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到郊外寻秋去『我心飞扬』

寒暑易节,四季更迭,自然之法,春温暖,夏炎热,秋凉爽,冬严寒。我对秋天的感觉似乎多了一份关注。在城市,林立高楼阻隔了季节的讯息,当秋季来临,城市的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轻慢懈怠让秋的味道淡而又淡,甚至印痕难觅;而山村郊野,向来是季节的风向标,对秋的仪式感严格而郑重,给了秋足足的面子。

虽已渐入深秋,凉风吹起,可城市的花朵依然娇艳,草木葱绿,少女们依然裙裾飘飘,她们统统忘记了季节的转换。然而在山郊乡野,河流清冽,山野疏朗,秋的味道浓烈而有趣味。看,秋日的阳光虽然明亮,但明显失去了灼热的浓烈,它们穿过秋叶散落殆尽的枝桠间,疏疏朗朗的洒满弯曲起伏的小道。那小道在落叶、荒草的陪伴之下,不知疲倦地走向更远的远方;起伏的山岗,犹如大海涌起的波涛,将树林、草丛高高举起。行走在山野陌路,常常会有足够的幸运:有时会偶遇七彩斑斓的野鸡,她们会冷不防在你路过靠近时突然跃起,飞到更深的草丛中,而留下路人的惊讶所不顾,更大的幸运,是会有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野鸡匆匆逃离的场景。野兔则会制造更大的动静,它飞跃突窜,让杂草也迫不及待的为它让路。在凉风吹拂之下,秋虫的鸣叫声更加清纯亮静甚或尖利;野菊花的黄色更加耀眼,她的略有的苦感,随凉风飘散。水池边竹叶沙沙声和着秋风的节拍,把身子舞动起来。

俗话说:秋天的蚂蚱蹦跶不几天了,但即使到了生命旅程的尾声,它们依然体现顽强的生命活力,看它的健硕、体壮和有力,足以令人感动。有一种叫老飞头的蚂蚱,其腿部锯刀状的齿状更加锋利,令人望而生畏。抬头远望,常常在落叶殆尽的树枝间,有外表粗糙凌乱的老鸹窝特别显眼,在夏季的大风暴雨后却依然固若金汤。这老鸹窝也为丰富我们的语言贡献了力量,比如“老鸹窝搭戏台,哪个鳖娃穿花鞋”,“老鸹窝里飞出金凤凰”等。更为奇特的是一种叫“蛰厉蜂”的野蜂,个头比普通马蜂大有几倍,黑而壮实,据说有毒性,但它们制造的巢更加稳固也具美观,它们通常围绕着一根树干建造,外表圆滑精巧,任风吹雨淋太阳暴晒,依然完好无损,其内部也一定是符合科学搭建原理的。

在秋季,山崖间、荒道旁,各种野果子、野菜、野草都是吸引人眼球的,黄花苗的小黄花在秋阳下黄灿灿的,野辣菜、灰灰菜都可食用。俗名陈刺蛋,这种据说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枳,是有药用价值的,它们挂在尖利的刺中间,给采摘者设置了高难度的技巧;高大的芭茅的花絮白的耀眼,最亲热人的当属苍耳子,一旦亲近,就难舍难分,有一种随你走遍天涯的决心、勇气和果敢。一种俗名麻包蛋的,在郊野小路边,模样和西瓜相似,仅有大拇指头肚大小,已经成熟,黄黄的,袖珍可爱。如果有足够的力气,还可以去沟崖旁刨茅草根,这可是不小的力气活,因为茅草根基本是竖直的扎根在十几厘米之下的黄胶泥中。但茅草根很好吃,生吃甜甜的,熬茶则清热去火,在城市街头,可以看到有农村人蹲在街边售卖,很多城市人买回去给小孩儿熬茶。秋季漫山遍野的黄稗草已经金黄金黄,足有齐腰深,象成熟的小麦,大片大片的,如若以前,早已被人们收割用于盖房子苫屋顶了,据说那作用是冬暖夏凉的,我仔细看了,它的表皮光滑坚硬挺直,所以是防水的好材料,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所居住的茅庐,也就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南阳诸葛庐”,经历1800多年风风雨雨,无数次的修葺,其屋顶现在依然用的就是黄稗草。

秋天乡野的色调是多姿多彩的,老百姓的土语说法是“老天爷当公公打了个大花脸”,阳春白雪式的比喻是“上帝打翻了调色板”,伟人的一句“万山红遍,层林浸染”更是升华到了美学的高度。这所有的比喻,都极尽描摹了秋季色彩斑斓的丰富广度和深度。

秋季空气中少了水分,如酒之甘冽,少了黏糊,更加直接了当。清早,是要有清爽凉气的洗礼,才能使我们的头脑清醒,尤其是在室内时间太长,有一种昏昏欲睡、麻木迟钝的感觉,混混沌沌、迟缓黏糊,缺少了灵感,象温吐噜的开水,木滋啦味,只有凉风一吹,才能激灵一下,重拾敏锐的思维,这就是秋风凉意的妙处。

我的老家在唐河的上游,是典型的平原地带,一马平川,所谓的岗地也仅仅是大的土坡而已。入秋后,北风一吹,立马凉爽起来,树叶变黄,纷纷坠落,秋收后的大地袒露肌肤,无遮无盖,沿唐河岸边高大的杨树林似护卫河道的卫士,在叶落之后,更显得精干坚挺。“白河滩,唐河弯”,说的是白河的滩比较宽,而唐河的弯道比较多。唐河诸多的弯道造就了大块大块的淤积滩涂,这些肥沃的滩涂是树木生长的好地方。我们村紧邻的唐河岸边的大的弯道所淤积之地,就是大队的林场,几十年来,大片的桑树林、杨树林、竹竿林遮天蔽日,葱茏茂盛。深秋季节,依然茂密墨绿的竹竿林,在北风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响,好似迎合密林深处群居的麻雀叽叽喳喳的吵闹声。村子北边岗地尽头的洪山庙岗下,距离唐河岸边约2里地的渠埂儿,早已废弃,不知道为灌溉发挥过多少效力,但渠埂儿上两排高大的杨树柳树和其南边的长形水沟却留给了我极深的印象,我们小时候,在那里逮过小鱼,秋天毛豆成熟的季节拢柴烧过毛豆,虽然吃的都是嘴手乌黑,也不管烧熟透了还是生不拉几的,但豆香却依然念念不忘。及至中学时代,当我学习徐志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时,我脑海中呈现的是渠埂的柳树、水潭、落日余晖,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把思绪拉回到了渠埂风光。家乡小时候玩耍的场景时常同成年以后的所见所闻在记忆里吻合、重叠,这大概是青少年时记忆的烙印深深根植的原因。在这秋日的凉风之下,渠埂的深秋也一定是落叶殆尽、塘水微凉、杂草枯萎,可以寻觅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具体意象。

我们所处的区域在秦岭淮河的分界线上,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虽然秋季相对时日较短,但在夏冬之间,是必须有的过渡和衔接,南方从夏天到冬天的“硬着陆”着实让我们的感觉不大习惯。

无凉爽而不秋日。秋日的凉爽,是夏季炎热到冬季寒冷的转折,好似诗词“起承转合”中之“转”的作用。

秋天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这是《故都的秋》中郁达夫先生所描绘的北方大都市北平的秋景。老舍先生《北平的秋天》也赞美“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我这里所说的则是远离都市的乡土野景,同样是趣味多多,令人向往。

走吧,一起走出城市依然温暖的氛围,无须名山大川,到一处随便的乡郊野外,一处随便的山道边、杂草处,放松心态,沉静思绪,细看秋的多姿多彩,静听虫唱鸟鸣,任凉风轻佻凌乱我们的头发,恣意吹拂我们的脸庞,深深地品赏秋带给你我的凉爽清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BD曾有座九龙山
被遗忘的老鸹窝
老鸹窝里出凤凰
跑断腿也找不到的九龙山到底在哪儿?
散文 | 又见老鸹窝
【山西旅游】洪洞县大槐树上的鸟窝:到底是“老鸹窝”,还是“老鹳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