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 —做一个“翻译官”

中医

         —做一个“翻译官”

学习中医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很多人习惯性用西医的眼光去看待中医,并且尝试用西医思维去解读中医。

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医与西医的关系。

西医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西医的基础是解剖、生理、病理和药理,都是科学技术的产物;而中医源于古人对于天地自然的观察和总结。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现在的人从儿时开始的就是西方式科学教育,所以对于西方科学思维更容易接受。会对中医思维感觉陌生和不信任。

一直存在这样一种声音:中医并非科学而是迷信,或者玄学;中医更多的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因为西医可以拿出一个化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让人感觉有证据,可信度高。但是指标并不能代表全部问题,比如后面我们要提到的痛风,很多病人有症状但是指标正常;再或者有很多病人明明身体有病痛,但是做不出检查结果,这能证明身体没有问题吗?显然不能。所以检查结果和人体情况并不一定是充分必要的线性关系。


       

而中医的望闻问切、草根树皮,用到的完全是另一种思维方式。这些思维完全来源于自然和生活,认真去观察,都能品出一点味道。

那么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

听到过一个有意思的论述:科学和迷信的区别在哪?在于科学会说:“我错了”。

这并不是在说科学不可信,相反这是一种很中肯的评价。科学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修正以往的认知是必然存在的。

也就是说,科学本身还远不是一个完备的体系,从根源上来讲科学源于哲学,或者可以叫做“哲科体系”。很多科学的前身其实是哲学角度的猜想,并且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步验证它的正确性。

比如日心说,原本只是一个思维模型,经过几代人逐步完善,填补地心说模型的不足之处,而后才出现的一个猜想。以至于最初哥白尼自己都不敢相信,直到晚年才发表书籍;布鲁诺也因为支持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直到一百多年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问世,才标志着哥白尼体系的最后胜利。再之后航空航天业的发展,才直观的验证了这个学说。

  

因为西医完全依赖于科学发展的轨迹,所以西医的基础学科依然在不断更新,西医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改革。

应该客观公正的认知科学,要承认科学发展的伟大魅力,也要看到科学本身还不够完备。同样也要正确看待西医。

那么中医呢?

中医源于古人观察天地,总结天地之间的运行规律,从而得到的一种经验。这个经验可以叫做智慧。

可以看出,科学是先有一个想法,然后再去验证的一个过程;而智慧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一个结果。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同样各有利弊,这里不做过多论述。

所以说中医“不科学”是很不恰当的,或许可以说中医是“非科学”,但也绝不是迷信。

  

想要学习中医,就要先暂时把“科学思维”放到一边,走进古人的思维去体悟。

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走到最后大都可以归结到“哲学”的层面,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她的思维。

就像中医的藏象和西医的脏腑,中医的气血和西医的血液,中医的脉诊和西医的脉搏,这些概念基于不同的思维,被赋予不同的概念,所以代表不同的内涵。

怎样去理解这种思维?

古人说不善学者学于诗歌,善学者学于自然。

去观察自然现象,思考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结合古人留下的典籍,在临床当中不断地去验证,这就是中医的诊疗过程。

上次的分享提到,中医做的是翻译官的工作,身体出现症状,去自然中发现对应的现象,翻译身体的需求,从而解决问题。

比如失眠。

什么是失眠?人身本来应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的问题是太阳不落山了,所以才会失眠。那么太阳要落到哪里去呢?要注意,古人的思维,太阳要落到大海里去。太阳不落山,是因为无处而去。大海的水不够了,不足以容纳太阳。对应人的身体,就是肾水不足以收纳相火,所以相火才会妄行,从而导致失眠。那怎么办?就要扩展大海的容量,添加肾水。这个过程就是中医说的心肾不交,治疗的方式就是导龙入海。这都是淳朴的自然现象。

  

比如痛风。

现在很多痛风病人去检查尿酸,发现指标并不高,但是依然会出现疼痛。在中医看来,其实所谓痛风不过是肾寒。肾寒这个概念并不出现在中医书上,但是出现在自然现象中。有痛风症状的病人,双手的尺脉大多是紧硬细的状态。这代表了什么?我们可以想象一条河流。在冬季,天气寒凉,降水变少,河流流量变少,河面结冰变硬,不就是脉象的紧硬细的状态吗?脉诊在很多人意识里好像很神秘,其实脉象和自然现象完全可以对应,就是一种很质朴的思维。治疗痛风就是把河流的冰融化,重新流动起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摩下腹部,把小腹部的筋节和痛点按摩开,冰也就化开了。为什么痛风容易复发?其实还是河流没有完全解冻,所以痛风病人一定要在症状消失之后坚持巩固治疗,配合修养。具体怎么治?还是导龙入海。大海为什么不结冰?因为水足够多,能够容纳太阳,所以不结冰。还是要做导龙入海的功夫。

这两个病例看似没有关系,其实真正去分析,病机居然几乎一样。

这就是中医的有趣之处。自然中也不过是日出日落、潮涨潮退,其他的现象,归根结底也都是这些原因。

所以古人用阴阳、五行就能概括全部的自然天地。万事万物,也不过是万变不离其宗而已。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有时总想着追求高大上的有效方法,把目光放到技术层面,这样有点舍本求末。

重视基础,重视阴阳五行,高屋建瓴需要建立在坚实的地基之上。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瓶颈期,整个诊疗会感觉很无力,脑海里一片混乱或者干脆一片空白。

每当这个时候,就总是反问自己:“你的基础真的打好了吗?”

中医基础的书籍和学习反复了很多次,去仔细思考一些问题,有时会惊得自己一身冷汗,这基础何止一个千疮百孔!有很多内容,只是记住了书本上的描述,对于深层的道理,并没有深入思考。

不会有人按照书本生病,也最好不要完全按照书本治病。把基础的信息保存在心里,不断地从自然当中去感悟、验证,才能做好中医,才能做好翻译官。

18年的时候遇到一个病例。

一个四肢末端麻木难忍的病号,各种治疗不见效。我重新摸脉诊断,感觉右手寸脉的位置模糊一片,界限不清,就问病人是否在秋季出现过身体的问题。病人回答多年前秋季得过重病,有生命危险。

然后脑海里串联起很多信息:右手寸脉对应肺金,对应秋季;脉象模糊,界限不清,证明金属性的能量不规范,不符合自然要求;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果实生长在枝干末端;不成熟的果实是青涩的;对应身体四肢末端的麻木...等等信息的碰撞产生一个结果:病人身体的自然,缺少一个正常的秋天,我需要帮助他的身体重新找回一个秋天。

那么秋天有什么?发生了什么?

秋天属金,肺属金,所以用了肺经的合穴;秋天是把天地的能量回收到地下,所以用了地机;能量要以热能的形式储存在地下水中,所以用了关元。还缺少一个东西:阳光。所以让病人带着针晒太阳。

五分钟之后,病人反应四肢变得充实胀满,留针大约有一个小时,四肢麻木的症状以此消失,再也没有出现。

我把这个病例跟师父沟通,师父对我说:“恭喜你真正进入中医的大门,中午做肉给你吃。”

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中医真的就是这么回事。不在于是否科学,而在于是否符合自然的规律和道理。

中医的诊疗过程是一个翻译官的工作:中医基础就是单词,自然现象就是语法,身体在诉说着自然的语言,我们作为翻译官,用自然的语言解读身体的需求,根据自然现象供给身体所需,疾病自然而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科学为什么解释不了中医?
中医的很多东西为什么用现代科学无法解释?
痛风病,尿酸高 中药可使肿痛消
中西医辨
一个真正的中医如何看病
痛风,是寒还是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