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新泰《新邑郭氏族谱》纂修记

《新邑郭氏族谱》纂修记

 

                                               □ 阿 

 

寻找族谱

 

上世纪九十年代,余对族谱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陆续收集了许多谱牒资料,但自己家族的家谱却始终没有见到。询问本族长辈,均说族谱在文革中烧毁。直到一九九九年才有族弟安岩送来了一本《新邑郭氏族谱》手写本残卷。该谱为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郭毓谦在由郭氏十一世郭玺于清道光八年(一八二八年)创修族谱的基础上续修了建、毓、信三辈。

据传新邑郭氏始祖明初由河北枣强县迁居山东新泰泉里庄,后因郭氏人丁旺盛,遂改村名为郭家泉。新泰八景之一的“古泉连珠”即在该村。

该谱表明为二卷上,郭名香为三世祖。现存的这卷便是由郭名香开始。谱载:“祖讳名香,字古泉,住城西南乡横山保泉里庄,生于明嘉靖丙午二月,终于万厉丁未十月寿六十二岁。配孺人苗氏,生六子,长思舜,次思禹,次思汤,次思文,次思齐,次思鲁。女三人,一适王文翰,一适徐应仕,一适焦守岗。茔于庄东北。”

余为思汤祖之后裔,《新邑郭氏族谱》载至余曾祖父郭寅敏,为十二世。除此之外,关于郭氏家族的资料再也无从考据。曾欲发动乡人续修族谱,但无合适人选,而耿耿于心。

丙午夏,曾为老师,后成同事的族兄安敏来访,称拟续修族谱,正合我意。遂告知,修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当时费力不讨好,但对子孙后代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首先要寻找旧谱,否则,无法续接。几日后,安敏兄找到了一册清道光八年(一八二八年)《新邑郭氏族谱》二卷上手抄本残卷,载至余之太祖宗啟。所幸后附一篇由邑庠廪生仙洲范时宪于明崇祯七年十月所撰《名香祖墓表》,文曰:“郭公古泉新邑人杰也,少年英姿奇伟,赋性温良,其德可以仪世,其才可以济时,有隆古忠厚之风,无挽近浮薄之习,惜数奇不遇,困守田里,素行不愧乡评,里人推重宰里数次,不爱之。乡约数次,公正服人,持己接物,允惬舆情……”后面有族谱创修人郭玺几篇记录自己家事的文字。

仅有一册族谱,续修族谱工作仍无法进行。遂嘱安敏兄,在收集资料的同时,慢慢寻访。因守旧思想作怪,有许多家族的旧谱都在收藏人手里秘不示人,像宋代抗金名将李通及清代抗清将领张遇留的家谱,当初这两个家族续修族谱时都没有旧谱,而在续谱过程中逐渐被发现。安敏兄费尽心思探访旧谱,己丑春日,终于打动了一位藏谱人,交出了七卷族谱。等看到送来的族谱,才发现不是全套。其中的三册为二卷上,一册二卷下,一册五卷,一册六卷,还有一册未标卷名。名香祖人丁旺,占二卷上,名旺和名代二祖占二卷下,卷五、卷六为迁居小协镇碗窑头郭氏族人,未标卷名的为迁居新汶张家庄郭氏族人。这套族谱是余曾祖郭寅敏于一九三九年组织族人续修的。

谱中载有《啟名例诗》:方建毓信安鸿英,天归淑美乐有丰。居慎长载庚大化,受惠庆修奎元登。宗之啟名派莫紊,传流百世太原兴。道光八年始创谱,一支一派不可轻。

该谱资料更加详细,谱载余之太祖宗啟为恩贡生。何谓贡生?就是在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这些读书人统称为贡生。意为贡献给皇帝的人才。明清两代,贡生有不同名称: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恩贡是明清时代,凡遇皇帝登基或其它庆典颁布“恩诏之年”,除岁贡外,加选一次,称为恩贡。由此,录取到国子监读书的人就是恩贡生。高祖允封被恩赐耆宾,按清制,每岁由各州县遴访年高有声望的士绅,一人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详报督抚,举行乡饮酒礼。所举宾介姓名籍贯,造册报部,称为乡饮耆宾。 

曾祖寅敏简介中记载,初任乡长,继任镇长,兼任初级短期主任,兼理寨长。本套族谱即由其于一九三九年组织续修。尽管祖上没有显赫身世,但得知自己祖上是读书人,曾在国子监就读,真是又惊又喜,值得骄傲。余之爱书,或许祖上基因遗传矣。

《新邑郭氏族谱》创修人郭玺思想开明,即使现在的族谱编写者也望尘莫及。旧时修谱者普遍存在封建思想,即女人不能入谱。而修于清代的《新邑郭氏族谱》不但记有妻女,而且就连女儿嫁谁亦有记载,非常大气。但大气之中亦有藏“小”,编修者郭玺的祖父、父亲、伯父及其个人名后均有小传,族谱后还附有关自己家庭琐事的文字,而对其他族人即使有功名者亦无介绍。白玉微瑕,郭玺对于家族的贡献还是值得后人敬重和纪念的。

 

续修族谱,要做好吃苦、吃亏、吃气的准备

 

因余收藏研究族谱,各地续谱人员不时登门求教,余皆热心相助。看到一部部族谱付梓问世,而本族家谱无人过问,不仅跃跃欲试。几次回乡谈及族谱续修,无人应之。余居于外,鞭长莫及,时叹之。第三次修谱至今已七十年余,若不及时续修,资料失迷,无法挽救。幸有族兄安敏倾力运筹,郭氏族谱续修有望矣。

己丑暮春,安敏兄光临秋缘斋,云其单枪匹马走门串户收集家族资料已达两年,收集了大部分郭姓族人资料,并带来了他抄写的族谱初编资料,不禁被他的执著精神所感动。遂告诫,续修族谱绝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组成一个班子,往往要费时几年才能完成。

安敏兄半生执教,退休后,赋闲乡里。见村庙九圣堂榱梁零落,院宇倾圮,神宇蒙尘。便组织族人,多方集资,费时三载重修庙宇。落成庆典,村人云集,无不赞叹。此次续修族谱由安敏兄担纲为最佳人选。

经一番筹划,六月二十日,续修新邑郭氏族谱理事会领导小组主营成员安敏、郭伟、安敬、安范、安公、安广、安华、洪等、洪成、洪湛相聚秋缘斋,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续谱事宜。

草拟了《关于第四次续修族谱的公告》《第四次续修新邑郭氏族谱理事会规定》和《给郭氏宗亲的一封信》。此次续修族谱较前几次续修将更具规模,更加细致完美,并有所创新。在谱内不仅登录族众的处世、姓名、出生年月、简介,亦可刊发捐资者肖像,且男女均可入谱。每户按现在实有人口每人捐资拾元,上不封顶。捐资百元者,记入族谱功德榜。捐资二百元以上者,在族谱刊发一寸彩色照片,并赠族谱一套。众人观看了余之藏谱,就续修族谱问题一一作答。

七月六日,天降暴雨,余与安敏兄冒雨赶回郭家泉,在郭家泉学校召开了续修新邑郭氏族谱理事会第二次工作会议,理事会成员二十余人参加会议。有些与会人员十几年未曾见面,为了续修族谱走到了一起,格外亲切。在会上就收集资料、集资、捐款事宜做了安排。余之曾祖组织第三次修谱,此次修谱更是余之义不容辞的责任。余与安敏兄作为主事人,每人捐款一千元。

搞族谱纂修,必须要有奉献精神,要做好吃苦、吃亏、吃气的准备。续谱需要四处奔波,联系本家族人,采访、登记、编修,费时费力,是为吃苦;续谱人员没有任何报酬,而且不计时间,有些意外开支要自己破费,且带头捐款,是为吃亏;由于人们素质不同,在续谱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个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刁难,口出秽语,是为吃气。过此三关,大事可成矣!

 

莱芜寻根

 

现存的七卷《新邑郭氏族谱》中有五位老祖,其中居郭家泉两位,迁居碗窑头村两位,迁居张家庄一位。人口最多者是郭家泉村郭名香后裔,郭名香为三世祖,其祖父、父亲姓名失迷不可考,郭家泉另一位始祖为遵道。迁居碗窑头村两位始祖皆名郭贵,迁居张庄村始祖名讳失迷,三世祖为云台。五个始祖是平辈兄弟,其下行辈统一,可能属于一个家族,至于五位始祖从何处迁来,他们祖上是谁?因族谱第一卷缺失,这些问题都成了未解之谜。

在去本邑嶅阴村联系续谱时,曾听族叔信生讲,二十年前他在邻市莱芜郭家镇见过一套郭氏族谱,隐约记得谱上记载有郭氏三兄弟,老大居章丘,老二在莱芜,老三居新泰郭家泉。如果消息准确,我郭氏家族便找到源头了,必须亲自去莱芜查看族谱。

七月十六日,余与族叔信生,安敏、安敬二兄及族侄洪标一同前往莱芜市郭家镇。郭家镇原属口镇,后属张家洼街道办事处。到达郭家镇时,该村郭宗忠到村头来接。至其家中,他说族谱保管者去赶集了,等他回来就把族谱带过来。谈起郭氏起源,他说,明洪武初年,有郭氏兄弟三人郭蓝、郭青、郭红从冀州枣强县迁居莱芜南站里,居住河边,后河水泛滥,郭氏兄弟分迁三县,长支郭蓝迁居章丘埠村,次支郭青迁居莱芜郭家镇,三支郭红迁居新泰郭家泉。郭家镇皆为次支郭青之后,现有郭氏族人一千四百余人。郭宗忠为二十世,今年七十二岁。其族行辈:“开国源同宗,京继传法廷”。开为十六世,廷为二十五世。但现在其家族不安行辈取名,只论世,因而取名大都挑字,随意挑字取名很容易与自己祖上重名亦不得而知。

时近中午,族谱保管者送来了一函线装族谱。名曰《古赢郭氏族谱》,清代同治十三年创修,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重修,堂号“敦睦堂”。该谱两函十册。他只带来五册。卷一为序文、传记,卷二始祖郭青后注曰:“公自明初洪武年由冀州枣强迁来,长支居章邑埠村,次支居莱邑郭家镇,三支居新泰郭家泉,兄弟三人迁居三县,公葬东岭茔内。三支复回莱邑南站里。”由此可以断定,郭红并不是从莱芜迁居新泰,而是直接从枣强迁居新泰郭家泉,后再迁莱芜南站里。

郭红与新泰的郭氏族人是什么关系呢?卷二有关郭红的资料有两页,郭红简介曰:“公自明洪武年由冀州枣强迁新泰,自新泰移居莱邑南站里。”一子经纶,经纶有三子,长大年、次大有、次大庆。大年后裔迁居北站里庄;大有后裔迁居官家庄下洼;大庆后裔迁居莪峪庄。翻看了一至五卷均无有关郭家泉的记载,请保管族谱者把后五卷拿来,那人颇为不悦,催促再三才回家带来后五卷。余逐一翻阅,得知该谱为次支郭青与三支郭红之族谱。卷九、卷十为郭红后裔族谱,其后裔均与郭家泉没有任何联系。

据《古赢郭氏族谱》载,郭红自明洪武初年(一三六八)迁居新泰郭家泉,后迁莱芜。而《新邑郭氏族谱》载,吾三世祖郭名香生于明嘉靖丙午年(一五四八),由此可以推算吾始祖与郭红来郭家泉相距大约一百二十多年,相差六七代人。而且,《古赢郭氏族谱》所载郭红后人亦无居郭家泉者。郭红与现在的郭家泉人到底有无关系呢?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路漫漫其修远兮

 

郭氏族人外迁人口遍布各地,续谱理事会成员各有分工,一一通知外迁族众,以免遗漏。七月二日,与安敏兄去龙廷镇尚志庄找郭姓人联系续修族谱事宜,该村郭姓均不知何年迁来,祖上是谁。一人拿来郭氏行辈,与郭家泉行辈一致,应该是一家人,否则,行辈不会统一。遂让他们自己先收集整理族人姓名,之后再找其祖属于那支。

从龙廷回来,去嶅阴村,书记姓郭,从郭家泉迁来,拿出老谱,他马上找到了他的祖父姓名。随即成立了续谱小组,商定了续谱事宜。

《新邑郭氏族谱》曾经出现沟西字样,但在谱中却查不到从哪支迁出。七月二十三日,去该村洽谈续谱事宜。与安敏、安敬二兄到达羊流镇沟西村后,村支书郭承列约来了两位老人,其中一位叫郭德信,与我同辈,当他得知我们来自郭家泉时,他说,那里有他的两位同学,一问名字,他的同学竟是我的父母,他们是五十多年前的师范同学,我马上打通了爸爸的电话,让他们通话叙旧。另一位老人很幽默,他讲了一个笑话,新上任的镇党委书记问他贵姓,他说,郭沫若的郭,朱德的德,叶剑英的英——郭德英。沟西村的行辈虽然与郭家泉不同,但可以相论,只是同辈的世系他们却低一世。

他们找来了一个记录本,上面写着:一世祖兄弟四人,分居四地,长支郭经居沟西,次支郭纬居章丘埠村,三支郭细居新城,四支郭红居郭家泉。沟西村郭姓族人七百余人皆为郭经后裔。记录本后面是手抄的族谱,谱载:“始祖讳经,住城西北流保,生四子,长子文通、次子文昌、三子文兴、四子文举,茔沟西庄羊公墓前。”郭经后人在明代曾出一进士。

莱芜的《古赢郭氏族谱》说,兄弟三人分居章丘埠村、莱芜郭家镇和新泰郭家泉。这份族谱却说是兄弟四人分居羊流沟西、章丘埠村、新城和郭家泉。两份族谱都提到章丘埠村和郭家泉,而且居郭家泉的都是郭红。沟西郭氏族谱因无序跋,不知族源。他们的行辈为“仲德承家宝,增元振志长”。

吃过午饭,来到羊流镇二洼村。该村郭氏均由郭家泉迁出,为名旺支后裔。该村郭氏族人一百余人。在郭成山家,他说自己续写了部分族谱,拿出给我们看。郭成山是退休老支书,已经整理了部分族谱内容,他自己续写本支族谱,更说明续修族谱的重要,修谱也是族众渴望已久之事,遂让其负责该村的续谱工作。

在小协村,寓居该村的郭姓族人辈分最高的郭玉环也是威望最高的,他约来九位家族代表共进晚餐,他们当场每人捐款二百元。他说:“先拿着这些钱,作为外出的费用……”有这些热心的族众支持,更增加了修好族谱的信心和决心。

有人介绍原在新泰剧团工作的郭际德祖籍章丘埠村,七月二十四日上午,余至其家中,了解埠村郭氏族人迁徙情况。因其常年在外工作,对老家情况不了解。一会儿,他突然想起,他弟弟曾给他一份材料,找出一看,是一沓手抄的埠村郭氏族谱序言。《章丘埠村郭氏族谱》于康熙三十年创修,后分别于雍正元年、乾隆三十五年、嘉庆十年、道光十三年、同治十二年、光绪三十三年六次续修。光绪三十三年十七世郭文藻在《重修家谱序》中说:“吾族郭氏枣强人也,前明洪武二年迁发济南府章丘县占籍埠村镇,五世单传,至六世始分六支……”

章丘郭氏始祖为郭清,既不是莱芜郭氏族人所说的郭蓝,也不是沟西郭氏族人所说的郭纬。因未看到原谱,不知是否记载郭清兄弟迁徙情况。

寻根之途更加扑朔迷离。

 

寻觅失落的族人

 

族谱载,有三支祖后裔住城南马庄,又迁居名公庄。七月二十一日,与安敏兄骑电动车出城,南行十数里,找到名公村。找人打听郭姓族人,该村分四个自然村,没有一户郭姓人。一老者说,邻村东桥有一家姓郭,不知是不是我们要找的人。东桥属于东都镇,村头有一古典建筑物,像祠堂。上有匾曰“桥庄李姓碑楼”,遂下车,从窗口望去,不禁震惊,室内迎面整面墙镶嵌着李氏谱碑,东西两侧墙上镶嵌着捐资名单。碑楼外东侧立着老谱碑。一位老人前来搭讪,说碑楼是二〇〇七年李姓族人捐资建立,由于自己修建,省去工费,共花费八万余元。望着漂亮的碑楼,羡慕不已。老人热情地邀请到家中喝茶,向老人打听郭姓人,他说,该村只有一家人姓郭,男人已经去世,大儿子也死了,家中只有老太太和一位智障儿子。按老人指点,来到了一处破旧的小院,废旧的院落与周围的新房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说明主人生活的窘困。正要叩门,一位老太太出来,我们说明来意,她说,老家是泰安大白峪,男人在新泰工作,就在这儿落户了,大儿子去世后,儿媳和孙子回老家去了。得知我们来自郭家泉,她说,他们就是从郭家泉迁去泰安的,详细情况她也说不清楚,只说他的孙子是洪字辈,这个辈属于郭家泉郭氏家族的第十六世。这条线索很重要,很有必要去泰安大白峪了解情况。

回家后,便从网上查找泰安大白峪的资料,得知,大白峪属于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办事处,大白峪村已改为大白峪社区,在网上找到一个社区电话号码,打过去问了一下工作人员,让她给介绍几位郭姓族人的电话,她说了几个人的名字都是玉字辈,这又与郭家泉辈分吻合,玉字辈是十三世,更加说明与他们是一个家族。

大白峪这支族人,族谱没有记载,续修族谱就是要尽量不要漏掉一户族人。八月十七日,与安敏、安敬去泰安与几位在泰安工作的族人商谈续谱事宜,午饭后,下起了大雨,打听了徐家楼的大体方向后,冒雨驱车去找大白峪社区。大白峪旧村改造,居民已全部搬入新落成的居民楼,找到郭玉勇家,说明情况后,他拿出了一份手抄的《郭氏族谱》,从序中得知其始祖郭朋宾、郭洞宾兄弟二人自高唐县迁居泰邑白龙峪(今大白峪)。行辈从第十一世开始:“兴玉传继广,绍照吉庆祥”。可见与我们不属一个家族,我们遇到的“洪、玉”两辈只是巧合而已。

 

堂号是一个家族的魂

 

过去每个姓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所谓的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祠堂俗称家庙,是一个家族供奉、祭祀祖先以及举办宗族事务的场所。祠堂的正门上方一般都挂有题写堂号的匾额。堂号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对于弘扬孝道、敦宗睦族、维护家族及社会的团结稳定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麻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堂号不是随便乱取的,有的是以地名作堂号,如郭氏家族的堂号有“太原堂”、“汾阳堂”等,这些堂号,使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家族是从哪里发源来的;有的以宗族典故作堂号,“尊贤堂”是战国时燕昭王为郭隗所设,当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你有招贤,先从我开始。你对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把他当作老师来尊重。于是乐毅等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逐渐强大起来;还有的以道德伦理作堂号。如莱芜郭家镇的郭氏家族堂号“敦睦堂”,章丘埠村的郭氏家族堂号“敬飨堂”。

堂号的好处就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说出自己的堂号,就能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同宗同族。郭家泉郭氏家族过去一直没有堂号,借此续修族谱的机会为郭氏家族取一个堂号。

古时新泰多泉,以泉为名的村庄就有几十个,名泉三十六,其中之冠为瑞珠泉,瑞珠泉又称泉里泉、珍珠泉。泉水从沙际而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似串串珍珠,固有“古泉连珠”之称。郭氏家族,自明代迁居于此,迁徙至此,见此泉汩汩不竭,累累如贯珠,泉边林木交荫,与水光相掩映,实乃天然之景。遂安家于此,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原名泉里庄,后因郭氏人丁兴旺,遂该村名郭家泉。明代县令李上林在泉旁建亭,以供游人观泉休息。清乾隆四十八年,新泰知县江乾达续修《新泰县志》时,把“古泉连珠”定为新泰八景之一,文人墨客诗词歌之赋之咏之叹之者不乏其人。

郭家泉作为新邑郭氏族人发祥地,可以瑞珠泉作为堂号,取名“瑞泉堂”。在第四次续修新邑郭氏族谱理事会成立大会上,我提出此议案,无人提出反对意见。此后,新邑郭氏族人便可以“瑞珠泉”作为堂号。

 

失去谱系,就像在黑夜里前行

 

有一支郭姓族人由郭家泉迁往邻县蒙阴的西儒来村,后有分支复迁新泰汶南镇赵家庄村。该村退休支书郭永和讲了一个故事,同镇有一年轻郭姓人,称他为叔,后来,这位年轻人升任煤矿矿长,一日见到郭永和,说:“我听人讲,我的辈分比你大,你应该叫我叔才是。”郭永和大怒:“你当了矿长,我叫你叔,如果当了书记,我还得叫你老爷吗?”通过这次续谱,追根溯源,理清了谱系,郭永和系瑞泉堂郭氏十八世,而那位年轻矿长是十五世,郭永和要喊他老爷爷。讲完这个故事,郭永和自己就感到好笑,由于不知辈分,竟然导致祖孙颠倒,长幼无序。失去谱系,恰似人在黑夜里前行。

接楼德镇苗庄村郭振海电话说,他祖上要饭去了楼德,一九三九年老家续谱时,曾去找过他们,当时很穷,怕交续谱费用,就谎称不是从郭家泉迁出,因此没有入谱。听说郭家泉要续谱,就赶紧联系要求入谱。问他父亲、祖父及曾祖父名字,均为自己挑字取名,他们不知道自己属于多少世,为孩子取名都不好取了,入谱要求相当强烈。后来又连续打来几次电话,询问入谱情况。便决定到该村去实地查看一下有无实物及文字记载。十月九日,驱车去楼德。在路上心里也不踏实,如果找不到有力的证据,如何给他们入谱呢,因不知他们多少世,也不能随便安排。

楼德镇地处鲁中山区,徂徕山之南,地处宁阳、泗水、新泰、岱岳四县市区交界,是泰安市计划单列镇、副县级单位。春秋时为菟莍国国都,境内云云山为历史名山,自秦朝以来先后有六位帝王到此封禅,汉朝时曾设置柴县,清代属于泰安,解放后曾先后作为泰宁县、泰泗宁县、徂阳县驻地,后归新泰市。因而有些风俗与老家稍有不同。

到达苗庄后,其家族的主要成员均已到齐。与他们座谈,均不知自己多少世,不知辈分,所有的名字都是随意挑字。问他们有无谱碑等实物或文字记载,均摇头不知。尽管他们积极要求入谱,但是由于不知谱系,根本没法入谱,也不能随便给他们找个辈分安插在谱内。我让他们把春节祭祖时的折子拿出来,看看祖先的名字,或许从中可以找到有用的线索。

郭振海找出了一个很陈旧的折子,记载着其祖先的名讳,是春节祭奠祖先时摆在供桌上用的,打开折子,一眼就看到了其太祖名为宗盛,宗字辈是瑞泉堂郭氏十世,从折子上的名字往下排,郭振海正好与我同辈,十五世。他们一家二十九口,当即登记了入谱资料。一家人皆为找到自己的世系兴奋不已。

                                   二〇〇九年五月四日——一月七日于秋缘斋

注:本文系在《新邑郭氏族谱》的纂修过程中,记录下的一些片段,由于族谱的纂修尚未结束,因而本文也在续写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莱芜郭怀忠寄赠《古嬴郭氏族谱》
山东省郭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郭玉清来新泰调研
寻你六百年——汾阳世族黄陂北乡郭氏家族寻祖记
《郭氏家族》唱给1000多万郭家人听!郭家人转起来!
太牛了!郭氏个人简历大曝光,郭家人必看,顶起!
家谱序言范文欣赏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