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声乐基本功训练之二十:听一听,拨一拨
         一个歌手经过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一、二年的训练,发声方法日渐精炼、深透,不是初学时期那种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抓不住要领的局面,而是已将复杂纷繁变为简单明了,原迷雾重重,现方向清晰。声乐基本功炼就之后,其要领就是不很深奥、不很复杂的几点,发声时轻车熟路、稳操胜券,问题是所谓的“炼就”还差一点、尚不巩固的时候,需要自己对自己听一听、拨一拨,请专家、老师、听众听一听、拨一拨,即不断地检验、不断地把关。
     歌手的听觉灵敏度、判断力不能一般化,要象眼睛一样明察秋毫,每当听自己的发声,对自己有一个专业、负责的评判:是正常发挥、超常发挥,还是有点退步、又误入歧途,同时静观自己的嗓音有无疲劳、病变,将困难给予充分的估计。如果嗓音不小心出现了反常、不健康,再好的发声方法也无用武之地。要经常唱给周围的老观众(不一定是老年人,而是包括老中青)听,他们是歌唱爱好者,鉴赏能力不一般,能听出你的技术有进步还是原地踏步,倒退。其三,请专家或声乐老师听一听,指出你目前的状态是稳定,走上坡路还是停滞不前,走下坡路。按一般规律,歌手从未入门到入门这一阶段的进步步子是很大的,知识的吸收是大量的,可是一旦入门后,也就是初步掌握了基本功之后进步就缓慢,每进一个小步,需化出成倍艰辛的劳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歌手要记住这句名言。自我感觉良好,其实有隐患他感觉不到,这是歌手的脆弱。
     歌唱与乐器区别在于歌唱容易犯错误、误入歧途,所以要抓住机会虚心请内行者听一听自己的发声,指出有无原则性与一般的错误,并测试是用气唱还是用嗓子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深呼吸),还是胸式呼吸(浅呼吸);是放开唱,还是捏紧唱;是放下来唱,还是浮起来唱;是上下贯通,还是梗阻连连;是自然流畅,还是生硬笨重……
     声乐要入门,首先要启蒙;要成才,首先要打好基础。今天学到的知识,也许马上就要用,也许过一些时候才能用上。造一幢高楼,打基础需要花好大的气力。学好声乐,基本功极其重要,必须步步为营,知识一滴一滴积累,难点一个一个攻破。学习声乐与学习乐器不同,认识自己的嗓子,应用、保护自己的嗓子,比乐器多了一项如何珍惜、维护自己的歌嗓,让它不受损坏,少唱不是积极的办法。尽早获得科学发声法的原理,才是最有效的办法,同时注意量力而行、合理用嗓。24小时内,人的嗓音有变化,什么时候最自如,什么时候有点迟钝,什么时候感到疲劳,不论哪种情况都先要练声一刻钟到半个小时后再放声高唱。
     感冒或其它身体不舒服,此时声带处于充血、肥厚的状态,不宜象平时那样开口就唱,正确的态度:轻伤要下火线,小病要当大病,否则天生的金嗓子多次受伤,会算总账,发生逆转,变为破嗓子。歌唱是一种轻微的运动,同时让人心情舒畅,忘记忧愁,所以歌唱者体质比一般人好,平均寿命比一般人长。
     城市与乡村旧式的炉灶用柴草烧火,不时地用火钳将成堆的柴草拨一拨,中间腾出一个空间,火势立刻旺了起来。我们发声好比是烧火,由内行者指出某一方面的不足,调整一下,声音大为改观。有的人虽然未感冒,但他目前的歌唱效果和感冒没有什么两样。带有微笑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上嘴唇积极起来,下嘴唇连同牙关放松、放下,促使喉部的肌群放松,上声道与下声道通畅无阻。”微笑“也是一种“拨一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微笑是解决外部一个口的状态:嘴唇、牙齿、舌头、牙关;半打哈欠是解决内部一个口的状态:咽腔、喉腔、声带。微笑与打哈欠能同时进行吗?可以略有先后,也可以同时进行。我们要求微笑、打哈欠、叹气、吐字咬字,结合手势一起来。
     喉头开启了才能稳定,一开始是很不习惯的,通过老师“拨一拨”,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从不习惯到习惯,功到自然成。说话不用开启喉头,不用丹田用气,我们歌手平时说话就要用歌唱时状态那样,这样有利于适应科学发声法的要求。吸足气,胸腹部好像成了一个大气球,也可以理解为将一顶雨伞撑开来,鲜花开放、孔雀展翅·······
     低音如流水,要外出到自然界观察涨潮、落潮的小河流水,山间奔流的泉水,静态的小河不是我们观察的对象。我们靠的是流通功力十足的气息推动,共鸣的反射,使声音如流水。高音就如海宁潮滚滚而来,气势巨大,一往无前,我们气息有奔涌之势,压力增强,声带的状态作适当调整、边缘振动。
                                                              (二)
    有人将胸腹式联合呼吸比作打铁用的风箱,手拉杆的拉与推都会产生强有力的气息,吹旺烧炭的炉火。歌唱时吸气肌群与呼气肌群的配合问题,吸气肌群适当的收缩完成了吸气,不等于可以消极等待,而是继续保持积极状态,这时呼气肌群加入进来,气势超过吸气肌群,两者呈对抗,所以,将肋骨下的腹部比作一个鼓足气的大气球是很确切的。老练的歌手将大气球的长、宽、高状态维护得很好,他能几乎保持大气球体积不大变的情况下唱完一首歌。他不断地略伸直一点身体,胸稍挺起,双肩略作下垂,象一棵微微摇动的树木,同时也利用了人身本身的弹性去发音。如果没有这种细微的调整,呼气进行不了,下一轮的吸与呼无从着手。这也是“拨一拨”。歌唱时吸与呼的肌群如何收缩,丹田上下活动,声带的拉长与缩短,用超声波都能见到,但另有一些细小的神经、肌肉活动不能测出。初学阶段一方面基本功不扎实,另一方面吸与呼的肌群功能都比较弱势,情感上渐强、渐弱的处理,声区上低到高、高到低的唱法,难以从容地应对。
      半躺、坐着练是可以的,但比不上站立练的优势。站立使腹部不受双腿的牵制,活动更自由。如果半躺着双手按着上腹部作发声练习,大气球的气压逐渐减小,但变化的幅度不要太大。吸气肌群与呼气肌群在对抗,不去控制它,则极快塌陷。坐着容易用双手测试到腰、腹部的小小变化,照顾不到小腹。小腹是最底下的一个与呼吸有关的部位,一个重要的支点,它和人的四肢一样,能感知、调节,不象咽肌、喉肌、舌肌、颈肌那样无明显的感受。小腹的“拨一拨”,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它的收缩起到托举气息的作用,与丹田、声带、软口盖有一种对抗、对流,它的收缩内在大于外形。它外形上应有收缩的,但幅度不应太大,否则就失去了这个支点。
       唱高音时未经训练,喉器收缩、舌根后缩,为了阻挡来自底下的强劲气息。通过老师的“拨一拨”:会用强势有张弛的气息;养成喉器从容不迫、保持打开的状态,舌根前伸一点,让咽腔空间不受舌根影响;将咽壁调整到坚挺稳固,同时调节声带的张力、声门的闭合度。咽腔管道只有在适当的口径才适应唱高音,一方是舌根的位置,另一方是咽壁的位置。咽肌向前作用,使咽壁积极,咽腔管道略收紧、更畅通,产生高位置的共鸣。唱高音是多个部位的协同工作,并非是随心所欲的莽撞。声带是两根韧带所组成,平时练习它的张弛能力;总是猛力无比的气息冲击声带,声带是受不了的,要刚柔相济,必须有意识地训练气息。低音象朗诵,高音象呼唤,较高的音象小号(铜管乐)。有的通俗唱法象说话,这就脱离了艺术;有的象干、直的喊叫,走进了邪道。带有科学发声法的通俗唱法也常见,让人耳目一新。
      各种铜管乐、竹管乐,都有特定的口径、弯曲度、长度,还有吹奏口(又称号嘴),有一定吹奏技能的演奏员才能让它大放异彩。歌唱者的声道相当于管乐的管道,前者要化费时间调理自己的声道,要保证有关器官的位置、状态恰当,不能任其自流或已成不良的习惯;从声带为起点,到各个共鸣腔,如何从基音发展到泛音共鸣,学会了一整套方法;未经训练者吹奏管乐往往音不成调、断连、不在点子上,同理,未入门的歌唱者不会真正的吸气、呼气,即使有点气也是无精打采,不成气候的,达不到真正歌唱的程度。老老实实拜内行者为师,找到吸与呼的基本要领,将新鲜的空气吸入,吸深、吸足,有弹性、有压力,靠的是哪些吸气肌群;呼气在保持吸气的状态下进行,呼得均匀、稳健、持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唱歌的技巧
浅谈声乐中“高音”的演唱技巧
为什么我们普通人唱歌唱不上去?
声音集中的探讨(转载)
怎样提高演唱技巧
【分享】《声乐基本功训练》之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