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雅,往往难以被常人所理解接受
 题画,即题画诗。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活抒发作者的感情,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这种在画上的诗就叫作题画诗。前些时候,两首题画诗让我难解。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李唐《题画》)人之好色,古今一也。而且“好”的情趣往往不同,喜欢“云里烟村雨里滩”的清谈,也有爱好浓丽胭脂牡丹,不得真意。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郑板桥《题画》)
    好在(郑板桥《题画》)可以翻译: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 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10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烦人的俗事,面对知心的好友,为有这样难得的闲适的日子而感叹。 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由此,我又想起一场听歌。一场古琴雅集,座中人不多,大家都很安静,品着茶的人,甚至没瞌瓜子的声音,气氛极好,中段休息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身后不远处的一位中年人几乎半带强制性地把他倔强不羁的儿子重新按在听众席上,那个看上去好象刚被家长从游戏厅揪出来的十七八岁七尺男儿,和在座中宁静的每一个角落的很多人,都听到了那中年人几乎是大吼的这样一段训诫:你要多听听这样的音乐,别摆弄你那些丁零光啷的不成气候的音乐了!那少年涨红了脸,虽然回到了座位上,却不服气地反驳道:这个根本就是附庸风雅,你看看这里有多少人要听的,这种曲高和寡的东西,就跟昆曲一样,要等着被社会淘汰。看得出来,少年是有些音乐素养的,不然他不会知道昆曲今天的处境。

身边的那些古琴爱好者中,有长者开始跟中年人交换看法,不断叹息,提到很多现在的年轻人如何如何,而少年搬着脸倔强地闭着嘴,不再参与,看着他的不服,同去的好友那好为人师毛病有些犯了,回头问他一句:你知道曲高和寡的来历吗?少年白了我们一眼,看看我们是女性,他态度稍微好一些,但还是一脸鄙视地说:不就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么?好友笑了,我也笑了,但,抚琴者已经回到了座位,我们没时间做更多的交流了,好友一肚子的话似乎要说,我按住她,回头仅仅轻声地对少年说了一句:那么,你知道刚才台上演奏曲子里面为什么有白雪而没有下里巴人吗?那少年甚是聪明,微一沉吟,有些动容,然后,所有的人都开始安静地认真听琴,直到离开。

其实,说到曲高和寡这个词,生活之中,我常常在被人责难的时候听到无数次,正如这少年所说,它来自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典故,可以说是这两首曲子造就了一个成语——“曲高和寡

在这个故事里面,这代表两首古曲的两个名字,其中,有一首是一直流传到了现在,且不管它是否经过了无数次的改变,也不管多少人改编了它多少次,甚至不管它已经不但是一首古琴声乐曲,而且更流行的是今天的琵琶曲,这一首曲子都一直在流传,它就是阳春白雪,并且被誉为中国十大古曲的。而另外一首叫下里巴人,这首曲子除了在这个故事里面还保留这个名字之外,再也没有任何线索可以从任何器乐或者声乐之中找到它的蛛丝马迹了。

据《文选·宋玉〈对楚王问〉》中记载,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李周翰注曰:《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由此可知,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而文中说的唱阳春白雪和唱下里巴人和者”“数十人数百人的比较,正好说的是一个典故——“曲高和寡钡睦蠢?

诚然有研究者曾认为下里巴人巴渝民歌的一种,但,如今这种歌和这个名字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了,唯一留下来的,是在这个典故里面的下里巴人这个名字。

而阳春白雪就不同,有研究者认为,《阳春白雪》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古琴题解释意中,注明阳春是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之意,而白雪则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整个《阳春白雪》合起来是表现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这是曲子的意境。

而作为古琴曲,它经过了千百年的演变,分分合合,目前大多数时候是分开为两首的,至今许多古琴家演奏和解释的时候都会讲解为两首曲子,其中以《白雪》流传甚广,唐代的李白在他的月夜听卢子顺弹琴中写道白雪乱纤手,正是说的古琴曲白雪。近代和现代前辈老琴家李子昭、吴兰荪在琴会雅集上弹《白雪》,而吴兆基的《白雪》已经收录成为CD,曲谱出自《自远堂》。

而今,作为琵琶曲,它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大型套曲,远远比古琴曲有名,作为琵琶曲,它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甚至还分成了大阳春小阳春

其实,这样复杂地说了一下,可以仔细看看,仔细想想,那《阳春白雪》的和者何止那数十人呢,从古到今,这和者恐怕成千上万了,而当时被数百人和的下里巴人,它,今天又在何方呢?

我想,那少年后来是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的,曲高,其实,未必合寡的,这世界上只要是优美的音乐都会感动人的,而且当这些美丽的所谓高雅的东西被某一部分人所定位为合寡的时候,实际上,只是有些人说不出来自己的感受,但,他们向往着,往往他们只能听,只能看,只能做了无声者,其实,他们是内心里很喜欢,且很希望自己能够欣赏的,因为人都是有向着那些高的地方去的意愿的。

这样看来,那些所谓附庸风雅的追求,那些曲高和寡的爱好,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对文化的向往,和对文化的推广。说起来,很多高雅音乐,其实在他们诞生的时候,原本也不是那么高高在上的,仅仅是能感受到其中含义的人少了而已,它们其实从来不需要了解,更不需要和者的,它仅仅只需要用心倾听的,用心喜爱就行了,只要自己喜爱,就会有自己的感受,而这样的感受,就会驱使很多人将这样的音乐传下去。于是,曲高和寡反而成了绵延流长了。

音乐,原本就是无声无字的,是哲学的,是散文的,是诗歌的,是小说的,是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是个性的,是民族的,是世界的。它绝对不应该仅仅是音符和旋律的。就算是曲高和寡了,那又如何呢?有很多很多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是除了音乐无法传递的。不然怎么会说盈盈一水间,脉脉不能语而需要和泪托弦歌呢?

对于那少年来说,我想,他当时一定已经明白了,当那些合寡的音乐经过了考验,它就成为了古典的曲高,但,并不代表它将被淘汰,相反,曲高和寡阳春白雪已经用历史的考验证明了这点,它才是真的能经历岁月,引来和者历时千百年的。这样的音乐还能用曲高和寡来定位吗?同样的,西洋古典音乐的爱好者不一样将那么多的古典音乐一代代爱好下去么?

高雅的往往难以让常人所接受。

我一直相信,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理,而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就算当时是曲高和寡的,它依然会一直存在,与人类的文明同行。因为,人类是为了上升的而不断发展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春白雪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阳春白雪?
古琴曲《阳春》:万物知春,和风淡荡
一曲古琴《白雪》:凛然清洁,雪竹琳琅
中国十大古曲
吴兆基先生访谈录(1988)
琴瑟相生|当阳春遇上白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