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河城门上的文艺抗战宣传画『党中伟』

 郭述文,河南开封人(1916.1-2011.11年),幼年家境贫寒,仅受过初小教育。1931年毕业于半工半读的开封职业学校。1932年起,历任小学教师,中学职员。1938年参加河南省抗日宣传队。1942年起,任县立中学、师范学校教师。解放后,任中学教师。

 自幼喜爱美术,曾受开封回族画家穆道元、河南画家李剑晨、谢瑞阶以及画友马基光的指导与帮助。1950年参加河南省首届美术观摩展,1953年参加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同年被选为河南省文联代表大会代表,并成为首批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一九八三年于开封实验中学离休后,先后曾任开封市老干部大学教师、开封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开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其作品有三幅收藏于中国美术馆。除绘画外,作者曾为少林寺六祖堂塑制大型壁雕“达摩归西图”一座;无偿为开封市艺术博物馆以及河南省博物馆分别设计并参与制作“清明上河图”立体模型各一组;无偿为开封市刘少奇纪念馆设计并参与制作“竹沟革命根据地”模型一组。

 作者执著于艺术,年近九十尚以后进自居,不断致力于人格与艺术修养的完善,其敢于自我剖析,勤于进取的精神值得借鉴。










作者党中伟(右)、古城乡王惠村党支部书记刘荣清(左)与军旅作家郭富文在一起亲切交流




目 录


1.为了忘却的记忆

2.郭富文小传

3.唐河千古

4.抗战风云

5.名画传世

6.父亲郭述文及其创作《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

7.后 记


为了忘却的记忆

  1938年冬,在唐河西城门上赫然出现一幅巨型抗日宣传画——《南京大屠杀》,给这个豫西南县城带来不小的轰动。当时正值抗战烽火燃烧之际,作品对于揭露日军烧杀奸淫的罪行,激发全民抗战的斗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幅宣传画的作者就是我们十分敬重的郭述文先生。
 郭述文,河南开封人,著名书画家。1938年在日军铁蹄犯我中华,国难当头之时,他毅然参加抗日宣传团体“民众教育工作团”,奔波于豫西南各县城乡宣传抗日,做了大量的工作。画于唐河西城门上的《南京大屠杀》,不仅被无数群众驻足观看,还登载在当地的报纸上。抗战胜利四十周年后的1985年,先生依据原画稿改作为中国画《反对侵略战争 保卫世界和平》。这不仅是抗战题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幅精品,而且是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
 古都开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更是无人撼动。反清义举,中原大战,驱逐日寇,开封为新中国的建立培育了诸多良才。据资料记载,抗战时期仅唐河青年奔赴开封求学、并从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就有上千人,这不能不说与当年郭述文先生参加的抗日宣传团体“民众教育工作团”有关。机缘巧合,八十多年后,郭述文先生的抗战宣传画再现唐河大地,给这片美丽的土地增添了一抹鲜红的色彩。
 红色文化不仅靠前人创造,更需要世代传承。当唐河红色文化传承者党中伟得知郭述文先生当年在唐河留下抗战宣传画的消息后,便不辞辛劳,与志同道合的王留云、薛军、刘荣清等人商议奔赴开封寻访,虽因疫情反复未能及时成行,但在开封古都学会宁富海老师积极引荐下,得到开封市有关单位、新闻媒体以及郭述文先生的后人郭正平女士的大力支持,使与《南京大屠杀》这幅名作相关的珍贵资料再现唐河,这对于唐河红色文化的发掘、研究与弘扬,无疑是一件幸事。我们要感谢所有参与这次寻访及宣传活动的同志,我们更要感谢德高望众的老艺术家郭述文先生为我们刻下永不磨灭的时代记忆,期待着“反对侵略战争 保卫世界和平”成为世人共同的心声。
 是为序。

郭富文

2022年6月26日于源潭镇


郭富文小传

 郭富文 男,1955年1月生,河南省唐河县源潭人,197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考入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1988年7月到海军南海舰队从事新闻和专业文学创作,曾任南海舰队政治部创作室主任,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广东海洋大学特邀教授。
 1981年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开始发表小说和散文。1983年之后,发表中短篇小说,其中《秃鹰的最后三小时》获首届全国公安文学二等奖。1987年发表了中篇报告文学《中国的太阳》,并改编成电影剧本。1988年7月加入人民海军行列后, 致力于海军、海洋文化研究创作。
 作者以报告文学创作见长,后转入小说创作和影视文学。长篇小说《天净沙》1999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获第五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二等奖。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战争目光》,在军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荣获第12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二等奖,海军金锚文艺创作特别奖。先后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中短篇报告文学、小说、散文、随笔和新闻作品500余篇,总计1000余万字,逐步形成了文风朴实,语言洗练,题材广泛,含蓄而富有诗意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在海洋、海军文化、军事文学创作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唐河千古

 在豫西南有一座古老的县城,它以河得名称为唐河。唐河,发源于连绵起伏的八百里伏牛山系的河南省方城县七峰山南麓,上游的赵河与潘河在社旗县城南龙泉寺处汇合南流后,称为唐河。唐河进入唐河县境,纵贯全县南北,汇集了沘河、泌阳河、三家河、清水河、蓼阳河、礓石河及桐河、绵延河、涧河等9条支流后,从苍台镇出境,流进襄阳,汇入白河,复入汉水。

 唐河宛如一条丝绢玉带,仿佛从天上轻轻飘落在南阳盆地东部的唐河大地,清澈奔流的河水昼夜不停地自县境东北向西南一路冲丘绕石,越过平原,蜿蜒流汉江,入长江,一路欢歌奔向大海。

 唐河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自南北朝时北魏(386—534年)置襄城县治始,后历为石马、上马、泌阳、泌州、唐州、唐县、沘源、唐河诸县、州治,已有1600余年历史,这座千年古城,它是古代通往京都长安、洛阳的要道及从赊店南达襄阳的水路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古老的唐河大地,山川形胜,钟灵毓秀,春秋代序,风起云涌。早在新石器时期,在美丽而神奇的唐河,就有人类开辟榛莽,采集狩猎,繁衍生息,人类文明的曙光已经照亮这块土地。而后,部族战争的刀光剑影、辚辚车驰和萧萧马鸣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痕。西汉末年,马武辅佐刘秀中兴汉室,成为图列云台的一代开国名将,留下千古美名;光武外祖父樊氏家族拜将封侯,誉满乡里,世人景仰。泾原路都统制、宣州观察使曲端,军民元帅马旺,武德将军程飞,江南巡抚、兵部右侍郎、蓟辽总兵曹文衡,刑部郎中李雍,台湾镇总兵王郡,进士曹世璞、冯台异等,或威武震边,旌旗变风云之色;或俊采映日,诗文振金玉之声,为唐河平添了几多声色。

 近代和现代更是人才辈出,灿若群星,著名哲学泰斗冯友兰,地质学家冯景兰,文学家冯沅君,兄妹三人也诞生于斯。还有著名诗人李季、考古学家徐旭生,著名影视演员张丰毅,著名作家冯宗璞(冯钟璞)等,都为唐河增光添彩。

 在建立新中国的斗争中,在唐河这片红色沃土上,有唐河人坚贞不屈、前仆后继的艰苦奋斗,也有唐河人叱咤风云、名扬华夏的荣耀。鄂豫边省委书记张星江、红二十六师师长兼政委吴寿青、豫南革命委员会主席蔡训明,这些光辉的名字和他们不朽的功绩,已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永垂不朽;他们在唐河人民心中铸就了一座座丰碑。

 在唐河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不但人才济济,而且物阜民丰,贸易繁荣。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唐州为唐县后,历任县府官员开始修建城垣,但历经战乱,建了又毁,毁了又建。到了乾隆50年(1787年),唐县的城垣已修建的十分坚固,并重新修建了东门(迎晖门,今解放路与通达路交叉口),西门(澄源门,今杨家楼口东),南门(拱文门,今人民路防疫站门前),北门(飞凤门,今城管局东北角),四座高大的城门上面各有楼阁耸立。 

图片说明:牌坊

 县城中有一条西起唐河码头向东横穿两城门的东西大街,民国时称为中山街(又叫牌坊街,当时的牌坊建在今杨家楼口东120米处),码头到西城门这段叫西门段。 

图片说明:上世纪80年代西门段街道

 唐河依靠得天独厚的唐河水路,发展航运,振兴商业。明清时期,唐河水运发达,由此也促进了县城商业的经济繁荣,尤其是清雍正年间,是鼎盛时期,唐河河道上百舸帆船,樯桅如林,南来北往的大小船只日夜穿梭;白天人声鼎沸,比肩接踵,夜晚灯火通明,通宵达旦。高挂在桅杆上的桅灯照得满河犹如白昼,千余只帆船停泊在唐河西码头,宽约1公里的河面上,船只停泊紧紧相连,犹如道道浮桥,人可沿船达到彼岸,繁荣景象,盛况空前。当时的船只北可通往赊店、方城,南可通樊城、老河口、汉口等地,素有“南船北马”之誉。 

图片说明:上世纪60年代唐河大桥

 秦晋商人云集于此经商贸易,他们又斥资在中山街东南500米处修建了一座叙乡谊、通商情、祭公关的山陕会馆,此馆气势雄伟,画梁雕栋。中山街西街商铺林立,它是民国时期唐河县城最密集的繁华地段和交通要道。商贾云集,络绎不绝。 

图片说明:码头的石板路(也叫礓层儿坡)

抗战风云


 然而,八十四年前的1938年,在西城门上有一幅惨不忍睹又让人义愤填膺的《南京大屠杀》文艺抗战宣传画,这幅宣传画的出现吸引了众多人们驻足观看,看后则令人心惊胆颤,不寒而栗。 

 图片说明:1938年唐河城门上的文艺抗战宣传画

 创作这幅充满着血腥杀戳的宣传画的作者,便是当年开封22岁的扫盲班青年美术老师郭述文。

 1938年5月,日军攻陷徐州后,沿陇海路西犯,开封危在旦夕。

 6月10日开封论陷。开封城内的学校被迫迁往豫西和豫西南地区。扫盲班青年美术教师郭述文参加了由开封市扫盲班教师所组成的抗日宣传团体“民众教育工作团”(简称民教团),奔赴在豫西南各县城宣传抗日。“民教团”成员先后沿京广线南下,途经许昌直到汉口,又返回南阳,走遍了南阳周边各县。当时全团不足30人,分为宣教组,戏剧歌咏组、总务组。郭述文被分配到宣教组,任宣教组长,其工作任务一是做好演讲,即向民众讲述日军侵华历史,揭露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暴行,唤起民众保家卫国。二是在所到城镇创作文艺抗战宣传画,书写标语,宣传抗日救国。

 期间,郭述文在豫西南县城画了大量的抗日救国宣传画。这些宣传画以及“民教团”成员的慷慨激昂地演讲,极大鼓舞了宛东军民抗战胜利的决心,也极大鼓舞起宛东奋勇抗日的民族气概。军民共赴国难,打击日本侵略者,为“新唐战役”的胜利起到了极大鼓舞作用。1938年12月,即“南京大屠杀”的第二年,“民教团”一路辗转来到唐河县城,郭述文不顾一路劳顿,到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观察,看一看哪个城门的人流量大,准备在城门上画一幅激励民众抗日救亡的文艺抗战宣传画。经过几天的仔细观察和深思熟虑,最后选择在车水马龙的西城门上绘画。西城门高达三丈有余,券门通道长达10余米,走在里面说话有嗡声,人称“嗡圈”。他怀着满腔怒火站在高梯上,挥豪泼墨,在城门上画下了《南京大屠杀》血淋淋的巨幅画面。这幅巨画展现了1937年12月31日,日军在南京血腥屠城的滔天暴行,它向人们讲述着血腥惨烈、令人发指的历史真相。画面上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有两只日军军犬在人堆中张开血喷大口贪婪地撕扯着尸体,有一画面一个小婴儿爬跪在坦胸露臂已死去的母亲身上吮吸奶水。另一幅画面,在尸山后面的长江中,飘浮着数以万计的人们,其中一对年轻的父母看着即将被江水吞没的孩子,一人拉着孩子的手,一人拉着孩子的脚,在水中奋力抢救。巨幅画面令人观后瞬间泪目。

 在尸山旁竖立着侵华日军的“膏药”旗,旗上无耻地写着以祈求战场上士兵永久幸运、为日本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的“武运长久”4个罪恶的大字。

 这幅文艺抗战宣传画让唐河民众愤怒了!在县城曾引起了巨大轰动,路过的人们在城墙下默默伫立,许多人热泪满面。通过画面,人们看到了祖国的美好河山被践踏,千万的同胞被杀害,也又仿佛闻到了南京的血雨腥风,看到了日军惨绝人寰的野蛮行径和魔鬼般的狞笑。

 这幅巨画宣传画被刊登于当时的报纸上,以艺术手法真实记录下当时的血腥场景。

 早在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时,日本侵略者为了瓦解国民党政府的抗战意志,逼迫其投降,以确保其占领区武汉外围的安全,遂于1939年5月初,在鄂北和豫西南地区发动了随(县)枣(阳)会战,旨在消灭驻守在枣阳一带的国民党第31集团军。5月1日,日军第3师团开始西进,6日攻陷随北的高城镇,12日到达新城;驻信阳的玲木支队于5月10日占领桐柏县城;日军第13、16两个师因于5月5日向北进犯,突破了国民党军在湖北长寿店东西两面的阵地后,日军13师团于12日窜犯到唐河县湖阳镇东南,日军第16师团窜犯到双河镇和湖阳东北一带;日军骑兵团于5月11日窜至唐河县新店一带,然后在飞机掩护下,向唐河县城进犯。国民党第30军第30师在南阳抗敌自卫团和唐河县民团桐寨铺区团、抗日进步人士曲令铎部的配合下,在县城西大岗抗击日军。经过一场恶战,日军12日占领唐河县城。13日,日军占领上屯、郭滩等地;同日,日军玲木支队自桐柏侵入唐河县境,与日军骑兵团在上屯以南会合。同日黄昏,日军400多人窜到湖阳镇东蓼山下的陈庄一带,被国民党军第30师和湖阳区民团包围。经过两昼夜游战,歼敌300多人,其残部于15日夜向西南方向突围逃窜。至此,日军全部撤出唐河县城。群众把日军首次窜犯新野、唐河一带等地,称之为第一次“新唐事变”。在这次事变中,侵略者的残酷暴行,激起了唐河民众的极大愤慨和爱国热情。 

 期间,为迟滞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动,驻唐河县境国民党第一、第五战区,同民众一起在公路沿线和险要地带开挖上千条交通沟。唐河第4区区长、爱国民主人士曲令铎、组织自己团队、亲自率民团区队配合国民党军打击日寇,并动员群众为军队运送粮食,军火等。地下党领导人发动群众、坚壁清野、组织民众运送伤员,有力地支援了唐河战役。 

1940年5月初,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宜昌会战(亦称枣宜会战)。5月1日,日军分别自信阳、随县、钟祥出发,兵分5路同时向西进犯。5月4日,日军为了扫清进军障碍,破坏国民党军火供应,派32架飞机对唐河县进行狂轰滥炸。5日,日军经少拜寺、大河屯、源潭等地,直扑唐河县城。日军第3师团,小川支队在张老庄一带,遭到深受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的南阳抗敌自卫团第二团的伏击。二团官兵面对武器精良,数倍于已的日军,气势如虹.,同日军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二团亦有3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最后,二营十连排长,中共党员陈时生率全排官兵,舍生忘死,奋勇阻击,掩护全团撤出战斗。

 7月,日军占领唐河县城后,即以其一部向南阳方向进犯,在西大岗遭到国民党军第92军等部的阻击。8日,日军第3师团又在县城西平路头,遭到国民党军第68军第143师黄樵松部的阻击,在国民党军三面包围下,日军撤出唐河县城,向新野方向窜犯。9日,驻鄂北和豫南国民党军第33集团军张自忠、冯治安部和第22集团军孙震等部对日军全面反击。日军以约50架飞机、200辆战车为掩护,分别向湖阳、湖河镇等地进攻。至22日,日军全部撤出县城。这次宜昌会战,日军再次窜犯唐河、新野等地,故称第二次“新唐事变”这次日军窜犯,在国民党军和中共地下党控制地方,武装力量的抗击下,日军以失败告终。但是国民党的爱国将领张自忠和钟毅在此会战中牺牲,对国家和民族都是巨大的损失。 

 残酷的两次“新唐战役”,既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但也有不少爱国官兵壮烈殉国。在“唐河战役”抗日殉难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军民联手同仇敌忾,奋勇杀倭的英雄壮举。壮烈殉国的81名爱国官兵,向人们述说着唐河军民当年“万众一心、奋勇抗日”的光辉历史。唐河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在“唐河战役”中阵亡的81位将士永垂不朽。

 

图片说明: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军长孙连仲题

图片说明:陆军三十师师长张华棠题

图片说明:唐河县国民抗日自卫团副司令赵守忠题

图片说明:唐河县县长范效纯题


名画传世

 郭述文先生1938年在唐河城门上画下的《南京大屠杀》文艺抗战宣传画,在脑海里留下了一生的记忆。而正是这幅巨画在抗击倭寇之时,激发了唐河人民对日寇的无比愤慨,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抗击日寇的人民战争行列。为了回眸当年的经历,郭述文先生于198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之际,将已经过去了整整47年之久的原创《南京大屠杀》宣传画,改为中国画,并命题为“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2005年元月,出版的《郭述文画集》,把此画印在了画册书中。2015年,开封市政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辑》一书中,第一幅图片就是郭述文遗作《南京大屠杀》。八十四年转瞬即逝,硝烟早已散去,唐河城门也早已消失,然而,郭述文当年在唐河创作的文艺抗战宣传画,将成为唐河人们的永久记忆。

 巍巍石柱山,是唐河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见证,悠悠唐河水,是唐河仁人志士的诉说。古有大禹治水系舟石柱,留下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今有党领导人民推翻的三座大山,阔步走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唐河人民英雄抗战的历史将永远载入史册,彪炳千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历史丰碑,永远耸立。

 通过此文,让后人永远不要忘记1937年12月31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30万同胞被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这是南京之难,更是中国之难,中华民族之难。让世界永远不要忘记这真实的历史惨剧,让人类历史上这灭绝人性的悲剧不再重演。重温这段惨无人道的悲痛历史,使我中华儿女勿忘国殇,吾辈自强,保卫祖国,珍爱和平,振兴我中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父亲郭述文及其创作《南京大屠杀》的

历史背景

 我的父亲郭述文(1916—2011)河南开封市人,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93年由中共开封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他幼年家境贫寒,仅受过小学教育。1931年毕业于半工半读的开封职业学校。1932起历任农村小学教师、中学职员。1938年离开学校参加河南省抗日宣传团体“河南民众教育工作团”直至1941年底该团解散。1942年起历任县立中学、师范学校美术教师。

 1948年开封解放后,父亲一直在开封实验中学任美术教师,1950年他参加了河南省委组织的“抗美援朝宣传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创作三十多幅宣传画,在全省颇有影响。他热爱美术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很多美术人才,曾参加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的筹建并成为首批会员。83年离休后,曾任开封市老干部大学美术教师、开封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开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父亲一生挚爱国画艺术,坚韧执着,笔耕不辍,去世前一年95岁骨折后还坐轮椅画大幅山水。其作品80年代分别参展中国第一届山水画邀请赛、全国手指画展、全国“屈原杯”邀请赛及1998年文化部主办的“当代扇面书画展”并多次荣获大奖,多幅作品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他创作的《乌鸡白凤图》、《双吉图》和《白衣钟馗》被中国美术馆所收藏,曾先后四次在开封市成功举办个人画展,著有《汴梁旧事》一书和《郭述文画集》《纪念郭述文先生诞辰100周年》作品选集。他的简历载入《中国当代画家人名录》、《中国艺术界名人录》及《中日现代艺术通鉴》。

 关于画作《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父亲曾在其所著《汴梁旧事》一书“一支完全由开封人组成的抗日宣传队”一文中做过较详细的记述。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省政府准备在1938年迁至南阳,开封市十多处扫盲班的教师直接受“省教育厅”社教处的领导,搬迁后这些教师就无事可做了。当时国难当头,这些爱国热血青年就提出组织抗日宣传队,向广大民众宣传抗日救国,唤起民众共同抗战。这个建议一经提出,立刻得到全市扫盲班教师的热烈响应,父亲兼任扫盲班教师,他们共同向“教育厅”提出申请,得到了同意。定为“河南省民众教育工作团”,简称“民教团”,以巡回宣传形式奔赴豫西南。

“民教团”成立于1938年初,先沿着京广线南下,经许昌一直到汉口,又返回南阳,走遍了南阳周边各县,包括唐河县。又经叶县、方城等县到达洛阳,由洛阳向西经宜阳深入伏牛山区到嵩山、洛宁,一直到卢氏山区,1941年末又返回洛阳,终因经费不足解散。

 当时全团有二十八、九人,分为宣教组、戏剧歌咏组、总务组。宣教组的工作一是演讲,向民众讲述日本侵华历史,揭露日本侵华军队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滔天罪行,唤起民众保家卫国。二是在民教团所经的城镇乡村画宣传画,书写大标语,宣传抗日救国。父亲因有书画能力,在团里任“宣教组”组长。

 父亲跟随“民教团”走遍了豫西南山区,画了大量的抗日救国宣传画。这幅《南京大屠杀》画于1938年,当时画在唐河县高大的城门上。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民国首都南京在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超过30万。灾难发生的第二年,父亲跟随“民教团”来到唐河县,可以想象当年这个22岁的爱国青年,如何满怀悲愤之情在城门上挥毫泼墨,以沉重的笔触,要用巨大的、瞩目惊心、血淋淋的画面唤醒民众抗战到底。当1985年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他老人家又重画这幅画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整整47年,可见这幅画在父亲脑海里印象之深。

 父亲生前曾多次给我们讲到他在“民教团”的这段往事,讲到动情之处,常常即兴唱起《义勇军进行曲》等当年曾经唱过的抗日救亡歌曲,这段历史成为父亲终身的骄傲。2015年开封市政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辑》打开的第一幅图片,就是父亲郭述文的遗作《南京大屠杀》。

郭述文之小女 郭正平
2021年12月

郭正平,开封人,1953年7月16日出生。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退休教师。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开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汴梁画翁郭述文画艺传承人。


后 记

 2021年8月,笔者有幸被赵华胜总编邀请加入乡土中原公众号作者群,紧接着在乡土中原公众号发表了几篇红色寻根系列文章。开封思远书院的宁富海老师读后,在我的每篇文章后面,都写下了精彩留言和中肯评价。为此,我这个业余作者受到鼓舞,也颇为感动。后来我和宁老师互加了微信,近一年来,我俩在微信中不断交流,并互相赠送各自所喜爱的书籍。

 宁老师毕业于河南大学文学院,知识渊博,是我从未谋面的良师益友。笔者虽才疏学浅,却与宁老师在互动交流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使我受益匪浅,大开眼界。我俩对红色文化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从此二人心照神交。鄙人在花甲之年能认识宁老师,并互相交流,真乃三生有幸。宁老师专注于姓氏移民研究已有数年,笔者近年来对唐河的革命先烈佚事搜集亦用力不少,我们也圈定了不少开封、唐河党史及地方史志中均有记载的人物。

 宁老师对笔者这个红色文化爱好者挖掘出的宛东革命故事颇感兴趣,并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他提供了唐河当地鲜为人知的线索,让笔者把1938年开封青年美术教师郭述文,曾在唐河县城门上所创作的《南京大屠杀》巨幅宣传画撰写成文。随后无偿寄给笔者一本《郭述文画集》及其他相关资料。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开封郭述文先生把自己47年前创作的《南京大屠杀》巨幅宣传画改为中国画,并题写了“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墨宝。在2005年出版的《郭述文画集》中,此画被郭老精挑细选后录入画册。笔者看到后兴奋不已,马上拿着画集,首先到县委党史研究室去见党史助理研究员王留云,然后又向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县美术馆、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有关单位和领导反映,此举引起了有关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纪念文化抗战精神,笔者开始着手整理关于当时唐河城门上,郭老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作画宣传的资料,并拟印刷成册。想着让宁老师寻找郭老在1985年的手绘复原图,等原图找到后协商藏家捐给唐河美术馆或回购,由唐河县委党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留云,唐河革命纪念馆馆长薛军,唐河县人大代表、唐河县古城乡王惠村党支部书记刘荣清,唐河县政协委员、南阳市红色文化促进委员会会员党中伟一行四人带公函赴开封,为郭述文女儿郭正平颁发荣誉证书。宁老师请示有关单位,由开封相关新闻媒体参加,举行热烈而简单的捐赠与接收仪式,并让新闻单位采访笔者,另外开封有关单位也为唐河一行四人赠送书籍等纪念品。这是一个初步的方案。

 但这个想法实施起来,因疫情作梗,正应了好事多磨。

 为了写好此文,提供佐证,丰富史料,宁老师专门向郭正平女士书写了短信,内容如下:

 尊敬的郭正平女士:

 郭老在唐河城门上的《南京大屠杀》文艺抗战宣传画,八十多年后,终于让唐河父老知晓。14年抗战,国虽破,山河在,唐河是这幅名画创作地,有着重要纪念意义。唐河县委党史研究室、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唐河革命纪念馆及美术界都很尊崇郭老,我们也都在寻访这幅画。在未找到之前,已将郭老画集赠送唐河的党中伟,另开封市政协纪念专辑也已找到,我们有个请求,也是唐河县政府、父老的心声,由您代表郭老,在政协纪念专辑首幅和画集末页,郭老画作处,题名钤印,以让唐河人民永久缅怀抗战前辈。唐河会派代表持公函前来,择日举行捐赠仪式,并颁发捐赠证书,以昭尊崇。

 郭正平女士看完短信,也非常激动,她为笔者撰写此文表示感谢,并大力支持,她立即向笔者撰写了《父亲郭述文及其创作〈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由宁老师代转给笔者参考。

 为了寻找1985年郭述文先生创作的《南京大屠杀》复原图,宁老师不辞劳苦,四处奔波,他首先联系郭述文曾经工作过的开封市实验中学,同时又联系一些书画界藏友和郭述文的女儿郭正平,但经多方打听,查找无果。于是,宁老师和我商量以书写寻访短文的形式,于2021年12月10日,发往开封朋友群里,以便尽快查找这幅文艺抗战复原画。同时笔者也把寻访短文发给了唐河籍在开封人士,如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工作的尹清轶、开封市统计局局长党元胜、开封公安局工作的陈书亭、河南家天下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亚军等朋友。

 寻访短文如下:

 开封市知名画家郭述文先生,1938年抗战时期作于唐河县城门宣传画一幅,后为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按原稿改为中国画,题为“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郭老晚年所绘该画作,其家人均无收藏,现不知收藏于何处或由哪位藏友收藏,恳请社会各界帮忙提供藏家相关线索,以便参展。

 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寻访委托联系人:

 党中伟(唐河)13513772333

 宁富海(开封)15938530228

 日子一天天过去,寻访未果陷入停滞。疫情多变,犹让人苦闷。

 无奈,笔者转而请求郭正平女士为《唐河城门上的文艺抗战宣传画》题词。下面是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郭正平女士:

 为缅怀开封市著名画家郭述文先生在唐河县文艺抗战的光辉岁月,诚挚邀请您挥墨泼毫,玉成此举,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并由我馆颁发永久珍藏证书,以兹纪念。

唐河县美术馆

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

2022年7月1日  

 邀请函由宁老师亲手呈送郭正平女士,郭女士欣然应允在画集中补题数语,此举将为这幅文艺抗战宣传画再添光彩。

 郭正平女士表示将捐赠个人创作《黄山松云》山水国画一幅,寄寓民族气节和精神;向唐河县美协全体会员、历史文化研究会部分会员,捐赠《纪念郭述文先生百年诞辰中国画作品选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00套左右;其另一版本《郭述文画集》,于《唐河城门文艺抗战宣传画》该页尾部,钤印“述文画艺”,并由郭正平补题“纪念家父1938年唐河文艺抗战所作”于该印刷画下部。

 《唐河城门上的文艺抗战宣传画》印刷成册,填补了唐河的史料空白,并被唐河革命纪念馆、古城乡红色文化与爱国拥军展览馆等多家单位收藏。

 笔者完成本文后,欣闻军旅作家郭富文将军近日从广州回到老家源潭,遂与古城乡王惠村支部书记刘荣清一同驱车前往拜访并请他为本文作序。郭富文作家看完书稿后,深受感动,给予高度评价,并欣然同意为本文作序。

 为本册题词的郭正平女士、作序的郭富文作家、关心支持并给予校对的宁富海老师、以及刘荣清先生,笔者感念在心并致谢忱!

党中伟

2022年8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照片:1938年,被日军占领下的开封古城
【小作家】家乡美食多
大抗战-99 热血中原之两战新唐
李中群:唐河源潭千年银杏树
南阳15岁少年砍死奶奶
唐河县五大吕姓支系分布情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