犹豫不决。7月26日,时任巡阅长江水师大臣的李秉衡来到北京,他明确向慈禧太后表示“既已开战,不能言和”。在李秉衡的坚定支持下,慈禧太后在当天便确定了开战和消灭洋人的政策,并将几支外省赶来的勤王军队全部划归李秉衡节制。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最后结果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这里就不再一一细说了,清朝最终惨败,并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而李秉衡本人在保卫北京失利后服毒自尽,时年七十岁。

由于李秉衡为清朝尽忠至最后一刻,所以《清史稿》上对其评价很高。但从客观角度来看,李秉衡虽然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但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却总是掉链子,这种清官误国之深,恐怕十个李鸿章都比不上(晚清名臣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后曾评价李鸿章“比十个法国将军更坏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四川总督有点悲催 还没上任就被德国人搞吹了
媒体揭丁汝昌另一面:纵容士兵嫖娼 与部下争妓女
甲午战争是怎样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刘公岛、威海卫有多重要?
甲午战争中的一股“清流”
1895年春节:喜欢热闹的李鸿章为什么闭门谢客
甲午战争风云1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